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新型传感器 第一章 绪论
- 格式:pdf
- 大小:573.86 KB
- 文档页数:25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目录摘要引言第一章绪论1.1智能小车的背景1.2智能小车的现状第二章设计方案2.1设计任务2.2方案及轨道选择2.3智能小车元件介绍第三章硬件设计3.1总体设计3.2驱动电路3.3信号检测模块3.4主控线路第四章软件设计4.1主程序模块4.2电机驱动程序4.3循迹模块4.4避障模块第五章制作安装与调试作品总结致谢摘要利用红外对管检测黑线与障碍物,并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芯片控制电动小汽车的速度及转向,从而实现自动循迹避障的功能。
其中小车驱动由L298N驱动电路完成,速度由单片机输出的PWM波控制。
关键词:智能小车;STC89C52单片机;L298N;红外对管引言2004年1月3日和1月24日肩负着人类探测火星使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在火星不同区域着陆,并于2004年4月5日和2004年4月26 日相继通过所有“考核标准”。
火星车能够在火星上自主行驶:当火星车发现值得探测的目标,它会驱动六个轮子向目标行驶;在检测到前进方向上的障碍后,火星车会去寻找可能的最佳路径。
据悉,中国的登月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发射太空实验室和寻找贵重元素的月球轨道飞行器;第二步,实现太空机器人登月;第三步,载人登月。
随着“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月球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第一步接近成熟;第二步中太空机器人登月计划中的太空机器人应该能在月球上自主行驶,进行相关探测。
因此对于我国来说,类似于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的智能车技术研究也显得迫在眉睫。
目前,城市交通的安全问题己引起各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民的关注,专家、学者在分析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时,普遍认为事故原因主要包括:人员素质、运输车辆、道路环境和管理法规等四个方面,而车辆性能的提高即研发高性能的智能汽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美国研究认为,包括智能汽车研究在内的智能运输系统对国家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有着巨大的影响,其意义和价值在于:大量减少公路交通堵塞和拥挤,降低汽车的油耗,可使城市交通堵塞和拥挤造成的损失分别减少25%-40%左右,大大提高了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及运输效率,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发展。
西安交大自动化专业多传感器信息融合ch1(资料)第1章绪论1.1多源信息融合的一般概念与定义1.1.1定义多源信息融合(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又称为多传感信息融合(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军事应用是该技术诞生的源泉。
事实上,人类和自然界中其它动物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是对多源信息的融合过程。
在这个认知过程中,人或动物首先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官(不是单纯依靠一种感官)对客观事物实施多种类、多方位的感知,从而获得大量互补和冗余的信息;然后由大脑对这些感知信息依据某种未知的规则进行组合和处理,从而得到对客观对象的统一与和谐的理解与认识。
这种由感知到认知的过程就是生物体的多源信息融合过程。
人们希望用机器来模仿这种由感知到认知的过程。
于是,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多源信息融合便诞生了。
由于早期的融合方法研究是针对数据处理的,所以有时也把信息融合称为数据融合(data fusion)。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传感器(sensor)也是广义的,不仅包括物理意义上的各种传感系统,也包括与观测环境匹配的各种信息获取系统,甚至包括人或动物的感知系统。
虽然人们对这门边缘学科的研究已经有20至30年的历史了,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这是因为其应用面非常广泛,而各行各业会按自己的理解给出不同的定义。
目前能被大多数研究者接受的有关信息融合的定义,是由美国三军组织实验室理事联合会JDL(Joint Directors of Laboratories)提出来的[1-3],从军事应用的角度给出信息融合的定义。
定义1.1.1 信息融合就是一种多层次、多方面的处理过程,包括对多源数据进行检测、相关、组合和估计,从而提高状态和身份估计的精度,以及对战场态势和威胁的重要程度进行适时完整的评价。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信息融合是在几个层次上完成对多源信息处理的过程,其中每一个层次反映对原始观测数据不同级别的抽象。
测控电路(第4版)天津大学张国雄测控仪器设计(第2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浦昭邦王宝光 测试信息分析与处理东南大学宋爱国传感器(第4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唐文彦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天津大学裘祖荣现代传感技术厦门大学黄元庆工程光学(第3版)天津大学浙江大学郁道银谈恒英 工程光学基础教程天津大学浙江大学郁道银谈恒英 工程光学实验教程天津大学贺顺忠测控总线与仪器通信技术——网络化测量技术南京邮电大学梅杓春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科技大学王厚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吉林大学程德福王君 自动测试系统电子科技大学田书林测控总线与仪器通信技术武汉大学王先培传感器技术东南大学陈建元仪器可靠性与质量工程天津大学曲兴华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祁测控技术与仪器实践能力训练教程(第2版)天津大学林玉池仪器制造技术(第2版)天津大学曲兴华电子测量原理(第2版)电子科技大学古天祥光电测试技术(第2版)哈尔滨工业大学浦昭邦智能仪器(第2版)吉林大学程德福林君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6版)合肥工业大学费业泰检测技术(第3版)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施文康余晓芬 控制技术与系统(第2版)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黄惟一胡生清 工程光学复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蔡怀宇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天津大学刘铁根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天津大学刘宝坤传感器(第3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强锡富新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安徽机电学院王元庆控制仪表与装置天津大学向婉成非电量电测技术(第2版)沈阳工业大学严钟豪谭祖根 计量学基础中国计量学院李东升测控系统网络化技术及应用沈阳理工大学于洋MSP430系列单片机系统工程设计与实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谢楷赵建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天津大学林玉池曾周末 机电系统集成技术清华大学董景新信号与系统分析基础(非信息类专业)浙江科技学院潘文诚微机监测与控制应用系统设计北京交通大学余祖俊史红梅 视觉测量原理与方法天津大学邾继贵于之靖。
第一章绪论§1-1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及作用一.传感器的定义我国国家标准(GB7765-87)中,对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意思:①传感器是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②它的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是化学量、生物量等。
③它的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这种量要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这种量可以是光、电等物理量,但主要是电物理量;④输出输入有对应关系,且应有一定的精度要求。
二.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传感器组成框图如图1-1所示:图1-1传感器组成框图•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
•基本转换电路: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传感器只完成被测参数至电量的基本转换。
三.传感器的作用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
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
为适应这种请况,就需要传感器。
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是代替人体五种感觉器官(视、听、触、嗅、味)的装置。
人体五官功能与传感器功能对比如图1-2所示。
图1-2人体五官功能与传感器功能对比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医学仪器及计算机应用的关键技术。
在医学上,传感器的主要用途有:(1)检测生物体信息:医学诊断以及基础研究都需要捡测生物体信息。
(2)监护: 连续测定某些生理参数,监护这些参数是否处于规定的范围内,以便了解病入的复原过程,或在异常时及时报警。
(3)控制:所谓控制,就是利用检测到的生理参数,控制人体的生理过程。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与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与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在学院:机械交通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评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零—年十二月十二日目录摘要目录,,,,,,,,,,,,,,,,,,,,,,,,,,,,,,,,,,,,, 1第一章绪论1.1 概述................................ (1)第二章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2.1 机器人用传感器. (1)2.2 机械加工过程的传感检测技术 (2)2.3 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技术 (2)第三章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的选择3.1 数控机床对传感器的要求 (3)3.2 位移的检测.......................... (3)3.3 位置的检测...................... . (4)3.4速度的检测.................. .. (4)3.5 温度的检测......... .. (4)第四章我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4.1 与国外的差距.................... .......................................................... (5)4.2 今后的发展趋势..................... .. (5)总结............. ................................................................... . .6参考文献........................ .. (7)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摘要】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处系统之首,其作用相当于系统感受器官,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考验,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202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著)课后答案下载202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著)课后答案下载前言绪论第一章传感器及其基本特性第一节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及分类第二节传感器的基本特性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二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第一节应变式传感器第二节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第三节压阻式传感器第四节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第一节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类型第二节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第三节电容式传感器的误差分析及补偿第四节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第一节自感式传感器第二节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第三节电涡流式传感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五章压电式传感器第一节压电效应与压电材料第二节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第三节引起/玉,E9式传感器测量误差的因素第四节压电传感器的应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一节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第二节霍尔传感器第三节磁敏电阻器第四节磁敏二极管和磁敏三极管第五节磁电传感器的应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七章热电式传感器第一节热电偶传感器第二节热电阻式传感器第三节半导体式热敏电阻第四节热电式传感器的应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八章光电传感器第一节光电效应第二节光电器件及其特性第三节红外传感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九章常用其他新型传感器第一节气体传感器第二节湿敏传感器第三节超声传感器第四节超导传感器第五节仿生传感器__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十章智能传感器第一节智能传感器概述第二节智能传感器的实现方式第三节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第四节智能传感器的发展方向本?小结习题与思考题……第十一章传感器的标定与选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著):基本信息点击此处下载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著)课后答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著):目录作者:王桂荣,李宪芝主编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版次:1字数:500000印刷时间:-5-1ISBN:97875123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