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及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设计

江都区真武镇杨庄小学王辉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

借助文本,感悟词情,体会词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通过学生与词之间的深度对话,反复朗读、感悟、品味、涵咏,通过空白处的补白和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迸撞出智慧的火花,激起情感的共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情施教,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世界进行感受和体验性阅读,进而开展探究性阅读,达到深切感受文本的“情”,领悟其中的“理”,教师、学生、文本三情共振,实现阅读教学三个维度的交融。教学中凸显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注重学法指导和习惯养成,做到读写结合,强化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让“教最终达到用不着教”,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每一次学习实践中都有所提升。

一.旧知导入,剖题蓄情

课堂初始,教师由旧知自然导入,通过古诗《村居》来引出词《清平乐•村居》,继而引导学生畅谈乡村生活,打开学生记忆,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作铺垫,为学生更好地把握这首词的情感基调埋下伏笔。

学生对于诗的格式、体裁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词比较陌生,《清平乐•村居》

是他们正式学习的第一首词,所以,教者用了一定的时间,通过与古诗的对比,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词与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词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感知,疏通铺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读过程中教者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读准确、读通顺,并辅以范读等手段初步引导学生把握朗读词的节奏。训练中教者注重读的层次,首先读正确,其次读出节奏,最后读出韵味。通过富有层次递升的朗读让词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因为只有入忘我之境地,才能欣赏到优美的意境,通晓词人的心情,这样初始的读为本课读出词情、体会词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想象,品“醉”悟情

在细读品味阶段,教者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个性化朗读,并逐层提高要求,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读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诗词是现实生活文本化的表现,它是客观存在的生活现象的一个片断或想象,是孕育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的温床。在读诗诵词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画,以联想为桥梁,让学生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去感受词中人物的喜、乐。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诵读和对词意的想象,将情感外显,读出音韵,读出情味,从而理解本词,感受田园的意境。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教师相机点拨,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真正做到读懂课文。

(1)想象美景,醉于景美。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诗以具体的意象表现具体的情趣。具体的意象必是一个活的情境,使人置身其中,便自然而然地要发生那种具体的情趣。”词中虽然只是向读者描绘了青草、小溪、茅檐,但教者认为,美丽景色远不止这些,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加入自己的想象。当平面的诗句被想象生成为一幅幅恬静清新的乡村和谐图时,学生就能投身其中,感词人所感、想词人所想、悲词人所悲、恨词人所恨,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想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2)想象亲情,醉于情浓。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猜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设计这一段教学时,教者抛弃了繁琐古板的分析,以文本作为依托,联系生活中的实景,拓展想象,入情、入境,情动而辞发,引领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中,融想象、说话、积累于一体,自主感受诗词独有的意境之美,生硬的技巧指导化为无形的情感渗透,让语言随着感情流淌,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层次性。

一切景语皆情语。感悟古诗词,不在词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词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为了领悟词情,引导学生想象翁媪之间的对话,想象三个儿子的神态、动作、语言,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这对老夫妻的相亲相爱;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更让学生体会到这一家人的勤劳、快乐,被词中洋溢的浓浓亲情所陶醉。

四.拓展延伸,体会词心

古诗词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词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体会到词人笔下其乐融融的农家生活后,略读辛弃疾同时期所作的另一首《清平乐》,通过空间、内容等横向比较,通过同一体裁、同一作者等形式的组合,并通过作者对比、情境对比、语言对比、情感对比等方法的迁移,达到整体优化教学范式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大大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厚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

五.作业超市

星级作业的设计,给学生自由选择、发挥特长、张扬个性的机会,体现了教学的弹性。课内内容向课外延伸,让课堂所得在课外的活动中实践运用,将情感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学过程】

一.剖题导入,铺垫情感

1.出示题目《村居》

看到这个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还会想到那首诗?

学生畅谈对农家生活的印象。

2.指名背诵高鼎的《村居》。

3.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唐诗宋词就是历史长河中的两颗璀璨的明珠。方寸之间描绘的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吟唱的是一曲委宛动听的歌谣,表达的是一段绵长不绝的情感。今天我们南宋时期文学家辛弃疾写的一首词——出示:清平乐•村居,生齐读)

4.这个题目和刚才的《村居》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5.配乐《江南丝竹》,讲解“词牌名”的有关知识。

(词是古人配乐吟唱的一种问题,每句字数不相等,有的长,有的短所以又叫长短句。词分为上下两片;词的标题有两部分,前面是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村居是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关)

6.让我们来看一看辛弃疾笔下的村居生活又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