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92.68 KB
- 文档页数:2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关于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梁毅(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__)当前我国的经济、教育、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以转型促发展的重要节点,客观现实对于教育的转型工作都提出了更加紧迫和更高的要求。
但是在独立学院的转设中会面临许多的问题,如在转设后失去了公办本科学校的招牌,不利于今后学院口碑和品牌优势的打造;同时在脱离了公办院校的背景后如何解决师资力量、教学质量质量的问题;如果解决招生问题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解决管理问题等都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下文将从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分析,探究如何解决独立学院转设中关乎教学的一系列问题。
独立学院的产生背景是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和大众化下诞生的,高等教育在我国呈现大众化趋势下也对高等院校的扩建和招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即使采用的扩招的方式也很难满足当代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对于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
而在我国教育体制逐步深化改革的情况下,很多的高校都在尝试引入社会中的资本力量来进行合作办学,公办本科学院的独立二级学院就因此而诞生了。
随着国内1996年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的成立,独立学院的这种办学形式逐渐在我国开始兴起,21世纪新千年以后,这种办学方式发展更加迅速,并在全国的教育范围内开始了蔓延扩展。
当时这类新建的独立学院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办学力量的不足。
正式到2003年之后,国家教育部才将这种办学方式定义为独立学院,同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将其管理模式、办学性质更加规范化。
到2009年时,国家所拥有的独立学院数量已经超过了300所,在校学生也超过了180万人,在当时已经占据了全国本科招生人数的30%,独立学院逐渐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直到后来我国在新时期下逐步开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后,独立学院转设又开始兴起。
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顺应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健全和深化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
自2008年之后,国内的众多独立学院相继开始了转设,也标志着我国独立学院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Vol.28No.6Jun.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上)2012年6月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过60年尤其是最近2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但无论从国际视野、还是从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看,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我国高等教育必然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除了发展现有公立大学,如何深度挖掘各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能否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依托老大学、利用社会资源,举办独立学院这样一条创新之路应运而生.我国独立学院创办初期,其办学力量尚薄弱,因此在短期内必须争取母体学校对学院的全方位的支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独立学院自身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和母体的矛盾越来越多,特别如果母体学校本身发展不是很好的,想从独立学院获利的,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反而回起到阻碍作用.1独立学院发展趋势是独立独立学院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偶然也是必然选择,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以公办为主,比较单一,又由于没有竞争对手,许多大学办学缺少活力.而民办教育又由于政策的倾斜不够,无法真正和公办大学产生竞争,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来临,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而当时的高等教育规模不能完全吸纳这么多的人员,所以独立学院正是在这样一个夹缝中诞生发展并迅速壮大起来.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3月25日,我国独立学院数量达到了322所.自1999年第一所独立学院成立至今,经过13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在摸索中取得了巨大进步,面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独立学院,教育部于2008年2月出台了26号令即《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了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从2008年4月1日起,全国独立学院在5年内符合条件的都要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历经13年的发展,被喻为高等教育“新长城”的独立学院,如今面临新的发展路径选择.独立,对于部分独立学院而言,意味着一次解放,意味着一次机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共存,独立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会有失败者,但是,独立更是一种机遇,相对于公立大学,独立学院没有公立大学那样得到政府那么多的支持,又没有完全的民办高校灵活的管理机制.过去,有公办大学之名,少公办大学之实;与民办大学诸多类似,却缺少灵活的办学机制,被认为是独立学院长期面临的尴尬.同时,独立更意味着一笔经济账.独立前后最大的区别就是不用再缴纳“冠名费”了,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的历史政策,独立学院挂靠公办高校,往往每年需要交纳一笔不菲的冠名费用,这部分费用相当于学生学费的20%甚至有的达到40%.作为没有政府拨款的独立学院而言,这无疑是对其发展的不利方面,虽然这一政策在一定时期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起来很大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有些母校和独立学院的矛盾越来越多,已经极大的制约了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独立学院独立后节省下来的这笔费用可以用于很多事情,至少可以提高教师的待遇.同时,很多独立学院以前评个中级职称都要交给母体校,现在学校可以自评了,对老师肯定有好处,独立学院的师资历来是各独立学院头痛的大问题,独立后的独立学院对于增加独立学院教师的待遇以及增加教师自身的认同感都是有好处的.所以,教育部的2008年颁布的26令规定,虽然指明独立学院的未来之路大体有三条,一是走向真正的独立,二是回归母校,完全变成母校的二级学院,三是不具备继续办学资格的个别学院,被别的学校兼并或者自身不符合办学条件而丧失招生权等等.虽然有三条路,但本人认为,独立学院的未来之路,独立肯定将会是主旋律.2独立不仅仅是经济独立,更重要是文化内涵的独立国际化视野下我国独立学院发展探究秦峰(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31)摘要:国际经验表明,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提高越来越依赖于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独立学院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经统计,截至到2010年3月25日,我国已经有322家独立学院.教育部根据独立学院发展现状,于2008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即简称教育部26号令,并从2008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政策之重点在于促使独立学院和合作母体公办高校剥离,该政策给出了五年过渡期.独立学院下一步如何发展,现在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抉择期.本文认为,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必须是独立自主,以质量求生存,坚持内涵发展,使独立学院这一新高等教育模式与时俱进,保持活力,成为真正的独立学院,并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关键词:独立学院发展;独立;内涵;国际化视野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208-02基金项目:本文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院级课题“印度附属学院与中国独立学院建设比较研究”的初期成果208--根据教育部26号部长令的要求,独立学院要做到7个“独立”: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校园啊,独立文凭啊,我觉得这几方面都很重要,但是作为独立学院今后发展,独立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独立,更重要的如何培育它的独立的文化内涵.所谓培育独立学院的文化内涵,包含很多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在学院自身文化建设上要提倡一种文化包容精神,何谓文化包容,本身来讲,独立学院的创设,就是让民间来办大学,实际上就包含了这样一种文化包容的含义,包容还应该包含学术探索的自由度等等.那么这种含义其实和大学精神应该说是完全吻合全的.而这种包容精神本身其实是一个大学、一个学院要进行学术文化创新所必必需的.正因为,实际上一个民族的学术发展是要向各个方向去探索,而哪个方向是正确的方向,我们其实事先是不知道的,也没有任何计划可以规定的.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文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只规定朝一个方向走,它就可能会错过创新的机会,因为创新的方向,是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而只有我们在一种文化包容的背景下,我们朝各个方向去发展,朝各个方向去探索,而且没有禁区,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大师.在一个人学习一生中,如果他只能吸收某些规定的某些文化养份,而不能吸收另一些的话,那么,他不可能是一个大师,大师一定是对各种文化养份各种文化基因全都学习和吸收的人.所以我们说大师第一不是计划出来的,第二不是钱堆出来的,他是一种大学的氛围培养出来的.实际上,无论是独立学院还是普通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产生大师的机会是均等的,而作为新时代的独立学院,应时代而生,立创新精神,包容精神更应是文化内涵的第一要素.3国际视野下独立学院发展的核心策略独立学院的独立只是第一步,独立学院的未来在哪里,怎么能够进一步发展,怎么能够进一步走向成功的,它的核心策略是什么,都是我们应该下一步思考的问题.一个国家教育体制的发展,肯定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育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具体到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刚刚讲了教育部26条令里面包含了很多独立,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独立学院发展必不可少的方面,但独立学院发展的核心策略本人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它自身良好的声誉.前面本文讲了,独立的内涵不只是经济的独立,更应是文化的独立.而经济的独立指的是它的经济和法律关系,而如何独立后发展壮大,形成自身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然而作为一所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它的品牌,而良好的声誉是形成一所大学品牌的核心内涵.何谓一个大学的声誉?声誉就是一所大学他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社会认知度,认可度.其实在过去几十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在大学的声誉评判这个方面是有弊端的,这个弊端就是说其实存在我国大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我们的大学的招生的指标啊,我们的专业的设置啊,甚至我们教授资格认定,不是大学本身来认定的,它是由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来认定的,这个认定包含的含义就是实际上由我们政府有关部门去担保大学的声誉.在这种背景下,其实大学没有动力关心这个社会对它的声誉的认可度,它只需要讨好上级领导即教育部对他的认可就可以了,而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它的权力形成机制的缺陷性,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才出现了有些大学就是在损害大学声誉的情况下,去谋取大学一部分人甚至个人的利益,诸如办各种各样的不负责任的,质量很低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招生也很可能是为了钱,甚至可以给一些不够格的人毕业证等等.那么这些那样的问题,正是因为他们不对自己的声誉独立负责.也就说,将来我们评判一个学院这个名字时,我就能对它有一个判断,我只要看到它的毕业证书,我就能产生一种信任感,那么这个东西要靠大学本身对自己的声誉的责任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独立学院再往前走,要在竞争中获胜,就是要靠它的品牌战略,形成自身的声誉,自身的品牌.4总结马丁·特罗在谈到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曾指出:“就美国而言,由于政府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多建一些私立大学,当大众化高等教育到来时,为满足社会的需求,一下子就涌现了数以百计的学院.这样的情况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十多年后,一些学院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教师和设备,学校管理不善,培养出来的学生被社会认可程度不高,就读的学生数越来越少,就像经营不善的企业,只好宣告破产.但还有许多学院,一开始就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吸引学生,把学校办得越来越好.这些学校不是政府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调整本校的办学方向,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最后,这些在大众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高等学校成功地生存了下来.”这大约也会是中国的独立学院所面临的前景.独立学院下一步如何发展,现在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抉择期.本文认为,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必须是独立自主,以“26号令”中“七个独立”为目标,以质量求生存,坚持内涵发展,使独立学院这一新高等教育模式与时俱进,保持活力,成为真正的独立学院,并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袁韶莹,齐凤和.试论我国独立学院的发生、发展与前景[J].现代教育科学,2005(4).〔2〕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8).〔3〕朱健,刘巨钦.印度附属学院治理模式对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9(02).〔4〕季诚钧.印度大学附属制对我国独立学院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7(07).〔5〕叶莎莎.独立学院的成长烦恼[N].中国教育报,2006-8-23.〔6〕Anil K.Lal&R onald W.Clement,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dia:the R ole of Individual Eenterprise(and Enterpreneurial Spirit),Asia-Pacific Development Journal Vol.12,No,December2005.93-95〔7〕Boleslaw R afal Kuc,Nguyen Hoang Tien,South-East Asia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of Enterprise Vol 1(1);2008.46-54.209--。
关于独立学院年鉴编撰工作的思考摘要:独立学院已经逐步转向内涵式发展阶段,档案工作作为独立学院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服务,编撰独立学院年鉴是保存档案最好的形式之一。
本文利用自身年鉴编撰工作的经验,对独立学院的年鉴编撰工作浅述己见。
关键词:独立学院;年鉴;编撰【中图分类号】g232独立学院年鉴编撰对推动独立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记载学院一年内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和活动的情况,是学院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权威性的特点。
年鉴的编撰和出版旨在为独立学院教职工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学院的发展服务;年鉴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对学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的意义。
我院在年鉴的编撰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我院年鉴编撰工作概况(一)成立年鉴编撰工作领导小组x院是2001年成立的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相比,年鉴编撰工作起步较晚。
在经过充分论证和学习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年鉴编撰的目标,并着眼于现实,优先编撰2011年的年鉴,作为今后开展年鉴编撰工作的蓝本,并补充编撰2001年到2010年学院年鉴。
学院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充分的保障,并成立了以主管档案工作的院领导为组长,各系部负责人为编委会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编审组,具体负责年鉴的采编和编务工作。
(二)制定年鉴编撰计划根据学院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和各系部的特点,制定年鉴编撰计划和组稿方案。
编撰内容以学院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为核心,对学院一年的工作内容进行整理,汇编。
编撰年鉴计划包括指导思想、框架设计、内容撰写规范、编撰说明、人员组成、阶段性时间安排、出版单位、封面设计、字体、开本、纸张、装订等,在实践中逐步规范工作方法。
(三)精心编制年鉴栏目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目前,我院年鉴总体设置有特载、学院概况、教学的单位工作、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公共体系、管理与服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记、管理文件选登等10个栏目。
独立学院现状分析及发展机遇作者:赵志红马鹏媛来源:《大学教育》2013年第23期[摘要]我国独立学院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
独立学院办学体制机制相对于普通公办高校而言具有较大优势。
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产权关系不明晰,办学定位亦不明确。
独立学院可以继续依托母体高校办学的优质资源,练实内功,尽快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发展现状发展机遇[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047-02一、前言独立学院“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1]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2]是在高校扩招、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异军突起的一批新型大学。
独立学院虽然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并未走上一条真正“独立”之路。
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产权不清晰、办学定位混乱、师资队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它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机会供给结构的均衡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此,探讨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机遇,是非常重要的。
二、独立学院发展现状分析独立学院的孕育、产生与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的后发外生性特征的具体实践。
独立学院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公办高校举办的民办二级学院,2003年5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规范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文)对原有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提出了若干规范意见和设置要求,并提出了“独立学院”的新概念,即“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由此,“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比较规范、统一的名称确定了下来。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独立学院303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数的29%,其在校生人数逾2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