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汽提器内气固传质特性的研究(传质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154.33 KB
- 文档页数:5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4 年第 43 卷第 1 期微通道内气液流动与传质特性的研究进展袁谅1,从海峰1,2,李鑫钢1,2(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354;2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201)摘要:微化工过程具有高效、安全、节能、体积小和高传热传质率等方面的固有优势,其在气液非均相传质与反应强化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系统论述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与传质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及分布情况,从操作条件和微通道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两相流型的关键因素,并讨论了多种因素对传质与过程强化的影响方式,对目前研究的微通道内气液两相的传质模型进行了总结分类。
以气液两相在主要流动通道的流动形态为基准,分类介绍了多种气液两相微反应器的最新研究进展。
文中指出进一步探究微化工过程强化方式以及开发新型气液微通道反应器仍是未来微化工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化工技术;气液流动;传质与反应;过程强化中图分类号:TQ0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4)01-0034-15Research progress on gas-liquid flow and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in microchannelsYUAN Liang 1,CONG Haifeng 1,2,LI Xingang 1,2(1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4, China;2Zhejiang Institute of Tianjin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01, China)Abstract: Microchemical processes have inherent advantages in efficiency, safety, energy conservation, small size, and high heat and mass transfer rates, and exhibit enormous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gas-liquid heterogeneous mass transfer and reaction enhancement.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e currentresearch status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and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microchannels, summarized the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shape and distribution in microchannels, analyzed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two-phase flow shape from the aspects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microchannel design, discussed how multiple factors affect mass transfer and process enhancement, and summarized and classified the currently studied gas-liquid two-phase mass transfer models in microchannels. Based on the flow patterns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 the main flow channels,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various gas-liquid two-phase microreactors was classified and introduced.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further exploration of strengtheningmethods for microchemical proces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gas-liquid microchannel reactors are still the key development directions for future microchemical research.Keywords: microchemical technology; gas-liquid flow; mass transfer and reaction; process intensification特约评述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1167收稿日期:2023-07-10;修改稿日期:2023-10-25。
注:红色底色为需注意的题目;黄色为无答案的题目1.对于热效应不大,反应温度的允许变化范围又比较宽的情况,用单级反应器最方便。
2.气固催化平行反应,若主、副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且粒子等温,则内扩散不影响其选择性,在粒子内任意位置,反应速率之比均为速率常数之比。
选择题1.在V=100L/min流量下对三只反应器分别进行示踪实验,测得如下数据:反应器 A B C体积(L)1000 2000 3000σt2 (min)50 100 250则三只釜的反混大小顺序(B)A. A>B>CB. A>C>BC. C>B>AD. C>A>B2. 乙苯在催化剂上脱氢反应生成苯乙烯,经过一段时间反应后,苯乙烯生成量不再增加,但乙苯仍大量存在,表明这是一个(B)反应。
A.慢速B.可逆C.自催化D.不可逆3.反应器中等温进行着A→P(1)和A→R(2)两个反应,当降低A的浓度后,发现反应生成P 的量显著降低,而R 的生成量略降低,表明( A )A .反应(1)对A 的反应级数大于反应(2)B .反应(1)对A 的反应级数小于反应(2)C .反应(1)的活化能小于反应(2)D .反应(1)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反应(2)4.在间歇反应器中等温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A →R ,当转化率达90%时,所需反应时间为2h 若反应改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空时为2h ,其它条件同间歇反应器,则转化率为( B )A . 60% B. 90% C .45% D .75%☆两个等体积的全混流反应器进行串联操作,反应为一级不可逆,则第一釜的反应速率-rA1与第二釜的反应速率-rA2之间的关系为(A )。
两釜反应温度相同。
A .-rA1 > -rA2B .-rA1 = -rA2C .-rA1 < -rA2 D.不能确定何者为大5.四只相同体积的全混釜串联操作,其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值2θσ为( B )A . 1.0 B. 0.25 C .0.50 D .06.对一平行—连串反应RA QP A −→−−→−−→−)3()2()1( ,P 为目的产物,若活化能次序为:E 2<E 1<E 3,为了目的产物的收率最大,则最佳操作温度序列为( B )。
化学反应气固两相流传质传热研究进展分析气固两相流是一种重要的多相流动状态,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环境保护等领域中。
在这种流动状态下,气体相与固体相之间发生着传质与传热的过程,研究气固两相流的传质传热行为对于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化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化学反应气固两相流传质传热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在化学反应气固两相流传质传热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传质传热机理、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传质传热特性、传质传热过程的优化与增强。
首先,传质传热机理是研究气固两相流行为的基础。
在气固两相流中,固体颗粒上的次级蒸发、亚细胞内传质、气体颗粒的边界层传质等过程是传质传热机理的关键。
研究者们通过理论分析、模型建立和实验验证等方法,深入探究了这些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传质传热模型。
其次,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是研究气固两相流传质传热的重要手段。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对气固两相流的传质传热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优化和设计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与此同时,实验研究可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获取实际工艺中的传质传热数据。
这两种方法相互辅助,为气固两相流传质传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第三,传质传热特性是研究气固两相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和模拟手段研究了在不同气体流速、固体颗粒尺寸和形状、气体成分等条件下的传质传热特性。
发现了某些气固体系的传质传热特性与物料性质、流动状态等密切相关的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这种关系。
最后,传质传热的优化与增强是研究气固两相流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改变气体流速、固体颗粒尺寸和形状、操作条件等因素,可以提高气固两相流传质传热效率,减少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
研究者们利用优化理论和方法,通过模拟和实验探索了传质传热过程的优化与增强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气固两相流传质传热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化工过程的高效、节能、环保。
对于气固两相流传质传热机理的研究相信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将会更加精确和可靠,传质传热特性的探索将会更加全面和准确,传质传热的优化与增强将会更加高效和定量。
气固传质过程中的质量传输机理研究及反应器设计一、气固传质过程的概述气固传质过程是指气相(气体)和固相(固体)之间的质量传输过程。
这种过程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化学反应、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
了解气固传质过程的机理和设计适当的反应器对于优化过程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二、气固传质过程中的质量传输机理研究1. 扩散传质机理:在气固传质过程中,通过扩散是最主要的传质方式之一。
扩散传质是指在气体和固体之间由于浓度差异而引起分子、离子或分子团的相互迁移。
扩散系数是表征扩散传质的重要参数,其大小受到温度、压力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对流传质机理:对流传质是指在气固传质过程中由于气体的流动而引起传质的现象。
在气固传质过程中,气体的对流传质主要受到气体的速度、密度和流动方式的影响。
对流传质的机制复杂,其中包括对流传质的强制性和自然对流传质。
3. 反应速率:在气固传质过程中,反应速率对于质量传输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物在气体相和固体相之间的物质传输速率以及反应规律。
通过研究反应速率,可以优化反应器的设计并提高反应过程的效率。
三、反应器设计1. 传统反应器的设计:传统的气固反应器包括床层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和喷射床反应器等。
这些反应器的设计依据质量传输机理,通过增加反应器的气体和固体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并优化反应器的操作条件。
2. 高效反应器的设计:为了提高气固传质过程的效率,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新型的高效反应器设计。
例如,流化床反应器采用气体通过固体床层的方式进行反应,具有较高的传质速率和较好的混合性能。
旋转床反应器通过固体颗粒的旋转运动实现气体和固体的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这些高效反应器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气固传质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数值模拟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方法成为研究气固传质过程和反应器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计算传质学(CTD)等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对气固传质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优化反应器的设计。
多相催化反应中固气界面传质与反应动力学分析多相催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工、环境等领域。
其在反应过程中,固体催化剂与气体相之间存在着固气界面传质与反应动力学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多相催化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一、固气界面传质的分析固气界面传质是指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之间的传质过程。
在多相催化反应中,固气界面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气体物质与催化剂之间的接触效率,直接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固气界面传质过程主要包括气体分子的扩散和吸附两个步骤。
气体在扩散过程中受到浓度梯度的驱动,从高浓度区到低浓度区移动。
而在吸附过程中,气体分子与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
这两个过程的速率决定了固气界面传质的效果。
固气界面传质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催化剂的孔隙结构、表面活性位点、气体分子性质等。
孔隙结构决定了催化剂的内部表面积和孔隙大小,直接影响着气体分子在催化剂内部的扩散速率。
表面活性位点是指催化剂表面上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的位点,气体分子在扩散过程中,会优先吸附到这些位点上,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二、固气界面反应动力学的分析固气界面反应动力学是指催化反应过程中,固气界面上吸附态物种之间的反应行为。
固气界面反应动力学直接影响着反应速率和反应产物的选择性。
固气界面反应动力学主要通过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常数来描述。
活化能是指反应物转变为中间态或产物所需的能量。
反应速率常数则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反应物的转化速率。
固气界面反应的速率常数受到催化剂表面位点的活性影响。
活性位点具有较低的活化能和较高的反应速率常数,因此能够加速反应过程。
固气界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往往通过实验手段进行,如红外光谱、质谱、催化活性测试等。
这些实验手段可以揭示吸附态物种与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反应机理。
总结:多相催化反应中固气界面传质与反应动力学的分析对于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催化裂化汽提器内气固停留时间的数值模拟刘英杰;蓝兴英;刘旭阳;徐春明;高金森【期刊名称】《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年(卷),期】2010(024)005【摘要】在双流体模型以及团聚修正曳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模型,对工业催化裂化装置汽提器内气体和催化剂的停留时间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人字型挡板、盘环型挡板和两段环流汽提器内气固两相的RTD特征,三种结构汽提器中气体的RTD曲线都呈现很不平滑的多峰分布,而催化剂颗粒的RTD曲线则呈现平滑的单峰分布,气体及催化剂颗粒的RTD曲线都出现了拖尾现象.模拟结果表明,三种汽提器内气体及颗粒的流动明显偏离平推流,催化剂的返混程度比气体强.与人字型挡板相比,盘环型挡板改善了汽提器内气固接触效果,从而提高汽提效率;与人字型挡板和盘环型挡板相比,两段环流汽提器不但改善了气固接触效果,还延长了催化剂颗粒的停留时间,并且降低催化剂的返混程度,模拟结果解释了工业两段环流汽提器汽提效率最高的原因.【总页数】6页(P770-775)【作者】刘英杰;蓝兴英;刘旭阳;徐春明;高金森【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海炼化惠州炼油分公司,广东,广州,516084;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51.19%TQ021.1【相关文献】1.催化裂化沉降器旋流快分器内气体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孙凤侠;卢春喜;时铭显2.催化裂化汽提器内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值模拟 [J], 刘英杰;蓝兴英;徐春明;高金森3.催化剂汽提器内气固传质特性的研究 [J], 张永民;卢春喜;时铭显4.催化裂化用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滑移特性 [J], 朱丽云;赵文斌;仲理科;张玉春;王振波;金有海5.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气液固3相流动反应的数值模拟Ⅰ.气液固3相流动反应模型的建立 [J], 高金森;徐春明;林世雄;郭印诚;王希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学反应器中的传质模型研究与应用概述化学反应器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装置,其中传质过程对于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质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反应器中的传质过程,并为反应的优化和控制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传质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化学反应器中的应用。
传质模型的基本概念传质是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扩散过程,包括分子间的扩散、对流传质以及物质吸附等。
传质模型是描述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来预测和优化传质过程。
常见的传质模型有Fick定律、质量守恒方程、松弛模型等。
Fick定律是最基本的传质模型,它描述了溶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扩散过程。
根据Fick定律,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与扩散系数成反比。
质量守恒方程是描述流体传质过程的基本方程,它结合了对流传质和分子扩散传质的效应。
松弛模型是一种常用的传质模型,它考虑了传质过程中的各项因素,并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来描述传质过程的动态变化。
传质模型的研究方法传质模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种。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条件,测量和分析传质过程的关键参数来建立传质模型。
传质模型的参数可以通过测定浓度、压力、温度等变量的变化来确定。
实验研究的优势是直接观测和量化传质过程,可以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
然而,实验研究存在时间和成本的限制,而且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难以进行实验。
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相应的方程来模拟传质过程。
数值模拟可以对传质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可以考虑多个参数的影响,并进行参数优化和灵敏度分析。
数值模拟的优势是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模拟,并且可以对传质过程进行控制和优化。
然而,数值模拟也有一些限制,如模型的精度和计算资源的要求等。
化学反应器中的传质模型应用化学反应器中的传质模型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反应效率的提高、产物纯度的提高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等。
首先,传质模型可以用于提高反应效率。
气液固界面上体系传质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气液固三相界面上存在着许多的复杂的传质动力学过程。
传质动力学是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工业等不同领域的工业生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因此,研究气液固三相界面上传质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十分值得深入探究的一个方向。
一、传质动力学基础1.浓度梯度传质的基本方法浓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的物理量,浓度梯度则是物质在溶质中浓度的不同差值。
由于浓度梯度,当两个相接触时,物质会向浓度较低的区域移动,这个过程称为浓度梯度传质。
2.分子扩散传质及其机理分子扩散传质是指物质在没有流体流动的情况下,由于浓度梯度粒子运动特性,不断向着低浓度的区域自发移动。
分子扩散传质的机理是基于自由分子的布朗运动,即在分子激烈、随机的跳动中,由于浓度的差异,分子会朝着低浓度方向漂移。
3.对流传质及其机理对流传质是由于运动的液体对物质的搬运作用而实现的。
其机理是离子或分子由于被带动而随流动的流体运动一同移动,同时扩散或游走。
二、气液固三相界面上传质机理气液固三相界面上传质机理复杂,其传质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也因此多样化。
1.气液界面传质机理探析气液界面传质是指气体和液体在界面上的传质过程。
气液界面上有气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物质从液体中通过界面分子扩散到气体中,液体被挥发,气体被吸附。
分子扩散面积越大,扩散速度越快,相同的面积扩散速度也决定了物质扩散的速度。
2.气体固体界面传质机理探析气体和固体之间的传质机制包括分子扩散、渗透、表面吸附等。
其中分子扩散是一种非常基本的传质方法,它通过漂移、扩散来实现质量传递。
渗透是液体和气体传质的重要机制,主要是液体分子通过固体障碍物、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和大小分子孔洞隙等,弥散渗透离开。
3.液体固体界面传质机理探析在液体固体间的传质机理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溶解度和表面吸附等。
对流传质是指随着流体中液态液滴的漂流运动,污染物在液滴表面的分配变化,同时也会发生运动的揉捏等效应,随着扩散过程翻转,为一种先进的传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