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鉴别与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663.39 KB
- 文档页数:6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摘要】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发生规律和繁殖特点对稻田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对稻纵卷叶螟的生物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这些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生物防治、植物抗性和生态调控等方法,具有环保、无毒性、高效性的优势。
结合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应用效果。
通过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和管理提出的建议,可以有效降低害虫对稻田的危害,保障稻米产量和质量。
展望未来的防控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化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实现稻田害虫的可持续管理和生产。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繁殖特点、绿色防控技术、优势、应用、控制、管理、建议、展望、防控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稻纵卷叶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是水稻上的一种严重危害性害虫,主要以危害水稻为害。
稻纵卷叶螟幼虫在水稻叶片上卷曲并啃食叶片,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黄、凋萎,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稻纵卷叶螟以一年多代为害,且发生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易发生抗药性等特点,给水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和繁殖特点,从而为制定采取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这一害虫的生态习性和传播规律,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稻田的危害程度,为农民提供有效防治措施。
通过介绍和分析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更加环保健康的解决方案,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研究目的还在于探讨如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为稻田害虫的防治带来创新思路和方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提高人们对稻纵卷叶螟的认识,推动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发展,为农田环境保护和作物产量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其发生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稻纵卷叶螟是稻田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幼穗,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减产甚至死亡。
本文将介绍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以及常用的防治方法。
一、发生情况稻纵卷叶螟的成虫为灰褐色蛾类,体长约1.5厘米,翅展约2.5厘米。
它们喜欢在夜间飞行,白天则躲藏在稻田的底层或杂草中。
成虫经过交配后,会在稻田的叶面或叶背上产卵,一般每只成虫可以产卵200-400枚。
卵孵化后,幼虫会钻入稻株内部,从叶心处开始啃食,经过4-5龄幼虫期后,幼虫会变态成蛹,最终成为成虫。
全生命周期一般需要20-30天。
稻纵卷叶螟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雨季对其发生尤为有利。
其发生多与气象条件有关,一般在气温较高、湿度大(相对湿度在75%以上)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大量的稻纵卷叶螟。
同时,如果稻田的管理不当,如施肥不当、过密过密、不及时清理秸秆等,也会增加稻纵卷叶螟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
1.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抑制稻纵卷叶螟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般采用空中喷雾、地面喷洒等方式进行,喷洒剂量一般为每亩活性成分3-5克。
常用的杀虫剂有氧氟氨酯、吡虫啉、氟虫腈等,建议在成虫活动期、幼虫大量发生期进行喷雾,每次喷雾间隔不少于7天。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环保、可持续的稻纵卷叶螟防治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释放天敌、拟态剂和植物提取物等。
(1)释放天敌:释放稻螟寄生蜂、稻螟捕食者等天敌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稻螟寄生蜂和稻螟捕食者可对稻纵卷叶螟进行有效地寄生和捕食,从而有效抑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2)拟态剂:拟态剂是模拟稻纵卷叶螟的天敌来干扰稻纵卷叶螟的行为,从而达到抑制稻纵卷叶螟数量的效果。
常用的拟态剂有慕保、灰寄蝇拟态物等。
(3)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是利用植物的防护物质来进行虫害防治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植物提取物有苦木、薄荷油、茶树精油等,它们具有较高的杀虫效果,能够抑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稻田中一种重要的害虫,对稻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稻区,稻纵卷叶螟被广泛分布,对稻株叶片进行蛀食危害,使稻株的光合作用减弱,导致稻株的生长发育受阻,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稻纵卷叶螟的生活史一般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在南方稻区,稻纵卷叶螟一年发生2-3代,卵期约为4-6天,幼虫期约为12-14天,蛹期约为6-8天。
幼虫主要在稻叶上进行蛀食,通过对稻叶进行卷曲形成避免敌害和干扰气流的保护环境,使得幼虫更容易获得食物并防止捕食者的侵害。
稻纵卷叶螟的主要危害表现为稻叶被蛀食形成不同大小的斑点,严重时会出现叶尖弯曲、植株枯萎、穗小、抽穗延迟等症状。
特别是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在水稻穗上进行蛀食,不仅直接危害稻粒的发育,还会造成水稻的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发生。
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的田间管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在田间管理方面,可以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增强稻株的竞争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及时深耕、整地和及时收割退田,清除田间杂草和稻草等,减少害虫栖息地。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蜂和捕食性昆虫等天然敌害因子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的繁殖和发生。
可以引入稻纵卷叶螟的天敌多眼眉寄蝇、胸斑蜡蝉和蚜茧蜂等,进行天敌增殖。
化学防治是最常用的稻纵卷叶螟防治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常用的化学农药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噻虫嗪等,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机,避免对环境和农田生态造成污染。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对稻作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来控制其发生。
合理的田间管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减少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程度,保障稻作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
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会危害稻谷的生长和产量。
稻纵卷叶螟的发
生主要与环境因素和农业措施密切相关,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
治。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有关。
稻纵卷叶螟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一
般以20-35℃的温度为宜。
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下,稻纵卷叶螟的繁殖速度较快,危害程度也较大。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稻田的管理措施有关。
稻田中苗期的管理对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
具有重要影响。
苗期的稻田一般较为湿润,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繁殖和生长。
合理的灌水
和施肥措施对于减少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农药的使用也有关。
农民在稻田中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时应注意使
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的控制,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农药会导致农田中的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从而减少农药的防治效果。
科学使用农药,并配合其他防治手段,如病虫害综合防治、生
物防治等,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是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
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天敌,如蜈蚣、蝌蚪等,来捕食稻纵卷叶螟的幼虫,能有
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
还可利用化学合成的性信息素来诱杀稻纵卷叶螟的成虫,以
控制其繁殖。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和农业措施密切相关。
科学管理稻田,注意灌水施肥,
合理使用农药,并配合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减少其对稻谷
的危害。
豫南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及防治方法稻纵卷叶螟是中国南方水稻重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程度较高,可能导致水稻产量减少严重。
豫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已经发展出多种防治方法以防止稻纵卷叶螟的发生。
稻纵卷叶螟的特征是幼虫在水稻叶片内卷成管状,而幼虫通常在叶片中活动,容易被忽视。
在发展过程中,幼虫侵入叶气孔或叶片表面,破坏水稻叶片的表皮细胞,并使叶片变薄、变黄、卷缩及变干。
稻纵卷叶螟的食性集中在吸食植物汁液上,从而破坏了水稻的营养和植物生长发育的正常过程,使水稻植株的养分含量严重不足,导致细胞分裂减少,产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豫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主要是在水稻生长的不同季节中,尤其是在稻田中稻穗发育时期容易发生。
因此,在防止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上,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首先,在农作物的整体管理上,应该保持田间通风,合理施肥与使用堆肥。
另外,还可以选择植物抗虫品种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同时,对于水稻种植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在水稻的种植初期,可以使用屏障防治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幼虫孵化的早期,可以使用塑料膜或稻草来覆盖水田的池塘。
在水稻的生长期,可以采用化学控制方法,使用杀虫剂来消灭害虫,但应注意不要使用太多的杀虫剂,以免影响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在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同时,还可以采用物理措施或生物控制方法。
例如,可以在水田边缘设置灯光罩,使幼虫自然聚集于灯光罩周围并死亡。
同时,还可以种植一些虫类食物,如神农鼠,蚂蚁等,以促进捕食虫类物种的生长发育。
总之,防止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是豫南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注意作物的管理,选择抗虫品种也很重要,同时,物理、化学、生物控制方法都可以被采用,以防止害虫对水稻的影响。
一、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以下简称卷叶虫),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每年发生面积早晚稻和中稻55-65万次,占种植面积的65-80%。
每年属中等偏重至大发生程度。
此虫属迁飞性害虫,春季由我国南方或南方以远迁往北方,冬季由北方迁往南方。
成虫依靠气流抬到空中,随着气流远距离迁移。
在南北气流交锋处,形成一个风面,带着下雨迫降下来的成虫就产卵繁殖。
通过放虫试验已证实。
1、卷叶虫的发生规律。
在广西桂北资源,一年可以发生七代,基本上每月可以完成一个世代。
随着气温升高,在26-28天可以完成一代。
F1代成虫在3月底至4月10日,虫量很少。
F2代成虫4月底至5月10日。
F3代成虫在5月底至6月10日,主害代,是早稻重点防治代,虫量最多的一代。
F4代在6月底至7月10日,主要发生在中稻和晚稻秧苗上。
F5代在7月底至8月10日,如果,第五代的虫量比第六代多,是晚稻的主害代,反之第六代为主害代。
F6代在8月底至9月10日。
F7代成虫在9月底至10月10日,产卵孵化出来幼虫,由于晚稻齐穗后叶片老化,不利幼虫卷苞取食。
同时北方气候转冷,迫使成虫往南方迁移。
2、防治对策与方法。
(1)要避免在水稻幼穗分化后偏施、重施氮肥,使叶色浓绿贪青,招致卷叶虫成虫产卵为害。
(2)在防治策略上,早稻主攻第三代。
掌握成虫高峰期,出现后7-10天,使用农药防治。
也就是1-3龄幼虫高峰期,效果最佳。
(3)中稻地区(主要高寒山区),种植中稻面积多。
及晚稻秧苗,主要防治第四代卷叶虫。
秧田面积少,又是过渡到晚稻上的桥梁田。
所以,防治秧苗上的卷叶虫很重要。
(4)防治晚稻上第五代和第六代。
是夺取晚稻丰收的最后一仗。
要看哪一代虫量多,达到防治指标的,就防治那一代卷叶虫。
(5)选择农药:A、每亩用甲胺磷三两。
B、每亩用氧化乐果二两。
C、每亩用杀虫双四两。
D、每亩用喹硫磷二两。
E、每亩用氯氰菊酯1-1.5两。
F、以上几种农药,可以选择一种,均要兑水60公斤喷雾。
二、稻飞虱稻飞虱是资源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早晚稻发生面积达50-60万亩(次),占种植面积的60-75%,每年属中等偏重至大发生程度。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
稻纵卷叶螟是稻作重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在稻叶内卷成筒状,能够严重影响稻作的
优质产出。
下面将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
1. 气候因素:稻纵卷叶螟是喜好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害虫。
因此,过
多的降雨或气温过高会增加其繁殖的可能性。
2. 稻田管理不当:长期不轮作、不施肥或者种植品种单一的稻田易使土壤质量降低,降低了稻粒产量,同时也降低了稻田的抗旱、抗病虫害能力。
这样就为稻纵卷叶螟的繁殖
提供了条件。
3. 稻农的防治意识不强:在稻田管理过程中,从选田到种植过程中,如果没有注重
防治天敌,无法及时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这将增加稻纵卷叶螟的危害。
1. 土壤管理:选择良好的土壤种类,加强施肥、轮作以及清理杂草等土壤管理工作,以增强稻园的养分平衡,降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可能性。
2. 区域防治:开展区域防治,设置灯光陷阱捕获成虫,进行外力控制,从源头上防
止稻纵卷叶螟的繁殖。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与同肩翅目昆虫开展生物防治。
这些天敌可以通过捕食稻纵
卷叶螟的方式进行防治,避免为期太近和部分同龄的虫卵孵化而形成卵壳之内的蛹。
4. 农药防治:农药防治作为主要的防治方法,需要在防治前适当施放蚜油,气味菜
油等多种化学杀虫剂以进行稻纵卷叶螟防治。
总之,稻纵卷叶螟能够给农民的稻作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必须在其生长过程中进行
有效地防治。
在实际防治中,应采用多种综合措施,注重全方位的防治,并加强病虫害调
查与监测工作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稻纵卷叶螟的影
响。
李生晓梦制作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培训教
材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is medinalis 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裹叶虫、包叶虫等。
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吐丝纵卷稻叶,在卷叶苞内取食上表皮和叶肉,被害叶叶肉被吃光,只剩下表皮,形成长短不一的白斑,严重时全叶枯白,受害严重的田块远望一片枯白,水稻分蘖期受害,使水稻迟发,甚至不能正常抽穗;孕穗期被害,稻谷千粒重降低,瘪谷增加。
由于稻纵卷叶螟的为害,可使水稻减少10—15%,重者减产可达50%左右。
近十年来,稻纵卷叶螟在我县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发展,从99年的轻发生至2001年的中等发生到2004年、2005年的大发生,严重地威胁着我县水稻产量的提高。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9毫米,翅展16—18毫米,淡黄褐色,前翅三角形,从前缘到后缘有二条灰褐色纹,中央有。
水稻稻纵卷叶螟怎样识别和防治?稻纵卷叶螟属食叶性害虫,完全变态昆虫,从卵→幼虫→化蛹→成虫(蛾)为一个世代。
初孵幼虫一般先爬入水稻心叶或附近叶鞘或旧虫苞中,虫量大时亦可几头幼虫聚集在叶尖、叶片一侧边缘小虫苞,2龄幼虫则一般在叶尖或叶侧结小苞,3龄开始吐丝缀合叶片两边叶缘,将整段叶片向正面纵卷成苞,一般单叶成苞,少数可以将临近数片叶缀合成苞。
幼虫取食叶片上表皮与叶肉,仅留下白色下表皮及叶脉,虫苞上显现白斑。
危害严重时,田间虫苞累累,甚至植株枯死,一片枯白。
使水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造成空壳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很大。
在防治上要综合考虑,在达到防治指标时才打药防治。
一方面,采取农业防治,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或施肥过迟。
结合稻田管理,在幼虫孵化期间烤田,或在化蛹盛期灌水,减轻受害程度。
第二,采用物理防治,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稻田养鸭、保护青蛙等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减少下代虫源。
第三,生物防治,具体方法是:每亩用杀螟杆菌、青虫菌等含活孢子量100亿/克的菌粉150~200克,对水60~75千克喷雾。
也可在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释放赤眼蜂,每亩每次放3万~4万头,隔3天1次,连续3次。
第四,药剂防治:在分蘖期有效虫量40头/百丛、穗期20头/百丛以上即可防治,以幼虫盛孵期或2、3龄幼虫期高峰期为宜。
亩用5%氟虫腈胶悬剂20~30毫升,或用25%毒死蜱乳剂每亩70~80毫升,或用80%杀虫单粉剂35~40克,或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蚕桑区可改用5%杀虫双颗粒剂1.5千克加湿润细土撒施)等。
上述喷雾每亩用水50~60千克,施药时田间保水1~2寸寸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寸=3.3厘米。
,施药后6小时内遇大雨需补防一次。
稻纵卷叶螟的生活习性|农业防治|化学防治: 稻纵卷叶螟是中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别称稻纵卷叶虫、刮青虫等,广泛分布于各稻区,除为害水稻外,还可取食大麦、小麦、甘蔗、粟等作物及稗、李氏禾、雀稗、双穗雀稗、马唐、狗尾草、蟋蟀草、茅草、芦苇等杂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吧!稻纵卷叶螟的生活习性1、周年为害区:1月平均气温16℃等温线以南,包括雷州半岛一线以南,冬季有再生稻和落谷稻等食料条件,可终年繁殖,无休眠现象。
2、冬季休眠区:1月平均最高气温7.7℃等温线以南,即北纬30℃以南至大陆南海岸线之间,以幼虫或蛹越冬。
其中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越冬存活率较高,南岭以北的湖南、江西等省,虽有部分虫口在杂草、稻丛等处越冬,但越冬存活率极低。
3、冬季死亡区:1月平均最高气温7℃等温线以北,包括湖北、安徽北部、江苏、河南、山东等省,任何虫态都不能安全越冬。
稻纵卷叶螟的农业防治1、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合理施肥,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
科学管水,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天,杀死虫蛹。
2、稻纵卷叶螟天敌种类多达80余种,各虫期均有天敌寄生或捕食,保护利用好天敌资源,可大大提高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稻纵卷叶螟天敌约80多种,各虫期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
卵期寄生天敌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如纵卷叶螟绒茧蜂,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等,对纵卷叶螟都有很大控制作用。
稻纵卷叶螟的化学防治1、蛾高峰后7天左右出现卵孵化高峰,10天左右进入2龄幼虫高峰,建议在蛾高峰后7~10天用药防治,每亩可用广歼100毫升或大方阿维100毫升或钢铁侠5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防治。
出现新卷苞,新卷苞数量平均每百从30~40个,立即用药防治,用药同上。
2、大约剥查20条左右的卷叶虫,如果幼虫大部分都是一二龄,每亩可用广歼100毫升或大方阿维100毫升或钢铁侠5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防治,如果虫龄在3龄以上,每亩可用钢铁侠50毫升~75毫升和大方卷除50毫升~75毫升对水45公斤喷雾防治。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稻田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幼虫会卷叶损害稻株,严重影响稻米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稻纵卷叶螟主要发生在稻米季节,特别是稻米生长期间。
蛾的成虫体长约为12-15毫米,翅展为25-28毫米,翅膀前缘呈红褐色,翅膀后缘为白色,整体呈灰褐色。
成虫喜欢在稻田附近的杂草、草丛和其他植物上越冬。
一旦春天来临,它们就会飞到稻田上产卵。
幼虫孵化后,它们会钻进稻叶中卷成卷叶捕食。
这种卷叶行为导致稻叶受损,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
在重度受害的情况下,稻株会出现倒伏和减产。
幼虫经过几个发育阶段后,会结茧成蛹,然后在茧中度过静止期。
大约10天后,成虫就会破茧而出。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包括文化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在文化防治方面,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害虫的繁殖和发生。
首先要选择优质耐病虫的稻种进行种植,以增加稻株的抵抗力。
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废弃物,减少害虫的滋生地。
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措施也有助于稻株的健康生长,减少害虫的侵害。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环保的防治方式。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进行生物防治,如捕食性昆虫、寄生蜂等。
一些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蚂蚁、蛞蝓和天牛等,可以有效地吞食稻纵卷叶螟幼虫。
寄生蜂也是稻纵卷叶螟的天敌,它们会寄生在螟虫体内,从而控制其数量。
化学防治是一种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
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注意剂量和时间的控制,以减少对农作物的伤害。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对稻田的稻米产量和质量有严重影响。
采取综合管理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包括文化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可以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提高稻米产量。
豫南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及防治方法豫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上的一种重要害虫。
本文将介绍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以及防治方法。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昆虫,在稻田中以幼虫阶段为害期。
成虫是小型蛾类,翅膀呈白色至淡褐色。
幼虫是稻田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它们会钻入稻叶内部,并将叶片卷曲,从而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稻纵卷叶螟主要以稻叶为食,会导致稻田的叶片被卷曲,生长不正常,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它们还会对稻根部分造成损害,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差,从而减少产量。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气温、湿度和稻田周围的生态环境有关,一般在春季和夏季发病较多。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有多种途径,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清理稻田杂草和采取机械手段清除田间的稻螟虫卵和幼虫。
及时清理田间的病虫害残留物,保持田间干净整洁,可以减少稻纵卷叶螟的滋生环境。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利用稻田中的天敌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的繁殖。
可以引入食肉昆虫、蜘蛛和捕食性蜻蜓等天敌。
这些天敌会吃掉稻纵卷叶螟的幼虫,从而减少它们的数量。
化学防治方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防治方式,可以使用农药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常用的农药有拟除虫菊酯类、氯丹和氰氟菊酯等。
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除了以上提到的防治方法,还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灌溉、良好的排水、合理施肥等,提高稻田的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减少稻纵卷叶螟的发生。
总结一下,稻纵卷叶螟是豫南地区稻田中常见的害虫,会对稻米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并且注意稻田的良好管理,综合防治是最有效的控制手段。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摘要】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中常见的害虫,对稻谷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从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特点和生命周期入手,探讨了其发生规律及对稻田的危害程度。
随后介绍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概念和在稻纵卷叶螟防治中的应用,强调了其在保护环境和提高产量方面的优势。
结论部分指出了对于稻纵卷叶螟防治来说,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本文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探讨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为稻田害虫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绿色防控技术、危害特点、生命周期、应用、优势、重要性、发展趋势、展望1. 引言1.1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中常见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危害特点主要表现为幼虫在稻叶内卷钻食,导致叶片受损、光合作用减弱,最终影响稻谷产量和质量。
稻纵卷叶螟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发生规律则主要受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快速繁殖扩散。
为了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控技术逐渐成为主流。
绿色防控技术强调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调控,通过引入天敌、利用植物挥发性物质、合理施肥等手段,实现对害虫的控制。
在稻纵卷叶螟防治中,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具有抗虫基因的品种、设置黏虫板、喷洒植物提取物等方法。
绿色防控技术相比传统化学防治具有诸多优势,如安全环保、不易产生抗药性、减少残留物等。
稻农和农业生态环境都更倾向于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来应对稻纵卷叶螟的威胁。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对于稻田生态平衡的维护及稻谷产量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随着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相信将有更好的防治效果并为稻谷生产带来更多的好处。
2. 正文2.1 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特点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中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生长发育。
其危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导致水稻叶片卷曲变形:稻纵卷叶螟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在叶片内取食,导致叶片产生卷曲变形,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
豫南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及防治方法豫南地区是中国稻作的主要产区之一,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中的重要害虫之一。
它主要危害水稻,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对于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豫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小型昆虫,主要在水稻生长期出现。
它的成虫体长约7mm,翅展约13mm,身体呈亮褐色,前翅有深色横纹。
成虫主要以露水和水稻叶露珠取食,也会攻击植株,以叶片或叶尖为食。
幼虫主要危害叶片,从叶背入侵,使叶片卷曲,形成蛹室,破坏叶片组织,导致叶片枯黄和凋萎。
严重时,会导致叶片的大面积损害,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重大影响。
二、豫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方法(1)培育抗性品种:选育耐寒、耐倒伏、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提高植株对稻纵卷叶螟的抵抗力。
(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增加稻株之间的竞争,减少害虫的繁殖和越冬量,减轻害虫危害程度。
(3)适时播种:适时播种可以避开害虫的发生高峰期,减少害虫对幼苗期的危害。
2. 生物防治方法(1)种植番茄或辣椒等辅助作物:选择适应豫南地区气候条件的辅助作物,提高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天敌昆虫的生长和繁殖,增加害虫的天敌数量,降低害虫的发生密度。
(2)释放天敌昆虫:定期释放天敌昆虫对稻纵卷叶螟进行有效控制,如释放寄生性蜂类对稻纵卷叶螟进行寄生控制。
3. 化学防治方法(1)选用有效杀虫剂:选择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虫剂,如杀螟威、敌敌畏等,并按照使用说明书的建议剂量进行喷洒。
(2)科学施药:在稻纵卷叶螟发生的高发期,科学施药,喷洒均匀,注意施药技术和施药时间,避免留有死角。
4. 生态防治方法(1)增加生态环境:增加田间杂草、杂菜、杂树的生长,提供害虫的觅食、藏身、蛹室等环境,增加害虫的天敌昆虫的栖息环境,达到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双重效果。
(2)合理灌溉:合理施行灌溉,避免长期积水和小范围干旱现象的发生,保持稻田的湿润环境,减少稻纵卷叶螟的危害。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2010,1(2):13—18 Occurrence of Rice Leaf Roller in China and Its ■■ 一… 一。 。一 一。 IdentitiCation and Prevention
LUO Shou-jin’ Information Istitute,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 Rice leaf roller(Cnaphalocrocis medina ̄is Guen ̄e)is a migratory pest,which mainly causes damage on rica.The morphology charac- tedstic of rice leaf roller is introduced,which i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 of the other insects such as Susumia exigua Butler and 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The occurrer,,ce law,living habit and selection of prevention pesticides against rice leaf roller in China are sum- marized,which will provide the intergrated situation of rice leaf miler in China for worldwid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insect. Key words Rice leaf roller;Identification;Prevention
Rice leaf roll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 ̄e)be- longs to Pyralidae,Lepidoptera,which not only cause damage on rice,but also damage the crops such as wheat,millet,sug- ar cane and corn.and grass weeds such as millet.reeds,tray- eI grass,Digitaria sanguinalis and Setaria viridis,etc..Rice Ieaf roller distributes in Asia。Australia and Africa at broad, which distributes in various rice regions fr0m northeast to Hain- an jn China.the rice regions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middle and Iower reaches of Changiiang River have suffered the most serious damage. 1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Identifi- CaItlon s.exigua is similar with rice Ieat roller.the main diference ls that the adult of S.exigua is slightly smaller than rice leaf roller.there are three gray and black Iines in anterior wing run- ning through the whole wing,the exterior margin is taupe,and the two sides fold into”]”shape,two horizontalIines in inferior wings are all reached to the edge of wing.A pair of brown plots exists in the two sides of larvae pronotum without black and brown plot in the back of medithorax and metastethidium.The back of diferent sections in abdomen of pupa is smooth without macula.The pest which is similar with rice leat roller als0 in- cludes 7-.incertulas.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 ferent instars of rice Ieaf roller.rice leaf roller and incertulas are shown ln TabJe 1. 2 Occurrence Law 2.1 occurrence generation Rice Ieaf roller is a migratory pest.which occurs for 1—11 generations from north to south in China,and can be divided jnto three Iiving areas(Table 2). South China Sea has 9—11 generations.jn which 1—2 genera- tions mainly cause damage on early rice fr0m F_ebruary to March.and 6—8 generations cause damage on late rice fr0m Received:February 8,2010 Accepted:March 25,2010 木Corresponding author.E-majl:Iuosho ujin@1 63.com July to September;south of Tsinling Mountains region has 6-8 generations,in which the second generation mainly cause dam- age on early rice from the late ApriI to the middle May。and the sb(th gener ̄ion cause damage on late rice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Yangtze and Tsinling Mountains has 5—-6 genera- tions.in which the second gener=ion mainly cause damage on early rice fr0m June to early July.the fifth generation cause damage on Iate rice frOm the Iate August to the middle Septem— ber:Yangtze and Huaihe region has 4—5 generations.in which the second.third and forth generations mainly cause damage on early rice.middle-season rice and Iate rice in July and August to September;north region has 2—3 generations, in which the second generation mainly cause damage on the middle-season rice frOm middle July to August:one generation lasts for about 30 d.and the generation occurred before May and after September willlast for over 35—40 d. 2.2 MIgratlon way Adult migrates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fr0m March to early ApriI.migrates into south of Tsinling Mountains region and north of Tsinling Mountains subregion fr0m middle April to late May.migrates into north of Tsinling Mountains subregion and south of Yangtze subregion frOm late May to middle June.migrates into Yangtze and Huaihe region frOm late June to middle and late July.migrates frOm south of Yangtze subregion to the northern part of Yangtze and Huaihe region during middle and Iate July to early and middle August, and migrates frOm the southern part of Yangtze and Huaihe re- gion to the southern part of north,after the emergence of adult, it migrates to the northeast rice regions such as Heilon ̄iang Province.According to the effect of typhoon from July to Au- gust.the adults in south of Tsinling Mountains region and south of Yangtze rice region migrate back to north,forming the back migration sources of insect in Fujian,southern Guangdong and Wenzhou of Zh ̄iang Province.There are two emigration peaks in northern rice region fr0m early September to middle October,migrating back to s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