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学案2
- 格式:doc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20
五年级数学同步学案(2期)1-2 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一、学习要点1、会用“四舍五入”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2、能够正确计算连乘、乘加、乘减的题。
(一)【课前预习】A. 5.374≈5.37B. 2.995≈3.00C. 8.105≈8.10 D. 5.672≈5.673、在下面的□里最小能填几?1.99□≈2.004、口算:1.02×0.2 0.45×0.6 0.8×0.125 0.759×00.25×0.4 0.067×0.1 0.1×0.08 0.85×0.4(二)积的近似数【典例分析】例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按要求写出积的近似数。
2.6×0.7≈(得数保留一位小数)3.4×0.1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巩固: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5.6×0.506 6.728×3.2 34.3×0.23例题2一种菜油每千克售价8.16元。
王成买了1.4千克,李勇买了1.6千克。
两人各应付多少钱?(1)8.16×1.4≈11.42 (元) 8.1 6 × 1.43 2 6 48 1 61 1.42 4(2) 8.16×1.6≈13.06(元) 8.1 6 × 1.64 8 9 68 1 61 3.0 5 6例3、一幢大楼有16层,每层高3.23米。
这幢大楼大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巩固蒙古牛一般体重约320千克,草原红牛体重约是蒙古牛体重的1.32倍,草原红牛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例4、在地球上重1kg,到月球上约重0.16kg。
在地球上,老师的体重是64kg,如果在月球上,老师约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巩固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58×2 0.5×0.9 0.37×2.4例题5甲乙两人共同生产一批零件,甲每小时生产28.5个,乙每小时生产35个,甲在中途因为修理机器耽误了一小时,5小时后,这批零件全部生产完,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练习:算一算,精确到百分位8.21×0.23≈ 9.08×2.2 ≈ 3.05×2.3≈0.29×0.07≈ 9.76×0.71≈【归纳小结:比较学习】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五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五分数的意义2 北师大版 (含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准确表示分数的大小。
(2)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分母、分数线的含义。
(3)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理解运算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分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意义:分数是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成的份数,分数线表示分割。
2. 分数的基本性质:(1)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成的份数。
(2)分数的大小由分子和分母的比值决定,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3)分数的分数线表示分割,分数线以上的部分为分子,分数线以下的部分为分母。
3. 分数的运算:(1)分数的加法: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分母不同,先通分,再分子相加。
(2)分数的减法:分母相同,分子相减;分母不同,先通分,再分子相减。
(3)分数的乘法: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4)分数的除法: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
2. 新课: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
3. 练习: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4. 小结:总结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的运算规律。
5.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程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会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独立计算并交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运用比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解下列方程。
(1)学生尝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解方程。
(2)考一考:你是怎样解方程的?汇报交流解分数方程的方法步骤,先根据等式的性质。
再根据异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分,最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计算x 的值。
(3)小结解方程的方法,学生交流总结出方法。
2.地球表面积大部分被海洋所覆盖,太平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大西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面积共占地球表面积的几分之几?太平洋的面积比大西洋多占地球表面积的几分之几?(1)引导学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求太平洋和大西洋面积共占地球表面积的几分之几?根据加法的意义把和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第二问实际比较13和15的大小。
(3)列式解答。
列式为+-(4)回顾反思,明确解题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①审题: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
③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④计算并检验。
⑤作答。
三、巩固练习。
四、同步练习【学习评价】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计算下面各题2、解方程。
第2次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一、分解质因数A.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B.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
C.分解质因数的方法:(1)“树枝”图式分解法(2)短除法分解质因数D.巩固练习1.下面的数中,哪些是合数,哪些是质数?1、13、24、29、41、57、63、79、87合数有:质数有:2. 写出两个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
3. 写出两个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
4. 判断:(1)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偶数都是合数,奇数都是质数。
()(3)7的倍数都是合数。
()(4)20以内最大的质数乘以10以内最大的奇数,积是171。
()(5)只有两个约数的数,一定是质数。
()(6)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质数。
()(7)2是偶数也是合数。
()(8)1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最小的质数。
()(9)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10)最小的自然数,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合数的和是7。
()5.两个质数的乘积是()A.奇数B.合数C.质数6. 10以内全部质数的和是质数()A.13B.15C.17D.197.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自然数,十位上一位数的最大质数,个位上是最小的合数,这个数是()A.374B.964C.974D.9728. 在()内填入适当的质数。
10=()+()10=()×()20=()+()+()8=()×()×()9. 分解质因数。
65 56 94 76 135 105 87 9310. *两个质数的和是18,积是6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多少?二、最大公因数A.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B.互质数的意义: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C.互质数的判断方法: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就看它们是不是只有唯一的公因数1。
认识位置学习目标:1.联系图形的平移并写出表示平移前后图形顶点位置的数对,培养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会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并写出表示平移前后图形顶点位置的数对。
学习难点:会看图确定方位。
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学案,将疑问留待课上和同学交流解决。
一.自主与合作学习〔一〕教材第23页第7题〔图1〕。
1.先写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平移后的图形用字母如A’表示变顶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组内说一说〕3.画出三角形向上平移5格后的图形,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我的发现:平面上的点上下平移时,〔〕不变,行数增加或减少平移的格数;左右平移时,〔〕不变,列数增加或减少平移的格数。
〔二〕教材第23页第8题〔图2〕。
1.图书馆所在的位置可以用〔4,3〕表示。
它在学校以东400米,再往北300米处。
2.任选两个建筑物〔如1描述的方法〕描述一下这两处的位置〔其它的组内交流〕3.王玲家在学校以东300米,再往北400米处;赵华家在学校以东800米,再往北700处。
再图中标出这两位同学家的位置。
4.星期日,王玲的活动路线是(3 , 4)→〔3 , 6〕→(7 , 9) →(6 , 4) →(4 , 3) →(3 , 4)说一说她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先同层交流后,把结论写下来〕图〔1〕图〔2〕二.达标检测1.我会填〔1〕将点A〔4,3〕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后,点A的位置是〔7,3〕。
〔2〕照样子写出以下图中字母的位置。
A〔5 , 8〕 B〔,〕 C〔,〕 D〔,〕〔3〕描出以下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
A〔5 , 9〕 B〔2 ,1〕 C〔 9,6〕 D〔 1,6〕 E 〔 8,1〕图〔3〕2.按要求解决问题〔1〕照样子写出右图中各字母的位置。
五年级数学完美学案下册新编版一、小数乘法知识点。
(一)小数乘整数。
1. 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比如说,一支铅笔0.5元,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钱?这就是求3个0.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0.5×3 。
2. 计算方法。
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如:计算2.3×4 ,先算23×4 = 92 ,因数2.3有一位小数,就从92的右边起数出一位,点上小数点,结果是9.2 。
(二)小数乘小数。
1. 意义。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一块长方形玻璃,长1.2米,宽0.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是求1.2的十分之八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0.8 。
2. 计算方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例如:计算0.25×0.4 ,先算25×4 = 100 ,因数0.25和0.4一共有三位小数,从100的右边起数出三位,小数位数不够,就在前面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后结果是0.100,化简后是0.1 。
二、小数除法知识点。
(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 意义。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如,小明有3.6元钱,买了3本同样的笔记本,每本笔记本多少钱?就是已知积3.6和一个因数3,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6÷3 。
2. 计算方法。
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比如:计算5.6÷4 ,先用5除以4,商1余1,再把1和十分位上的6合起来是16,16除以4商4,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1.4 。
2 圆 的 周 长
项目
内 容 1.如何测量曲线段的长度?
2.(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3.阅读教材第7页例题。
(1)求它的周长就是求( )。
圆的周长与( )有关。
(2)认识圆周率:每个圆的直径不一样,周长就不一样,但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其实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这个数值称为( ),用字母( )表示,在计算中我们常取它的近似值,约等于( )。
(3)根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周长公式为( )。
4.任意一个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 )是一个固定的值,这个比值就叫( )。
5.根据C d =π,补全下列式子,C=( )或d=( );根据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得出C=( ),r=( )。
6.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单位:米)
圆的半径(r) 圆的直径(d) 圆的周长(C)
2
9
18.84
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圆规、棉线、刻度尺、大小不一的圆。
知识准备:圆各部分的名称,测量曲线的方法,小数的乘、除法。
答案:
1.化曲为直
2.圆心半径
3.(1)圆一周的长直径(2)圆周率π3.14(3)C=πd
4.比值圆周率
5.πd C÷π2πr C÷(2π)
6.412.564.528.2636。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新知识点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会看图确定方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1.在现实情境中教学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生已具备了从方位角度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也都有所提高。
因此,根据主题图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学生有可能会产生有争议的描述,从而引出探索正确、简明地表示物体位置方法的必要性,并由此引出列和行的知识。
因为数对是按列和行确定物体位置的,所以教学列、行的知识绝不能含糊,还要通过适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列和行的认识。
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它与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的次序是一致的;三是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用规定的书写格式。
2.应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在平面图中无论是找图形位置,还是找某一地点,都可以看成是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的思想。
在呈现形式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各景点或建筑都画成一个点,点只反映景点或建筑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这些点分散在方格纸上,而且每个点都是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三是方格纸上的竖线表示列,从左往右依次标注了0,1,2……横线表示行,从下往上依次标注0,1,2……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
这样就把确定景点位置等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了。
课时安排位置.....................................................................1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位置。
(教材第19~23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后说行,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数对表示的位置。
2 分数除法(二)项目内 容 1.计算。
23÷4= 89÷6= 421÷2= 316÷3= 2.小明去市场买油饼34千克,一张油饼重94千克,小明买了这一张油饼的几分之几?3.有4张同样大的饼。
(1)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2)每1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3)每1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4)每13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分析与解答:将4张同样大的饼,分别以2张、1张为一份,可分为( )(份),( )(份)。
每12张一份,可分为,即4÷12=8(份);每13张一份,可分为,列除法算式为( )(份)。
每12张、13张一份,又可表示为4×2=8(份),( )(份),所以得到: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个数(0除外)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 )。
5.预习后我还知道: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 )。
6. 一个杯子可以装14升水,一个水壶可以装3升水。
一个水壶可以装几杯水?温馨提示知识准备: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倒数的运用。
参考答案:1. 164272211162. 34÷94=133. 4÷2=24÷1=44÷13=124×3=124. 倒数5. 倒数6. 3÷14=12(杯)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知识在当今社会知识就是财富就是能量,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成为良书益友,结伴同行,共同迈向美好生活,迈向未来。
5.4.1分数的产生及意义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体验感悟分数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
2.理解并掌握单位“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请两名同学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时,该怎么写?2、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3、二、自主探究1.探究活动一:(1)取出你手中的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用折纸和涂色的方法表示出圆形纸片的12 ,正方形纸片的14 ,长方形纸片的37。
(1)把4个围棋子平均分成4份。
要把4个围棋子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围棋子的( ),3份是它的( )。
(2)把6个围棋子平均分。
可以怎样分?方法一:我们把( )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个围棋子,是总数的( )。
方法二:我们把( )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个围棋子,是总数的( )。
方法三:我们把( )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个围棋子,是总数的( )。
我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就需要用分数来表示。
3.通过上面的学习我发现: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 ),我们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4.对于这样的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你还知道可以把哪些物体可作单位“1”吗?请与同学交流。
5.说一说76和1912的意义。
6.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如,32的分数单位是31。
76的分数单位是( ),1912的分数单位是( )。
三、课堂达标。
1涂色部分占( ) 空白部分占( ) 涂色部分占( ) 空白部分占( )2.填空。
(1)把单位“1”( )若干份,表示这样的( )或者( )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 )。
(2)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7份就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
(3)47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把4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的长是( )米。
(5)把20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桃子的( ),3份是这些桃子的( )。
(6)把一根绳子对折三次,这时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
四、知识拓展: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 ( ) )5.4.2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练习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
(1)、1里面有( )个13 ,有( )15(2)、75里面有( )个71 ,( )个81是83 , ( )个( )是96。
(3)、把1米长的绳子剪成相等的10段,每段是( )( )米,也就是( )分米;3段是 ( )( )米,也就是( )分米。
(4)、小芳做幸运星,做了6个红色的,3个蓝色的,还有一个绿色的。
红色幸运星占总数的( ),蓝色幸运星占总数的( ),绿色幸运星占总数的( )。
2.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⑴把一堆西瓜分成8份,每一份是总数的81。
…………( ) ⑵把一捆铅笔分成4份,每一份是41。
…………………( ) ⑶把5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75。
……( ) 二、提高练习1.先分一分,再在每个图里涂上色表示它旁边的分数。
12 252. 串珠子。
⑴、每两个珠子串一串,可以串成( )串,每串占珠子总数的( ),两串占珠子总数的( ),是( )个。
⑵、每4个串一串,可以串( )串,每串占珠子总数的( ),2串占珠子总数的( ),是( )个。
三、达标练习1.填空。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92,表示把( )看做单位“1”,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这样的分数单位。
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是1。
(2)、一盒巧克力共有16块,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每人分得( )块,每人分到的是这盒巧克力的( )。
(3)、场地上来了5只母鸡和2只公鸡,公鸡占这群鸡的( ),后来跑掉了一只母鸡,这时母鸡占这群鸡的( )。
(4)、小华10天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 ),7天看这本书的( )。
2.选择题.(1)分子相同的分数( )①分数单位相同 ②分数的大小相同 ③所含的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2)男生人数占全班的95,则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①94 ②54 ③145 (3)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
①51 米 ②54 米 ③ 51 ④54 四、拓展练习五(1)班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得优秀成绩的有17人,得良好成绩的有23人,其余的是中等成绩,中等成绩有9人,问三种成绩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学习5.4.3 分数与除法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并会把两个整数相除的商用分数来表示。
2.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小红过生日,妈妈买来了6苹果和一个蛋糕。
小红要和她的两个好朋友一起来分享。
妈妈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了她们三人,每个人会分得多少个?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她们三人,应该怎样分?每个人会分得多少个?2. 妈妈又端来了3块月饼,要和她们三个小朋友一起吃,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应该怎样分?每个人又能会分得多少块呢?二、自主探究1.探究活动一:(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三个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应该怎样分?结果是多少呢?把你的想法说个同学听一听。
(2)小结:把一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 ), 1个蛋糕的( )就是( )个,所以1÷3=( )。
2. 探究活动二:(1)讨论: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列算式?又应该怎样分呢?(2)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月饼,用剪刀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
(3)汇报演示分得的过程及结果:3÷4 =( )块。
方法一: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先把每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块可分得4个41,3块月饼共分得12个41,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可分得3个41,合在一起是43块。
方法二:可以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1份,拼在一起就得到43块月饼,所以每人分得43块。
小结:43块月饼表示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所以43即表示3的( ),也表示1的( )。
3.通过上面的学习我发现: 被除数÷除数 = ( )。
用字母表示为:a ÷b=(4.讨论: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5.独立解答例3。
三、课堂达标。
1.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7÷13=( ) 8÷7=( ) 5÷9=( ) 21÷25=( )1314=( )÷( ) 1912=( )÷( ) 524 =( ) ÷( ) 2. 想一想,填一填。
⑴、小芳每天的睡眠时间为9小时,她一天的睡眠时间占全天的( )( )。
⑵把月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 )块。
⑶、小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的路,平均每分钟走( )( )千米。
⑷、小林看一本85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48页,看了全书的( )( ) 3.一块地有30平方米,爷爷用10 平方米种西红柿,用15平方米种茄子,种西红柿和茄子的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5.4.4 分数与除法的练习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会用分数正确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学习过程】一、基本练习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5÷8=( )( ) 411 =( )÷( ) 9÷13=( )( ) 6÷( )=6717÷21=( )( ) 45÷49=( )( )17厘米=( )米 23秒=( )分 2.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将3立方米的木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这块木块的43。
……( ) (2)2千克的盐溶于10千克的水中盐占盐水的102。
…………………( ) 二、提高练习1.我会填。
⑴、把2千克糖果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些糖果的( )( ) ,即得到了( )( )千克。
⑵、把3 米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长( )米;把1 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其中3 段是( )米,也就是说3米长的绳子的( )( ) 和1米长绳子的( )( ) 是相等的。
⑶、用3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框架,每边的长度是总长度的( )( ),每条边实际长( )米。
2.学校举行跳绳比赛,小红在1分钟内跳了130下,她平均每秒跳几分之几下?三、达标练习1.小明采集了18个昆虫标本,其中有7 个是蝴蝶标本。
蝴蝶标本的个数占昆虫标本总数的几分之几?其它标本的个数占昆虫标本总数的几分之几?2.小红看一本105页的《科学探索》,已经看了65页,剩下的页数是全书的几分之几?3.一段路共5千米,我们要8天修完。
每天修多少千米?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四、拓展练习1.两个整数的和是35,要使这两个整数的积最大,这两个整数分别是多少?较小的数是较大数的几分之几?2.一根木条锯成5段用5分钟,锯下1段要用多少分钟?【学习5.4.5 真分数与假分数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特征。
2.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3个 是( ) 是( )个 是5个( )是7个( ) 4个是 ( )个 是二、自主探究1.探究活动一:(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2)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3)比一比: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⑷小结:像31、43、65这样的分数都叫做真分数。
你能再举几个真分数吗? 我的发现:( )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 )1。
2. 探究活动二:(1)填一填:根据分数的意义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2)联系直观图想一想,说一说: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3)比一比: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⑷小结:像44、47、511等分数都是假分数。
你能再举几个假分数吗? 我的发现:( )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 )1。
三、课堂达标。
1.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指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 ) ( ) ( ) ( )2.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13 33 53 16 66 76 1363.把上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