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格式:ppt
- 大小:221.50 KB
- 文档页数:10
土地革命时期作者:来源:《源流》2012年第10期1927年10月,中共东江特委领导广东海丰、陆丰等地农民,在南昌起义部队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的配合下,继4月、9月两次起义之后,再次举行起义,占领了海丰、陆丰及其附近地区。
不久,彭湃回到海陆丰,任东江特委书记,领导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
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海丰全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
出席会议代表311人,彭湃在会上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
12月1日,彭湃和红二师在红场主持召开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
1928年1月,广州起义部队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师长叶镛,党代表袁国平)进入海陆丰,加强了海陆丰的革命力量。
为开辟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打下了武装基础,1月下旬,在红宫举行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把县苏维埃政府改为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大会确定建设大安垌、埔仔垌、朝面山、中峒后方根据地,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以及推行土地革命等工作。
2月,海陆丰的共产党员从3000人发展到1.8万人,共产党员在海陆丰的革命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1928年2月,李济深集中三个师及四艘兵舰分四路进攻海陆丰。
2月29日、3月1日,陆丰城、海丰城相继被攻陷。
红二师、红四师和海陆丰工农武装曾多次反攻,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损失很大。
3月中旬,红二师、红四师撤往惠来,在普宁、潮阳一再受挫,只得撤回海陆丰山区。
红军在根据地迂回游击,8月,红四师师长叶镛同志不幸被捕牺牲,徐向前同志接任师长。
敌军继续残酷“围剿”根据地。
在半年时间内,根据地的党、政、军干部、战士及海陆丰革命群众牺牲了五、六千人,其中有省委领导人张善铭、赵自选同志,东江特委委员杨望、林铁史、张威同志。
在大南山的东江特委书记彭湃8月下旬奉命离开东江,代书记郑志云于同月在惠来牺牲。
10月,以陈舜仪为书记的中共海陆惠紫临时特委成立。
考虑到红军二、四师只余几百人,且多数伤病,经省委同意,特委成立了专门机构,输送红军去香港就医,或转移各地参加革命斗争。
第七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内容提要: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革命道路具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主要的斗争形式是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第二,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先取农村、后占城市。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1.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2.“以城市为中心”到“以乡村为中心”的转变随着农村根据地的发展、红军力量的壮大,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人中最先实现了认识上的转变,转变的标志是1930年1月他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全党由以城市为中心到以乡村为中心认识转变的实现,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之后。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奠基阶段(萌芽阶段)——井冈山时期代表作为毛泽东于1928年10月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1928年11月写的《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规律。
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初步解决了在长期的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新型人民军队问题,从而为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提供了重要支点。
2.基本形成阶段——赣南闽西时期1930年1月毛泽东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明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系统地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1930年5月,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一、土地革命战争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
1927年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二、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
那么土地革命内容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摸寻,逐步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可以概括为: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分配土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分配时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历史背景[请简述](1)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诉求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农民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土地兼并的农民起义中,早已表达了对土地的诉求,并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土地平均主义思想。
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说明农民对起义军的支持源自于对土地的强烈诉求和渴望。
土地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正确处理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的关键所在。
(2)资产阶级革命的平均地权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被动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因此,中国的农民深受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外来帝国主义的压迫,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日益加深。
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来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但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并未成功。
中国人民在受到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的同时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的压迫。
八年级历史土地革命知识点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革命运动之一,时间跨度较长,从1927年至1949年,期间经历了许多的波折和斗争。
在中国历史上,土地革命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本文将从土地革命的起因与背景、革命的过程与发展、共产党的组织运动、土地革命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起因与背景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土地富集在少数人手中,广大劳动人民则没有土地耕种,他们只能作为佃户或雇工为地主创造财富。
这种现象引起了共产党的关注和反思,他们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要求土地应该归农民所有,发起了一场深入农村、争取农民支持的运动。
土地革命的起因可追溯至中国革命的失败,特别是1927年南昌起义的失败,共产党在南方苦苦支持国共两党合作,急需一场农村革命,来重振共产党的声望,因此土地革命成为共产党的唯一选择。
二、革命的过程与发展土地革命的过程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抗日根据地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时期。
在初期的抗日根据地时期,共产党先在边区设立了标志性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红军和工农民主政府,他们开始了短兵相接的游击战争,实行的土地革命主要是依靠强有力的“土改”运动。
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地主阶级被打倒,土地被分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激发,甚至有些贫农也能够成为地主。
抗日战争时期是土地革命的高峰期,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迅速扩大并深入到农村中,共产党组织的土地革命委员会,对农民运动进行了广泛和有计划的动员,这样使得在抗日战争胜利中共党占据了农村、一些城市,使得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解放时期,土地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去地主化”,共产党实行的分配土地的政策比之前更加彻底,甚至将地主整个家族的土地都收归国有,并将地主付出的代价,纳入土地税收入之中,这样就能够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步伐,使得中国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共产党的组织运动共产党的组织运动是土地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革命可以成功的关键。
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937年7月). 1927年. 8月. 月初为中共中央起草《湖南运动大纲》,强调武装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
提出了在湘南开展武装斗争的计划。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
分田的大体步骤是:(一)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
其主要特征有5条:1、全国共同抗战。
2、主要有两支抗日力量。
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3、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5、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亦即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抗共卫国戡乱战争”;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也是二十世纪中叶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中国共产党军队(第一次内战为红军,第二次为解放军)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的内战之一。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时间:十年内战,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土地革命战争”,是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一阶段。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南昌起义后内战正式开始;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二、战争经过:1927-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
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
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
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领导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后,逐步扩大了根据地。
在此期间,党还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等地领导了平江起义、百色起义、宁都起义等武装起义,成立了几支红军和几处革命根据地。
从1930年底到1931年9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农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
在此期间,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同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并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等的抗日斗争。
土地革命从1927年开始到1937年结束。
土地革命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通常指的年份是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之间。
一直到日本全面侵华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才宣告结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革命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
曾从最多时的近30万人减少到约3万人,但在战争实践中锻炼出一支英勇善战的新型人民军队。
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指挥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战略战术,为实现全国抗战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讲:三、多项选择题1、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的主要表现有()。
A、刺杀宋教仁B、镇压二次革命C、撕毁“临时约法”D、复辟帝制2、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成的三个主要派系是()。
A、奉系B、直系C、晋系D、皖系3、1913年到1917年期间,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斗争有()。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D、第一次东征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有()。
A、帝国主义对华大量投资B、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令法规C、中国人民不间断地抵制洋货、提倡国货D、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发展迅速,其中,发展最快的是()。
A、缫丝业B、纺织业C、火柴业D、面粉业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派军阀之间爆发的战争主要有()。
A、直皖战争B、第一次直奉战争C、第二次直奉战争D、北伐战争7、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运动中,惨遭北洋军阀杀害的著名共产党员有()。
A、施洋B、陈延年C、林祥谦D、赵世炎8、北伐战争的主要打击对象有()。
A、直系吴佩孚B、皖系段祺瑞C、新直系孙传芳D、奉系张作霖三讲:三、多项选择题1、李大钊于1918年发表的讴歌十月革命的文章有()。
A、《法俄革命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1919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是()。
A、要求民主和自由权利B、拒绝巴黎和约C、改善工人劳动生活条件D、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3、五四期间,毛泽东等在湖南创办的进步团体有()。
A、新民学会B、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C、文化书社D、觉悟社4、最早在中国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人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蔡和森5、参加中共一大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张国焘D、刘仁静6、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据是()。
土地革命战争简介: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结束。
中文名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武装起义发生时间:1927年8月1日~1928年6月发生地点: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安徽、四川、河南、陕西、浙江、河北、山东等省广大地区.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也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反对国民党恐怖统治的内战时期。
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叛变了革命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替了北洋军阀,企图扑灭革命,消灭共产党,残酷地镇压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党组织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国民党的屠刀所吓倒,继续英勇地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
为了挽救革命,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927年7月12日,党中央政治局进行了改组,成立了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陈独秀停职,作出了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等决定。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的新阶段,因此,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节日。
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批判和揭露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会议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关键时刻,为挽救党和中国革命起到了重大作用。
“八·七”会议,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于9月9日,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起义后,毛泽东根据当时敌我形势,主动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地区,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对部队进行了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红军长征进至遵义,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围追堵截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2、红6军团会合,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
1月中旬,薛岳兵团2个纵队8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2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3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板凳进攻;川军14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4个师位于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3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2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
如渡江不成,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1月19日起,红1、红3、红5、红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
24日,红1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
28日,红3军团、红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
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