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科护士工作心得 (共3篇)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9
结核科护士工作心得 (共3篇)
结核科护士工作心得Nursing research│护理研究杨 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院)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也会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一、心理护理诊断疾病所致的心理特点 由于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疏远病人,且住院期间控制家属的探视,病人会感到孤独、自卑、被遗弃感,一部分病人自怜,思想负担加重。其表现为忧心忡忡、心境悲观、愁眉不展、睡眠及食欲障。肺结核病人思想压力大,怕传染给别人,担心别人歧视,使病人产生自卑、悲观、忧郁、恐惧心理,甚至绝望情绪。应及时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前提下,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及检查结果,主动接近患者,进行技巧性谈话,使患者感到受重视、受尊敬,妥善治疗、护理,增强其恢复健康的信心。二、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1、肺结核患者应采取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化疗原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若不及时、规范、彻底的治疗,最终导致复发、恶化、耐药产生,形成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的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病后使患者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加之疗程长,生活中应注意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坚持适当的锻炼。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对呼吸不畅的患者应给与半卧位或端卧位,对大咳血患者应密切观察,防止咳血致血容量不足,及窒息等危险。4、及时观察病人的药物副作用,治疗肺结核均为异烟肼、利福平等药,对肝脏、肾脏及神经系统影响较大。个别病人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也会出现一些,如食欲减退、头晕耳鸣、关节疼痛、皮肤搔痒或其它不良反应时,一旦出现要及时就诊。三、饮食护理主要以适应肺结核患者饮食为主。指导病人增加营养,进食富含动物蛋白的鸡、鱼、瘦肉、蛋、奶、豆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优质的动物蛋白食品占进食蛋白量的 50%。合理的饮食既能保证肺结核患者康复的需要,又可避免因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入,增加肝脏负担。对因抗结核药物副作用致药物性肝病患者,指导其应避免进食过高热量的食品,如煎、炸食物、巧克力等,以防肝脏脂肪变性,妨碍肝细胞的修复。进食量少的病人则给予 静脉补充适量白蛋白、肝安、氨基酸、葡萄糖和维生素。四、预防肺结核的传染病人尚未治疗之前以及治疗开始后前期是消毒隔离的重点,隔离的对象主要是排菌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特别是未受感染的婴幼儿和儿童。消毒隔离的措施有:1、病人居室经常开窗受阳光照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勤晒被子和衣物,食具应煮沸后再用,痰液深埋,或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倒入厕所。3、病人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面对别人大声说笑,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手巾掩住口鼻。4、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 5、对1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作结核菌素试验,反应强阳性者(20毫米以上)考虑预防性服用异烟肼3~6个月。除此之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儿童接种卡介苗,都可预防或减少结核病发生。五、出院注意事项要定期复查,治疗中的患者应每月复查痰菌,1~3个月摄胸片,以决定是否更改治疗方案,每月复查肝功能一次,对已完成疗程达临床治愈已停药的病人,开始每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直至3年为止。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痰液入纸盒,焚烧处理,长期慢性排痰患者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掩住口鼻,接近别人或谈话时最好戴口罩.六、健康教育肺结核活动期的病人应注意休息,避免疲劳,戒酒及维持良好营养。为彻底治愈,督促病人坚持规则、全程化疗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因为不规则用药或过早停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此,病人必须备有足够的药物,并将每El服药纳入日常生活中。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副作用,一旦出现副作用能及时就诊。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消毒隔离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防止传播。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应的急救处置。嘱病人定期复查,彻底治愈肺结核。由于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病后使患者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加之疗程长,治疗的支出,增加了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使患者从生理、心理两方面都承受了巨大压力,由此产生的消极、悲观等心理状态将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也影响治疗的效果。入90年代后,本来已经得到控制的肺结核病,又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广泛流行趋势。人们对结核病的斗争进入了新时期。有一定抗药性的结核菌,治疗更为困难,故而对肺结核的预防十分重要。当你有原因不明的低烧、消瘦、乏力、咳嗽、盗汗,又没有查到其他病因,应迅速到医院查检、确诊。病人在排菌期间应适当隔离,保护家庭成员和集体人群的健康十分重要,特别是保护儿童。#2楼回目录浅谈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心得结核科护士工作心得 | 2016-12-09 21:33临床护理 医药卫生 2015年8月 ·161·武倩倩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261041摘要:结核病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对肺结核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彻底治愈患者,不仅对恢复患者健康,而且是消除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重要措施。下面将对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关键词:肺结核;诊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08(2015)08-0161-01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肺结核是其最常见的类型,可分为原发型肺结核(I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浸润型肺结核(Ⅲ型)、慢性纤维空}同型肺结核(Ⅳ型)、结核型胸膜炎(V型)。痰结核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引起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在结核病防治中是首要的控制对象。结核病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对肺结核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彻底治愈患者,不仅对恢复患者健康,而且是消除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重要措施。下面将对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心得报告如下。1 护理评估 1.1 临床表现(1)症状。可有咳嗽、咳痰三周或以上,可伴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热(常午后低热),可伴盗汗、乏力、食欲降低、体重减轻、月经失调;还可有结核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表现,如结节性红斑、泡性结膜炎和结核风湿症(Poncet病)等。但应注意约有20%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也可以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2)体征。患肺结核时,肺部体征常不明显,肺部病变较广泛时可有相应体征,患侧呼吸运动减低,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或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湿啰音,有明显空洞或并发支气管扩张时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康尼峡缩小提示肺尖有病变。当病变部位广泛纤维化和胸膜增厚粘连时,则患侧胸廓下陷,肋间变窄,器官移位,叩诊变浊,健侧可有代偿性肺气肿现象。1.2 辅助检查(1)痰结核菌实验 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 (2)X线检查主要特点:多发生在肺上叶尖后段,肺下叶背段。多肺段侵犯。X线影像呈多形态表现(即同时呈现渗出、增殖、纤维和干酪性改变)。合并空洞多。可伴有支气管播散灶。可伴有钙化和胸膜增厚与粘连及肺不张、肺门、气管、纵隔移位。球形病灶时(结核球)直径多<3cm,周围有卫星病灶,内侧端常有引流支气管征。病变变化慢(1个月以内变化较小)。2 护理措施 2.1 生活护理(1)休息与活动。早期中毒症状明显,需卧床休息,随体温恢复,症状减轻,可下床活动、参与户外活动及适度的体育锻炼。部分轻症病人可在坚持化疗下继续从事轻工作。以不引起疲劳或不适为宜。(2)环境的调整、清洁与舒适。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室内应定时通风,特别是晨起、午后、夜间睡觉前。有盗汗者应及时用温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必要时每天更换床单,有条件者每天沐浴。(3)饮食护理。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加强营养很重要,需指导病人及家属采取良好的均衡饮食,多食肉类、蛋类、牛奶及水果等高蛋白质(100~200g/d)、富含钙和维生素的饮食,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增进机体的修复能力。若有大量盗汗,应监测病人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给予足够的液体。病人应多食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含量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因为这类食物易引起咳嗽,咳痰、咯血,使病情加重,咯血病人应进温凉流质、半流质饮食。(4)消毒与隔离措施。肺结核菌具有很强的传染力,无论在家庭或医院都应单居一室,固定用品,消毒隔离方法如下:餐具用后煮沸5min再洗刷,剩饭剩菜煮沸5min后倒掉,便器、痰具或其他用物可煮沸或用0.1%过氧乙酸或用84消毒液浸泡30~60min后清洗处理,被褥、书籍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每次2小时,衣服、毛巾等消毒后再清洗。病人痰液用20%石灰水浸泡4~6小时或5%来苏、0.1%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浸泡30~60min,消毒后倒入污水中。室内用15W紫外线灯每日照射2小时,亦可用1%~2%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加入水中喷雾消毒,每日2次。病人不可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防飞沫喷出。将痰吐在有盖容器中,1%含氯消毒剂加入等量痰液内混合浸泡1小时以上方可弃去;或吐在纸上焚烧。保持口腔清洁,尤其在夜间入睡前。医护人员及家属护理肺结核病人,应注意自我保护和定期健康查体,护理病人应戴口罩,消毒双手,定期查痰、拍胸片等。2.2 心理护理热情向病人介绍有关结核病的用药知识、预防隔离知识,让病人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病,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配合治疗,遵守化疗方案,规则用药,坚持全程化疗。2.3 治疗配合(1)病情观察。注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病人若发热、脉快、呼吸急,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若在家中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对夜间盗汗者,应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勤更换内衣,防止感冒及病情加重。严密观察咯血病人,若病人出现喉部发痒、咳嗽、胸闷等,可能是咯血的先兆症状,如应注意咯血量的多少及性质,是痰中带血,还是咯鲜血,在这种情况下要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保持镇静,配合治疗,让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大咯血造成窒息。(2)对症护理。对伴有咯血者,应保持安静、取患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床头安置负压吸引器。鼓励病人在咯血时轻咳将血排出,不可屏气,防止血液阻塞支气管。对情绪紧张、烦躁不安者,消除紧张情绪。夏天可用冰袋敷于患侧胸部。遵医嘱及时应用止血剂,如垂体后叶素、对羧基苄胺等。咯血量大、速度快、心理高度紧张者应记录咯血量和观察生命体征,定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了解病情变化。给氧气吸入,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输血。当大咯血突然中止,随之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精神紧张、发绀、牙关紧闭、神志模糊等窒息的先兆征象时,应迅速将病人置头低足高位,向患侧卧位行体位引流,清除口腔积血,轻拍病人后背刺激咳嗽。准备好抢救用品,如吸引器、抢救车、吸痰管、开口器、气管切开包等,必要时请医生行气管镜检查吸引、气管内止血或气管插管来保持通气。3 健康教育应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结核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教会病人有关隔离的知识,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传染他人。病人不宜与儿童接触,尽量不到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