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蒙台梭利
- 格式:ppt
- 大小:786.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十章幼小衔接一、名词解释1.幼小衔接幼小衔接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主要阐述的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一般来讲,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连接。
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以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机构。
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存在不同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衔接存在的意义。
幼小衔接的意义:(1)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更快适应新生活的需要,(2)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
幼小衔接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适应(2)心理适应(3)能力适应(4)学习适应。
2.幼儿园小学化(2018年名词解释)指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做小学生来要求,在幼儿园阶段教授小学课程,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
它属于一种超前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的误区之一,从长远角度看,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做法,无论是对幼儿的生理发育还是对幼儿的心理成长都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不能或者不甚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
3.混龄教学对于幼儿的入园和编班,《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可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混合编班。
根据蒙台梭利的教学定义,混龄教学是指把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内进行生活、学习、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打破了过去以幼儿年龄为界限的班级组织形式,不同年龄的孩子编制成班,每个年龄的幼儿就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与交往,并且在此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不同年龄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他们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