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天然色素提取行业的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73.42 KB
- 文档页数:2
红花简介及红花提取现状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又名红花草、红花菜、川红花、刺红花,因其叶似蓝靛又名红蓝花,又因花中带有黄色而称黄蓝花。
红花中含有红花甙(Carthamine)和红花黄色素(Carthamin yellow)两种色素。
黄色素含量较高,约占花重的30%左右。
红花中主要的药理成分为黄酮类的红花黄色素,它是几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混合物。
红花黄色素是三种查耳酮葡萄糖甙结构分子的混和物[safflower yellow A(C27H32O16, 612.5),safflower yellow B(C48H54O27 1062)and precarthamin]。
红花黄色素为黄色或棕黄色粉末,易吸潮,吸潮时呈褐色,并结成块状。
易溶于水、甲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石油醚,其水溶液极稀时为金黄色,较稀时为橙黄色,较浓时为橙红色,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天然食用色素,具有色泽艳丽、耐高温、耐高压、耐低温、耐光、耐酸、耐还原和抗微生物等优点。
红花黄色素是红花活血化瘀功效的有效成分,它有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促进血栓溶解、使阻塞的部分畅通、改善组织微循环,从而使组织得到更多的营养。
它可以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具有镇痛、抗炎、抗疲劳、耐缺氧、降压等药理作用;因此,在平时的饮食中适当地补充点红花色素,有益于人体健康。
由于合成色素很多属焦油燃料,其本身不仅无营养价值,且有些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故由植物中提取食用天然色素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有取代人工合成色素的趋势,在寻找和研究开发食用天然色素的过程中,红花黄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的色价和药理作用、物理特性,是天然色素中屈指可数的植物原料,也是人工合成色素无法比拟的。
红花黄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允许鼓励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我国与1985年颁布了它的使用标准。
红花黄色素将是人工合成色素日落黄的取代品,成为各种清凉饮料、糕点、糖果、各类食品和化妆品等的理想着色剂。
我国食用色素现状及对策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食用色素的现状,不足和发展前景。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食用色素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但我国食用色素工业存在的稳定性、安全性等问题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针对我国色素工业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我国食用色素工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食用色素;工业;现状;对策食品色素是使食品着色从而改善食品色调和色泽的食品添加剂。
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大类。
它在食品中的含量非常少,一般为产品(饮料、酒类、糖果、医药等)的千分之几、万分之几甚至是十万分之几,但是它对食品质量及品质的影响非常大,在产品中的作用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是任何其他食品添加剂所不可比拟的。
因此,研究食用色素的发展对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色素工业的现状2005 年我国天然色素的产量达10680 吨,焦糖255000 吨,占80 %以上,比2004 年增长29. 6 % ,总产量将近30 万吨,这表明了我国的天然食用色素的产量正在逐年上升[1 ]。
2007 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增速达11. 4 %。
食品工业和餐饮业以每年超过20 %的速度增长,2007 年食品工业总产值31912 亿元,比上年增长30. 07 % ,实现利润2166 亿元增长40 %。
作为食品工业和餐饮业的重要组成的食品添加剂,无疑也获得可快速的增长。
其中,仅食用着色剂就有32. 46 万吨的产量,同比增长 1. 4 %[2 ]目前,各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几乎均是水溶性色素。
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共有10 种,包括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以及它们各自的铝色淀[3 ]。
近几年,由于天然色调接近、安全性比合成色素可靠以及具有一定的生理。
活性等优点而备受推崇。
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在食品使用天然色素的比例已达85 % ,并有完全取代合成色素的趋势[4 ]。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有40 余种,是目前世界上批准使用天然着色剂最多的国家。
红曲色素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一、红曲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1.1 食用色素发展现状食用色素是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日化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类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纯天然色素、仿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三大类。
近年,由于毒性问题,某些合成色素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开发和利用无毒或基本无毒的天然色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开发天然色素,改善食品加工品质,是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十五”期间的发展重点。
合成色素,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用化学合成制造的色素。
仿天然色素,是指天然存在色素结构,凭借化学合成化学提取方法制成的色素,如红曲红色素。
纯天然色素,来自天然可食用原料,以适当的生物或食品加工方法生产的有机色素,如红曲色素(红曲米粉)。
合成色素的优点是色泽鲜艳,着色力强,不易褪色,用量较少,性能稳定,但有安全隐患,许多国家现在已经陆续禁用,如1976年,美国和挪威都禁用了苋菜红。
天然色素近来发展很快,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
其优点在于安全性高、来源丰富,有的天然色素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素,具有一定的营养效果和药理作用;能更好的模仿天然物的颜色,色调较自然。
而缺点是稳定性较差、着色力较低、成本较高。
国际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最多时曾经超过100种,现只剩下39种。
目前,国际间已开发的天然色素高达100种以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开发出近七、八十种不同原料来源的食用天然色素。
至1998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有47个品种。
红曲米及红曲米粉,每年约产4000多吨;红曲红,每年约产200多吨,辣椒油树脂及辣椒红,每年约产250吨。
国内对天然色素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国外对天然色素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力度更大。
据估计,全球天然色素市场规模约为2.5亿美元(其中美国占1.0亿美元),仿天然色素为1.9亿美元,市场年增长率约为5%-10%。
在日本市场,天然已成为色素的主流,色素市场规模达到200多亿日元,占食用色素市场的90%。
2023年花青素类保健品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花青素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的天然色素,广泛存在于蓝莓、山楂、紫薯等食物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重视程度提高,花青素类保健品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目前花青素类保健品行业市场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花青素类保健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花青素类保健品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00亿美元。
2. 消费群体日益增加:过去,花青素类保健品往往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保健品,但随着年轻人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花青素类保健品。
尤其是女性群体,对于美容养颜的需求推动了花青素类保健品市场的发展。
3. 品牌竞争激烈:随着花青素类保健品市场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市场。
品牌竞争激烈,品牌间的差异化和创新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
一些品牌通过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取得了市场的竞争优势。
4. 产品创新不断:随着科技和工艺的进步,花青素类保健品的产品创新不断。
例如,一些企业推出了富含花青素的美容面膜、口服液等新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方便、实用和高效的需求。
5. 市场监管加强:花青素类保健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虚假宣传、低质量产品等。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花青素类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不合规的产品进行处罚和召回。
然而,花青素类保健品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消费者对于花青素的认知度还不够高,市场教育和推广的工作还需要加强。
此外,一些不良商家通过炒作花青素类保健品的功效,误导消费者,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花青素类保健品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花青素类保健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但同时,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天然色素的应用前景作者:汪文秀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第09期摘要:食用色素按照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
其中,人工合成色素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价格低廉、稳定性好、不易褪色等优点。
由于人工合成色素本身为化学合成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存在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就人工合成色素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做出相应的研究与评价,并就天然色素的使用前景与存在的技术问题做出分析。
关键词: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安全性颜色是食品主要的感官质量指标之一,不同颜色的食品会引起人们对其味道的不同联想。
因此,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其又分为人工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
同天然色素相比,尽管人工合成色素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几乎所有的人工合成色素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违规使用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1]。
因此,探讨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人工合成色素对保证百姓的日常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人工合成色素的使用现状在许多合成色素被证明对人体有害后,其使用规范已逐渐受到限制。
1958年,全球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超过90种,时至今日,被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种类大幅减少——日本10种、英国6种、我国7种……就日本而言,其食品行业的天然色素年用量已经超过1.8万吨,为合成色素用量的10倍以上。
目前,发达国家使用的食品着色剂大多以天然色素为主,合成色素为辅。
在我国,天然色素的研发起步较晚。
据调查显示,我国天然色素使用量不足20%,其余均为人工合成色素。
当前,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有机合成色素,包括新红、赤藓红、诱惑红、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亮蓝、日落黄和靛蓝及其铝色淀;第二类为无机合成色素,主要为合成氧化铁和二氧化钛;第三类为天然等同合成色素,主要有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第四类为其他合成色素,主要是叶绿素铜钠(钾)盐[2]。
2 食用合成色素的危害与安全性评价近年来,经国内外研究发现,人工合成色素的毒性表现可分为一般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及联合毒性。
食品科技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03月/01日/第004版/天然食用色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张海生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就食用含有添加 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但据专家介绍,苏丹红(一号)色素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在我国以及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不属于食用色素。
那么,世界食用色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什么呢?这里我们以天然食用色素为例。
食品色素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大类。
与合成色素相比,天然色素最大的优点是相对地安全性较高,具有天然和健康效应,随着生产技术和性能的提高,天然色素在明亮度和安全性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合成色素的水平。
因此世界天然色素市场正在以两倍于人工合成色素的速度快速增长。
市场现状近年来,天然食用色素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额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
我国允许生产和使用的天然色素有四十余种,生产厂逾百家,年产量超万吨。
生产和使用的主要品种是焦糖色素,约占天然食用色素总量的70%。
除焦糖色素外,产量较大的品种有:红曲红色素、辣椒红色素、姜黄色素、高粱红色素、叶绿素铜纳、玫瑰茄色素等。
由于其它天然食用色素的成本高、性能不稳定等原因,很少使用,主要用于出口。
目前我国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已经初具规模,红曲米、红曲米粉、红曲红、辣椒红、叶绿素铜钠等产品除在国内生产与销售外,还远销国外。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家在对食品添加剂的开发、生产、使用的法规管理等方面逐步规范和完善。
除对现有食用色素产品进行严格的卫生和质量管理外,对新的产品审批程序有严格的要求,如原料的种属名称、原料来源、去用部位、着色成分的纯度、灰分、溶剂残留、重金属残留、菌落总数、致病菌、毒理学实验及安全性级别、稳定性实验、产品使用方法及效果等方面均有严格的管理要求。
功能性及研究进展最近,天然食用色素的功能性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已经确认有营养作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有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苷。
在天然胡萝卜素类中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等可作为抗氧化剂,预防退行性疾病。
花色苷是花青素在自然界状态下的天然糖基化产物,是存在于许多植物组织中的重要水溶性色素。
它们赋予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等不同器官紫红、兰、红等色彩。
花色苷属于类黄酮化合物,由于其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因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同时具有预防肿瘤、抗炎杀菌、调节血糖等功效。
中国是水果生产大国,年产量达2400万吨,其中水果加工占水果产量的38%左右,产生的果渣下脚料近千万吨,果实与果渣中都有着丰富的花色苷资源,且果渣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是当前食品加工开发的热点,因此,利用果渣提取花色苷,不仅可以提高果渣综合利用率,解决工业废料处理问题,减轻环保压力,而且可得到高附加值产品以提高经济效益。
花色苷的高效提取与纯化是实现其工业化应用的前提。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花色苷提取技术和纯化方法的主要研究进展,为花色苷类天然色素和功能性食品的提取、制备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摘要:花色苷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器官中,它不仅是自然界重要的水溶性色素,还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癌、预防疾病等多种生物活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等行业。
天然植物花色苷的提取和纯化是花色苷应用的前提。
该文综述了花色苷提取与纯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不同提取和纯化方法对产品提取率及纯度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植物花色苷研究,实现花色苷的高效提取与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结论影响浆果及果渣中花色苷提取的因素主要为样品基质特征(如样品的水分活度、植物细胞壁刚性等)以及提取工艺参数(如pH、溶剂、温度、时间等)。
目前,提取方法已经从传统溶剂法发展到了低共熔溶剂提取、超声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新兴技术。
与传统溶剂提取相比,新技术在提取率、能耗、提取时间、保护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设备要求高、工艺优化标准高等。
从工业化角度出发,微波与超声辅助提取已有工业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提取法等因设备成本问题工业化较为困难。
I ustry科技文苑行业色泽、味道和形状是构成食品感观质量的三大要素,其中,色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通常,颜色靓丽的食品能增强人的愉悦感,促进食欲,增加消化液分泌,更受消费者欢迎,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人类利用色素改善食品感官品质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公元10世纪前,古人就开始利用植物性天然色素给食品着色,例如大不列颠的阿利克撒人用茜草植物色素为食品着色。
我国自古就有用红曲米酿酒、制红肠和酱肉等习惯,至今在江南一带还有用乌饭树叶捣汁染糯米饭食用的传统。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随着食品种类的多样化及加工技术的发展,更是普遍使用着色剂(食用色素)来改善食品色泽,消除加工中不同批次间的颜色差异,从而达到提高附加值,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然而,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受利益驱动,不法商贩向食品中非法添加、超量、超范围使用色素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内外已经报道了多起因色素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2003年烟台发生的“桃红”染色五香花生米,浙江苍南县的“工业橙”染色“乡巴佬”等卤制品,杭州的“碱性品绿”染色“毒海带”;2005年欧盟在辣椒、肉灌肠等制品中检出苏丹红;2006年河北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鸭蛋;2011年上海华联超市被报道多年销售“染色馒头”,经查发现多个批次违规使用柠檬黄;2012年重庆又被报道花椒中非法添加罗丹明B,等等,这些事件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无不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人民群众的恐慌。
因此,食品中合成色素的监管一直是食品安全的重点关注领域,系统研究合成色素的种类和性质,建立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快速筛查和检测技术,分析食品中合成色素可能的来源,采用技术手段降低交叉污染的水平,对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减少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增强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社会意义和现实需要。
1 食用色素概述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
目前,我国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可应用于食品中的色素有67种,其中合成色素为11种,天然色素为56种。
天然色素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天然色素的特点与特性、分类、性质与作用、应用与开发,简要介绍了合成色素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倡导人们进一步研制开发出品种多样的天然色素。
关键词:色素;天然色素;花色素;应用开发;1天然色素的概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天然色素在食品业和化妆行业的使用逐渐普及,使用技术逐渐提高,天然色素逐渐成为美化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天然色素的研究与开发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目前国际上已开发的食用天然色素共100余种。
中国正式批准的(1998)共47种,日本列为允许使用的共102种,欧共体13种,英国26种。
目前,我国提取天然色素的原料多为植物性原料,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从人工种植的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如辣椒红色素、甜菜红色素、姜黄色素、红花色素、黑芝麻色素、红甘蓝色素、黑米色素等;(2)从农产品副产物或废弃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如高粱红色素(高粱壳)、β-胡萝卜素(蚕沙)、桔皮色素(桔皮)、紫草红色素(紫草根)等;(3)从野生植物和野浆果类提取的天然色素,如越桔红色素、黑加仑色素、万寿菊色素、茜草色素、桑椹色素等。
这些资源在我国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如能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天然色素的成本,增加经济收入,而且对国家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都将具有潜在的意义[1、2]。
2天然植物色素的特点及特性2.1天然色素的呈色机理植物的花、叶、果实、皮等往往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这与植物自身内部的天然色素有关。
植物体内的一些有机分子(色素)在阳光的照射下,吸收了一定频率的有色光后,使分子内电子发生振动跃迁现象。
由于各种植物的有机分子(色素)中的电子成键能力不同,电子激发跃迁时所需的能量也就不一样,故对吸收光的频率就有一定的选择性。
不同植物具有合成适应自身特点的有机色素分子的能力各有差异,因此,不同的植物就表现出不同的体色及花色,从而使大自然呈现出姚紫嫣红的美丽景色。
2.2天然植物色素的特点(1)绝大多数天然色素无毒和无副作用,安全性高;(2)天然植物色素大多为花青素类、黄酮类、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它们不但具有着色作用,而且具有增强人体功能、保健防病等功效;(3)天然色素的着色色调比较自然,更加接近天然物质的颜色;(4)天然色素对pH值变化十分敏感,色调会随之发生很大变化。
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与稳定性研究引言:食品色素是为了增加食物的美观性而被添加的化学物质。
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越来越重视,天然色素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天然色素来源于植物和动物,它们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相对较低的毒性,并且具有许多营养价值。
本文将探讨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其稳定性研究。
天然色素的应用:天然色素是植物和动物中可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可以用于食品中的染色和调色。
相比于合成色素,天然色素通常更受消费者欢迎,因为它们不仅能够提供美观的色彩,还有助于保持食品的自然属性。
一些常见的天然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叶绿素,花青素等。
胡萝卜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在食品中广泛应用。
它不仅给食物提供了艳丽的橙色,还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对视力、免疫系统和皮肤健康等方面具有益处。
胡萝卜素可以从胡萝卜、番茄、柿子椒等植物中提取,并添加到果汁、糕点、糖果等食品中。
叶绿素是一种绿色的天然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它是光合作用的关键媒介,可用作食品中的绿色染料。
除了为食品提供美观的颜色外,叶绿素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等保健功能。
常见的应用包括面包、饼干、绿色冰淇淋等。
与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相比,花青素是一类紫色的天然色素。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果酱、葡萄酒、乳制品等食品中。
花青素不仅提供了美观的色彩,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保健效果。
天然色素的稳定性研究:尽管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广泛,但由于其天然来源和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其稳定性常常受到限制。
光照、氧化、酸碱度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天然色素的稳定性。
因此,研究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对于确保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色素的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光照稳定性:光照是影响天然色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某些天然色素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会发生退色或分解。
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或添加防护剂来提高天然色素的光照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氧化稳定性:氧化是另一个影响天然色素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天然色素花青素研究现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作者:崔红来源:《食品界》2016年第12期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对生物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
文章中对花青素的结构、提取和纯化的方法、生理功能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花青素又叫花色素、花色苷,属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构成植物花瓣和果实的主要色素之一。
作为一种天然色素,花青素安全、无毒、资源丰富,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故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本文在花青素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天然色素花青素的化学结构、分离与提纯、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的阐述,为花青素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和奠定基础。
花青素的化学结构1947年,年轻的法国杰克·马斯魁勒博士在花生的包衣中发现了一种的物质,它在酸性的条件下加热能够转变为花青素。
花青素属于酚类化合物中的类黄酮类水溶性色素,广泛存在于红葡萄、蓝莓、紫薯、草莓、树莓等植物中。
天然花青素的母体结构为2—苯基苯并吡喃即花色基元,以C6-C3-C6为骨架,如图1所示。
大多数花青素在花色基元的3-,5-,7-碳位上有取代基。
由于A环和B环各碳位上的取代基不同,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花青素。
迄今发现的天然存在的花青素有22大类,分布于27个科,73个属的植物中。
常见的主要有天竺葵素、矢车菊素(芙蓉花色素)、翠雀素(飞燕草色素)、芍药素、锦葵色素、牵牛花色素6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矢车菊素。
花青素极其不稳定,自然条件下游离的花青素极少见,常与一个或多个多糖分子通过糖苷键形成花色素。
花青素的提取及纯化方法花青素的提取方法对比。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花青素关注度的提升,花青素的提取方法逐渐成为研究发展的热点课题。
在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法的基础上,许多辅助方法如微波、超声、加压、超临界等技术被应用到花青素的提取中来,这些新技术与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花青素的得率,缩短了提取时间,表1中对常见的花青素提取方法进行总结,对比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
花青素产业调研报告花青素产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花青素作为一类具有潜在健康功效的天然色素和抗氧化剂,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花青素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研的对象为花青素相关生产企业、销售商、消费者以及专业研究机构。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等。
三、花青素产业概况1. 市场规模:根据调研统计,花青素市场在过去几年内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已达到XX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2. 产业链分析:花青素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料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以及终端消费者。
目前,国内外花青素原料供应较为充足,但生产商多集中在国外,国内生产规模较小。
3. 地理分布:花青素产业主要集中在云南、湖南、四川等地,这些地区自然条件适宜种植花青素植物,且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四、花青素产品特点1. 天然健康:花青素是天然植物色素,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如抗氧化、抗炎等。
2. 丰富多样:花青素来源广泛,包括紫薯、紫苏、山竹等多种植物,因此可以生产出各种不同色泽和功能的花青素产品。
3. 应用广泛:花青素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等行业,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天然色素和功能性成分的需求。
五、花青素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市场竞争:由于花青素产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力成为一大挑战。
2. 技术研发:花青素产业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花青素的提取和稳定性问题,需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3. 预警机制不完善:鉴于花青素产品的天然属性,其质量安全风险也需要引起关注,但目前行业内尚未建立健全的质量预警机制。
六、花青素产业发展趋势1. 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不断增强,花青素市场有望持续扩大。
尤其是功能型花青素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将会更大。
2. 技术创新:花青素产业将会持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以及开发出更多新的花青素品种。
目前国内天然色素提取行业的现状
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 黄再兴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和保健品的选择更加注重天然、安全和健康,为了适应潮流的需要,目前有相当多的食品加工企业正在主动寻求更加安全和健康的天然配料,并逐步淘汰化学合成的原料,在其他食品添加剂销售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天然色素和天然保健品原料的需求仍在以每年大于10%的速度增长,欧美和发达国家对天然配料的需求更是长盛不衰,我国有着丰富的天然色素资源,目前,国外知名添加剂企业也都准备进入国内天然食品添加剂行业,世界最大的天然色素企业科·汉森、罗氏企业、帝斯曼等,在早几年就已经在国内成立相关企业,帝斯曼和法国戴安娜天然原料去年就已经开始关注和考察国内花青素和其他天然色素市场。
目前国内天然色素应用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在政策法规的调控下,合成色素的使用逐年减少,天然色素的需求量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扶持行业,目前进入该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当前国内天然色素提取行业普遍存在粗提滥取,不重视技术改革和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产品品质低下的现象,在国际市场上低价竞争,这无疑是在贱卖和糟蹋国家的天然资源,国际上天然提取物市场是高质高价,在以质论价的国际市场上,只有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方能体现产品的高附加值,使产品的获利最大化。
在国内天然色素应用市场上,提取企业还停留在非常粗糙的初级阶段,各企业之间都没有特别和自有的核心技术,也不舍得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革和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只是一味的互相模仿低级的生产技术,企业要长盛不衰,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使企业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适时提供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
某些天然提取物大企业,号称国际领先,只不过是产量领先,产品质量方面也是不尽人意,还停留在量大、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阶段,提取工艺和设备落后,产品纯度低,杂质含量高,储存过程产生沉淀,上下含量不均,溶解性差,透明度低等问题,只有技术领先了,产品品质提高了,那才是真正的领先。
另外,国内天然提取企业,目前只注重提取不重视应用,目前天然提取物的提取技术已经比较透明话,并不是很神秘的事情,当前的技术瓶颈是应用技术的开发,有的企业提取技术本来就一般般,应用方面就更加是一片空白,客户在应用上碰到问题,提取企业也无法解决,造成产品应用困难,销售受阻,要大力推广产品,企业就要在产品的应用技术上下功夫,要能够指导客户在生产上应用自己的产品,并且帮助客户解决使用自己的产品时碰到的技术问题,是客户对自己的产品产生依赖感,这样的供求关系才能够永久和牢固,谁掌握了领先的产品应用技术,谁就可以站在行业的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