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针灸医学
- 格式:docx
- 大小:12.27 KB
- 文档页数:2
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与疗法一、中国传统医学与疗法1.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璧的方法,探查病因病情,以针灸、拔罐、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
2.藏医学:融合了中医学、印度医学和本土医学,以三因(龙、赤巴、培根)学说和五元(水、火、土、风、空)学说为基础。
3.蒙医学:以五行、六气、七素、八纲为主要理论体系,运用针灸、火罐、按摩、药物治疗等方法。
二、西方传统医学与疗法1.古希腊医学:以四体液理论为基础,认为人体健康取决于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的平衡。
2.阿拉伯医学:在古希腊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强调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
三、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与疗法1.印度医学:以阿育吠陀(Ayurveda)为代表,强调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平衡,运用草药、按摩、瑜伽等治疗方法。
2.日本医学:受到中医学的影响,结合本土的传统医学,形成了独特的汉方医学体系,以草药治疗为主。
3.韩国医学:同样受到中医学的影响,发展出了韩医,以四象医学和五行学说为基础。
4.泰国医学:融合了中医学、印度医学和本土的传统医学,以草药治疗、按摩和拔罐等方法为主。
5.非洲医学:非洲传统医学种类繁多,包括草药治疗、巫术、咒语、按摩和拔罐等方法。
6.澳大利亚医学:以土著医学为代表,运用草药治疗和土著按摩等方法。
四、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结合1.中西医结合: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2.西医借鉴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中,西医开始借鉴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如针灸、草药等,以丰富治疗方法。
五、传统医学的现状与发展1.传统医学的普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传统医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2.传统医学的传承与保护: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传统医学的传承与保护,加强对传统医学的研究和推广。
3.传统医学的国际交流:各国间的传统医学交流日益密切,促进了对传统医学的认识和了解。
4.现代科技与传统医学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医学开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针灸仪、中药现代化等。
针灸的历史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
以下是针灸的历史概述:古代起源:针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
根据考古学的证据,最早的针灸器具是由石头和骨头制成的。
据信,最早的针灸治疗方法可能是通过刺激或按压身体的特定点来缓解疼痛或疾病。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
它包含了关于针灸理论和实践的详细描述,阐述了经络理论和穴位的重要性,并提供了针灸治疗的指导原则。
发展与系统化:在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时期,针灸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被进一步扩展和细化,形成了经络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
此外,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针灸经典,如《灵枢》和《素问》,进一步推动了针灸疗法的发展。
宋朝至明清时期:在宋朝(960年-1279年)至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针灸继续得到发展和完善。
许多重要的针灸著作问世,包括《千金方》和《针灸甲乙经》等。
这些著作系统地总结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对经络、穴位、针灸技法等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现代发展:20世纪初,中国的医学界开始与西方医学接触,并受到其科学方法和理论的影响。
这导致了一些对传统针灸的质疑和批评。
然而,在中医的推动下,针灸逐渐在现代医学中得到认可和研究。
中国成立了许多针灸研究机构和医学院,推动了针灸的现代化和标准化。
国际传播:针灸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许多国家得到认可和采用。
随着针灸的国际传播,许多国家开始对针灸进行研究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国际上针灸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亚洲地区:针灸在亚洲地区有着广泛的传统和应用。
除了中国,针灸也在日本、韩国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针灸学派和研究机构,并在针灸理论、临床应用和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欧洲地区:在欧洲,针灸在20世纪后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接受。
针灸的主要材料是什么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它只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后来逐渐发展为一门学科。
其实做针灸治疗也是对身体是有帮助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针灸的主要材料,供大家阅读!针灸的主要材料银针一般来说是指临床上用的毫针,毫针是用金属制作而成的,以不锈钢为制针材料者最常用。
不锈钢毫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高热、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故目前被临床广泛采用。
也有用其他金属制作的毫针,如金针、银针,其传热、导电性能虽优于不锈钢针,但针体较粗,强度、韧性不如不锈钢针,加之价格昂贵,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临床很少应用。
至于普通钢针、铜针、铁针,因其容易锈蚀,弹性、韧性、牢固性差,除偶用于磁针法外,临床已不采用。
针灸的主要材料艾叶艾叶气味芳香,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
历代养生家论述,艾作为一种施灸材料,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叶含纤维质多(66.85%),水分少(8.98%),还有很多可燃有机物(含氮素有机物、挥发油),是理想的施灸材料。
艾叶含挥发油(0.02%)和众多的离子(钾、钙、镁、铝等8.44%),具有兴奋中枢神经、解热等作用。
艾叶中的挥发油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抗菌、抗过敏的作用。
针灸的主要材料艾绒艾叶做成艾绒后便于搓捏成形,芳香易燃,燃烧时火力温和,穿透力强,深人脏腑。
作用广泛,价格低廉。
所以,自春秋战国以来,艾绒一直作为施灸的主要材料,广泛用于养生保健。
由于新产艾绒含挥发油较多,燃烧时火力太强,容易脱落烫伤皮肤,所以艾绒制好后必须存放一段时间,去其燥烈之性,《孟子》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艾线其性吸水,易受潮,应闭贮于阴凉干燥处,每年应翻晒以防霉蛀。
针灸文化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它只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后来逐渐发展为一门学科。
针灸学就是整理研究针灸医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规律和基础理论的科学。
针灸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09营销1班陈婧关键词:中药、日本市场、发展中医学大约在5世及从朝鲜传入日本。
从5世及到15世及,日本在学术、临床以及行政管理等环节全面接受中医药,形成了独立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
15世及以后,日本汉方医学界分化,形成以中国金元医学占主导地位的“后世方派”和遵从张仲景医学的古方派。
江户中期,古方派和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
日本目前虽无国立的具备较大规模的汉方医院,但私立汉方医疗机构很多。
日本汉方医疗机构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综合医院或医科大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的汉方医科,是综合性医院的一个临床科室;一类是汉方个体开业诊所;一类是针灸推拿诊疗所。
日本目前从事汉方医学、针灸、推拿的人员超过10万人。
日本理论上没有汉方医的称谓。
汉方医不可以从事医学行为,只有日本国家认定的医师资格才可以开方子、扎针。
日本的医师管理体制中,有医师、牙科医师和药剂师三大类。
药剂师可以抓方,可以配药,但不能开处方。
虽然药剂师在理论上不能开处方,但实际操作中还是能够在药典范围内建议抓药。
日本制药企业生产中国汉方药,目前已有217种中国汉方药处方被纳入日本医疗保险体系,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240种OTC中国汉方药可以在药店销售并有望增至300种,但问题是医师处方用的中国汉方药不多,而且有权使用中国汉方药的医师和药剂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医药教育,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在日本的普及我国内地中药材主要的出口市场是亚洲。
其中以香港地区、日本及越南为主,三个地区出口总额占全部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我国内地出口香港的中药材,一部分加工成中成药,大部分以药材形式转出口至其他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和台湾。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遭遇严寒,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医药行业经历了2008年及2009年上半年的艰难跋涉后,下半年进出口形势迅速回暖,与我国整体外贸形势形成反差,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达到9.8%。
学苑出版社日本汉方医学丛书探寻仲景传承一脉浓缩日本汉方精华一、日本江户汉方医学选编《吉益南涯医集》【日】吉益南涯著定价:18.00元《吉益氏医论医案集》【日】吉益东洞吉益南涯著定价:12.00元《伤寒广要》【日】丹波元坚著定价:18.00元《杂病广要》(上下册)【日】多纪元坚著定价:86.00元(上册:内、外因气血篇;下册:脏腑身体篇)《启迪集》(上下册)【日】曲直濑道三定价:35.00元《医学天正记·十五指南篇》【日】曲直濑玄朔定价:15.00元《类聚方广义》【日】尾台容唐(后世派)定价:16.00元《伤寒论辑义》【日】丹波元坚定价: 38.00元《金匮玉函要略辑义》【日】丹波元坚定价: 38.00元二、日本江户汉方医中医经典研究丛书主编:钱超尘1、《伤寒论札记》【日】山田业广著(待出)2、《金匮要略类方·金匮要略私考》【日】山田业广著 16.00元3、《金匮要略集注》【日】山田业广著 25.00元4、《难经辑释备考》【日】山田业广著 16.00元5、《新校金匮要略》【日】丰田省吾著 15.00元6、《金匮玉函要略私讲》【日】伊泽兰轩著(待出)7、《康治·康平本伤寒论》 15.00元8、《伤寒论讲本》【日】伊沢榛轩著 18.00元9、《伤寒论集成》【日】山田图南著(待出) 10、《金匮要略集成》【日】山田图南著(待出) 11、《伤寒杂病论类纂》【日】山田业广著(待出) 12、《骊家医言》(待出)三、日本汉方医学丛书《北山医案》【日】北山友松撰著定价:12.00元《腹证奇览》【日】稻叶克和田久寅撰著定价:23.00元《中医内科、儿科医鉴》【日】大塚敬节撰著定价:23.00元《日医应用汉方释义》【日】汤本求真撰著定价:13.00元《类聚方、药征、药征续编》吉益东洞邨井杶撰著定价:20.00元《先哲医话》【日】浅田宗伯撰著定价:15.00元《伤寒广要》【日】丹波元坚撰著定价:18.00元《伤寒论新解》【日】杉原德行撰著定价:32.00元《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日】矢数道明撰著定价:35.00元《针灸真髓》【日】代田文志著定价: 15.00元《针灸临床治疗学》【日】代田文志著定价:28.00 《吴又可学术研究》【日】源元凯南丰秋吉质高岛久贯撰著定价:18.00元——《温疫论》《温疫论私评》《泻疫新论》《方苑》(方剂辞典)【日】水走嘉言著定价:22.00元《药治通义》【日】丹波元坚撰定价:20.00元《日本汉方医学皮肤病治疗辑要》任诚编译定价:10.00元《日本汉方腹诊选编——伤寒派腹诊》李文瑞主译定价:56.00元《六经辨证析义》【日】本大串一稔估价:20.00元四、日本西医仲景方药应用记实经方医学(第一卷)【日】江部洋一郎著定价:25.00元经方医学(第二卷)【日】江部洋一郎定价: 17.00元经方医学(第三卷)【日】江部洋一郎著定价:21.00元经方医学(第四卷)【日】江部洋一郎著定价: 24.00元经方药论(第五卷)【日】江部洋一郎著定价: 16.00元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
枝川注射疗法的起源与临床应用朱瑜琪1 吴淑萍2 杨胜平1 张韩瑜嘉1 陈天鑫1△1.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 100040;2.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753200[摘要]综述枝川注射疗法的起源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表明近二十年来,从单一枝川液、改良枝川液注射治疗和枝川注射疗法配合针刺、推拿、针刀及其他疗法联合应用,可发挥类针灸样双向调节作用、对局部硬结的松解和刺激作用及糖皮质激素的消炎作用,具有适应范围广、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安全方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配合其他非手术的中医外治疗法,其协同作用更能提高疗效,并对枝川注射疗法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总结。
[关键词]枝川注射疗法;局部浸润性注射;肌硬结;阳性反应点[中图分类号] R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03-0053-05 Research on the origi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Zhichuan injection therapyZHU Yuqi1 WU Shuping2 YANG Shengping1 ZHANG-HAN Yujia1 CHEN Tianxin11.Eye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40, China;2.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inong District, Shizuish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Shizuishan 753200, China[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origi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Zhichuan injection therapy is reviewed. It is proved that in the recent 20 years, the single Zhichuan liquid, the modified Zhichuan liquid injection therapy and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Zhichuan injection therapy with acupuncture, massage, needle knife and other therapies can develop acupuncture-like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relieve and stimulate local induration and relieve inflammation of glucocorticoid.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wide application range, exact therapeutic efficacy, simplicity, safety, convenience, low cost and no obvious side effects, etc. Combined with other non-operative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s synergistic effects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Meanwhil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Zhichuan injection therap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are summarized.[Key words] Zhichuan injection therapy; Local infiltration injection; Muscular induration; Positive reaction point枝川注射疗法(naosan)是日本枝川直义在我国针灸疗法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注射疗法,其以适应范围广、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安全方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在日本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并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科——体壁医学(body wall medicine)。
医学生岗前培训心得体味范文(通用 7 篇)今天有幸参加了我校研究生伯仲针灸学术沙龙举办的由我国知名中医专家,日本广岛大学客座教授程为平老师主讲的学术讲座。
程老师针对头项针这一针灸方法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阐述了丛刺及扬刺的临床应用心得。
程老师博学,思维敏捷,语言诙谐幽默,对针灸治疗疾病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他融合焦氏头针,头针标准化方案以及日本三田氏头针等针灸方法,独创了程氏针灸。
头针在临床上应用上,疗效与刺激量成正比,每位医生的手法也很重要。
针刺时注重区域治疗,要求针刺患者双侧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头项针把头项部份为五个区,分别是:顶区、额区、颞区、枕区以及项区。
针对不同区域的功能,治疗疾病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如:“干支扎法”,“王字取穴法”,“倒丁字扎法”,“十字扎法”,“二字扎法”“个子扎法”。
针对多发腔梗以及弱小血管病,“干支扎法”有重要作用;混合性神经症普通多采用“王字取穴法”;“个字扎法”多用于颞区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临床应用经验。
程老师的倾囊相授,对我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临床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匡助作用,非常感谢程老师的讲座。
在追求学术的道路上,要不懈奋斗,把所学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匡助病人,让他们更早的远离病痛的折磨!来到新的环境,我即将踏上新的工作岗位。
这是人生中的一次转变,是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更是从单纯的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转变。
对于一个新上岗的员工来说上岗之前有不少情况需要去熟悉,去适应,所幸医院给我们这些新的成员提供一次珍贵的培训机会。
20xx 年 8 月 4 日到 6 日,我参加了医院组织进行的为期 3 天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受益匪浅。
在这次岗前培训中,我对成都三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医院的发展史到医院的现况、医院的办院宗旨、服务理念、硬件设施、行为规范等都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
同时我还认真学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运用、医患沟通技巧、医疗安全及防范、院内感染等相关知识,了解到了以后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世界各国传统医学,你知多少【世界传统医药日】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
会议一致通过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并建议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关于传统医学,除了中医,你还知道多少呢?今天为您介绍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
【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情况】在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发布的《传统医学研究和评价方法指导总则》(GeneralGuidelines for Methodologies 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中将传统医学定义为在维护健康以及预防、诊断、改善或治疗身心疾病方面使用的各种以不同文化所特有的理论、信仰和经验为基础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的总和。
在一些国家,"补充医学"或"替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交叉使用,所谓补充与替代医学指的是并非该国自身传统固有、并且尚未被纳入主流卫生保健体系的一套广泛的卫生保健手段或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在许多亚洲和非洲国家,有80%的人口依赖传统医学提供初级卫生保健,在一些发达国家,70%-80%的人口使用某种形式的替代或补充医学(例如针灸)。
草药(包括原植物、药材、草药预制品以及草药成药)具有很好的应用基础,其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
目前世界上已有57个国家建立了国家传统或类似的医药专家委员会,100多个国家已制定草药管制条例;37个国家有传统医学研究所,43个国家有草药研究所。
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各地设立的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已达18个,其中中国7个(复旦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针灸研究所、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美国、日本、韩国各2个,挪威、意大利、澳大利亚、阿联酋以及越南各1个。
【传统医学在欧美】在欧洲,英国政府于1950年通过《顺势疗法行业法案》,正式认可了顺势疗法的法律地位,在90年代,政府又通过《整骨疗法师法案》(1993年)和《整脊疗法师法案》(1994年)规范了整骨疗法和整脊疗法,这两个法令被视为是英国传统医学史上的重大发展。
科技视界 | 医学健康28KEJI SHIJIE | YIXUE JIANKANG小小一根针就能治病, 它是怎么做到的?罗 枫上海浦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129 在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医学中,针灸作为一种独特而高效的治疗方法,一直备受瞩目。
一根看似普通的银针,在医生的手中却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帮助无数患者摆脱病痛的困扰。
那么,这根小小的银针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1.针灸的起源与发展针灸,又称“刺法”,是中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其起源与发展历史深远且丰富。
据《黄帝内经》记载,针灸疗法起源于远古时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某些植物尖刺、石砾等物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能够缓解疼痛、治愈疾病。
这种原始的“砭石”刺激方法,被认为是针灸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更精细的工具,如砭石、骨针、竹针等,来刺激身体的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医学逐渐摆脱了巫术的影响,针灸开始成为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秦汉时期,针具的材质得到了改进,由石针、骨针、竹针逐渐发展为金属针,如铜针、铁针等。
针灸的理论体系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当时著名的医学家皇甫谧在其著作《针灸甲乙经》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这部书成为了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针灸专著,为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隋唐时期,针灸正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并开始传入朝鲜、日本等国。
随着针灸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其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疗效逐渐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在16世纪以后,针灸开始被引入欧洲,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针灸迎来了迅猛的发展时期。
国家成立了专门的针灸学科,并培养了大量的针灸专业人才。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针灸工具越来越精细,如电针、激光针等,使得针灸治疗更加安全、准确。
同时,针灸理论也逐步完善,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针灸学科。
2.针灸的理论基础2.1经络系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经络系统。
从“尺肤”考证看日本尺肤腹诊法指导经方应用贾博;姜巍;石洋;信欢;白光【摘要】本文通过详细考证“尺肤”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的意义,参考日本汉方医家的腹诊著作,提出“尺肤”乃是鸠尾至脐部皮肤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腹部皮肤分区对应的脏腑及汤证,介绍腹诊的基本方法,利用腹部皮肤“寒热、缓急、小大、滑涩、坚脆”的差异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为临证提供更多参考.选取大建中汤证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5个经方腹诊代表汤证结合临床分别论述,力图使腹诊之学于理论上有源头活水,于临证上亦能有所裨益.【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11【总页数】3页(P1511-1513)【关键词】尺肤;考证;腹诊;经方;临床【作者】贾博;姜巍;石洋;信欢;白光【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847;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江苏高邮225600;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1.26日本汉方医学是中医学传播到世界的一朵奇葩,特别是汉方鼎盛的江户时期,汉方医家曲直濑玄朔《百腹图说》的出现成为首部腹诊专著,开启了日本特色汉方腹诊的时代。
期间稻叶通过对《内经》尺肤的考证,独创性地提出“尺肤”应定位在鸠尾(剑突下)至脐的腹部皮肤,在此基础上汉方医家不断研读《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发挥尺肤腹诊的优势,在临床上亦取得尚佳疗效,迄今为止腹诊专著的刊行本与手抄本已近150多种。
同时也使汉代以前就曾遍应用于临床,却因封建礼教束缚而日渐式微的腹诊在日本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本文选择尺肤腹诊结合经方临床应用为切入点,力图使腹诊之学于理论上有源头活水,于临证上亦能有所裨益。
1 尺肤的部位“尺”字在《说文解字》中单指度量单位,即“尺,十寸也。
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矩事也”[1]。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叶文俊摘要中医在一千多年前就传到日本,在日本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的中医经过几次反复,最终陷入灭亡的边缘,究其原因本文作了一些探讨,并对现存所谓的汉方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以冀对我国中医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日交流中医历史中医东传日本汉方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甚大,在西洋医学尚未传入之前,一直都是中医为主导,明治维新时西医进入日本,政府下令废除中医,倡导西医,中医由此一蹶不振,几乎消除殆尽。
然而近代因为西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原因,人们开始追求自然植物代替化学药物,中医在日本得到重视,但是日本的中医真的能复兴吗?目前日本中医的现状如何?仔细研究一下中医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以及现状,必有助于我国现在中医政策的制定以及中医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中医东传1,零星东传中国医学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初传到日本大约在5世纪的时候,距今约1500年前,中医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
据史书记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
公元459年朝鲜高丽王朝的德来医师赴日,定住于日本难波,并在此开医馆行医,被人称为“难波药师”。
公元554年开始陆续有采药师从朝鲜百济来到日本,将中医中药知识东传日本。
2,正式东传中医正式传入日本应该是在中国的隋朝时代。
当时的日本推古天皇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曾4次向中国隋朝派遣使团。
公元608年日本的药师惠日和倭汉直福因随同小野妹子的遣隋使团来到中国,正式学习中国医学,直至公元623年中国唐朝的时候才回到日本,自此中医学正式传入日本。
公元753年中国唐朝僧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成功,带去了大量中医书籍和药材,在日本奈良东大寺设坛讲授佛学和医学。
相传曾治好日本光明皇太后的病,被授予“大僧正”的称号。
他在唐招提寺行医时制作的“奇效丸”至今还被广泛使用。
公元806年弘法大师空海在唐留学期间抄写『伤寒论』带回日本,被称为『康平本伤寒论』,另一位留学高僧最澄也带回了一本伤寒论,被称为『康治本伤寒论。
中医针灸到底有多神奇中医针灸属于针法和灸法的合称,其在2010年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名片,代表我国的传统医学。
针灸具体指的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医针灸,对其进行全面了解吧。
针灸具体指的是什么?针法:指的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患者穴位进行刺入,刺入的工具为毫针,其按照患者的病症情况,选取角度,并对深度进行控制。
其在治疗时通常有两种行针手法,一种为捻转,另一种为提插。
这种治疗方式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病症穴位进行刺激,达到治疗的效果。
相关研究中对人体的腧穴统计,其中总数为362个。
灸法:指的是通过预制的灸炷或者药草,其在人体的穴位部位上进行放置,将其采用烧灼和熏熨等,主要利用的热源刺激的方法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并且进行预防。
在实际的生活中,主要以艾草为灸法的原料。
由于常用艾草,故而将此种治疗称为艾灸。
灸法还有隔物灸,或者桑枝灸和柳条灸等方法。
针灸的起源!针灸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其具体描述为“藏寒生满病,此治宜灸”此处的灸,则指的是针灸。
针灸的原始工具为石针,其被称为砭石。
随着工艺进化发展,可为针。
灸法主要在人类开始使用火后,在使用中发现,当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病痛后,其经过火烧灼后,其疼痛感得到缓解。
针灸治疗主要以防治疾病为主要方向。
其使用的针法,主要使用金属制成的针,其对人体穴位进行针刺,在针刺的同时采用一定的手法,从而对人体内的气血进行调整;灸法则指的是使用艾绒揉搓成艾条,对其进行点燃处理,并同时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温灼,从而对人体的经脉进行调节,以达到气血调节的目的。
针灸的分类有哪些?针灸的治疗方式有艾灸、针刺、拔罐、梅花针疗,以及现代针灸法。
以下对其进行部分的介绍。
1.艾灸法主要使用艾绒,以及其他种类的药物,将这些物品放在人体的体表处,主要放置在患病的穴位处,并运用烧灼、温熨的方式操作,借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从而对人体的穴位产生影响,热源通过人体的经络实施精准的传导,对人体的血液循环起到温通作用,并对身体有扶正祛邪,从而使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并对一些疾病起到预防作用,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外治方法。
导读:现在艾灸保健法因其简便易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是你可能也在为到底灸哪些穴位可以养生长寿而烦恼,下面新浪中医的小编就告诉你这些值得珍藏的艾灸常用养生穴:值得珍藏的艾灸常用养生穴1.灸神阙穴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
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
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
”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
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
”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
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必知中医艾灸的十大禁忌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
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品牌靠什么支撑,产品(或者服务),所以提升产品功能是企业赢得客户的根本。
小而美的产品不一定有市场,平台项目也不一定就会失败。
现在已经没有人去想做第二个了,就好像国内也不会再有项目出来撼动的地位。
前天我见到了一位“平台”的创业者,一名还在读高中的学生。
他开发了一款非常简单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简陋的应用。
关于针的历史和故事
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砭石,一种可以用来治疗痈肿的石头,作为针具。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针灸已经逐渐普及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黄帝内经》中,有关于九种不同形式的针具的记载,称为“九针”。
这些针具具有不同的治病作用。
在汉代以后,随着炼铁技术的发展,针灸用的砭石逐渐被金属针所替代。
在东汉三国时期,针灸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出现了许多针灸医学家和针灸专著。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针灸不断发扬光大,开始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
隋唐时期,针灸正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并逐渐传入欧洲。
在现代,针灸作为一种替代医学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在常用的毫针是用不锈钢、合金等制成的,少数针具是用特种金属制造的,如钼、白金等。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针灸治疗方法,如电针、磁针、药针等。
至于与针有关的故事,有一个“伏羲造九针”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伏羲是古籍记录中最早的王,是中华文明的始祖。
据说他曾经尝百草制九针给人们治病。
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伏羲制的针可能是用石头磨的,也可能是用骨头磨的。
海外中医药概况中医药很早就有了国际交流。
约从公元5世纪起,中医药就相继流传到印度、阿拉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10世纪后又向西方国家传播,对当时东方和西方医疗保健和医药学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现在承认并使用中医药的,基本上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周边国家——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以及应用于西方国家的华裔社区。
西方国家的主流社会,使用范围仍然十分局限。
但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及美国、欧盟国家对中医药了解的加深,这些国家也在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力度。
(一)东南亚地区1.中药进口情况日本的汉方汉药是日本化了的中医药,日本一直是中国中药出口的第一大国。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以甘草、野山参和圆参为主。
进口较多的中成药有蜂王精、银翘片、银翘丸、六神丸等。
公元6世纪前,韩国自身的治疗方法与传入的中国医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有独立特色的韩国中医学。
目前,韩国政府承认韩国传统医药的合法性,并将之纳入了医疗保健体系。
韩国主产高丽参,但其他中药资源严重匮乏,主要依靠从我国进口。
越南在过去10年里,人均医药消费增长10倍,55%以上药品从国外进口。
由于受传统中医文化的影响,越南消费者非常青睐使用中成药,年销售量不断上升。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
该国政府对含汞、铅、砷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
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
马来西亚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2.立法管理情况明治维新前,中医一直是日本唯一的医疗保健体系。
但其后西医药在法律上取代了汉方医药的地位,中医药被废除。
目前日本中医师仍没有法定地位,按照“汉方认定医制度”,只有取得西医师资格者才有权开汉方制剂处方。
朱琏《新针灸学》自序作者:来源:《新晨》2020年第04期针灸医术确能治病,我在幼年时,印象就很深刻。
因为它曾挽救过我祖母的死亡,针好了哥哥的霍乱。
但当时我因受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总以为这是“下流人”剃头佬、擦背佬的行业,值不得我们去学习。
以后学医行医十多年,又因忙于医疗工作,也从来没有想起过要去学它。
1944年10月,在延安召开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毛主席在这个会上对文教工作指出了鲜明的道路,在医药卫生工作方面,毛主席号召学现代医学的医生要团结以中国古代医学为基础的医生,向他们学习并帮助他们提高,防治边区人、畜的疾病死亡。
第二年的四月,我因病到和平医院医治,不几天,病好了,住院休养。
有一天,院长鲁之俊同志笑嘻嘻地问我:“精神好起来了吧,明天我们开始在门诊室实验针灸,你高兴参加吗?”这时我才知道他已经去过任老先生那边14天,学了学手法,抄了个手本,画了几张经穴图。
当时我觉得机会很好,就欣然同意了,但对针灸的作用仍抱着怀疑态度。
然而实行针灸以后,事情越来越复杂,甚至使人目瞪口呆,无法解释了。
一位受过枪伤的团长,小便失禁,常常尿在床上或裤子里,有一条腿麻木不仁。
开始针灸时,只是好腿有触电样的感觉,每天或隔一天针灸一次,每次针相对侧的两个穴,渐渐的病腿也有发麻发酸困的感觉。
有一次针背部的膏肓穴,下针不久,这位团长突然昏厥、牙关紧闭、四肢发冷、出冷汗,膏肓穴的针并没有起出,又在人中穴进了一针,他就立刻苏醒过来,觉得像睡了多時那样舒服,此后小便失禁的程度也减轻多了。
我记得,他除针灸膏肓穴和人中穴以外,前后还针灸过骶骨部的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和腿上的委阳、阳陵泉、足三里等穴。
还有一位该院的工作干部,患夜盲症,日子已经不浅了,一到阴天或光线微弱的地方和黄昏的时候,不仅不能读书写字,连一棵一棵的大树都看不见。
从扎针那天起,我用全副精神注意他目力的变化,每天清晨跑去问他头天黄昏感觉如何。
哪知第一次针睛明、瞳子髎,天黑时,他看得清楚了;第二次针攒竹、丝竹空,他晚上能看到报上的大标题字了;第三次针鱼腰、四白,他看到报上笔画少的小字了;第四次针上星、阳白,他能够在晚上看报了,只是眼睛觉得困乏些。
日本针灸医学
李文坤整理
众所周知,日本采取的是西洋医学一元化的医疗制度。
针灸制度虽与其不同,但针灸师与医师、齿科医师同样拥有开业权利,因而在施术场所,可以自由地进行从维持、增进健康到疾病治疗的工作。
因此也可以说,针灸医学承担了维护增强国民健康和医疗的部分作用。
在西洋医学一元化医疗制度发达的日本,针灸之所以能承担如此作用,其原因就在于针灸是站在东西两种医学的视点而展开诊疗的。
具有这种特性的日本针灸,在医疗现场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患和多种症状。
针灸医学是运用针和灸这两种非常朴素的治疗手段来进行的,在医疗机构不充足的地方或医疗机构功能障碍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比如在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时针灸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受灾者的健康支援与病后调养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
如今医疗技术日新月异,高度发达的现代医疗正得以普及,但另一方面,那些超越时代,贴近国民的所谓身边医疗也大有用武之地,日本传统医疗之针灸也将会大放异彩。
当然口说无凭,很有必要拿出有关针灸有效性的学术性的证明和切实可靠的研究成果等。
在日本,有关针灸的研究活动非常活跃,论文数及发表数都在稳步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研究对象也在不断扩大,比如在教育、古典、妇产科疾患、老年疾患、癌等领域的报告都在增加。
这些都表明了日本的针灸研究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只是这些见解还没有充分地向世界报导。
今后应该促进国际交流,为世界针灸医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应该更进一步地推进研究。
另外,为了向国民提供高质量的针灸医疗,需要进一步地提高针灸师的针灸技术,为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针灸的教育和研修制度。
在针灸临床方面,日本针灸师多采用细针浅刺或不刺入体内而只是进行皮肤刺激等方法,因其手法精细,且对患者不造成负担,因而受到国民的欢迎,在国际上的评价也正在提高。
在诊察方面,重视触诊,在确定经穴或治疗部位时,绝大多数施术者通过触摸患者体表确认其反应来定位,也都具有根据患者个体性差异而进行个别治疗的认识。
但是近年来在欧美进行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方面,好像也有一些否定个别性治疗的报告。
对此,日本虽有研究证实了个别性治疗的有效性,但作为临床科证据告尚不够充分。
此外,与基于病因论的西洋医学不同,针灸是考虑各种要因来治疗的,因此,用现行的临床研究方法来检测其特异的有效性,还存在很多困难。
由此,必须探讨能够发挥针灸特性的临床研究方法论,特别是以微细刺激为特征的日本针灸,确立以个性治疗为主体的介入效果的评价手法和研究设计是不可或缺的。
这对开始出现面向个性化医疗苗头的现代医疗也可以做出学术性的贡献。
为此在针灸临床研究方面发表高质量的成果显得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