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_郭施宏
- 格式:pdf
- 大小:603.89 KB
- 文档页数:7
第36卷第13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36 No.13 222 2020年7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l. 2020山东省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格局与分区调控曲衍波1,王世磊1,赵丽鋆1,曲永山2,王森2(1.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济南250014;2. 山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济南250014)摘要:乡村地域多功能作为乡村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支点,有效识别其空间格局特征与障碍功能,是优化乡村要素配置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在解析乡村地域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空间自相关、协调度、障碍诊断模型识别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区格局,并明晰不同区域障碍功能及其调控措施。
结果表明:1)山东省乡村地域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均值分别为0.429 8、0.463 5、0.574 2,综合度与协调度分别介于0.28~0.76和0.51~0.99,表现出“生活功能较弱、生产功能中等、生态功能较强”的特征;2)山东省乡村地域多功能Moran’s I指数均高于0.4,空间分布呈正相关性、且低功能值集聚较为明显,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热点区到冷点区分别以点-面式斑块状、环绕式条带状、分割式面状和不规则镶嵌式面状格局由胶东半岛过渡到鲁中再到鲁西南和鲁西北;3)耦合综合度与协调度关系将山东省乡村地域多功能分为优先提升区、重点提升区、潜在提升区、协同优化区和适度优化区,不同区域的障碍功能具有明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生活居住功能是各区域共同障碍,非农生产功能和环境维护功能对不同区域的障碍程度有所差异;4)山东省乡村地域多功能调控应以“双高”为目标,按照“找短板,齐发展”的路径,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地域功能局部重点提升与整体协同优化,为新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GIS和R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山东省邹城市为例摘要本文以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峄山镇、看庄镇、郭里镇、石墙镇五个乡镇为研究区域。
分别基于邹城市2007年LANDSAT7的ETM数据和2017年的高分一号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和ERDAS软件,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对邹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和解译。
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以2007年和2017年五个乡镇各种地类的面积变化情况为基础,分析邹城市十年间土地利用情况变化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建筑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体和其他用地的覆盖比例减少了,耕地、林地、裸地和园地的覆盖比例增加了;(2)林地的变化幅度最大,减少了1572.00公顷,其次是草地、其他用地、裸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其中,草地增加了1411.06公顷,其他用地增加了1377.33公顷,裸地减少了1337.3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增加了1241.16公顷;(3)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国家政策调控、工业发展和人口迁移三个方面。
关键词:GIS;RS;土地利用变化分析;ARCGIS;邹城市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five towns in Zoucheng City,Shandong Province which including Xiangcheng、Yishan、Kanzhuang、Guoli and Shiqiang as its research areas. Basing on the ETM data of Landsat7 in 2007 and the GF-1 data in 2017,the land use types of Zoucheng City can be classified and interpreted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visual interpretation with ArcGIS and Erdas.We give some comparative anaysis through the statistics of the data.On the basis of the area change of all kinds of land in five towns,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land use in Zoucheng are analyzed in ten years.The results show:(1)the proportion of grassland、construction land、transportation land、water land and other land were reduced,and the proportion of plowland、forest land、bare land and garden plot were increased;(2)the biggest rangeability is forest land which reduced 1572.00 ha,inaddition,the grassland increased 1411.06 ha,the other land increased 1377.33 ha,the bare land reduced 1337.33 ha,the transportation land increased 1241.16 ha;(3)the primary reasons of zoucheng’s land use chang are the national policy,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migration of population.Keywords:GIS;RS;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ArcGIS;Zoucheng Cit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1.2.1国外研究现状 (1)1.2.2国内研究现状 (1)1.3研究目的和意义 (2)第二章研究区、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3)2.1研究区概况 (3)2.2数据来源 (3)2.3研究方法 (4)2.3.1技术路线图 (4)2.3.2影像预处理 (5)2.3.3影像分类 (9)2.3.4影像解译 (10)2.3.5地图成图 (11)2.4数据汇总 (13)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14)3.1结果 (15)3.2分析 (16)结论和建议 (17)参考文献 (19)致谢 (21)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20世纪90 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同时也是资源科学、地理学、遥感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热点研究方向[1]。
2012年9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Sep ,2012第5期(总第159期总第28卷)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No.5Sep.No.159Vol.28收稿日期:2012-07-18作者简介:陆瑞国(1987-),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管理;孟燕(1988-),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分析与政府管理。
“蓝黄”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SWOT 分析及应对策略陆瑞国,孟燕(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山东参与国际区域竞争的整体形式,需以“蓝黄”战略为契机,加快半岛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一体化程度。
通过SWOT 分析法,就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中具有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探求“蓝黄”战略背景下山东半岛城市群谋求新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蓝黄”战略;山东半岛城市群;SWOT 分析中图分类号:F299.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05(2012)05-0119-04一、山东半岛城市群①与“蓝黄”战略改革开放的前20年,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点状带动,包括4个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开发区。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点状发展模式造成地方性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资源内耗现象严重。
改善此现状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扩大区域,形成区域式发展,城市群作为区域式发展的重要载体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山东半岛作为改革开放政策惠及的前沿阵地之一,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山东半岛城市化水平在2000年达到47.65%,比山东省38%的平均水平高9.65个百分点,比全国36.1%的平均水平高11.55个百分点。
[1]为进一步提升山东半岛城市化发展水平,2006年10月,山东省政府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山东省建设厅和北京大学联合编制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06———2020年)》,并最终于2006年12月31日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山东半岛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高一地理试题(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县(市、区)、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人才红利的空间流动是指在人才红利期内,能够进行劳动创造价值的高技能劳动力在不同发展状况的区域间转移。
与一般技能劳动力相比,高技能劳动力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的智力支撑。
下图示意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劳动力的净迁移率(迁入率一迁出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时期()A.人口向中西部迁移B.人才集聚现象显著C.天津一般技能劳动力净迁移规模最大D.西藏高技能劳动力净迁移率低于江苏2.人才红利空间流动对于流入地的影响是()A.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B.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C.提高城市的最低工资水平D.提高流入城市的等级所谓城市更新是指对旧城区内功能偏离需求、利用效率低下、环境品质不高的存量片区进行功能性改造。
202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7.6%,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北京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提出城市更新实行“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目前北京市()A.城镇化速度趋于缓慢B.即将进入郊区城镇化阶段C.出现滞后城镇化现象D.第二产业是经济主导产业4.北京城市更新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这一做法()A.能够增加城市建设用地规模B.利于降低更新改造的成本C.不利于保留独特的胡同文化D.不能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5.城市规划建设,需要用到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有()A.遥感、地理信息系统B.虚拟现实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里约热内卢坐落在大西洋瓜纳巴拉湾的海岸边,人口630万,是巴西第二大工业城市和最大的商业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