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统计的简单应用(2)导学案(新湘教版九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87.07 KB
- 文档页数:3
履职尽责心得:注重沟通合作提升工作实效履职尽责是每一位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展现工作价值和提升职业素质的重要方式。
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我深深体会到注重沟通合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工作实效,提高工作协同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在工作过程中,注重沟通合作的体现和心得,希望能够对广大工作者有所启示。
一、注重沟通,打破信息壁垒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信息壁垒的问题。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同的,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因此信息的传递通常存在很大的误差。
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注重沟通可以有效地打破信息壁垒,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彼此,避免产生误解和分歧。
1.沟通的方式应当多样化。
在工作中,我会采用各种方式来进行沟通。
比如,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邮件和即时通讯等。
这样可以在不同场合下更好地展示问题,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也可以更好地接受反馈。
2.吸纳不同的声音和建议。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我善于吸纳不同的声音和建议,从中得到更全面的信息,让自己对问题的把握更加准确,让同事之间的理解更加充分。
3.主动沟通。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主动与同事进行交流和沟通。
有时候同事在工作中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不敢开口说出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主动同他们进行了解,寻求解决方案。
二、注重合作,形成工作力量与合作相关的任何事情都涉及多个参与者、多个领域和许多细节。
因此,注重合作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的最佳策略。
在我的工作中,我更加注重合作,形成了一种协作式的工作力量,协同工作更加有效。
1.团队性的工作。
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职责,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互协调,保持对整个工作流程的理解。
这样才能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让整个工作更加有序、流畅。
2.尊重建议和分工。
在合作中,避免优越感和在自己的想法中执着。
不管是建议还是人员的分工,尊重同事的意见和选择,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2.1《统计的简单应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2.1《统计的简单应用》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统计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掌握程度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统计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统计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解决。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
5.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掌握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统计图表等形式,展示统计的简单应用过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练习成绩等方面进行。
2019-2020学年湘教版数学精品资料第5章用样本推断总体5.2 统计的简单应用课题 5.2 统计的简单应用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通过样本的“率”推断总体的“率”.2.培养运用统计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思考体验统计思想方法在各类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用.问题解决学会用样本的“率”估计总体的“率”.情感态度体验身边的数学,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用样本的“率”估计总体的“率”.教学难点利用统计数据预测发展趋势,提供决策.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当是简单随机抽样且样本容量足够大时,这样的估计是合理的.那么能用样本的率来近似地估计总体的率吗?设计问题,引人入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用样本的“率”估计总体的“率”思考下列问题:(1)教材P146例1中1000件产品的次品率为什么作为了整批产品的次品率?(2)教材P146“动脑筋”中,怎样求出该地20万用户中约有多少户能够全部享受基本价格,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教材P147例2中:①分组里是如何规定上限和下限的?②身高小于134 cm的包括哪几组?归纳:在实践中,我们常常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用样本的“率”去估计总体相应的“率”.【探究2】用统计数据预测发展趋势(1)教材P149“动脑筋”中,你认为李奶奶的商店有些商品脱销,而有些商品滞销的原因是什么?(2)后来的按比例进货的方案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主观臆造的吗?(3)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归纳:通过科学调查,在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后,我们可以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来推断总体,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已知的统计数据对事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和预测,为正确地做决策提供服务.通过对教材的提升思考,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应用举例】例1 [教材P146例1] 某工厂生产了一批产品,从中随机抽取1000件来检查,发现有10件次品.试估计这批产品的次品率.例2 [教材P147例2] 下表给出了某校500名12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00人的身高h的分组数据(单位:cm):(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估计该校500名12岁男孩中身高小于134 cm的人数.讲评策略:教材上的例1、例2需要学生理解掌握,教材P149~P151的动脑筋,议一议,做一做都是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的,因此对两个例题和教材其他知识一样,尽量让学生先阅读,教师只旁敲侧击,待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完成后,给出讲评,指出错误及分析错误的原因即可.变式一在1000个数据中,用适当的方法抽取50个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在频数分布表中,54.5~57.5这一组的频率是0.12,那么估计总体数据落在54.5~57.5范围内的约有________个.变式二某油桃种植户今年喜获丰收,他从采摘的一批总质量为900千克的油桃中随机抽取了 10个油桃,称得其审题是解题的关键,通过用样本的“率”估计总体的“率”,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潜能.质量(单位:克)分别为:106,99,100,113,111,97,104,112,98,110.(1)估计这批油桃中每个油桃的平均质量;(2)若质量不小于110克的油桃可定为优级,估计这批油桃中,优级油桃占油桃总数的百分之几?达到优级的油桃有多少千克?【拓展提升】1.用样本频率估计总体频率例3在对某地区一次人口抽样统计中,各年龄段的人数如下表所示(年龄为整数).请根据此表回答下列问题:(1)这次抽样的样本容量是________;(2)在这个样本中,年龄的中位数位于哪个年龄段内:________;(3)在这个样本中,年龄在60岁以上(含60岁)的频率是________;(4)如果该地区有人口80 000人,为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请估算该地区60岁以上(含60岁)的人口数.解:(1)抽样的样本容量为:9+11+17+18+17+12+8+6+2=100.(2)∵样本容量是100,根据表格可以知道中位数在30~39年龄段内.(3)(8+6+2)÷100=0.16,∴在这个样本中,年龄在60岁以上(含60岁)的频率是0.16.(4)80000×0.16=12800(人),∴估计该地区60岁以上(含60岁)的人口数是12800人.2.用样本推断总体决策例4 某水果公司以2元/千克的成本新进了1000千克柑橘.销售人员首先从所有的柑橘中随机地抽取若干柑橘,进行了“柑橘损坏率”统计,结果如下:(1)完成上表(精确到0.001);(2)如果公司希望这些柑橘能够获得5000元利润,那么在出售柑橘(已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进一步体会用样本频率估计总体频率,用样本推断总体决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当堂训练】1.教材P148练习T1,T2.2.教材P152练习T1,T2.3.教材P152习题 5.2中的T1,T2,T3.利用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知识网络】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设置大量的生活事例,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讨论思考,让学生体会用样本推断总体的实用性.②[讲授效果反思]通过看统计图、思考、讨论、归纳总结,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③[师生互动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5.2统计的简单应用(2)
【学习目标】
1.熟悉统计的基本步骤,会调查.收集.统计.分析数据.
2.会用各种图表表示统计结果.
3.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熟悉统计的基本步骤,会调查.收集.统计.分析数据.
难点:会用各种图表表示统计结果.
【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教材P149-P151完成下列问题.
统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李奶奶在小区开了一家便利店,供应A,B, C,D,E5个品种的食物.由于不同品种的食物
的保质期不同,因此,有些品种因滞销而变质,造成浪费,有些品种因脱销而给居民带来不
便.面对这种情况,李奶奶很着急.
请你想办法帮助李奶奶解决这一问题.
随机抽取几天中这5个品种食物的销售情况,再根据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1)调查和收集资料.
先随机统计两周中5个品种食物的每天销售量(结果 如下表).
星 期 日 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星 期 日 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A
49
40 43 40 47 43 40 50 42 45 44 43 45 48
B
43 35 40 37 37 37 35 30 33 44 34 35 35 40
C
40 35 36 41 45 45 40 45 47 43 43 43 36 45
D
28 30 23 30 26 25 27 30 28 25 28 28 26 26
E
16 20 24 25 25 24 20 25 29 15 20 22 16 18
星
期
品 种
数 量
(2)分周统计每个品种的销售情况
A B C D E
第一周
第二周
两周销售量
之差
(3)分析统计结果.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可以发现每个品种每周的销售量虽然有时多,有时少,但变化不大.这
说明这个小区的需求量是很稳定的,但不同品种的销售量有很大区别,故只需按适当的比例
进货,就能既不会因滞销造成浪费,也不会因脱销而给居民带来不便.
(4)确定进货方案.
按照适当的比例购进商品时,需考虑销售量时有波动的影响,因此应先计算各品种的周平均
销量(结果如下表).
于是,可以建议李奶奶按 的比例购进A.B.C.D.E这5种食
物.
(二)展示提升
下表是2006—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统计表:
年 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人均可支配收入 11759 13789 15781 17175 19109 21810
(1)根据上表数据,以年份为横坐标,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并
在该坐标系中描出坐标(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
(2)试用直线表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近几年内的发展趋势.
【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品 种 A B C D E
周平均销量 309.5 257.5 292 190 149.5
309.5257.5292190149.5 3025302015 =65643 ,∶∶∶∶
∶∶∶∶∶∶∶∶
因为
【当堂检测】
1.某工厂需要A ,B ,C三种原料用于生产,为了合理进料以维持正常生产,工厂随机统计
了两周中每天原料消耗(单位:t)的情况:
星 期 日 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星 期 日 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A
32
25 26 26 30 28 27 28 25 25 30 24 26 30
B
18 15 12 10 17 20 10 16 16 10 20 11 12 11
C
14 16 14 12 15 15 11 16 13 17 14 16 15 14
2.下表是我国2006—2010年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数据:
年 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比 例(%) 11.3 11.1 11.3 10.3 10.1
(1)请根据表中数据,建立直角坐标系,并描出坐标(年份,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
的比例);
(2)试用直线表示第一产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在近几年内的发展趋势.
【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样的困惑?
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的地方在哪儿?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总体 确定样本容量 分析数据 整理数据 简单随机样本
推
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