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69.10 KB
- 文档页数:1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体会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成形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是膝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治疗膝关节严重骨性退变、类风湿性、创伤、炎症等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畸形及关节功能丧失,解除患者病痛,矫正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1]。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近年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而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笔者所在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12例,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标签:关节置换手术;全膝关节;护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一项新的关节成形手术,是膝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治疗膝关节严重骨性退变、类风湿性、创伤、炎症等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畸形及关节功能丧失,解除患者病痛,矫正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1]。
我科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12例人工全膝关节手术患者前后的护理,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中,男5例,女9例,年龄53~81岁,平均65.7岁。
单膝关节置换11例,双膝关节置换3例;病程1~20年,平均10年;骨性关节炎2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住院时间10~35 d,平均17 d。
出院后随访10~15个月,平均12个月;功能评定:置换后末次HSS评分82~98分,平均90分。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心理护理为了全面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况,术前1天去病房做术前访视,认真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各项检查及化验结果,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然后与患者及家属作面对面的沟通,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设施,手术的整个流程以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来迎接手术。
2.1.2皮肤准备该手术皮肤条件要求非常严格,注意全身和局部皮肤清洁,观察关节周围的皮肤,如有皮肤破损、虫咬搔痕、化脓性感染病灶、足癣等需治愈后才能手术。
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护理体会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已成为治疗中老年人膝关节疾病的最有效的手术之一。
成功的手术加上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临床资料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33例,男12例,女21例,年龄61~86岁,平均71.5岁。
高血压18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2例。
护理术前护理:①术前准备: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健康状况,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如发现患者有任何检查不正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术前常规备皮、禁食、禁饮、备血、做皮试。
术前3天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因体位改变而排便困难。
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以预防并发症。
指导患者术前康复锻炼以增强肌力,并可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
②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因长期疼痛及行走困难有心情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护士应多同情关心患者,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知识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及必要性,带患者参观成功病例,消除患者顾虑,增强信心。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仰卧位,床上铺气垫,减轻身体突出部位的局部压力,两腿间置一软枕,患肢呈外展中立位,在患肢腘窝处垫一软垫,使髋、膝关节屈曲10°~15°,防止股直肌压迫血管吻合处。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平稳后可停止。
对体质太弱的患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低流量吸氧。
术后在无痛前提下应开始早期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被动加主动、等长和等张的原则。
术后当日即可进行患肢自足背开始的向心性按摩,足趾、足踝关节主动、被动伸屈练习。
术后5天左右,患者体力已有所恢复,可逐步开始由卧到坐、由坐到站、由站到行走的训练,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提高肌力,练习独立坐起和扶拐行走。
此期手术切口及周围组织已纤维瘢痕化,关节周围软组织固定较牢固,关节已不易发生脱位,故应注意加强患髋外展、外旋和内收功能锻炼。
糖尿病病人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糖尿病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是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可以有效纠正畸形、缓解疼痛、增强患膝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科自2006年6月~2010年12月共收治60例合并糖尿病的骨性关节炎病人,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科自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60例合并糖尿病的膝关节损伤病人,实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年龄54~75岁,平均68.6岁。
入院前有糖尿病史者20例,10例患者入院查体后诊断为糖尿病。
患者术前空腹血糖7.6~19.8mol/l。
8例长期注射胰岛素,10例长期口服降糖药,2例饮食控制。
全部患者均在血糖稳定后及患者基本情况允许下手术。
住院期间,1例发生低血糖现象,经过治疗后缓解;2例术后创口表浅感染,经过抗炎治疗后延迟数天出院。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15天。
护理(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因膝关节病多年,且合并糖尿病,受双重疾病的折磨,害怕手术失败及预后不佳,担心手术所需的经济负担等,易产生恐惧、不安等心理。
有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33.43%[1],膝关节炎病人年龄较大,加上长期的躯体疼痛、活动障碍、自理能力下降,更易出现负性情绪。
因此护士要用诚恳的态度、和蔼可亲的语言、积极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讲明不良情绪会影响血糖变化;同时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目的,人工关节材料的性能及特点,介绍手术医生的精湛技术与当今医疗水平的进步与发展,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顾虑,稳定情绪,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适量蛋白质、高纤维、适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所给的热量分配进行饮食。
合理饮食既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况,又能提高手术效果。
用药护理: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
血糖少于10mmol/L[2]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适应能力,为达到要求除了严格的饮食控制外,本组患者均选用胰岛素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护理体会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方法对我院首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康复指导以及术后引流管护理、切口护理、预防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功能锻炼指导等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总结。
结果本例患者通过以上措施护理,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术膝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恰当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手术的成功及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1]。
其能有效地改善患膝功能,矫正畸形,减轻患者疼痛,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2]。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各种膝关节病变需要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
我院于2013年6月实施首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成功,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膝关节疼痛,以活动后症状加重,未做特殊处理,5+年前患者出现双侧膝关节疼痛加剧,右膝关节跛行,于2013年6月5日入我院治疗,经检查确诊为双膝重度膝关节炎。
做好术前准备于入院后4d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患者因长期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较差,对手术的期望值很高,术前最关注的问题常常是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医生的水平和假体的使用[3],担心万一手术失败会给今后生活带来更大的不便。
我们针对患者这种心理状态,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该种手术的目的、方法、必要性以及手术的成功性及存在的一定风险,讲解假体的相关知识,同时向他们介绍手术医师的业务能力,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产生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
2.1.2 康复指导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以及手术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程序[4]。
术前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踝关节的主动及抗阻屈伸练习,并指导患者行伸膝抬高和主动屈膝训练。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膝关节是结构最复杂、全身最大的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难度因并发症较多而护理难度加大。
因此,在长期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观察学习与探讨,得到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制定正确的护理计划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显得特别重要,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8例,对其术后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标签: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54~78岁,平均68岁。
其中骨性关节炎33例,风湿性关节炎7例。
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跛行及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受限。
手术全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
1.2 出院标准:膝关节主动屈曲超过90°,主动伸直0°,刀口愈合好,能独立行走,辅助下,可上下楼梯,无明显肿胀及疼痛。
2. 结果所有4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
3 .术前护理3.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害怕疼痛、担心出血、不愿行早期功能锻炼等心理,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向其耐心讲解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和过程,使其了解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患肢肿胀的消退。
同时做好家属工作,使其主动参与患者康复训练,以利于出院后继续协助患者康复锻炼。
3.2 饮食护理: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患者机体虚弱,精神状态差,术前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高维生素的食物,劝导吸烟者戒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术后发生感染的机会。
3.3 康复指导: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介绍术后康复方案,并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 s,每l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指导患者坐于床上,行患肢的直腿抬高及踝关节抗阻屈伸运动,次数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每天重复2~3次。
教会正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
3.4 术前准备:①术前3 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为术后做准备。
人工膝关节置换护理要点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和损伤。
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
1. 术后疼痛管理:手术后的疼痛是常见的,患者需要按时服用止痛药物,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用药量和频次。
同时,可以使用冰袋或冰敷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
2. 防止感染:术后切口容易感染,患者需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水和污染物。
定期更换敷料,并定期复诊检查切口情况。
3. 床上转移: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但也需要适当进行床上转移,避免长时间固定在同一姿势导致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
4. 物理治疗: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帮助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5.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均衡,增加蛋白质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肌肉恢复。
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和含糖食品,以减少水肿和体重增加。
6. 心理护理: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情。
7. 避免受伤: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受伤,避免摔倒或碰撞人工关节,以免影响人工关节的稳定性和寿命。
8. 定期复诊:术后患者需要按时复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确保康复进程顺利进行。
以上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希望对即将接受手术或已经接受手术的患者有所帮助。
在术后护理过程中,患者要密切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指导,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促进康复进程,恢复健康。
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旷忠韶摘要:总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要点及经验,主要措施包括完善术前准备㊁心理护理㊁术后及时营养支持㊁观察病情变化㊁体位护理㊁及早功能锻炼,做好康复指导及出院宣教等,认为通过正确的㊁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病人术后及早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恢复关节功能,增加病人满意度㊂关键词: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心理护理;营养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748.2017.33.033 文章编号:1674-4748(2017)33-4173-0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是最常见的关节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㊁摩擦音㊁活动受限㊁关节畸形等㊂人工膝关节置换(T K A )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关节疼痛㊁畸形㊁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膝关节疾病病人㊂人工膝关节置换是使用人工生物材料置换膝关节中已被破坏的骨和软骨,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式㊂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技术越来越成熟㊁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因此,护理也显得日趋重要起来㊂本院2015年1月 2016年12月共收治膝关节置换病人29例,通过精心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㊂现总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29例,男12例,女17例;年龄52岁~71岁;其中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致膝关节病变者3例,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病人1例,膝关节面肿瘤切除后膝关节重建病人1例;左侧13例,右侧16例㊂1.2 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后,备好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单㊂行膝关节正中切口,切开皮肤㊁皮下及深筋膜,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和股骨髁㊂分次截骨,清理软组织,试模,固定假体,关闭切口㊂关闭切口前注射 鸡尾酒 镇痛,常规放置引流管㊂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 由于长期的关节疼痛,活动障碍㊁感觉障碍等不适,病人普遍存在悲观心理,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没有信心㊂很多病人来自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人工膝关节的材料费用很高,且农合不能报销,对于病人来说增加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使得病人更加焦虑与犹豫㊂我们应该多与病人沟通,主动关心病人,倾听病人的主观感受㊂并让病人与同病室已治疗成功的病人多交流,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㊂同时应该与病人作者简介 旷忠韶,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21900,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㊂引用信息 旷忠韶.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 ].全科护理,2017,15(33):41734175.家属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让家属多陪伴病人,并给予经济支持,特别是年老的病人㊂家属的陪伴能让病人感受到天伦之乐,拥有好的心情,从而从容地面对手术㊂家属的经济支持也有利于减轻病人的压力,让病人无后顾之忧,轻松接受手术及治疗㊂2.1.2 一般准备 嘱病人戒烟戒酒,避免受凉感冒㊂取下身上的耳环㊁戒指等饰物㊂术前禁食12h ,禁饮10h ㊂以防麻醉手术过程发生呕吐㊁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㊁窒息等意外的发生㊂术前日晚进食易消化的清淡的食物,如面条㊁馒头㊁粥等㊂2.1.3 皮肤准备 关节置换对皮肤准备要求较高,一般术前3d 开始清洗伤口局部及其周围皮肤,连续2d,术前1d 晚用无损伤的方法如脱毛霜或剪刀等去除手术区毛发后再次清洗,再用碘伏消毒手术区皮肤,以防术后感染㊂2.1.4 练床上大小便 术前3d 开始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因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而导致便秘和尿潴留的发生㊂有研究表明,对病人进行术前床上卧位排尿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尿潴留和导尿的发生率,对预防术后感染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依从性[1]㊂术前晚可行清洁灌肠1次,以减轻腹胀,并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还可防止术中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术中排便造成的污染㊂2.1.5 防止术后出血 因其他疾病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药物的病人应遵医嘱停药,以防导致术后出血㊂2.1.6 睡眠护理 病人因为紧张㊁恐惧心理,容易导致失眠,可以遵医嘱给予甜梦胶囊或者阿普唑仑等镇静剂,帮助病人入睡㊂也可以用油菜籽在耳部相应穴位进行耳穴埋籽,教会病人自行按压耳穴埋籽手法,临睡前长时间按压一次,可有效提高睡眠质量[2],而且没有毒副作用㊂2.2 术后护理2.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床旁心电监测,监测病人血压㊁心率㊁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㊂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有无疼痛㊁肿胀㊁麻木㊁发白等异常,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㊂2.2.2 饮食护理 术后6h 后病人无恶心㊁呕吐等不适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过半流质饮食㊁普㊃3714㊃全科护理2017年11月第15卷第33期食,少食多餐㊂饮食宜高热量㊁高蛋白㊁高维生素㊁丰富纤维素㊁富含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多吃新鲜的蔬菜㊁水果,以促进伤口的愈合,恢复病人体力㊂避免食用辛辣㊁刺激㊁油腻㊁生冷食物,以免引起肠道不适㊂2.2.3体位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h~8h,术侧下肢用体位垫抬高,使之稍高于心脏水平,且远心端高于近心端,以促进血液回流,消除水肿㊂消瘦的病人可睡气垫床,防止褥疮的发生㊂术后6h~8h后可抬高床头,定时翻身与按摩,每2h翻身1次㊂2.2.4引流管护理引流管必须有明显的标识㊂术后注意观察膝关节旁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㊁色,引流管有无折叠㊁扭曲㊁脱出等㊂术后伤口引流的血量将会直接影响病人术后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同时也间接影响病人术后康复的进度[3]㊂术后1h~2h 内引流量一般在200m L~400m L,若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血液或者10h~24h内持续出血量超过1000 m L,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㊂2.2.5疼痛护理术后24h疼痛最为剧烈,以后会逐渐缓解,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多陪伴病人,和病人聊天,为病人提供感兴趣的事物比如听新闻㊁听音乐㊁玩牌等,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减轻疼痛㊂术中关节腔周围注射 鸡尾酒 可以减轻T K A术后疼痛,提高膝关节早期活动功能[4]㊂ 鸡尾酒 的配制方法为0.1%罗哌卡因10m L+吗啡3m L+复方倍他米松2m L+生理盐水30m L㊂术中在关节腔周围行 鸡尾酒 注射:于膝关节后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分别注射 鸡尾酒 10m L,假体安放后等待骨水泥凝固时于股四头肌伸肌装置和髌韧带组织内注射 鸡尾酒 20m L,将剩余 鸡尾酒 注入周围脂肪和皮下组织[4]㊂还可以使用冰袋对术侧膝关节进行冰敷,可有效减少术后的渗血㊁肿胀和减轻术后疼痛[5]㊂有研究表明,持续冷敷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冷敷[3]㊂冰敷要注意冰袋用毛巾包裹,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㊂冰袋融化后及时更换,要避免冰袋表面的冷凝水浸湿床单位㊂根据病人疼痛的情况进行评估,合理使用止痛药物㊂术后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静脉镇痛㊁硬膜外镇痛㊁股神经阻滞㊁坐骨神经阻滞等镇痛方法㊂多模式镇痛可提供更好的镇痛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6],早期功能锻炼是后期功能恢复的关键,多模式镇痛给病人带来良好的镇痛效果,提高病人早期功能锻炼的积极性,促进病人远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7]㊂2.2.6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㊁坠积性肺炎㊁切口感染㊁便秘㊁尿路感染等㊂深静脉血栓形成(D V T)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病人术后肢体高度肿胀,严重时栓子脱落随血流回流至肺部可致肺栓塞,危及生命[8]㊂术后应抬高患肢20ʎ~30ʎ,注意保暖,避免因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造成血管瘀堵[8]㊂麻醉使外周血管扩张,术后肢体活动减少均会导致静脉血流瘀滞[9],增加D V T风险㊂术后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12500U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7d后改口服利伐沙班等抗凝药㊂指导病人做踝关节背伸运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必要时可以使用足底静脉袜㊂术后麻醉清醒后及时抬高床头,指导病人深呼吸㊁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协助病人定时翻身,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㊂补充充足的营养㊁水分,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的纤维素,尽早活动,可防止便秘的发生㊂对习惯性便秘的病人,指导病人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按摩,促进肠蠕动,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开塞露㊂术后麻醉清醒后应尽早拔除导尿管㊂对于无前列腺疾病,既往排尿功能良好的病人可以术前不导尿,通过卧位排尿训练㊁排尿中断训练㊁盆底肌肉舒缩练习等护理干预措施,让病人自主排尿㊂术后尿潴留及导尿发生率的降低,对预防术后感染有积极作用[1]㊂2.2.7康复训练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计划可以切实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远期效果[10]㊂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病人一起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让病人全程参与㊂全膝关节功能锻炼主要以肌力㊁关节活动度㊁步态训练为主㊂术后手术麻醉清醒后即可立刻开始做踝泵运动和踝关节的旋转运动,以活动踝关节,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防止静脉阻滞,以及锻炼小腿肌群㊂踝泵运动:卧床,伸直双下肢,双踝自然放松,背伸时达到最大限度,坚持5s,跖屈也要达到最大限度,坚持5s㊂反复进行,至稍感疲劳为止㊂踝关节旋转运动:向内旋转足踝靠近另一侧脚,然后反方向旋转足踝,每个方向重复20次,每天练习3次㊂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各项主动或被动的功能训练,并逐渐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㊂上肢肌力训练:可增加扶拐行走的能力和自如度㊂可以在床上引体向上拉力练习,增加上肢肌力㊂将床头拉手架放下,双手握紧拉手架,用力将上半身拉离床面至最大限度,坚持5s~ 10s,再缓慢复原,将身体稳妥卧于床上㊂每天重复数次,以稍感疲劳为度㊂下肢按摩运动:自患肢足部开始向心性按摩,即先足底,再小腿,最后按摩大腿,注意避开伤口㊂股四头肌等长练习:仰卧位或者坐位,尽量伸直膝关节,收紧大腿肌肉,保持5s,再放松2s,如此反复练习㊂术后第1天还要注重膝关节的被动伸直训练,防止膝关节屈曲畸形㊂将卷曲的毛巾或小枕放于足后跟下方,病人用力收紧大腿㊂协助者将双手置于患膝关节上方,伸直肘关节,用肩部的力量垂直下压,尽量使膝关节下方接触床面,保持充分伸直5s~10 s,每组5次~10次,每天3组㊂坐位被动屈膝运动: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将健肢足后跟置于患肢足背以提供支持,缓慢弯曲膝关节到最大限度,维持5s~10s,然后充分伸直膝关节㊂重复练习至略感疲劳为止㊂坐位主动屈膝训练:坐在床边或椅子上,以大腿为支撑,尽量弯曲患肢膝关节到最大程度,维持5s~10s后尽量伸直膝关节㊂重复练习至略感疲劳为止㊂直腿抬高训㊃4714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2017V o l.15N o.33练: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需坚持练习直至出院后㊂开始在旁人的协助下抬起,待自己能抬起后可适当行负重直腿抬高训练㊂术后常用康复训练包括:①股四头肌等长练习:仰卧位或坐位,患膝伸直,在不增加疼痛的基础上尽可能最大力量等长收缩股四头肌㊂②腘绳肌等长练习:仰卧位或坐位,患膝伸直,在不增加疼痛的基础上尽可能最大力量等长收缩腘绳肌㊂③伸膝练习:坐位或仰卧位,足跟垫高,小腿及膝关节抬高,保持20m i n~30m i n,必要时可于膝关节上加重物㊂④直抬腿练习:仰卧位,尽可能伸直膝关节,直腿抬高至距离床面30c m左右㊂力量增强后改为坐位,并可在踝关节处加适量负荷以强化练习㊂⑤髌骨松动术:以手指指腹或掌根推髌骨边缘㊂向上㊁下㊁左㊁右四个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每方向10次~20次,每天进行2次或3次㊂术后第3天开始,引流管已拔除,开始活动膝关节,防止关节僵硬㊂术后6d至2周,此时病人伤口疼痛已缓解,在继续增加患肢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同时进行步态训练㊂从坐到站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在床边坐,再在床边站,最后下床行走㊂术后步行训练遵循助行器 扶双拐走 扶单拐走 扶手杖 脱手杖的过程,循序渐进,直到最后完成步行㊁快走等活动㊂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开始扶步行器或在床尾站立㊂刚开始把重心放在健侧下肢,患肢不负重或者部分负重,以后重心再逐渐过渡到患肢,开始扶步行器或拐杖行走㊂行走时健侧肢体在前先行,患肢跟上,再移动步行器向前站立位屈膝练习:借助助行器或双拐双下肢平稳站立,尽量同时屈髋㊁屈膝,保持5 s~10s,随后伸髋,重复练习至略感疲劳㊂出院功能锻炼指导:以增加患肢的膝关节活动度和负重能力为主㊂进一步加强下肢平衡训练㊁本体感觉㊁肌力的训练,改善日常生活的处理能力㊂继续做好股四头肌㊁腘绳肌的肌力训练,如坐位㊁仰卧位时的直腿抬高㊁俯卧位时的屈膝训练,同时加强膝关节屈伸活动的主动或抗阻力训练,如手扶扶手下蹲㊁踏车㊁上下楼梯训练㊂上楼梯时先将健肢迈上台阶,再将患肢和双拐迈上台阶㊂下楼梯时先将双拐移到下一台阶,再将患肢迈下台阶,最后将健肢迈下台阶㊂进一步加强患肢负重训练,负重力量逐渐增加,直至可以完全负重㊂加强行走训练,训练时要抬头挺胸,双目平视前方,臀部不要翘起㊂2.2.8出院指导饮食营养丰富,以促进疾病的康复,继续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量,以防关节肿胀㊁积液㊂每天做直腿抬高训练每天至少100个,分10个每组进行,至少3个月㊂根据康复程度踝部加沙袋500g~1000g坐床边抬腿练习,每天2次或3次,感到疲劳为止㊂行走时要每天增加行走次数,其次才是增加行走的距离㊂行走时要使用助行器或拐杖保护关节㊂术后六周内要避免跳舞㊁下蹲㊁下跪等有强度的活动,避免长时间的活动㊂适当控制体重的增长,减少关节负重㊂遵医嘱定时复查,不适随诊㊂3小结由于新材料的出现,假体设计不断改进,外科技术不断提高,人工膝关节在更大年龄及更多疾病范围中得到推广应用[11]㊂T K A的成功率较高,术后10年~ 15年的随访优良率达98%[12]㊂但是,无论如何T K A 术后病人的膝关节功能不可能达到正常的膝关节功能,因此,术前应做好宣教工作,了解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值,让病人了解手术的目的及愈后,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过程㊂术后全面的细致的护理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㊂有效的术后配合有计划的康复的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关节的功能,缓解疼痛和矫正畸形[11]㊂参考文献:[1]尹同燕,任文秀,高丽,等.护理干预在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7(32):1477. [2]吉秀玲.耳穴埋籽对骨科围术期病人失眠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4):113115.[3]墨天燕,刘祥霞.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5(31):39.[4]赵俊旭,孙荣鑫,巨啸晨,等.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关节腔周围 鸡尾酒 注射用于T K A后镇痛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5(55):5860.[5]张国妹,姚剑英,周玉娟,等.生物冰袋冷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1,10(32):26162617. [6]贾东林,郭向阳.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8(4):245248.[7]缪桂华,陈潇,何富乔.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2B):45494551. [8]蔡传凤.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4042.[9]刘会,刘艳,武庆.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5):3940.[10]薛翌蔚,钱燕,董文君,等.多媒体健康教育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7B):24892491.[11]周海燕.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10211.[12]邱贵兴,戴尅戎.骨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7.(收稿日期:20170624)(本文编辑郭海瑞)㊃5714㊃全科护理2017年11月第15卷第33期。
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体会【摘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就是用手术的方法将人工膝关节代替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膝关节,目的是切除病灶、解除疼痛、恢复膝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纠正关节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引起的膝关节严重畸形,人工全膝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做好手术前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病的治疗,可缓解疼痛,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而围术期护理措施对手术效果有直接影响,其中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早期康复锻炼是关键环节。
2015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10例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疗效理想,现将围术期综合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10例患者中,女6例,男4例;单侧9例,双侧1例;年龄56~66岁,平均61岁;骨性关节炎6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患者患肢关节均出现疼痛,行走不便。
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一般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都是经过长久的考虑,希望能通过手术解决行动不便和疼痛等问题。
术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文化程度等因素,尽量全面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项手术方法和本院医生技术水平,并详细的讲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目的、效果及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多向患者介绍身边的成功案例,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根据护理程序解决患者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担心和顾虑,使其在手术前对医院放心,对医生放心,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使其认识到早期康复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进行有计划的训练确保医患关系和谐,患者心态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3 饮食护理老年患者的咀嚼功能减退及胃肠道功能较差,常出现营养状况不良现象。
大小弧形拉钩也叫“大小S”拉钩。
在讲解穿无菌手术衣时,为什么要面向无菌区?高护生仔细的观察,认真的听讲,并让高护生反复练习。
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培养了高护生的无菌观念和领会了操作的技巧。
防止上台后不规范的操作给手术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2周高护生通过反复练习后,带教老师“现身说教”,可领高护生参加一些基本的手术,边讲边演示,高护生边看边听,边做一些简单的操作,从而达到熟悉和掌握。
同时,带教老师要教高护生接送病人、提血、打扫卫生等其他护理工作,并认真讲解这些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高护生的工作主动性。
第3~4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安排高护生独立参加基本手术,高护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体验和领悟手术配合的技巧,带教老师应严格遵守“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的原则,认真督促检查高护生的手术配合工作,发现问题应立即向高护生指出,并给予具体指导。
除此之外,带教老师还要培养高护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
出科前安排高护生参与管理,使高护生对手术室工作有一个全面的整体化的了解,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2]。
出科前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检查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并不断修改和完善计划,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 体 会根据高护生思想顾虑多,理论知识较强而动手能力较弱及缺乏工作主动性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带教,使高护生很快消除思想顾虑,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主动性,提高了高护生的动手能力。
过去普遍反映的高护生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的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使高护生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高分高能”,为临床第一线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1] 石丹岳,彭霞.护理本科生手术室实习带教方法探讨.护理学杂志,2003,18(11):853.[2] 孙兰英,杨旭跃,胡秀琴.定人阶段式带教法在手术室带教工作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62.(收稿日期 2008-07-09)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体会李 锋 陈红磊 胡红霞河南省平顶山煤业医疗集团总医院骨科(467000) 【摘要】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经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
2013-07-25T16:52:55.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8期供稿 作者: 邓玲
[导读]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膝部疼痛。
邓玲(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江阴 214400)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 置换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243-0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膝部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对采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15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基本上共护理了1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1.5岁,其中膝关节类10例,创伤性关节5
例。双侧
2例,单侧13例。
2
术前护理
2.1
皮肤准备。首先需用碘伏将病侧下肢消毒,用无菌巾包好,于次日晨在进行备皮,之后用碘伏消毒包好待接,手术前晚可以适当用
些镇静剂,以保证病人休息好。
2.2
心理护理。我们要主动热情、亲切自然的接待,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更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鼓励病人家属多探视。
我们要通过图解、健康处方向患者讲述治疗过程及康复锻炼的方法。让患者认识到提高手术效果要通过有效的功能锻炼才行。
2.3
指导病人练习和运动。指导病人四头肌练习,腘绳肌肌力练习,2次/天,每次10下即可;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5—10s,每10次
为一组,每天完成
5—10组。要求患者进行直腿抬高的锻炼:足背背屈,膝关节伸直,直腿抬高,维持10s,每10次为一组,每日完成4—5
组。此外,应教会患者使用拐杖,为术后执杖行走做好准备。术前指导病人戒烟、行咳嗽、扩胸、深呼吸等练习和运动,同时指导病人进
行适应性训练。
3
术后护理
3.1
生产体征监测。术后24小时之内使用心电监测并记录,警惕出血量过多,同时对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做好观察记录,防止堵塞,
确保流液通畅。因患者年龄大多较大,还应密切观察心电图、血压变化,防治心脑血管意外。
3.2
体温检测。手术后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连测三天。如果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遵医嘱检查血常规的白细胞计数观察有无感等征象
正确使用托生素采取有效物理降温措施。
3.3
术后的康复训练。根据康复期需要及功能恢复情况,调节运动时间、强度和方式。运动强度及时间决定运动量大小,应循序渐进,
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坚持每天做,持之以恒。
术后24小时,光肢踝泵运动,裸关节的背伸、屈及环绕,每15次为一组,每天4组;股四头肌及小腿前后肌群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
10s
,每10次为一组,每天10组。通过踝泵运动运动及股四头肌和小腿肌群的静力性收缩,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
术后第一天,进行槐泵练习及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第张收缩练习,开始协助病人行直腿抬高锻炼及踝关节背屈运动,促进血液和淋巴
液的回流,清除肿胀,防止术后黏连。
术后24小时进行膝关节被动(CPM)运动,CPM是有规律的被动运动,病人初次锻炼时,惧怕疼痛,我们要耐心安慰、解释、鼓励
病人,做好细想工作,清楚其恐惧、紧张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对康复训练的认识,使之积极配合。
做佐辅助屈膝练习:下地后开始,坐在椅上或床旁,慢慢将膝关节自然下垂屈曲到最大限度。再将健侧是移至患侧是背,重力压迫使
膝关节在尽量弯曲,并维持
5—10s,重复多次,直到腿部感到疲劳为止。
术后15—20天指导患者开始进行行走和步态训练,并加强患肢平衡运动训练,让患者上下楼楼梯,训练时健侧先上,患侧先下,待患
者适应后逐渐减少拐杖的依赖,此期应加强膝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训练,指导患者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所
必须的动作,增强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
术后第3周恢复患肢负重能力,训练患者平衡能力,病人借助步行器做行走步态训练和下蹲练习,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注意安全,防
止意外创伤或骨折。同时注意伸膝功能锻炼。这样不仅使膝关节得到锻炼,同样可使全身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训练中避免剧烈运动,不
做跳跃和急转运动,防止关节的挫伤。平时睡眠时应将双下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按时门诊复查,观察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饮食指导:进食含钙高的食品,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4
结果评价
人工关节手术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关活动范围(ROM)。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以受累膝关节术后8—12天的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
ROM
,ROM<90度为差,90度
直均达到
0度。无心肺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5
小结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有效的关节重建手术之一,术前、术后进行康复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假肢膝关节功能,
手术期的处理和术后康复活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护理人员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病人及不同训练时期做有针对性的
康复护理,术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主编.外科护理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5-86.
[2]
黄德靖.膝关节骨关节类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杂志,2010,16(3):16 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