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若干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73.77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若干认识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指出解决“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这里重点谈谈对“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些认识。
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内涵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当今世界农业已经达到的最高发展水平的概括。
在实践中,发达国家的农业通常被视为现代农业的代表。
农业现代化,就是推进农业从传统发展水平达到现代发展水平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发展战略、方式和途径。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遵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确定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战略路径和具体措施。
具体说,就是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农户经营规模狭小、要素基础薄弱、区域与产业差异显著、大国效应突出的特殊背景出发,以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农民务农收入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战略目标,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战略路径,以加强土地质量基础、物质装备水平、农业科技支撑、农民经营能力和政府支持体系为战略措施,推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进入世界农业发展的先进行列。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既有共同特征,也有显著差异。
这些共同特征反映出现代农业的一般规律和本质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高投入、高产出”。
高投入是手段,高产出是目标。
高投入不仅是指较多的物质和资本投入,更重要的是高技术含量和人力资源素质;高产出包括产品的数量多、质量好、效益高。
由于具体国情的不同,发达国家的农业又各有特点,如美国、欧盟、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具体农业特点不同,其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道路也就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表1 部分发达国家营业情况与我国比较(2005)单位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以色列中国总人口万人2995 6099 1633 12790 669 130756农业人口比重%全国人均耕地公顷/人农业人均耕地公顷/人农业人均产谷物吨农业人均产肉吨农业人均产奶吨小麦单产公斤/公顷 2902 6989 86564097 2795 4275玉米单产公斤/公顷 9286 82542500 - 5287水稻单产公斤/公顷 7437 57316648 - 6260奶牛单产公斤/公顷 8603 4181 70117236 5513 2000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表1所示的一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现代农业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充分发挥农村资源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有力提升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水平,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方式和实现路径。
本文通过对泰兴市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现代高效农业的现状、路径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各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
一、现状及路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它是对以村、镇为基本单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模式的一种表述。
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要求经济发展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正是适应这一规律逐步发展起来的,并成为世界各国加快农业和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泰兴市初步形成了以新街、黄桥、河失、张桥等镇的设施园艺,珊珊镇西芹,宣堡镇经济林果,虹桥镇特水养殖,黄桥镇生猪养殖,古溪镇家禽养殖等为代表的“一镇一业”,以姚王镇桑木村苗木、黄桥镇果园村葡萄、元竹镇沿泰村芦笋、张桥镇西桥村银桑套种等为代表的“一村一品”,对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1年,该市新街镇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黄桥镇被确定为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示范镇,黄桥镇祁巷村、姚22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年第8期王镇桑木村被评为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村。
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0.6万亩、设施农业2.7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同比增长6.5%,各类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6个;实现农业增加值39.2yf L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47元,比上年增长18.3%。
通过调查、分析,泰兴市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条路径:——科学谋划,规划引领是前提。
立足全市实际,研究确定了农业“双五”发展规划(即全市l O O万亩耕地,其中50万亩发展优质稻麦,50万亩发展高效农业),制订了《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区域,落实产业布局安排,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引导各乡镇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以区域传统产业为基础,逐村制定发展规划,着力实现差别发展、错位竞争。
对现今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思考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可促进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且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安定以及实现社会公平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村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市场决定生产,农产品也离不开市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调配,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农民种什么、养什么,不是政府所能确定的,也不是农民随心所欲的,而是由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几乎是空白,导致农村市场信息严重闭塞,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加之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不研究市场规律,而是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造成各种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大战”,如苹果大战、蚕茧大战等,导致农业生产能力大起大落,给农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各级部门对农业的投入还有很大的随意性,影响了农业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投入不足,我国现有的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都还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这些工程大多已超期服役,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导致农业抗灾能力明显下降。
3、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双重户籍制度形成了城乡巨大差别,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割裂了劳动力的流动机制。
农业和工业产品价格巨大剪刀差的存在,导致农产品价格低廉,束缚了农业经济发展。
而农民通过剪刀差向国家提供的资金,又不能在城市形成应有的投入产出效益,也未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4、农业标准化建设不容乐观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水平很高,而当前我国许多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国内国际2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永仁县发展特色农业品牌的现状思考及对策永仁县是云南省的一个县,位于滇南地区,地理条件优越,素有“滇南明珠”之称。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永仁县农业发展日渐壮大,特色农业品牌也逐渐涌现。
然而,目前永仁县发展特色农业品牌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首先,永仁县发展特色农业品牌的现状问题之一是品牌知名度不高。
虽然永仁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适宜种植多种农产品,但是由于品牌宣传力度不够,许多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较低,无法获取更多的市场认可和消费者支持。
因此,对策之一是增加品牌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广告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
同时,可以利用农业展会、农产品推介会等活动,扩大品牌形象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其次,永仁县发展特色农业品牌的现状问题之二是产品质量不稳定。
一些农产品在品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有时好有时差,给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因此,对策之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
可以通过培训农民,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从根源上提升产品的质量。
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进行抽检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第三,永仁县发展特色农业品牌的现状问题之三是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许多其他地区的农产品也开始涌入永仁县的市场,给本地特色农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对策之三是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可以通过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使得产品价格具备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产品包装和形象设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得产品在市场中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永仁县发展特色农业品牌需要面对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和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增加品牌宣传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和提升产品竞争力等对策,以促进特色农业品牌的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应积极支持特色农业品牌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共同推动永仁县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