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1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课时14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课时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4讲燃料及其利用考点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查方式1、燃烧与灭火2015 选择题12(B) 0、5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2015 填空及简答题29(5) 1 以填空及简答题的形式考查灭火原理2014 填空及简答题30(2) 2 以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燃烧条件的应用2013 填空及简答题28(2)(3) 2 以理化综合的形式考查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2014 实验探究题35 1 通过实验探究【拓展应用】的形式考查充分燃烧的影响因素2013 选择题 1 2 以图示的形式考查易燃易爆的安全常识3、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2015 选择题8(ACD) 1、5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绿色生活2015 填空及简答题27(1) 1以理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不可再生能源2015 填空及简答题28(1) 1以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考查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014 填空及简答题28(3) 1 以理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天然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13 选择题8(BD) 1 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内容考查绿色环保等知识填空及简答题27 2 以可再生能源酒精为代表考查燃料的合理利用及开发本讲内容在2015年我省主要考查了灭火的原理、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内容,在考查本单元知识时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有时会以实验探究形式进行命题设计,一般分值在试卷中约为5分,预计2016年我省中考仍然会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考查。
燃烧与灭火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叫做燃烧。
2。
一般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灭火的原理:实际上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破坏________就可灭火。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课后作业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一.选择题(共13小题)1.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D.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仅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想得到热量,只能通过燃烧来实现C.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但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来自化学反应3.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只在火箭发射等少数情况下使用,其主要原因是()A.燃烧时产生能量低于同质量的其他燃料B.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原料匮乏C.氢气燃烧产物对环境有污染D.制氢气耗能大,成本高4.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C.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D.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5.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属于可再生能源,下列能源中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①风能②水能③煤④石油⑤核燃料.A.①②B.①②⑤C.③④D.③④⑤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煤油燃烧产生火焰和黑烟,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B.干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能量D.给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7.许许多多的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下列化学变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A.煤油燃烧B.干电池放电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8.下列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C.使用电池时电能变成化学能D.过氧化氢分解时放出热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含有氧气B.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C.干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是相同的物质10.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
第四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讲化学与能源、材料资源的利用解读·考试说明考点一化学与能源资源的利用基础梳理1.燃烧是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1)根据氧气的量是否充足,可以将燃烧分为燃烧和燃烧。
(2)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②;③。
说明: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它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不能发生变化。
(3)爆炸是可燃物在的空间内发生的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引起的。
防止可燃物发生爆炸的方法有:。
①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范围(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进行验纯操作。
②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轮胎爆炸、锅炉爆炸等就属于物理变化。
2.灭火(1)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2)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完全相同,我们要合理选择,如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着火,应选用灭火器。
3.燃料(1)化石燃料包括、和,它们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能源。
(2)煤是“工业的粮食”,它燃烧时会排放很多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粉尘等,其中能引起酸雨的是和。
重难点解析1.燃烧与灭火(I)燃烧的特征是发光、发热,因此,物质燃烧时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内(热)能。
需要注意的是,能发光、发热的变化未必是燃烧,如灯泡通电会发光、发热,但却属于物理变化。
另外,物质燃烧肯定会发光,但不一定会产生火焰,只有气体、沸点较低的液体(如乙醇)或固体(如硫)燃烧时才会产生火焰,而沸点较高的物质(如铁、镁)燃烧时则不会产生火焰。
(2)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如下图所示)。
对比①和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对比①和③,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因此,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4)灭火的原理。
①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②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课题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能源利用1.2023年12月5日,我国成功将“天雁16星”和“星池一号A星”送入晨昏轨道,卫星几乎可以永沐阳光,以得到充足且持续的能源供给。
卫星获得的能源是()A.化石能源B.太阳能C.氢能D.风能2.2023年11月17日山东半岛南U1场址一期45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风能与化石能源相比最主要的优点是()A.无污染B.能量多C.用途大D.不可再生3.下列所开发的电能属于绿色电能的是()A.燃煤发电B.风力发电C.燃油发电D.燃气发电化学与材料开发4.下列生活用品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盆B.玻璃水杯C.陶瓷碗D.不锈钢菜刀5.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属于合成纤维B.铝合金属于合成材料C.塑料属于天然材料D.钢属于金属材料6.2024年4月18日小米SU7纯电动车在北京和深圳两地启动交付引起广泛关注,小米SU7定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车身钢铝混合材料属于金属材料B.轮胎采用弹性好的塑料制成C.与燃油汽车相比电车更环保D.座椅采用的真皮材质属于天然材料7.某服装标签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成分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成分面料:棉85 %锦纶15%绣线:聚酯纤维100%里料:涤纶100%A.棉B.锦纶C.聚酯纤维D.涤纶8.鉴别棉花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A.观察颜色B.加入水中C.灼烧、闻气味D.研磨、闻气味9.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科研人员为航天员在轨配备土豆烧牛肉、八宝饭、馅饼等120多种食品,其中牛肉能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主要是。
(2)空间站的呼吸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中都会用到活性炭过滤器去除杂质,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3)航天服材料的选择和组合旨在确保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的安全、舒适和功能性。
舱外航天服硬体部分采用铝合金和不锈钢材料,软体部分采用聚氨酯涂层的纺织材料制成。
化学与社会发展课时14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基础巩固1.(2016·北京)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2.(2016·聊城)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3.(2016·宜昌)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在天然气燃气罩下方安装报警器4.(2015·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
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5.(2015·巴中改编)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A.作为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能力提升6.(2015·邵阳)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 )7.(2016·盐城)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8.(2015·南平改编)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
课时训练(十四) 化学与健康有机合成材料|夯实基础|1.[2024·连云港]下列几种物质中,其重要成分不属于人体所需基本养分素的是( )A.白糖B.白面C.白酒D.白开水2.[2024·枣庄]图Z14-1为某中学的午餐食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Z14-1A.米饭富含淀粉B.番茄富含维生素C.牛肉富含蛋白质D.菜花富含油脂3.[2024·本溪]化学与人类健康亲密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霉变大米煮熟后食用B.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C.用亚硝酸钠腌制咸菜D.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4.[2024·福建]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图Z14-25.[2024·昆明]下列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羊毛B.涤纶C.不锈钢D.混凝土6.[2024·平凉]某牛仔裤标签如图Z14-3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棉纤维透气性较好B.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C.合成纤维耐磨性较差D.用灼烧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与聚酯纤维7.[2024·广东]如图Z14-4是某奶制品标签。
请回答:图Z14-4(1)“钠”指的是(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2)蛋白质、脂肪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人体每日必需摄入足量的钙,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填序号)和发育不良。
A.大颈项病B.佝偻病C.贫血D.夜盲症|拓展提升|1.[2024·乐山]从2008年6月1日起,国内全部的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起先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运用制度,这将有助于削减因运用不行降解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
许多包装袋是由聚氯乙烯塑料(PVC)加工而成的,其分子可表示为—[ClCHCH2]n—,可看作由n个ClCHCH2 (氯乙烯)连接而成,是一种不行降解塑料。
下列有关聚氯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62.5nB.氯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48∶6C.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在长时间光照下可以分解2.表中是四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名称亚硝酸钠阿斯巴甜β-胡萝卜素环七糊精化学式NaNO2C14H18O5N2C40H56(C6H10O5)7类别防腐剂、护色剂甜味剂着色剂、养分强化剂增稠剂最大运用量腊肉0.15 g 膨化食品0.5 g 淡奶油0.02 g 胶基糖果20.0 g (每1 kg)依据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时作业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B .氢气还不能作为燃料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其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C .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D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也是丰富的2.在下列各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天然气燃烧B .生石灰与水反应C .镁带与盐酸反应D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3.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在2O 中充分燃烧时,不会..产生2CO 的是 A .4CH B .3NH C .木炭 D .CO4. 2023年3月,全国“两会”如期召开。
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B .大力发展城市交通,鼓励开私家车出行C .废旧书籍、报纸分类回收再利用D .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B.酒精做燃料:C2H5OH+3O22CO2+3H2O 化合反应C.用天然气作燃料CH4+2O2CO2+2H2O还原反应D.水通电2H2O2H2↑+O2↑分解反应10.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的可燃性硫化氢气体。
H2S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二、非选择题燃料赛场馆设计和运营。
(1)如图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能,电解水制取的氢气(称为“绿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从碳排放的角度看,由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制得的氢气被称为“灰氢”,而如图中制得的氢气被称为“绿氢”,原因是。
(3)图中捕捉的CO2来源于 (写1条)。
(4)工业上可以将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CH3OH)和一种常见的液体。
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化学与社会发展
课时14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基础巩固
1.(2016·北京)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
A B C D
2.(2016·聊城)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3.(2016·宜昌)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在天然气燃气罩下方安装报警器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4.(2015·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
的特殊物质。
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5.(2015·巴中改编)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
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
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A.作为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
能力提升
6.(2015·邵阳)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
是( )
7.(2016·盐城)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8.(2015·南平改编)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
流冲高,蜡烛熄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由此实验可知面粉厂一定要严禁烟火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和玻璃瓶9.近年来,火灾频发,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警钟应该时刻敲响。
掌
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
(1)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
当火势较大时,应第一时间撤离,并立即拨打火
警电话________,撤离时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