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大洲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8.99 MB
- 文档页数:20
《大洲和大洋》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谈话,知地理,晓天下,欢迎大家走进地理课堂。
这节课我们复习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2.出示复习目标,生齐读。
3.导入复习。
老师计划带领大家进行环球航行的网上模拟探险,大家准备好了吗?准备好的的同学高高的举起你的左手。
二、复习旧知:环节一:知识储备闯关。
尝试学习用数字梳理知识,完成助学卡中的活动一。
活动一:阅读教材32页至38页,用数字梳理基础知识,限时10分钟。
一个争论(读图2.1世界的海陆分布和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地球表面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概括地说,分海洋,分陆地。
两个半球(读图2.4水半球和陆半球):1.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是。
2.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陆地面积。
3.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_______,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_______;海洋大多分布在________ 。
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________;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
三组概念(读图2.5大陆、半岛、岛屿及海洋):1.说出大陆、岛屿、半岛、群岛、海峡、海湾的概念。
2.利用世界地形图找出下列主要的地理事物(如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台湾岛、格陵兰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孟加拉湾、几内亚湾),并圈画出来。
四个大洋(读图2.10四大洋的形状及大小):按面积大小依次是。
五条界线(读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及世界地形图):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3.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4.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5.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六块大陆(读图2.6大洲的分布):1.除亚欧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外,还有;2.赤道穿过的大陆有。
七个大洲(读图2.11七大洲的轮廓及面积及2.4水半球和陆半球):1.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专题06 认识大洲-亚洲、欧洲(复习讲义)【课程标准|要点图解|考点梳理|典例解析】●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及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纬度位置北部约达81°N,南部约达11°S,跨寒、温、热三带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东、南三面被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所包围相对位置西与欧洲相邻,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2.范围及分区:范围包括亚欧大陆的大部分以及周围岛屿面积约为4 400万千米2,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特征距离最长的大洲。
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分区3.各大洲分界线:(1)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2)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1.地形与地势:亚洲大陆沿30°N 地形剖面示意图特征地形 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主要地形区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等2.河流:(1)水系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2)主要外流河:(3)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如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4)独具特色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里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咸水湖: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大洲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大洲》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化对各大洲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六个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大洲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大洲的整体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世界地理空间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地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大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对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2.教学难点:各大洲地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及如何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2.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分析其地理特征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大洲地理特征的异同,分享讨论成果。
亚细亚州,东方日出之地
认识大洲
亚洲(我们生活的大州)
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主要分布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欧洲
与其它大洲的分界线
非洲.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
白令海峡
大洋洲
阿拉弗拉海
(2)世界第-大洲的依据:
①面积最大,约4400万平方千米;
②跨纬度最广,80° N~10° S;
③东西距离最长,约8000千米。
(3)亚洲的分区(6个):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
、地形和河流3、复杂的气候
二、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多样的地域文化
(1)亚洲大小民族约1000个左右。
人数差异很大,既有人数超过10亿的汉族,也有人数不到1千的民族。
(2)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①黄河一一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印度河流域
亚洲气候类型(
9种)
面积最广的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
其他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寒带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②印度河流域
③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
(3)亚洲不同的地域文化及成因:
3、经济发展差异
(1)各国经济差异及划分标准
(2)三类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③第三产业:
流通、服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