常见易混虚词辨析20组复习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22
2021届高考常见易混虚词20组例释1.按照·依照·遵照近日国内游戏开发者收到了一封来自苹果的公开信,要求开发者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移动游戏需要经过审批才可发布,看来苹果已经向广电总局低头了。
2.毕竟·究竟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已逾两月,一份清晰的“脱欧路线图”至今“难产”,英欧之间将以何种方式相处仍不得而知。
3.不免·难免·未免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着急起来。
4.以至·以致据悉,由于张家界的玻璃桥每天限量接待8 000人,远远不能满足大量游客游览需要,出现游客购票的紧张局面,网络上甚至出现炒票“黄牛党”。
5.况且·何况野蘑菇种类繁多,辨别是否有毒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即使专业人员也很难看准,野蘑菇中毒很难救治,死亡率高。
6.而且·反而近日,济南市客管中心下发《出租车行业深化改革问卷调查表》,网约车车辆标准、运价、数量等成为调查内容。
据悉,济南网约车或被限定B级车以上,要喷上专有标识。
7.虽然·即使美联储放任加息预期持续升温,那美元的涨势也将遭遇金融环境恶化的强劲阻力,届时美联储恐将转变态度。
8.但是·不过·只是他还是那么乐观爽朗,比原来显得苍老了一点。
9.诚然·固然读经失败,家长的损失只是钱财,而学生失去的则是最宝贵的少年时代,现在需要追问的是谁来为读经少年的失败承担责任。
,一些家长不切实际的望子成龙,让孩子成了反体制教育的牺牲品。
10.不然·否则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除非中国经济面临增速跌破6.5%的重大风险,决策者不会认为有必要降息或降准。
11.逐步·逐渐全国重点电厂存煤数量将由八月底的5 116万吨增加到5 500万吨的正常水平,用煤告急的电厂将明显减少,沿海煤炭运输宽松。
12.竟然·居然一位17岁的斯里兰卡学生有些与众不同,为了阻止一场重要考试,他直接黑掉了总统的网站。
1.按期一按时按期:副词,依照规定的限期。
例:我国唯一以"子路问津"典故命名的书院问津书院一期本体维修及二期修缮复原工程已按期完工,三期室外配套工程亦将启动。
按时:副词,依照规定或约定的时间。
例:任课教师要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不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多留课外作业。
2 .本来—原来本来:做副词时,有两个义项:一是原先、先前,二是表示理所当然。
例: 我本来不知道,到了这里才听说有这么回事。
原来:做副词时,表示发现真实情况。
例:我说夜里怎么这么冷,原来是下雪了。
【关键点助记】前者强调原先的情况,多用于上半句,下半句有时有"可是、但是"与之呼应;后者强调对先前的真实情况有所发现或醒悟,多用于下半句,时常是用真实情况对上半句加以说明或解释。
3・不免一未免不免:免不了。
例: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更好继承,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教材"去中国化"的做法不免让人心寒。
未免:副词,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免。
例: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未免太不礼貌了吧。
【关键点助记】"不免",只能用于肯定句中;"未免"常与程度副词"太""过于”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等连用,表示对某事委婉地给出否定评价。
4 .不只一不止不只:连词,不但,不仅。
例:最近,人们都很关注垃圾处理的事儿。
不过,城市垃圾处理不只"分类"那么简单,它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
不止:做副词时,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例: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止一个人。
5・从而一进而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例:英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认为,睡眠不足11个小时的学龄前儿童,会更想吃东西,尤其是他喜欢的零食,从而容易发胖。
20组常见易混虚词辨析1.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
如:按照规定办事。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
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
如:依照原样复制一件。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
如: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2.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
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如:原来是你啊!3.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理或判断。
如:我们必定胜利。
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
如:缺乏幻想的人,必然缺少创造力。
4.毕竟:表示追根究底得到的结论;终归。
如:年纪毕竟大了,记忆力不行了。
到底:表示经过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追究。
如:新方法到底试验成功了。
/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5.不只:不但;不仅。
如:企业改革的任务,不只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有“不限于”之意。
如:受伤的人恐怕不止报道的那几个。
6.从而:重在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如:这个乡这几年修建了好几条公路,从而解决了农产品的运输问题。
进而:重在表示递进关系。
如: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7.对、对于:两者在很多种场合下都可以通用。
但由于“对”比“对于”的动作性强,当“对”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的意味时,它不能换成“对于”。
如:他对孩子很严格。
/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8.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只能用“关于”)。
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9.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
如:时间太晚了,我们赶快走吧。
赶紧:抓住时机,毫不拖延。
如:要下雨了,赶紧走吧。
赶忙:强调动作行为迅速或急促。
如:听到喊声,他赶忙跑了过来。
10.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发生。
如: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或并非。
如: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
虚词辨析20例虚词辨析20例虚词辨析20例安徽鲍亚民1.不必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2.曾经已经。
(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
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
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
|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
(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3.对对于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a)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大家对我都很热情。
|我们对你完全信任。
|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
(b)“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
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
|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
|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
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
|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
“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只能用在另外两个位置。
(c)对…来说。
表示从某人、某事的角度来看。
有时候也说“对…说来”。
4.跟同和与(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
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
(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5.固然虽然(1)“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
因此,“虽然”只和“固然”1项用法相近,“固然”2项用法不能换成“虽然”。
(2)“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比较自由,“固然”则很少用于主语前。
6.关于对于(1)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