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风险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40.50 KB
- 文档页数:117
三、在职期间的风险防范(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的制订(二)合理制定工时休假制度(三)薪酬体系的合理化设计(四)绩效考核如何设置(五)末位淘汰制度是否合法(六)不依法缴纳社保和公积金的后果(七)工伤的认定(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的制订1、企业规章制度的含义。
是指企业有权部门经民主程序制订、以书面形式表达的,并通过一定方式公示的非针对个别事务处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2、制定规章制度的要求(1)程序要求:经过民主程序制订。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未经民主程序的,原则上不能作为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的依据。
但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内容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不存在明显不合理情形,并已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劳动者没有异议的,可以作为劳动仲裁和人民法院裁判的依据。
(2)不违反法律法规及政策①不能与法律禁止性规定抵触②处罚和管理性规定上不能没有依据(3)向员工进行公示公示就是让制订的规章制度为员工所知晓:员工书面签收;组织员工学习的签到、会议记录;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记载有哪些规章制度;公告栏张贴并留存相应的照片等。
3、制定规章制度的作用:①是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②是对法律法规空白的有效延伸③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4、公司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1)劳动基准的规定;(2)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与工伤、职业病制度;(3)职业培训制度;(4)劳动纪律的规定;(5)资产的保管和使用的规定;(6)奖惩制度等。
5、相关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