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固体物理第五章参考答案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31
固体物理习题一、 固体电子论基础1. 已知金属铯的E F =1.55eV ,求每立方厘米的铯晶体中所含的平均电子数。
(提示:常温下F E 与0F E 相差不大,可以令0F FE E ≈)解:因为常温下费米能级E F 与绝对零度时的费米能级E F 0相差不大,可令E F ≈E F 0。
金属中的电子可近似地按自由电子气处理,在E ~E+dE 能量区间内的电子态数(计及自旋)为:()dE CE dE E hm VdZ 212132324==π其中:()2132324E hm VC π=, V 为金属的体积,m 为电子的质量。
由于电子遵循费米分布,于是在能量区间E ~E+dE 中的电子数为:dE E E Cf dZ E f dN )()(==式中)(E f 是费米分布函数。
由于在绝对零度时有:⎪⎩⎪⎨⎧><=)E (E 0)E (E 1)(0F 0F E f因此电子总数为:23032300)2(38)(32 )(0F F E mE hV E C dEE C dE E E Cf N Fπ====⎰⎰∞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为:2303)2(38F mE hV N n π==代入有关数据得到:)(108.7 )106.155.1101.92()1063.6(314.38321231228327----⨯≈⨯⨯⨯⨯⨯⨯⨯⨯⨯=cm n2. 证明:在T=0K 时,费米能级0F E 处的能态密度为:023)(FF E NE N =,式中N 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数。
证明:在K 空间中,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以K K =为半径的球内,电子的数目为(记及自旋):3342K V n π⋅= 因此:dK K V dn 28π⋅= (1)已知自由电子的能量为:mK h E 222=,代入(1)式得:dE E hm V dn 21323)2(4π= (2) 因此电子按照能量分布的状态密度:21323)2(4)(E hm V dE dn E N π== (3) 当T=0K 时,全部电子处于费米球内。
本组成员:李丹、孟加龙、党康康、王越、吴叶榕、隋佳伟 分工如下:李丹 习题孟加龙、党康康 固体结合的主要内容 王越、吴叶榕 晶体缺陷的主要内容隋佳伟 固体结合、晶体缺陷的知识框架第五章 晶体的缺陷一、知识框架定义 肖特基缺陷 点缺陷 起因 弗仑克尔缺陷 分类 杂志原子 色心 基本类型线缺陷 定义分类 刃位错 特点 性质螺位错 与晶体生长 受力情况 生长情况 触媒 晶面位错 定义 体分类 层错 小角晶界热缺陷统计理论 热缺陷产生几率 热缺陷运动、产生、复合 缺 空隙、填隙复合率 填隙产生率热缺陷数目:空位数、填隙数、Frenkel 缺陷数 陷缺陷扩散 扩散方程微观机制离子晶体中点缺陷和离子独立性二、基本内容5.1 晶体缺陷的类型区分并理解晶体中的各种缺陷; 具体为:按缺陷在空间的几何构型可将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 一.点缺陷1.定义:由于晶体中出现填隙原子和杂质原子等等,它们引起晶格周期性的破坏发生在一个或几个晶格常数的限度范围内,这类缺陷统称为点缺陷。
这些()C jD C t ∂=-∇⋅=∇⋅∇∂空位和填隙原子是由热起伏原因所产生的,因此又称为热缺陷。
2.空位、填隙原子和杂质空位:由于晶体中原子热运动,某些原子振动剧烈而脱离格点跑到表面上,在内部留下了空格点,即空位。
晶体内部的空格点就是空位。
填隙原子:由于晶体中原子的热运动,某些原子振动剧烈而脱离格点进入晶格中的间隙位置,形成了填隙原子。
即位于理想晶体中间隙中的原子。
杂质:杂质原子是理想晶体中出现的异类原子。
3.点缺陷类型①弗仑克尔缺陷:若晶体中的空位与填隙原子的数目相等,这样的热缺陷称为弗仑克尔缺陷。
弗仑克尔缺陷的产生机理:原子(或离子)在格点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由于非线性的影响,使得当粒子能量大到某一程度时,原子就会脱离格点,而到达邻近的原子空隙中,当它失去多余动能后,就会被束缚在那里,这样产生一个暂时的空位和一个暂时的填隙原子,当又经过一段时间后,填隙原子会与空位相遇,并同空位复合;也有可能跳到较远的间隙中去。
1、什么是Peierl不稳定性和Peierls相变?【解答】:假设的晶格内原子状态:假定一维系统是由晶格常数为 a 的N个原子组成,每个晶格原胞只带一个传导电子,电子波函数满足周期条件;第一布里渊区边缘在±π/a,第一布里渊区可以填充2N个电子,因为N个价电子正好填充了最低能带的一半,费米能量恰好位于能带1/2处(Kf=±π/2a),空能级和占据能级各一半。
然而,Peierls指出这种等距离排列的一维晶格是不稳定的,在低温下,原子发生移动,晶格常数由a变为2a,即第一布里渊区边缘移至费米面且打开了一个能隙,系统总能量降低(。
这就说明,原来等距离排列的具有较高能量的一维晶格经原子移动后变成具有较低能量的畸变晶格,所以原来的晶格是不稳定的。
经过晶格畸变,从半满能带的导体变成为稳定的只有满带和空带的半导体,这就是Peierls不稳定性。
只有在0K时,体系才完全处于上述半导体基态中,当T升高,晶格原子的振动逐步加强以至畸变模糊。
存在相变温度Tp,T<Tp,体系呈现半导体;T≥Tp,体系相变为导体,这种半导体变为导体的相变称为Peierls相变。
2、简述金刚石、石墨的结构和物性,比较它们性质的异同?【解答】: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成分都是碳,科学家们称之为“同质多像变体”,也有人称“同素异形体”。
从这种称呼可以知道它们具有相同的“质”,但“形”或“性”却不同,且有天壤之别,金刚石是目前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是最软的物质之一。
大家都知道铅笔芯就是用石墨粉和粘土配比而制成的,石墨粉多则软,用“B“表示,粘土掺多了则硬,用“H”表示。
矿物学家用摩氏硬度来表示相对硬度,金刚石为10,而石墨的摩氏硬度只有1。
它们的硬度差别那么大,关键在于它们的内部结构有很大的差异。
石墨内部的碳原子呈层状排列,一个碳原子周围只有3个碳原子与其相连,碳与碳组成了六边形的环状,无限多的六边形组成了一层。
层与层之间联系力非常弱,而层内三个碳原子联系很牢,因此受力后层间就很容易滑动,这就是石墨很软能写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