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种族歧视与南非英语
- 格式:pdf
- 大小:349.28 KB
- 文档页数:4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崛起与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是20世纪中期至1994年的一段黑暗历史。
这个制度剥夺了黑人的基本权利,给了白人种族优势地位,并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谴责和抗议。
然而,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斗争和国际压力,最终才实现了这一残暴制度的废除。
本文将概述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崛起和废除过程。
第一部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崛起崛起的背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起源于南非殖民时代,开始于1910年成立的南非联邦。
那时,白人掌握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主导地位,并利用立法和政策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并剥夺非白人的基本权益。
此后,种族隔离制度不断加强,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成为国家的正式政策。
创建种族隔离制度的法律为了巩固种族隔离制度,南非政府通过立法实施了一系列种族歧视的法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国内安全法》(Internal Security Act)和《种族分类与地理分区法》(Group Areas Act)。
前者赋予政府强大的镇压非白人抗议的权力,后者则限制了非白人在城市地区定居的自由。
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随着种族隔离制度的建立,禁止非白人与白人进行婚姻和性关系,非白人被迫居住在指定的种族定居点,非白人教育和医疗资源被严重剥夺,非白人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自由组织的权利等。
这些政策使得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更加残酷。
国内外反对声音的兴起由于种族隔离制度的残暴和不公,国内外对南非的谴责和抗议开始兴起。
国内的非白人和一些白人组织,如非洲人国民大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简称ANC)等,发起了抗议和反抗运动。
在国际舞台上,各国政府、人权组织和公民社会纷纷对南非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进行谴责和施压。
第二部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内外因素的影响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既是内外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
国内的抗议运动和抵制行动逐渐壮大,南非政府也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此外,全球范围内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普遍指责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反思种族平等和和解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前提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反思种族平等和和解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前提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也被称为“种族隔离政策”或“种族隔离法案”,是一套在南非历史上实施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旨在严格限制不同种族之间的交流和平等机会。
这个制度开始于1948年,并持续存在超过四十年,直到1994年它被正式终结。
废除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进程,但也是一个令人振奋和有意义的历史时刻。
本文将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进行反思,探讨种族平等和和解在实现社会正义中的重要性。
一、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历史背景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起源于殖民时期和种族隔离观念的渗透。
从荷兰殖民者到英国殖民者的统治转变,种族问题一直存在,但在1948年国民党上台后,种族隔离政策被正式加以制定。
二、种族隔离制度的主要特征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将人们按照种族分成不同的社会群体,主要包括白人、黑人、有色人种以及印度裔南非人。
这种制度对每个种族都有不同的待遇和机会,例如种族隔离区域的划分、教育、劳动力参与等方面的限制。
三、种族隔离制度的恶劣影响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严重的人权侵犯。
黑人和其他非白人群体面临着剥夺教育、人身自由受限、政治权利被剥夺等问题。
这种制度也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暴力冲突的加剧。
四、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历程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是南非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早在20世纪70年代,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抗议活动就有增无减。
随着国际社会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谴责和制裁,压力逐渐增大。
1994年,南非国民大会的胜利使得种族隔离制度正式终结。
五、种族平等和和解的重要性1. 实现社会正义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是追求社会正义的重要一步。
通过消除种族歧视和不平等,每个个体都能享受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 促进社会和谐种族平等和和解是建设一个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
通过改变过去的仇恨和冲突,南非社会开始走向团结和和睦。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结束民主的曙光在世界近现代史的长河中,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无疑是一段黑暗而沉重的篇章。
然而,当这一制度最终结束,民主的曙光开始照耀这片土地时,它所带来的变革和希望是深远而令人瞩目的。
种族隔离制度,是一种基于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社会结构,它将南非的人口按照种族划分,给予白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特权,而对黑人、有色人种和印度裔等其他种族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在这种制度下,不同种族之间的生活条件、教育机会、就业机会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黑人被迫居住在拥挤、贫困的城镇和乡村,无法享受到与白人同等的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
在种族隔离制度的阴影下,南非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黑人及其他受压迫种族为了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尊严,展开了漫长而艰苦的斗争。
其中,许多杰出的领袖和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纳尔逊·曼德拉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
曼德拉出生于一个滕布族部落酋长家庭,他从小就对种族歧视和不平等有着深刻的认识。
为了推翻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投身于政治活动,并成为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然而,他的行动遭到了种族隔离政府的残酷镇压,曼德拉被判处终身监禁,在狱中度过了长达 27 年的时光。
尽管身处困境,但曼德拉从未放弃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他在狱中坚持学习和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政治理念。
同时,他也通过各种方式与外界保持联系,激励着南非人民继续为民主而斗争。
除了曼德拉,还有无数的南非人民为了推翻种族隔离制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举行示威游行、罢工、抵制等各种形式的抗议活动,面对警察的镇压和暴力,他们毫不退缩。
在国际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也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表示谴责和制裁,这给种族隔离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终于,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南非的种族隔离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
1990 年,时任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宣布解除对非国大等政治组织的禁令,释放纳尔逊·曼德拉等政治犯。
这标志着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瓦解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9), 2836-2840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ces https:///10.12677/ces.2023.119417《基础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策略 贾春霞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收稿日期:2023年8月1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1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0日摘要 作为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核心课程,《基础英语》课程成为英语专业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
该课程的人文特性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该课程所用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为例,思政元素不但可从知识产生的背景以及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去挖掘,而且还可联系现实,结合时事热点挖掘。
同时,思政元素需要以隐性的方式全方位融入到教学中。
关键词《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思政元素Exploration and Integration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Basic English”Chunxia Jia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Aug. 1st , 2023; accepted: Sep. 11th , 2023; published: Sep. 20th , 2023AbstractAs the core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 in grades one and two, the course “Basic English” has be-come the forefro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English majors. The humanistic fea-ture of this course decid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Taking the textbook used in this course (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 ) as an example, we can fi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an not only be explored from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and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but also be explored by connect-ing with the reality and current hot topics. Meanwhi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need to贾春霞be fully integrated into teaching in an implicit manner.Keywords“Basic Englis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ing Integrity and Promoting Rounded Development of Peop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课程思政”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南非是黑人还是白人南非是非洲大陆上的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人口和文化极其多样化。
南非的人口种族构成非常复杂,其中包括黑人、白人、印度人和亚洲人等不同的种族群体。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南非的种族问题一直是该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南非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多元种族国家,其中黑人占主导地位。
黑人是南非人口最多的种族群体,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
他们主要居住在南非的乡村地区和城市贫困地带。
黑人南非人由不同的族群组成,包括祖鲁人、南非科萨人、塞索托人等,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白人是南非的第二大种族群体,大约占总人口的9%。
他们主要是南非的欧洲后裔,包括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后裔。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白人在南非扮演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角色。
然而,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和艾滋病疫情的爆发导致许多白人南非人移居到其他国家。
除了黑人和白人之外,南非还有其他少数种族群体。
印度裔和亚洲人约占总人口的3%。
这些人主要是从英属印度和中国等地移民到南非的。
他们往往从事商业和零售业,对南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非的种族问题在过去引发了许多问题和冲突。
种族隔离政策,即“白人至上主义”,在上世纪中叶至90年代中期成为南非政府的主导政策。
这一政策导致了黑人和其他少数族群长期经历的种族歧视、贫困和社会不公平现象。
然而,1994年,南非成功实现了民主转型,民主选举选出了第一位黑人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结束了种族隔离政策的统治。
尽管南非已经迈出了民主转型的重要一步,但种族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对南非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种族隔离政策遗留下的问题,如贫困、失业和不平等分配等,仍然是南非面临的重要挑战。
南非政府与各种族群体之间的合作和团结变得尤为重要,以促进南非的发展和繁荣。
总的来说,南非是一个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其中黑人和白人是人口最多的两个种族群体。
尽管在过去的种族隔离政策影响下,南非的种族关系曾经紧张,但该国已经通过民主转型取得了巨大进展。
南非和中国的种族关系问题上有何不同?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不同国家之间的种族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南非和中国作为两个各自具有独特文化背景的国家,其间种族关系问题的异同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其中,南非和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南非和中国的种族关系问题上的不同之处。
一、历史背景不同南非在过去一百多年里曾经历了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
这一切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南非的殖民地时期。
在殖民时期,白人殖民者将黑人贬为二等公民,并禁止他们进入某些地方。
种族歧视在南非持续了几十年,直到21世纪开始得到改善。
相比之下,中国历史上对待少数民族一直秉持着平等、团结、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原则。
中国政府十分注重对少数民族的保护和发展,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以及语言习惯。
二、国家政策不同南非是一个多族裔的国家,致力于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国家。
因此,南非制定了良好的多元文化政策和法规,以保护各族群体的利益。
南非政府还成立了人权委员会,旨在保护全国各族群体的权益。
而在中国,政府也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各个少数民族的发展。
中央政府出台了针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和投资计划,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分配制度来保护他们的权益。
三、宗教信仰不同南非人民信仰多元,基督教是南非最为普遍的宗教信仰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差异,种族和宗教之间往往纠缠在一起。
南非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种族隔离,各个种族之间的宗教信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给南非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相比之下,中国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和尊重。
中国政府允许各种宗教自由存在和发展,不管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道教,都没有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综上所述,南非和中国的种族关系问题存在一些差异。
南非在历史背景和国家政策两个方面有一些不同之处,而中国则在少数民族保护和宗教信仰多样性得到尊重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尽管两国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差异,但是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种族关系问题,让各族群体之间保持良好的相处关系。
my favorite book范文及翻译My Favorite BookMy favorite book is called "Struggle for Freedom" by Mohandas Gandhi. The book is about the life of Gandhi, the famous Indian leader who inspired millions of people to fight for freedom and justice.The story begins with his childhood in India and follows his journey as he left home and traveled to England and South Africa to study law. In South Africa, Gandhi witnessed the terrible injustice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segregation and realized that he could no longer accept it. He started a campaign of civil disobedience and peaceful resistance against the British colonial rule. He organized mass protests and rallies to gain independence for India and was eventually successful in leading India to freedom.Gandhi's teachings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people across the world, inspiring them to stand up for their rights and fight for justice. His non-violent approach to protest and his commitment to peace are some of the most powerful messages that we can learn from this book.Through this book, I have learned so much about Gandhi and his struggle for freedom. It has also taught m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standing up for what is right and fighting for justice, even whenit seems impossible. This book has been an inspiration to me and has helped me realize the power of love and peace as a force for change.我最喜欢的书叫《争取自由》,作者是莫罕达斯·甘地。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又称为“白人统治”,是一种强制性的种族隔离政策,于1948年至1994年间在南非实施。
这个制度违反了人权原则,给南非人民带来了长期的苦难。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确立起源于种族歧视和殖民主义思想。
在这个制度下,南非被分成了四个不同的种族群体:白人、黑人、印度人和混血儿。
白人享有绝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其他人群则被剥夺了基本的权利。
在南非,种族隔离的核心原则是种族纯洁性,白人统治者通过立法和政策来确保各种族之间的隔离和分离。
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白人、黑人和印度人被迫居住在不同的地区,受到了严格的居住地限制。
黑人只能居住在被称为“保留区”的贫困地区,白人则享受着最好的资源和设施。
除了居住地限制,黑人还面临严格的职业限制,他们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低收入工作。
这使得黑人整体上陷入了贫困和社会边缘化的境地。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还强迫黑人和其他种族接受不平等的教育。
黑人学校的设施差劲,教育质量低下,与白人学校相比差距巨大。
这导致黑人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使得他们缺乏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晋升机会。
更为严重的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对黑人实施了严厉的法律和监禁制度。
在这个制度中,黑人常常被迫屈服于不公正和残酷的惩罚,包括大规模的殴打、酷刑和处决。
此外,黑人也被剥夺了参与政治和民主过程的权利,他们无权投票,并受到长期的政治压迫。
然而,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统治下,人们开始反对这个不正义的体制。
内外部的压力逐渐增加,南非国内的抗议行动日益激烈。
直到1994年,尼尔逊·曼德拉当选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才宣告结束。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标志着南非人民重获自由和平等的开始,但种族隔离留下的社会问题至今仍然存在,不易解决。
然而,南非人民在克服过去的动荡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韧性,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激励人心的榜样。
总结起来,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是一种引发了严重人权问题的制度。
它对南非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庞大的不公平和歧视。
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反种族歧视与平等的斗争人权与社会公正的辩证1950年代至1990年代期间,南非实行了著名的种族隔离政策,这一政策严重地剥夺了黑人群体的权利,制造了严重的种族歧视。
然而,正是在这个非正义的体制下,人们加强了对人权和社会公正的追求,展开了反对种族歧视与争取平等的斗争。
本文将探讨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背景及其对人权与社会公正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为争取平等与反对种族歧视所做的努力。
通过辩证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种族隔离政策对南非社会的冲击。
一、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背景1950年代,南非国民党上台并推行了种族隔离政策。
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种族分开,将南非的人口按照种族划分为白人、黑人、有色人种和亚洲人种。
白人享有统治地位和特权,而黑人则被强制居住在有限的地区,被剥夺了基本权利。
二、种族隔离政策对人权与社会公正的负面影响种族隔离政策对人权与社会公正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黑人群体被剥夺了受教育权,他们被迫接受低质量教育,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其次,种族隔离政策剥夺了黑人的就业权,导致他们生活贫困,无法摆脱贫困状态。
此外,种族隔离政策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白人与其他种族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三、人权与社会公正的追求与抗争面对种族隔离政策所带来的不公正与歧视,南非人民展开了坚决的斗争。
其中,非暴力抗议、法律手段、国际压力以及组织与团体的努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尼尔森·曼德拉、沃尔特·西苏鲁、阿尔伯特·勒鲁克和赫里斯·菲维尔等领袖在推动南非走向平等与公正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种族隔离政策的废除与南非的转型1994年,南非终于宣布了种族隔离政策的废除。
这一历史性时刻代表了南非社会的转型。
在这个进程中,南非制定了反歧视法,为公民提供了法律保护,确保了平等和人权的实现。
此外,南非采取了积极的倾斜政策,旨在弥补过去种族隔离政策所造成的不平等。
五、结论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是一个黑暗的历史时期,但也是南非争取人权与社会公正的斗争的动力。
非洲的种族隔离制度与南非的民权运动非洲大陆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拥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种族。
然而,在20世纪,种族隔离制度的出现却给非洲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苦难。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和民权运动。
南非是非洲大陆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在20世纪初期,由于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的存在,南非社会陷入了混乱和不公。
在这个制度下,白人被视为上等人,而黑人、有色人和印度人则被剥夺了基本的权利和尊严。
他们不能与白人同居、同学、同工作,甚至连公共场所都不能一起使用。
这种制度的存在导致了南非社会的分裂和不稳定。
黑人、有色人和印度人开始组织起来,要求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并获得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就是南非的民权运动。
民权运动始于20世纪初期,但真正发展壮大是在1948年南非国民党执政后。
国民党实行了更加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导致了更多的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领袖——纳尔逊·曼德拉。
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他坚定地反对种族隔离制度,并领导着非暴力抵抗运动。
他成为了黑人、有色人和印度人争取平等权利的象征。
在曼德拉的领导下,南非民权运动逐渐发展壮大。
他们组织了示威游行、罢工、抵制白人商店等行动,以表达自己对种族隔离制度的不满和反对。
这些行动虽然遭到了当局的镇压和打压,但是并没有阻止民权运动的发展。
最终,在国际社会和国内舆论的压力下,南非政府于1994年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并开展了普选。
这标志着南非民权运动取得了胜利。
然而,南非民权运动的胜利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
南非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和种族歧视现象。
曼德拉去世后,南非政府也开始走向腐败和不稳定。
这些问题需要南非政府和全体南非人民共同努力去解决。
总之,南非的民权运动是非洲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运动之一,它为全世界奋斗平等和自由的人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并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平等、自由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第26卷第5期 2013年5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Changehu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26 No.5
Mav.2013
南非种族歧视与南非英语 王跃 .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广东珠海, 戴卫平
519087;2.中国石油大学外语学院,北京,102200)
[摘要] 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语言是文化的镜像折射,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可以窥视到这个民族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领略该民族文化的多模态。南非英语折射出南非白人对有色人种的偏见和种族隔离政策的阴影。 [关键词] 南非;种族隔离;南非英语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王跃(1960一),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与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语言与文化总是息息相关的。语 言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文化包含着语言,并影响着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 和反映文化不可缺少的工具。 一、种族隔离 (一)Apartheid与种族隔离 “种族隔离”(apartheid)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概念: 第一,南非的人口由四个“种族集团”构成,即白人、有色 人、印度人、非洲人。各种族拥有其固有的文化。其中只有 白人拥有“开化”的文化,自然高其他三个种族一等。 第二,作为开化种族的白人,有权将国家置于其绝对控 制之下。其他种族必须绝对服从白人的统治,不得表示不满 或反抗。 第三,白人利益高于黑人的利益,国家没有义务给予从 属种族以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因此,制定和固定种族不平等 的法律是合法、合理的。 第四,白人种族集团由阿非利卡人和讲英语的白人构 成,它形成了单一的南非白人民族,而黑人分属于多个自成 一体的民族。因此,尽管白人的人口不占多数,但却是最大 的民族,所以理所当然地居于国家的主导地位。 Apartheid(种族隔离)这个词来自荷兰语,apart意思是 “分离的;分开的”,held是后缀。Apartheid这个荷兰语中的 后缀held相当于英语中的后缀hood,表示一种状态和情况。 所以apartheid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为“the state of being divided by race”(根据种族把人加以区分的一种状态)。 Apartheid(种族隔离)尤指1948年至1994年间南非实行 的一种种族隔离制度。这个制度对白人与非白人(包括黑 人、印度人、马来人和其他有色人种)进行分隔并在政治、经 济等各方面给予歧视对待。为解决甘蔗种植园劳动力不足, 英国在其殖民地印度招募契约劳工。1860~1866年问约 6000印度人来到纳塔尔,到1907年,有近10万印度人“输入” 南非。印度人大多在这里定居,成为南非多种族社会的一部 分。依照Apartheid,各族群在地理上强制地被分离,特别是 占多数的黑人,依法成为某些“家园”的市民。但事实上,多 数的南非黑人从未居住过这些“家园”。1948年Apartheid被 给予法律方式,直到1994年南非因为长期的被国际舆论批评 与贸易制裁而废止。联合国也认为“种族隔离是一种对人类 的犯罪”。 1994年,南非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政策被彻底废除,然 而Apartheid这个词却永远留在南非英语的词汇中,南非黑 人永远也不会忘记Apartheid在历史上曾给他们带来的屈辱 和苦难。 2O世纪的种族隔离政策给南非英语带来了许多新词。 从下面的词汇中便不难看出白人对有色人种的偏见和种族 隔离政策的阴影。 (1)Non—white:person considered of non-Caucasian descent 1909年的《南非法》奠定了白人种族主义制度的基础。 政治权力被白人独占,立法、执法和司法机构完全由白人占 据。“非白人”被剥夺了选举权和参政权利。 (2)Group Area:area set aside for enforced habita- tion by specific groups defined by color (3)Grey Area:latter-day areas where the Group Areas law was relaxed (4)Black spot:area inhabited by blacks,surrounded by white areas usually having superior natural resources (5)dompass:pass that blacks were required to carry by law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最典型的事情就是身份证制度。在 实行Apartheid时期,南非的警察可以在街上随便抓黑人,查 证件,没有证件就被收容。 (6)reference book:euphemism for dompass,upgraded version of dompass (7)exit permit:permit granted to opponents of the apartheid regime to leave the country without right of re—— turn (8)1950年的Population Identification Act(人口身份 法)中对white一词的定义十分有趣:white即“任何人”:
...who in appearance,obviously is,or is generally accepted as a white person,other than a person who although in appearance obviously a white person is generally accepted as a colored person. (9)coloreds一词在英美英语中方通常指“有色人种的 人”,而在南非英语中则指“混血人”。1652年4月,荷兰人 范・吕贝克奉荷兰东印度公司之命,率领80名公司雇员组成 的远征船队到达开普半岛南端的海湾。因为岸边耸立一座 顶平如桌面的山峰,遂称之为桌山和桌湾。公司雇员们在这 里种地养畜,为来往的荷兰船队提供肉类、蔬菜和水果。 1657年公司决定准许9名公司雇员解除与公司的关系,在桌 山脚下建立私人农场。此后,陆续有更多的雇员由公司准许 获得土地,成为所谓“自由民”。在开普半岛南端出现一些白 人定居点,荷属开普殖民地由此开始。之后,荷兰东印度公 司陆续把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招收的雇员和难民运到开 普。法、德移民与荷兰移民逐渐融为一体,而失去了自己的 文化特征。东印度公司有意推行同化政策,以荷兰语为官方 语言,规定荷兰归正教为惟一宗教。随着过往船队需求的增 长,劳动力呈现不足。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58~1659年运进 两船奴隶,自此,开普殖民地奴隶制开始。此后,不断有奴隶 被运到开普殖民地。他们中除少数来自莫桑比克和马达加 斯加之外,大部分来自亚洲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印度、锡兰 (现今斯里兰卡)。奴隶的劳动力不仅被占有,女奴隶的人身 也被白人殖民者占有。由于白人移民中男多女少,有些欧洲 人与女奴隶结婚,但为数很少。多数是婚外占有女奴隶。这 样就产生了开普殖民地的“混血种”(coloreds)。 1962年的南非,在有关种族隔离的争论中出现了 Homeland这个词。当时的南非外长在1969年提出了“班图 Homelands(家园)公民资格法案”,把黑人和部族的原居地联 系起来,即“班图斯坦”,谋求由此一劳永逸地把黑白两个种 族隔离开来。此举遭到谴责,因为南非的白人至上者视黑种 非洲人为外国人。 还有一些常用词被赋予了新的不同的词义,如passbook 或reference book可指“有色人种的身份证”。Location一词 最初是表示白人保留地,后来指黑人居住区,再后来专指城 市中的“黑人隔离区”。Securocrat意为“南非白人政权时期 的政府官员,军事官僚”。 种族隔离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同义词或近似同义词,以试 图掩盖种族隔离政策或概念的丑恶本质。请看下列apart- heid的委婉语:separate development,parallel development, independent development,self-determination。 (二)有色人种 这是一篇很容易读懂的英文短诗。上个世纪,南非的黑 自种族隔离政策曾让南非原住民遭到许多不平等待遇,而本 诗作者以天生肤色的差异,来表达心中的不满与无奈: Dear white,something you got to know 亲爱的白种人,有几件事你必须知道。 When 1 was bom.1 was black. 当我m生时,我是黑色的。 When I grow up.I am black. 我长大了,我是黑色的。 When I’m under the sun,I’m black. 我在阳光下,我是黑色的。 When I’m cold.I’m black. 我寒冷时,我是黑色的。 When I’m afraid.I’m black. 我害怕时,我是黑色的。 When I’m sick.I’m black. 我生病了,我是黑色的。 n I die.I’m still black. 当我死了,我仍是黑色的。 YOLl——white people. 你——白种人, When you were bom,you were pink. 当你出生时,你是粉红色的。 When you grow up,you become white. 你长大了,变成白色的。 You’re red under the sun. 你在阳光下,你是红色的。 You’re blue when you’re cold. 你寒冷时,你是青色的。 You are yellow when you’re afraid. 你害怕时,你是黄色的。 You’re green when you’re sick. 你生病时,你是绿色的。 You’re gray when you die. 当你死时,你是灰色的。 And you.call me“color”? 而你,却叫我“有色人种”? 白人就是白人, 他们正在火烧世界,黑人就是黑人, 他们就是烧火的材料。 白人就是白人, 他们必须学会听。 黑人就是黑人, 他们必须学会说。 在这里,诗人不仅反映了白人牺牲黑人的现实,而且肯 定这种局面需要改变。诗人在这里更强调了双方需要承担 的责任:白人必须学会听,黑人必须学会说。易言之,白人切 不可旁若无人、一意孤行;黑人万万不可让白人任意摆布,应 当发出自己的声音。 (三)索韦托(Soweto)与隔离(Segregation) 南非实行的一种隔离(segregation)政策,及对非向人在 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歧视。当时对于Soweto(索韦托)这个 词,许多黑人另有解释:Soweto就是“SoWhereTo”(那么我 们去哪儿呢?),显然,白人不准他们到别的地方。这就是南 非特色的“种族隔离型贫民区”。南非当局不会允许黑人在 “白人城市”里形成贫民区而打搅白人的安宁、破坏白人的城 市环境。于是在“清理”与“反清理”的长期较量之后,南非当 局转而采取“城外城”的方式安置黑人家庭,在约翰内斯堡西 郊划出一个西南城区即后来的索韦托。 与白人最美丽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Soweto (索韦托)的许多黑人住在“火柴盒”、“铁皮屋”或者“大象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