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股指期货在我国的发展障碍和风险管理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304.26 KB
- 文档页数:2
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作者:郝鹏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7期股指期货是由如今发展迅速的金融衍生而来的,对于降低成本、完善价格机制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改革,导致股指期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该文将针对股指期货的特点及功能,对股指期货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风险控制提出几点建议。
伴随着中国股指期货准备工作的完成,其推出活动已被提上日程。
股指期货在金融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股指期货具有双重性,既是躲避风险的有力工具,同时又是放大风险的工具,它反映了投资与收益之间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应当做好防范工作,保证我国股指期货的健康发展。
1 股指期货概述概念。
股指期货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的简称,它是以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为标准,是金融期货中出现最晚的金融工具之一,它是在交易所中交易双方按照竞价的方式对期货合约进行买卖的一种交易。
股指期货是股票市场的衍生物,源于人们对股票市场风险的躲避和转移。
特征。
因为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有着密切关系,造成了股指期货的以下特点:采用现金进行结算。
这是股指期货的最大特点。
股票指数是脱离实物的抽象化的概念,一般是采用现货市场的股票指数作为结算的标准。
股指期货进行交割时只能采用现金,不需要相应的股票现货,避免交割时出现市场拥挤的局面。
价格具有主观性。
股票指数是对股票价格波动情况的反映。
股票指数不能进行交易,所以要利用合适的方法计算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
不同的合约对应不同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是股票指数乘以钱数来计算,最终完成期货的交易。
有利于风险的防范。
套期保值策略可以有效的缓解股票现货市场上的风险,将损益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所以它是股票机构在一级市场的首选避险工具,而且还可以将风险进行转移。
因为股指期货的特殊性,使得其本身对非系统性的风险有一定的防范。
因此,不管是系统性风险还是非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
提升获利空间。
每天股指期货结束交易后要按照合约进行核算,若盈利,则可以将钱转走,但若出现亏损的情况则要根据合约的规定缴纳保证金。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建议雎岚韩慧君赵娟穆静发表于:《深圳金融》2011年第11期我国自2010年4月16日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以来,迄今股指期货市场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在此,我们试图结合国际股指期货市场发展规律,总结出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不足,同时从监管部门的角度对股指期货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一、中国股指期货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一年多来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走势平稳,交易量大。
总体来看,股指期货合约到期交割平稳,投资者移仓操作均匀,合约切换顺利,交割率较低。
因此,合约到期对期现货市场运行没有产生过大的影响,成交量没有出现异常放大,期现市场价格也未出现异常波动。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股指期货从2010年4月16日开始交易,当年累计成交金额达到82.14万亿元,占2010年全年期货市场成交总额的26%。
来自中金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4月1日收盘,沪深300股指期货已累计成交52.3万亿元。
二是股指期货套保作用逐渐发挥。
对机构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的套保功能尤为重要。
资料显示,20多家券商在2010年已经成功地运用股指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操作,部分券商的交易收益甚至超过亿元;此外,公募基金专户已逐步参与股指期货市场,其中大多数是利用股指期货开发绝对收益产品。
三是股指期货投资者结构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尽管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在现阶段交易参与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但伴随着保险资金、社保基金、QFII以及信托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相关办法的陆续出台,股指期货的投资者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诸多不足,例如:个人投资者准入存在隐性门槛,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行业自律缺失,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尚未建立等。
从国际市场的经验来看,由于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具有高倍杠杆的特点,会放大风险,恶意操纵甚至会酿成股灾。
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班级:金融九班学号: ************名:**指导老师:**成绩:提交时间: 2014年12月25 日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做出了相应对策分析。
文章开篇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阶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萌芽阶段、治理与整顿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开创金融期货时代四个阶段。
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的介绍中国期货市场中的23个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主要是围绕着期货品种上市交易以来的成交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而后指出了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
2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3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4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5.期货理论研究不受重视。
接下来介绍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显著成效期货市场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经济地位和影响明显提升。
紧接着提出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对策:1加快制度创新、监管体制创新和交易所体制创新,2加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3逐渐完善以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文章最后对中国的期货市场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期货市场、期货合约、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目录前言 (1)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沿革 (2)二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一)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影响了期货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3)(二)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期货市场总体效率不高 (4)(三)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机制有待完善 (6)(四)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6)三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 (6)(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 (6)(二)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8)结论 (8)参考文献 (9)前言21世纪的中国注定要进入一个经济空前发展、体制全面转型、国家和平崛起的新时代。
我国股指期货交易风险及其防范研究一、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的构成股指期货交易风险,是指股指期货市场运作的不确定性给市场微观主体、宏观主体及整个社会、经济环境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不但具有一般性风险,还具有特殊性风险。
(一)股指期货的一般性风险股指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具有金融创新的一般性风险。
金融创新风险是金融风险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具体表现,即金融创新过程中创新供应主体的创新措施不能顺利实施或创新收益遭到损失的可能性。
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金融创新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也就是由于设计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金融创新措施未能如期出台,甚至流产的可能性;二是金融创新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也就是由于实施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实施受到阻碍或实施效果严重偏离预期的可能性。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4年主持完成的“普罗米歇尔报告”的研究,与金融衍生交易相关的风险可以分为企业特定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金融创新风险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类:一是设计风险,主要与金融创新主体有关,是指由于金融创新设计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金融创新措施未能如期出台,甚至有流产的可能性;二是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是指市场价格(主要是指基础资产的价格)变动而导致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变动而产生的风险;三是信用风险,又称履约风险,是指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一方不按合同条款履约而导致的风险;四是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衍生品的持有者在市场上找不到适当的对手,只能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将衍生工具出售所造成的风险;五是操作风险,又称运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系统或清算系统失灵而导致的风险;六是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合约内容不符合法律标准,交易合约不具备法律效力或其他法律方面的原因而给交易主体带来的风险;七是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操作失误,不按时履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给组织创新工具交易的机构或交易中的一方的声誉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声誉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并且这种资产的无形损失,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转化为有形损失。
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超常规发展的初创期,也经历了问题迭出的整顿期,现在我国期货市场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经过数年的整顿,我国市场又开始了新的放量增长,而且是在一个更加规范更加理性的市场体系中。
我国期货市场虽然存在种种的问题,然而这些都是能够被克服和解决的。
目前国内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已经大大加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其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本文将就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做一个简要全面的分析。
1 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期货市场自创立以来,经历了90年代初的疯狂盲目发展,之后又经过将近十年的整顿、调整,最后总算步入正轨,监督体制和法律体系逐步建立起来,新品种的续推出,我国期货市场才开始逐步恢复其作用和影响.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期货投资的概念也必然会向更广大投资者推广,这也将带来期货市场发展的新机遇.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开始走上了一条逐步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但起步时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否则脆弱的市场仍有可能中途夭折。
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障碍,随着商品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当前期货市场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站在继往开来的十字路口,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的期货市场,分析我国期货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建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中国经过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确立,而仅仅几个商品品种的期货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期货市场发展滞后,使市场经济体系不尽完善,影响了市场运行效率。
各类现货市场规模的不断增大,市场风险也逐步加大,按照市场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需要有相应的期货市场提高市场效率、分散市场风险。
由于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使得现有的期货市场无法满足国内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要求,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因此应从更深层次上挖掘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中国的期货市场。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袁雪班晓彤白金来源:《商情》2013年第49期摘要: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日益受到各类投资者的重视,交易所规模迅速扩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
目前,股指期货交易已成为金融期货,同时也是所有期货交易品种的第二大品牌。
而我国也后来居上,在股指期货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股指期货证券市场风险监管股指期货是期货的一种,期货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
全称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
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
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
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早在1993年3月“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就曾推出“深圳综合指数、深圳A股指数”两种股指期货合约。
但事实上当时国内并不具备开设股指期货的条件。
1997年香港股市热炒“红筹股”,港交所推出“红筹股指数期货”,香港金融危机期间,海外机构通过打压红筹指数沽空红筹期指牟利。
2009年9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成立,开始筹备股指期货上市工作。
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010年2月20日宣布,证监会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
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开户申请。
公布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
截至2012年3月中旬,股指期货累计开户数超过90000户,市场流动性良好。
浅析股指期货在我国的发展障碍和风险管理措施发表时间:2009-12-08T14:33:04.70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7期下供稿 作者: 董琪 吴昌宝[导读] 股指期货作为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它的推出必将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董 琪,吴昌宝(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039) 摘 要:股指期货作为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它的推出必将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试从正确认识股指期货的功能和其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分析股指期货在我国发展的障碍,着重探讨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措施。关键词:股指期货;必要性;发展障碍;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4-0113-02 2007年初国务院发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之后,2007年6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发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配套的八项实施细则。这些举措,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规范了金融期货市场的建设和运作,标志着中国金融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同时也意味着股指期货推出前的规则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毕。可以预见,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促进股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互通,并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全球股指期货、期权和个股期货、期权已经占到全部期货、期权市场65%左右的份额,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发展金融期货的环境和条件日益成熟。本文围绕股指期货在我国发展的障碍和风险管理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股指期货的功能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一)股指期货的功能
所谓股票指数,是衡量和反映所选择的一组股票的价格变动指标,而股指期货是专门为人们管理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而设计的。与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其他商品期货一样,股指期货同样顺应规避风险的需要,目前它已经成为国际期货市场上最成功的期货品种之一。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缺乏卖空和融券功能,市场缺乏针对系统性风险的管理手段,而股指期货作为基础性风险管理工具,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资产配置等功能,它的推出填补了这一空白,将改变证券市场缺乏规避系统性风险工具的现状。 (二)股指期货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对于海外股指期货及其现货市场的比较研究表明,股指期货的开设有利于促进市场运行效率和信息效率的提高,从而在总体上提高现货市场的效率,完善证券市场结构,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已经产生了对于风险管理工具的迫切需求,股指期货的上市能够适应投资者规避风险的迫切需求,帮助投资者有效地管理股市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的开设可以推进期货、现货两个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张,增加市场流动性,发挥股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作用。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培育市场交易主体,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股指期货在我国的发展障碍 (一)现货市场障碍
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是一个缺乏效率﹑信息不完全的市场。 1.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不够。有效性是指证券市场中价格与价值的一致程度。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证券的价格与价值一般来说是一致的,即使出现市场异常,从长期来看,价格最终也将收敛或基本收敛于价值。然而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种种弊端使投资主体无法根据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来预测股指的波动趋势,也就无法进行股指期货的交易。 2.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严重阻碍了建立有效市场的进程。这些问题包括:部分上市公司将信息披露看成是累赘或额外负担,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披露方式、内容和时机的选择存在随意性;信息披露滞后于公司生产经营;披露内容有虚假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利润操纵行为等。所以,股票市场目前本身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也是制约股指期货推出的重要原因。 (二)市场运行障碍
股指期货交易具有双向性,既可做多,也可做空,而与之对应的股票现货市场也应该可以买空卖空,即股票市场上要有股票期货与之相对应。这样,可以通过套利者的行为来维持股指期货定价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但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这就导致了市场的不对称性。当股指期货价格被低估时,由于套利者不能自由地卖空现货﹑买进股指期货进行指数套利,将导致股指期货价格被持续性低估。毫无疑问,这种股指期货最终不能很好地运行。 (三)技术障碍
市场操纵是我国期货市场的一个重要风险,根据国际经验,开发股指期货合约均以权威的股票指数为基础,从而有效防止机构或大户操纵市场。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标的物是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是由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选取300只A股作为样本编制而成的成分股指数。同时,该指数也是沪深证券交易所第一次联合发布的反映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但其成分股每半年调整一次,其中,调进10%调出10%,对股指期货推出的时间有一定的约束。同时,推出股指期货,理想的状况是会员数达到50家,其中,全面结算会员10家,交易结算会员30家左右,其他就是部分交易会员,或者是特别结算会员,才能实现金融期货的基本组织架构。至此,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二批会员单位,共有22家期货公司成为中金所会员,其中,全面结算会员2家,交易结算会员14家,交易会员6家。目前中金所还没有特别结算会员。因此,股票指数的推出存在着技术障碍。 (四)制度创新和监管障碍
证券市场的风险监管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以推动证券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为使股指期货所具备的功能得以充分体现,必须确定严谨完善的交易制度、适当的保证金比例、完善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同时要提高整个市场运行机制的效率,完善市场调控手段,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三、我国发展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选择合适的标的指数
股指期货合约设计必须选择适当的指数。股票指数要成为股指期货的标,必须注意要有一定的市值覆盖率,而且个别成分股所占比重不能过大。2005年4月,由上交所和深交所联合编制的沪深300指数正式发布。随着股指期货推出的临近,沪深300指数在编制和样本股的调整方面还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标的物的选择要进一步考虑市场覆盖率,防止市场操纵风险的发生。二是考虑到市场的相对稳定性,在股改完成前,某些股票总股本很大但流通量很小,存在被人操纵的可能性,只有90%以上的股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才具备基础条件,届时成分股也需要从股改完成后的公司中挑选。三是尽可能将标准统一化,便于科学计量和表述,以免在实际运作中引发争议。 (二)防范信息操纵
信息操纵是操纵者操纵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杜绝虚假的市场信息干扰投资者,也是监管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证券法第78条规定: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禁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各种传播媒介传播市场信息必须真实、客观,禁止误导。可以说,关于如何防范信息操纵,在法规方面已经比较完善了,主要还是在于加强执行力度。另外,完善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三)交易所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交易所应采取各类风险控制措施以实现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包括:分级结算制度,交易所在管理会员的风险并对会员提供结算服务的同时,也要管理客户的风险并对客户提供结算服务;涨跌停板制度,交易所规定股指期货合约的每日最大价格波动限幅,能有效地减缓或抑制一些突发紧急事件和过度投机行为对股指期货价格的巨大冲击,降低每个交易日的价格波动,还能为投资者提供理性思考的时间以及为市场的管理者争取管理异常波动的时间;限仓制度,交易所规定会员或客户可持有的合约头寸的最大数额,既可以防范股指期货交易的操纵行为,也可以防止市场的风险过度集中于少数投资者,导致其无法承担巨额风险,最终将风险蔓延至整个市场;大户报告制度,当会员或客户的持仓达到了交易所规定的一定数量时,会员应向交易所报告其资金情况、头寸持有情况等,客户也应通过其代理会员向交易所报告有关的情况。此外还有其他措施,比如会员资格审批制度、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风险准备金制度、强行平仓制度、实时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授信额度控制等等。 (四)联合监管
对于股指期货而言,加强与现货市场的协调监管也很有必要。因为要操纵指数必须通过现货市场来进行。所以在境内市场上,要加强股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信息共享。应该严格限制持有大额股指期货头寸的投资者在临近结算日时的同向买卖行为。持有大额多头头寸的机构在临近结算日的时间不能买入成分股股票,持有大额空头头寸的机构在临近结算日的时间不能卖空成分股股票,以防止操纵者拉抬或者打压股指。对于短期内频繁改变股票分析评级的机构投资者,一定要对其现货及期货头寸进行监控。另外对于机构开发的场外金融衍生品,特别是与股票挂钩的产品要求其在销售前必须向监管机构及交易所备案,并对其进行严密监控。 (五)完善机构内控机制
从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我国中航油石油期权的亏损,到法国兴业银行的欺诈案,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机构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严格的风险管理流程,加强对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内控。参考文献:[1] 曹凤岐,姜华东.中国发展股指期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2003,(11). [2] 程晗,张晓刚,鲍建平.股票指数期货—理论、经验与市场运作构想[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3] 邢莹莹,等.期货交易对现货价格的稳定作用[J].宏观经济管理,2005,(1). 作者简介:董琪(1983-),男,安徽蚌埠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货币银行学研究;吴昌宝(1981-),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