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海事局辖区通航环境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9
通航环境公⽰的内容NANJING MSA BULLETIN第201002期——————————————————————————————————通航环境公⽰的内容●航路情况介绍(深⽔航路宽度、设标维护⽔深;推荐航路或特定航路的宽度、设标维护⽔深;航路变更及航标的变动情况)●重点⽔域情况●⽔上⽔下施⼯作业动态●采砂及捕鱼碍航情况●锚地、停泊区安全管理情况●VTS、AIS运⾏管理情况●通航秩序情况●⽓象⽔⽂情况●主要⽔上交通险情和事故情况●重点时段和重点⽔域海巡艇巡航执法情况●各海事处、执法⼤队的管辖范围及联系⽅式●其他各有关单位:为规范⽔上交通秩序,保障船舶航⾏安全,现将2010年⼆季度长江南京段的通航环境情况公⽰如下:⼀、航路情况介绍南京海事局辖区2010年⼆季度航路、航法均按照《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2005)》规定的航路和航法执⾏。
通航⽔域的航路有深⽔航路、推荐航路和专⽤航道,具体情况如下:(⼀)深⽔航路。
长江南京段燕⼦矶以下通航⽔域,深⽔航道以500⽶航道宽度(不⾜500⽶的以实际航宽,但最窄处不低于200⽶)、10.5⽶⽔深为标准;燕⼦矶以上通航⽔域:深⽔航道以500⽶航道宽度(不⾜500⽶的以实际航宽,但最窄处不低于200⽶)、5⽉1⽇⾄9⽉30⽇以7.5⽶(10⽉1⽇⾄次年4⽉30⽇以6.5⽶)⽔深为标准。
(⼆)推荐航路。
长江南京段宝塔⽔道下⼝以下在上⾏航路的外侧设计⼩型船舶的上⾏推荐航路,航路宽度为200⽶,⽔深5.0⽶。
(三)专⽤航道。
长江南京段宝塔⽔道按各⾃靠右航⾏的原则实⾏分道通航,上界为⼋卦洲洲头西⽅⾓三⾓测点270度端线处,下界为天河⼝三⾓测点090度端线处。
宝塔⽔道内扬⼦⽯化专⽤航道实⾏单向航⾏控制。
乌江⽔道全航段为上⾏船舶单向航道,供上⾏⼩型船舶(队)上⾏通过,航道设标宽度为200⽶,设标⽔深为4.5⽶,禁⽌下⾏船舶通过。
⼤胜关⽔道为南京市政府公布的集中式供⽔⽔源地保护区,上、下⼝设置警⽰牌和禁航标志,除海事、公安、航道等排放达标的公务船外,禁⽌其他⼀切船舶进⼊⼤胜关⽔道。
长江海事局桥梁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长江干线桥梁施工期、运行期水上交通秩序,保障桥梁及过往船舶、设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长江海事局管辖长江干线桥梁施工期、运行期桥区水域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设施或者通过非限制性桥梁的船舶、设施,以及桥梁建设单位、经营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及人员,应遵守本规定。
辖区内特定桥梁其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海事局及其所属海事管理机构根据职责权限,负责辖区桥梁通航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桥梁建设单位、经营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二章桥梁建设及运行通航安全保障第五条桥梁建设单位、经营管理单位应当维护桥梁桥区水域良好的通航环境,接受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做到:(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安全管理与维护;(二)确保桥梁通航尺度满足批准的通航标准;(三)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置桥涵标、桥柱灯及桥区水域助航标志,并按规定进行维护;(四)按照“三同时”要求落实水上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并为桥区水域现代安全监管设施建设提供信息传输条件;(五)定期进行桥梁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设施设备检测,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影响通航安全时,应当及时向过往船舶发出安全预警信息,采取应急措施,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六条限制性桥梁建设单位、经营管理单位还应当落实下列桥梁防碰撞措施:(一)按批复设计落实涉水桥墩防撞能力和防撞装置,并设置警示标志;(二)配备必要的桥区水域监控设备,并进行有效监控;(三)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设备,建立健全防碰撞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四)建立值班制度,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按应急处置预案采取措施,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七条在长江干线新建桥梁,其预可、工可、初设等前期阶段,桥梁建设单位应充分听取海事管理机构意见,并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供桥梁通航安全技术资料。
长江航道环境基本特征系列一(航道和功能水域)长江海事局管辖长江干线水域范围自重庆界盘石至马鞍山慈湖河口,自西向东横跨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一市,全长约2100千米,管辖水域内航道、水文、气象特点复杂多变,水域功能利用呈现较强的地域性特征。
图2.1-1 长江干线流域示意图(一)航道按照1998年交通部、水利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内河航道技术等级的批复》,长江干线航道技术等级划分如下:水富至宜宾为Ⅴ级航道;宜宾—重庆(羊角滩)为Ⅲ级航道,全长384千米;重庆(羊角滩)—城陵矶为Ⅱ级航道,全长1000千米;城陵矶—武汉为Ⅱ级航道,全长228.5千米,可常年通航3000吨级海船;武汉—铜陵为Ⅰ级航道,全长497.5千米,可常年通航5000吨级海轮;铜陵—南京为Ⅰ级航道,全长210千米,可常年通航10000吨级海轮;南京—石洞口为Ⅰ级航道,全长322.6千米,可常年通航50000吨级海轮;石洞口—吴淞口为Ⅰ级航道,全长14.4千米,可常年通航100000吨级海轮。
根据长江航道自然环境特点,长江干流航道习惯上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
宜昌以上为上游航段,宜昌至武汉为中游航段,武汉以下为下游航段。
1、上游航段:自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枢纽的相继修建后,长江上游航段通航状况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其通航特点,可分为自然河段、回水变动区、常年库区、两坝间河段等四段。
(1)川江自然河段:重庆至界石盘为川江自然河段。
航道曲窄,岸线极不规则,河床纵剖面陡峻,河床起伏不平,纵向呈深潭与浅槽相间,地势坡度大,平均坡降为0.18‰,河床主要为岩石或卵石组成,间有少量淤沙河段,河道岸线均较稳定少变,但深度差异很大,该河段碍航滩险多,急、弯、浅、险并存,航行条件较差。
枯水期该航段总体航宽大体在100米至200米之间,最窄处航宽仅60米。
洪水期河道展宽段较多,一般河床为500—800米。
枯水期航道维护水深2.7米,洪水期航道维护水深3.0米。
岳阳海事局水位公告【篇一:长江海事局防汛工作简报】长江海事局防汛工作简报(第一期)二〇〇八年七月三十日按照长航局《关于开展汛期百日安全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长江海事局2008年防汛工作方案》,我局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2008年汛期百日安全活动的通知》,明确了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及相关要求,并组织落实。
一、提前部署,确保防汛准备四“到位”。
5月8日,我局召开辖区防汛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防汛工作,明确了以“有效遏制群死群伤事故,防止船舶发生重大污染、碰桥撞坝、损堤断航事故,确保辖区不发生一次性死亡10人及以上事故,确保防汛责任区万无一失,确保自身安全”的目标。
成立了防汛工作指挥部,组建抢险突击队,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防汛层级管理责任制。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汛方案和抗洪抢险应急预案,并提出了不同时期、不同水位采取的应对措施。
所属各单位按要求,加强防汛准备,做到组织、责任、预案、物资四“到位”。
同时我局还认真分析了近5年来辖区汛期水上交通事故状况及长江海事汛期监管中的疏忽和漏洞,要求各级部门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加强值班,加强沟通。
要求长江水上安全信息台和vhf话台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播发长江气象、航行公告、警告等各类安全信息,及时转接(处理)与防汛相关的电话、电报,为确保汛期航行安全发挥信息引导作用,做到及时、畅通、高效。
二、加强监管,深入开展汛期百日安全活动。
按照活动统一部署,我局指导各局结合辖区特点,深入开展汛期百日安全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
重庆海事局组织辖区客渡船、短途客班船的船员传达了重庆海事局开展“汛期百日安全活动”和“三峡库区客船、滚装船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活动的内容,并利用夜间巡查,重点对辖区停泊、作业船舶的值班情况、系泊设备等进行检查。
芜湖海事局走访当地水利局,通报了辖区汛期水上安全工作和汛期工作要求,同时就加强汛期水上安全工作交换了意见。
安庆海事局组织开展快反、救生、消防应急演练,以辖区船舶特别是客渡船舶为重点,认真落实渡船定期巡查和跟船检查制度,督促船员加强设备养护和检查,确保船舶适航性能提高,进一步加强内部艇趸设备的保养,确保艇囤设备使用完好率。
长江航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内河,自古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交通枢纽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水陆物流的不断增长,长江航运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趋势两方面对长江航运进行分析。
一、长江航运发展现状长江航运作为中国内河航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内河航运网络的建设,增加了对长江航运的关注和投资。
据统计,长江航运已成为中国内河航运运量最大的水域,贡献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 运输量稳步增长:长江航运的货运量和客运量不断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长江航运货运量超过3亿吨,同比增长近4%。
长江沿线各港口也相继进行了扩建和升级,提高了货运的效率和质量。
2. 提高航道条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长江航运航道的维护和改造力度。
航道的拓宽和加深使得长江航运能够容纳更大型、更高效的船只,进一步提高了长江航运的运输能力。
3. 发展高效航运服务:长江航运也在不断推动航运服务的提升。
一方面,航运企业加大了对船舶和设备的更新,以提高运力和运输效率;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为航运管理和安全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二、长江航运未来趋势分析尽管长江航运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未来长江航运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环保节能: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推广,长江航运将更加注重节能和减排。
船舶的燃油消耗和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未来船舶将更加倾向于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如LNG动力船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将成为长江航运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实现航运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船舶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降低物流成本。
3. 多式联运发展:长江航运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联动将进一步加强,形成多式联运的发展格局。
长江航道环境基本特征系列二(水文、气象)之勘阻及广创作(一)水文长江干线6、7、8、9四个月为洪水期,水位高,流速大;12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低,流速小,航行条件差;4、5、10、11四个月为中水期,水位适中,为全年航行条件较好的时期。
(1)长江上游自然河段水位周期变更,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
在洪水季节,洪峰来临时,水位日涨落剧烈。
回水变动区段,中枯水期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洪水期恢复自然状态,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
长江上游,主要有嘉陵江、涪江、渠江、乌江等河流汇入长江。
(2)库区航段,水深富裕,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
三峡水库根据工程进展及防洪、通航的需要在145m至175m水位间运行。
每年5月末至6月初,水库水位降至汛期限制水位145m。
整个汛期6-9月份,除入库流量大于下游河道平安泄量时拦截逾额洪水,水库水量抬高外,一般维持在145m运行。
汛末10月水库蓄水,逐渐升高到175m运行。
12月至历年4月底水库按包管出力要求运行,并逐步降落,以增加下游流量和电站出力,但枯季消落最低水位不低于155m,以包管水库回水变动区航道水深。
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如下:图2.1-3 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三峡库区年径流丰富,主要来源于降水,通过各支流汇集于长江。
径流量变更与降水的季节性变更一致,洪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6-10月,枯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11-次年4月。
汛期6-10月径流量占全年70%以上,根据宜昌站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主要水文特征如下:最大年径流量520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357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390亿立方米。
实测最大流量70800m3/s,实测最小流量2770 m3/s。
成库后,由于水位抬高,过水面积增大,水流流速减小,水流相对平缓。
洪水期概况流速:坝前水域1.4m/s左右,巴东3 m/s左右,万州3.5 m/s左右。
枯水期概况流速:坝前水域0.3m/s左右,巴东0.5m/s左右,万州0.7m/s左右。
《长江海事局桥梁通航安全管理规定》起草说明目前,我局辖区已建桥梁达60余座。
这些桥梁在方便沿江两岸交流交往的同时,对长江通航安全造成了较大影响,桥区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保障通航与桥梁安全的重中之重。
为进一步规范桥梁施工期、运行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相关工作,我局组织对《长江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长海体法〔2001〕484号,以下简称《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长江海事局桥梁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修订稿)》)。
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修订背景(一)专项规定现状1.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情况国家尚未制定关于桥梁水上交通安全的综合性专项法规,针对部分重点桥梁,国务院或当地政府颁布实施了大桥通航安全相关专项管理办法。
例如196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武汉长江大桥安全管理办法》;198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了《枝城长江大桥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等。
2.长江海事局桥区相关规定制定情况2002年前,实行“一桥一规定”模式,对于新建成桥梁,我局均制定实施了专门的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例如武汉长江二桥、黄石长江公路大桥、芜湖长江大桥等。
2002年1月1日,我局印发实施了《长江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长海体法〔2001〕484号),以统一规范辖区桥梁通航安全管理工作。
此后,辖区大部分桥梁建成后未另行制定专门的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但仍有少数桥梁制定了特别规定,如巴东长江大桥。
对于桥梁施工期,我局一直沿用“一桥一规定”的模式,制定《××大桥施工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对施工期桥区水域、通航桥孔、船舶航路、建设单位责任与义务、施工单位责任与义务等进行专门规定。
施工结束后,专项规定自动废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长江航运的繁荣发展和长江干线桥梁的不断建设、增多,长江桥梁水上交通安全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规定》适应性、针对性等方面也出现诸多新问题。
一是上位法依据已发生较大变化。
第19卷 第8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8 2019年 8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ugust 2019收稿日期:2019-06-05作者简介:徐小雯(1987-),女,硕士,长江武汉航道局工程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
浅析长江一类水域通航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长江小滩子水域为例徐小雯(长江武汉航道局,湖北 武汉 430000)摘 要:本文以长江西线小滩子水域通航条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该水域的航道基本情况、安全形势、通航效率、管理现状等,分析得出通航存在航道损毁严重、通航秩序不一、管理力量不足、船员素质参差、救助资源有限、违法打击不够等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六条措施建议以期提高该水域的通航效率。
关键词:长江;航道;通航;开发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8-0054-02导语长江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通航河流之一,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长江经济带”和“交通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以长江航道为主要运输通道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
但其通航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限于“短板效应”,一旦局部出现“浅、弯、急、窄”等不利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全线运输能力,俗语称之为“肠梗阻”。
长江干线重庆羊角滩以上水域历来被称为西线航道(本文简称“西线航道”),西线航道同金沙江、嘉陵江等长江主要支流汇聚成西南地区通航水网,承担着云、贵、川、陕、渝等省市大宗物质的主要运输任务,通道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进度以及民生物质的补给时效。
长江干线重庆市江津区的小滩子水域(长江上游航道里程745.5~746.5km,郑家梁1.5m↓)作为长江海事局评定的一级水域,集诸多不利通航因素于一体,历来被视为西线航道的主要“肠梗阻”,严重制约着西线航道的利用。
一、水域概括长江江津小滩子水域位于长江上游航道里程745.5~746.5km 处,距重庆主城港区朝天门码头约80km,是长江干线渝叙段的重要节点。
长江口船舶定线制通航分道优化研究
朱华平;姜海燕;胡长春;周国祥;许循齐;曹先新
【期刊名称】《中国海事》
【年(卷),期】2022()11
【摘要】长江口水域汇聚了进出长江和中国沿海多个南北方向航路的交通流,通航环境复杂,船舶流量大,通航船型多,通航风险高。
近年来,随着长江口水域船舶流量的持续增加,该水域通航资源与通航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缓解资源短缺的局势,以长江口船舶定线制及其附近水域交通流分布现状为基础,对长江口定线制及其附近水域的船舶轨迹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长江口船舶定线制通航分道的优化建议。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朱华平;姜海燕;胡长春;周国祥;许循齐;曹先新
【作者单位】吴淞海事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92.3
【相关文献】
1.长江口船舶定线制优化设计及评价
2.苏通大桥桥区主通航孔船舶定线制方案研究
3.分道通航制水域船舶的安全航行与避碰研究
4.分道通航制水域船舶的安全航行与避碰研究
5.谈长江口船舶定线制的有效实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重点弯、窄、浅航段概况及操作注意事项一、福姜沙水道1、航道概况:福姜沙分南、中、北三水道,右汊福南水道为深吃水海轮航道。
右岸是张家港港区上下口较窄呈大孤弯,右岸码头一个连接一个下端有护岸石。
左侧有小型船舶停泊区和12只系船浮筒,浅区在52#--53#黑浮附近。
中水道航槽不稳定。
上端变化较大为吃水4.5米以下船舶的上下行航道。
北水道(2005年1月1日开放)为吃水4.5米-7.5米海轮的上行单向航道。
2、航行注意事项a,59#左右通航浮和45#左右通航浮是福南水道和福中水道上下行船舶的交汇处,航行环境复杂。
要及早联系,掌握上,下行船舶的动态,摆好船位,控制好船速。
b,夜间黄山港,张家港灯光耀眼,应注意瞭望,谨慎操作。
c,在进出福南水道时,要充分了解并遵守福南水道单向航行控制规定。
受控航段45#--47#浮,48#--52#浮,56#-58#浮之间水域。
等让水域,上行船舶在41#--43#浮,46#--48#浮,52#--55#浮之间水域。
下行船舶在江阴大桥—59#浮,55#--1红浮至55#黑浮与大江国际码头之间水域,46#--48#浮之间水域。
等让原则:逆流船舶等让顺流船舶,拟驶进的船舶等让正驶出的船舶,拟始发的船舶等让正在通过该水域的船舶。
d,驶经福南水道时,应遵守张家港海事局有关限速规定。
福北水道全程为上行船舶航道,实行单向通航。
e,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在福北水道下口FB4—FB6红浮航段不得追越,上行船舶在航经以上航段前用甚高频电话主动通报本船动态,通过福姜沙各水道,船长应上驾驶台监航。
二、丹徒直水道及尹公洲航段1,航道概况丹徒河口以上为焦山水道下段,右岸定易洲沙滩是缓流航道,主航道在左岸,左岸为深水陡岸。
主流扫弯,崩塌严重,已抛石护岸。
至和畅洲又分成左右两汊,北汊上口设有无人驳基地。
主航段在右汊,航道弯窄呈“Z”型走向。
最窄处10米漕仅350米宽,尹公洲尾以下左岸和畅洲右缘有边滩伸出,右岸谏壁的南运河口是京杭运河苏南出入口。
长江口深水航道现状及实用航法作者:董立国来源:《珠江水运》2015年第09期摘要:随着上海港和长江内各个港口的快速发展,以及船舶的大型化和南槽水道水深变浅,经由长江口深水航道进出上海港和长江各港口的船舶越来越多,目前长江口深水航道已经超饱和运行,对航行在其中的船舶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更对船长和引航员安全操纵要求大大增加。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基本情况以及基本航法提出一些肤浅的论述,希望借此和广大航海界同仁和广大引航员共同探讨并为进出深水航道的驾引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江口深水航道现状航法1.长江口深水航道概况长江口深水航道(简称北槽航道),是指长江口船舶定线制A警戒区西侧边界线至圆圆沙警戒区东侧边界线之间航道,总长约43海里。
A警戒区西侧边界线至D12灯浮航道底宽400米,设标宽度550米,D12灯浮至圆圆沙警戒区东侧边界线航道底宽350米,设标宽度500米。
北槽航道底宽维护水深为理论最低潮面以下12.5米。
2.气象水文上海港气候是属于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季风风向的变化十分明显。
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
6级大风每月均有出现,年均60天,风力大于7级的大风年均约42天。
上海港每年的5月—11月均可能受到热带气旋(或台风)的影响,其中7月—9月为热带气旋(或台风)活动最频繁的季节,占全年影响总数的78%。
大风发生频率较高的风向为偏北和偏南风,最大风速均在20m/s以上。
每年4月和5月为第一雾季,10月和11月为第二雾季,年平均雾日28.8天。
但是由于近年来空气污染的加剧,使得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均为雾季。
上海港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每次潮水涨潮平均5小时,落潮平均7小时。
长江口灯船至D12为顺时针旋转流,流速在夏季大潮汛时可达到5节,对船舶航行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大型深吃水船舶影响更大。
D12至圆圆沙灯船之间基本为沿着航道方向的往复流,平均涨潮时间为5小时,落潮时间为7小时。
大连海事大学毕 业 论 文二○一○ 年 六月浅析上海长江口水域船舶通航安全状况专业班级:海事管理2006级1班*名:***指导教师:**航海学院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航运业的不断发展,船舶日益大型化、快速化,世界各主要航线及港口均出现会遇率增加、交通拥堵的现象,船舶交通安全风险不断增大,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加。
这一状况,已经影响到港口、航道的通航安全与效率,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海上人命与财产安全以及环境安全都形成了极大的威胁,成为不得不治的隐患。
为了预防和减少海上交通事故,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并提高通航效率和防止环境污染,特对通航安全与效率进行研究。
本文运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研究的整体思路和海上交通工程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以科学的方法初步探讨了上海长江口水域船舶航行、停泊等待等问题,列举了船舶不安全和低效通航的事例,并分析了造成通航不安全和低效状态的原因,主要通过对吴淞口VTS和长江分道通航制的现状进行调查,从而分析其对此水域船舶通航安全与效率的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相关的公约、法律、规章、规定,初步分析上海长江口的通航环境,将各影响因素定性化研究,同时应用了国内先进的学术观点和数据模型,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达到提高长江入海口处通航效率和通航安全性的目的。
本文对上海长江口水域的初步研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善我国内水和外海相衔接处的通航环境,以加快建设上海成为我国航运中心的进程,对我国航运事业发展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通航安全;通航效率;排队论;船舶交通服务AbstractWith the advancing of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industry,vessels are becoming bigger and faster.The main course lines and ports around the world are facing encounter rate sharply rising and traffic jam,and the safty risk of ship increases rapidly,leads to unsafe factors increase on water.This problem will lead to low efficient and unsafe situation,even serious environment pollution.It is the worst hidden peril of human being and environment on the water.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reduce marine accidents,and protect the safety of maritime traffic, and improve navigation efficiency and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e research navigation safety and efficiency especially.I apply the overall idea of Naviga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ine Traffic Engineering to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Safety Engineering.The paper us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sis "Yangtze Delta - Wusongkou" waters of navigation、parking、sort and so on.to fit Poisson arrival stream of ships, systems analysis, "Yangtze Delta - Wusong" the navigation environment, navigation safety and efficiency to do their preliminary processing of data, will all affect the factors in quantitative research. This paper advanced the academic point of view and data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achieve increased efficiency and navigation navigable mouth of the Yangtze Department security purposes.This article on "Yangtze River estuary - Wusong" waters of the preliminary study, can improve in a certain range of domestic water and off I converge Department navigable environment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has become a shipping center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hipping industry theoretical and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Navigation safety、Navigation efficiency、Ship’s routeing system、VTS目录第一章绪论 (5)1.1研究背景及意义 (5)1.2 国内外通航安全与效率研究现状 (5)第二章长江口到吴淞口水域状况调查分析 (6)2.1 研究水域的自然环境 (6)2.2 长江口到吴淞口航道基本情况 (7)2.3 长江口到吴淞口水域事故情况 (9)第三章上海长江口水域面临的通航安全问题分析 (10)3.1长江口吴淞口水域船舶定线制的具体内容 (10)3.2定线制实施后此水域通航状况及分析 (12)3.2.1吴淞口警戒区通航安全与效率分析 (12)3.2.2圆圆沙警戒区通航安全与效率分析 (13)3.2.3锚地水域通航安全与效率分析 (15)第四章VTS的应用对上海长江口通航安全与效率的影响 (15)4.1 长江口及上海港VTS系统建设情况 (15)4.3 上海港VTS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 (18)第五章总结 (19)5.1 研究成果 (19)5.2 研究展望 (19)5.2.1 研究上存在的不足 (19)5.2.2 未来研究方向 (19)参考文献 (19)浅析上海长江口水域船舶通航安全状况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近些年,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我国航运事业迅猛发展,并依托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023年三季度通航水域分级情况的通告摘要:一、一级水域1.合江门水域2.铜鼓滩水域二、二级水域1.金沙江雪滩2.其它水域三、三级水域1.风险提示2.安全管理正文:尊敬的船舶驾驶员们,为了确保您在2023年三季度航行安全,长江海事局根据长江干线四川至安徽段的通航环境、通航秩序与安全状况等因素,对通航水域进行了分级管理。
下面,请随我详细了解各分级水域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一级水域1.合江门水域合江门水域位于长江上游航道里程1043-1044.5千米处,当24小时内水位涨(落)超过3米时,请密切关注水位变化,谨慎驾驶,确保航行安全。
2.铜鼓滩水域铜鼓滩水域位于长江上游航道里程993-998千米处,南溪九龙滩水位是这里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水位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请注意观察,确保船舶安全航行。
二、二级水域1.金沙江雪滩金沙江雪滩等45处水域被划为二级水域,在这些水域航行时,请注意水流流态复杂紊乱的情况。
当水位在24小时内陡涨陡落超过3米时,严重影响船舶操纵安全;水流流速快,船舶上滩困难,易出现船舶拥堵或吊滩。
2.其它二级水域除金沙江雪滩外,其他二级水域的船舶驾驶员需注意相同的安全风险。
在水域航行时,务必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航行安全。
三、三级水域1.风险提示三级水域航行时,请注意水位变化和风流情况,确保船舶稳定。
同时,密切关注气象信息,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航行。
2.安全管理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各级水域的船舶驾驶员需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在水域航行时,要加强船舶之间的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同时,做好船舶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船舶抗风浪能力。
总之,在2023年三季度航行过程中,各级水域的船舶驾驶员要时刻关注水位、气象等变化,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船舶航行安全。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平安度过这个季度,为我国水上运输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长江海事局辖区通航环境概况(2007年第七期)一、安全形势2007年7月份辖区共发生险情38件,其中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6起,死亡(失踪)11人,沉船3艘,直接经济损失270万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局辖区事故呈“三升一平一降”,事故件数上升3起、碰撞事故数上升3起、死亡人数上升10人,沉船艘数持平,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7万元。
1—7月份辖区共发生等级事故21起,其中碰撞事故8起,共造成死亡26人、沉船15艘、直接经济损失1247.5万元,安全状况综合指数P=86,安全形势有所改善。
与去年同期相比,1—7月我局辖区事故五项指数均有上升,事故件数、碰撞事故数、死亡人数、沉船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10.5%、14.3%、62.5%、25%、9.6%。
7月份长江已全面进入汛期,长江流域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日降雨量甚至达到246mm,导致相关区段水位陡涨,水大流急,客观的通航环境对船舶安全航行极为不利,7月份辖区事故及险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员伤亡事故及险情多发,去年洪水不洪,辖区仅发生1起死亡1人的死人事故,今年同比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了10人,安全形势较为严峻。
二是船舶自沉事故及险情频繁发生,本月自沉等级事故3起,占总数的50%,事故造成8人死亡,占总数的73%。
由于汛期水流湍急,船舶因船体、装载、机务故障等隐患和船员操作不当极易酿成船舶事故险情,如7月6日,“渝生168”轮载钢材、大米、面粉等杂货600吨,由宜昌到巫山途中,上行至乐天溪锚地抛锚待闸时倾覆,船上12人全部落水,7人被救起,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0余万元。
三是渔船、自用船等非运输船事故占据较大比例,本月2起碰撞事故均为运输船与非运输船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3%,2起事故造成2人死亡,占死亡人数的18%。
二、通航形势(通航环境与通航秩序)(一)航道水文信息2007年7月长江干线航道维护水深情况:宜宾—合江:2.5米;合江—兰家沱:2.7米;兰家沱—羊角滩:3.0米;羊角滩—涪陵:4.0米;涪陵—武桥:4.5米;武桥—皖河口:6.0米;皖河口—燕子矶:7.5米;葛洲坝三江引航道:4.0米;乌江水道:4.5米;海轮进江航道:武汉至皖河口河段6月份可望维护自然水深7.0米。
我局针对通航环境特点和现场监管难度,明确了辖区重庆白沙沱大桥水域、三峡大坝水上交通管制区、宜昌巴东神龙溪口、岳阳观音洲水道、武汉金口水道和黄洲新滩航行警戒区等21个一类监管区进行重点监管,防止船舶撞桥事故发生、维护交管水域及船舶通过三峡船闸通航秩序、维护旅游船停泊秩序、维护弯曲航段的通航秩序,打击超载运输和淌航等违法行为。
(二)施工动态1、桥梁施工:目前,我局辖区共有14座大桥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桥梁施工对通航有一定的干扰,但通过加强施工维护,桥区船舶通航秩序有序、畅通。
正在进行桥梁主体工程施工的有:其中长江上游有10座桥梁施工:(1)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桥墩施工;(2)重庆菜元坝长江大桥桥面施工;(3)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钢梁吊装施工;(4)重庆鱼嘴长江大桥桥墩施工;(5)长寿大桥主梁砼块浇筑施工;(6)涪陵李渡长江大桥主梁砼块浇筑施工;(7)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主梁塔柱及桥面施工;(8)高梁背沪蓉高速公路长江大桥砼块浇筑施工;(9)鱼洞长江大桥主梁砼块浇筑;(10)乌江二桥砼块浇筑。
长江中游有2座桥梁施工:(1)宜昌宜万铁路长江大桥桥墩上部构件施工;(2)荆岳大桥水上桥墩全面施工。
长江下游有2座桥梁施工:(1)武汉天兴洲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南汊主2号、3号墩基础施工;北汊正桥铁路桥、公路桥上部悬浇施工;(2)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主5#墩施工。
2、采砂作业施工:7月份,长江中下游江砂全面禁采,辖区无采砂作业区。
在长江上游分布有五举沱、沙渡、杨柳碛、松既、关刀碛尾、下渡口、水狮坝、高占、金刚佗、葫芦碛,大沙坝、吊鱼嘴、冬笋坝(望水沱)、石梁湾、红花碛,木关沱、唐家沱、明月沱,莲子沱, 沙溪沟、白岩寺、红石堆,楠竹坝、鲤鱼沱,桐麻碛、关刀碛、烟泡石、塘土坝脑、红砂碛、斧头碛、鹞包碛、青鱼碛、大砂坝等33个采砂作业点,均不碍航。
3、航道整治及码头作业施工:(1)长江中游马家咀水道、周天河段控导工程。
(2)太子矶水道炸礁施工期内逢单日进行爆破炸礁(如7日、9日、11日以此类推)。
爆破期间将在太子矶水道实施封航,封航时间固定为爆破作业当日下午1400时至1500时。
(3)安徽安庆港马窝港区一期码头工程施工(长江下游航道里程约630公里处);东流水道老虎滩抛石施工(东流6号红浮上约1000米航道外水域,长江下游航道里程约688公里处);安徽荻港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专用码头二期工程施工作业(长江下游荻港水道右岸,长江下游航道里程约492.5-493公里)。
我局严格按照水上水下施工作业审批制度对以上施工作业进行审核审批,派海巡艇加强现场巡查和维护,保障施工作业顺利进行和现场通航安全有序。
(三)组织开展“防船舶碰撞防泄漏”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成立了以袁宗祥局长为组长,李玉华副局长、朱汝明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检查和指导活动的开展。
7月2日,印发了《长江海事局防船舶碰撞防泄漏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对历时半年的专项整治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分三个阶段,安排了十二项具体工作,提出了五项工作要求。
所属各分支局均根据长江局的活动方案,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活动方案;二是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活动开展。
7月18日,袁宗祥局长在局通航处、武汉海事局领导的陪同下乘艇对武汉港区进行了巡查,现场查看了汉江口水域水情、武汉晴川阁基地安全值班、谌家矶水域临时锚泊基地待泊船安全情况。
袁宗祥局长要求全线干部职工认清当前防汛形势,积极应对、认真开展隐患大排查,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准备;针对现场巡查发现的“龙宫”轮存在重大隐患,责成通航处和武汉局抓紧时间召集相关专家论证,立即进行整改。
李玉华副局长、朱汝明副局长也于7月中旬分别带队对重庆、荆州的“两防”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
三是开展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
根据活动安排,到目前为止已完成34座桥梁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撰写隐患排查报告,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针对性安全管理对策和建议。
组织召开武汉港“龙宫”码头隐患整改座谈会,武汉海事局、长航集团、武汉长江轮船公司、华航集团、江夏轮船公司、武汉市水运公司、轮渡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真查摆了“龙宫”码头存在的安全隐患,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下一步整改措施,以永久消除其安全隐患。
全面完成了辖区内取水设施的调查工作,重点分析水下取水设施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通航环境条件可能影响取用水安全方面的问题,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督促取水单位进行整改完善。
另外,还组织了集中开展了辖区趸船隐患大排查。
检查内容包括:趸船系缆绳的数量、长度、大小及保养情况;船岸系缆桩(地牛)的大小及牢固度;趸船的锚和锚链大小与趸船是否匹配;趸船的电器设备、消防设备及厨房用品是否符合消防要求;趸船值班人员是否满足安全要求;趸船安全制度和应急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等。
(四)继续做好汛期安全管理工作。
7月份长江水位迅速上涨,根据上级要求和我防汛工作预案,我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水位陡涨陡落期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管理的通知》,对汛期的安全管理进行再次强调,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水域的现场监管工作力度,加强对一类监管区、桥区、坝区、弯曲航段及事故险情多发等重点水域的现场监管力度;加强安全预防预警预控,随时收集水文、气象信息,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船员发布,为过往船舶提供安全信息服务,并督促其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在水位达到设防水位时立即启动防汛预案,防汛指挥部成员进入值班状态,每天向长江局报告防汛工作情况,防汛突出队进行演练并处于待命状态;督促各单位及时召开汛期安全管理工作座谈会,重点解决桥区和渡船汛期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执行恶劣气况时的渡船禁航制度。
同时对汛期船舶通过三峡船闸的吃水进行控制。
各分支局都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座谈会,贯彻落实我局的工作要求。
(五)积极参与防汛抗灾工作。
今年7月,重庆地区普降115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多个城市集水受灾,道路交通受阻,山洪暴发,城市和山区滑坡地质灾害频发,长江、嘉陵江水位陡涨,特别是7月16日开始的特大雷暴雨天气,给重庆市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重庆海事局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和长江局的正确领导下,将抗洪抢险作为全局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倾全局之力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7月4日至5日,长江、嘉陵江段水位持续上升,嘉陵江北碚水位涨幅近9米,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处水位落差达到了7米!7月8日8时长江寸滩站出现176.89米的洪峰水位,嘉陵江的平均流速4.6米/秒,部分河段的最大流速达7.0米/秒,相应流量达39400立方米每秒,嘉陵江、长江今年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洪峰来临!重庆海事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长江珊瑚坝大桥至二佛寺大桥及长江、嘉陵江交汇水域实施交通管制;及时发布了航行警告,通过电台进行联播,并通知相关媒体加强宣传力度;与重庆港航局(地方海事局)及时进行信息沟通,确保信息畅通;局领导、中层干部、基层执法人员24小时昼夜轮流值班;艇、趸、人员全部进入高度战备状态;加强对两江交汇水域的现场监管和通知相关船公司作好应急战备状态;在实施交通管制期间我局安排了重庆港各大型船舶公司,确定应急拖轮随时待令,作好应急备战准备。
7月8日清晨,我局组织多名航运专家在朝天门两江交汇水域召开现场紧急会议,根据水域现场情况及专家意见,及时发布了“渝07016”航行警告:继续对朝天门两江交汇水域实施交通管制。
直至7月10日0800时,全面解除交通管制。
7月17日,重庆市西部及四川省普降大暴雨,长江水位将上涨4米左右、嘉陵江水位将上涨近9米。
重庆海事局再次启动应急预案,自17日1630时,对嘉陵江黄花园大桥以下航段实施禁航, 7月19日0730时,随着水位回落,交通管理解除。
截止20日,今年汛期重庆局共发布航行通(警)告13份。
汛期未发生船舶流失和翻沉事故。
重庆海事局在加强现场监管的同时,积极做好水上人命救助,入汛以来,,先后组织30余次抢险救助工作,救助人员57人,船舶6艘。
7月5日凌晨0213时重庆局获悉滚装船“长华11轮”报告,在长江半截梁水域有一女子落水呼救,迅速派出海巡艇31137艇赶往出事地点,反复搜寻落实人员,终于在明月沱水域发现了已是奄奄一息的落水女人,经过执法人员的努力,于0405时将落水遇险人员成功救起。
7月17日1235时,我局接到重庆市安监局关于南松化工厂因大雨冲毁工厂围墙,有20多支气瓶冲入纳溪沟,可能流入长江的电话报告,立即派出两艘海巡艇、14名执法人员赶赴纳溪沟入江口附近设臵拦截线,自1300时许发现冲入长江的气瓶,经多方努力,于1413成功拦截26个气瓶,并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后进行了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