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9.00 KB
- 文档页数:9
化学键 教案设计
共6页 第1页 §1.3化学键 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
1.3 化学键
教材版本 人教版普通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所选章节 第一章·第三节 教学时间 45分钟
课程标准
了解物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内容, 在前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原子是如何结合成为分子的。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使学生在原子、分子的水平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对于今后物质的学习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起点分析
知识:①原子结构②键的概念③电子式的书写④化合价的掌握
技能:具备初步微观想象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2、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遇到问题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适时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识内容分析
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化学键 教案设计
共6页 第2页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4.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5.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
6.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通过对氯化钠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4.通过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认识已知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思考化学反应的实质,通过对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含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实质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理解
教学方法 复习导入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手段 常规媒体 化学键 教案设计
共6页 第3页 设计思路
情境导入实验探究宏观视角2Na+Cl2====2NaCl微观视角离子键电子的转移或得失静电作用电子式离子化合物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化学反应实质离子键、共价键区别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化学键 教案设计
共6页 第4页 新课讲解 【导入】牛顿力学解释了苹果落回地面,卫星绕地球运行是因为地球引力。宏观物质之间因作用力而稳定存在。那么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呢?
【追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他们之间是什么作用力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化学键。
【板书】化学键
【过渡】NaCl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我们可以从它开始研究。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这是一个金属钠与氯气制得NaCl的实验
【演示实验】讲解金属钠与氯气制得NaCl的实验
【板书】 2Na+Cl2====2NaCl
【过渡】从宏观上钠与氯气相遇结合成了新物质NaCl,那么从微观上,原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请同学们先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都没有达到8e—的稳定结构,所以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追问】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稳定结构呢?
【生答】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得失。
【解说】
钠元素的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掉1
e—而形成8 e—。电子稳定结构;而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而形成8 e—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很想失去最外电子层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 e—。,很想获得1 e—。。钠原子和氯原子可以说是相见恨晚,一个愿意给,一个愿意接受,所以这一场电子得失的交易很快成交。钠原子从此带上了正电荷,氯原子从此带上负电荷。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因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在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阴阳离子。
【板书】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离子化合物构成微粒:阴、阳离子
【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设问激发
求知欲
宏观现象
感性认识
学会推理
步步引导
同化建构
从拟人化的行为中感知理性思维
化学键 教案设计
共6页 第5页 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这么一种式子——电子式。
【板书】二、电子式
【讲解】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如Na、Cl、Mg、S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
【板书】
【过渡】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板书】
Na][-Na×+Cl.....:+Cl.....:×
【讲解】上述式子中的“+”表示“相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表示原子相遇电子的移动方向; 即为氯化钠的电子式。在电子式里面,
【提问】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把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让学生展示于黑板上,进行讲解。
【探究】刚刚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H2、Cl2、HCl的物质中是否含有离子键?
(1)画出H 、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2)分析H、Cl的原子结构。
(3)H、Cl要达到稳定结构,要怎么办?
(4)H2、Cl2、HCl的物质中含有离子键吗?
(5)怎样让Cl2各原子均达到8e的稳定结构?是通过得失电子吗?
【强调】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使Cl2各原子均达到8e的稳定结构,我们用电子式表示如下:
Cl....:.Cl....:...:Cl....:.Cl...
【归纳】像氯分子这样,两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均达到8e的稳定结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板书】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形成认知
冲突
+ 化学键 教案设计
共6页 第6页 【过渡】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分子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如HCl
【板书】
【过渡】像HCl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板书】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例如:H2O、CO2等。
【课堂练习】将下列物质用电子式表述出来
N2 H2 HCl H2O2 NaCl Na2O2
【提问】请大家根据上面物质分析一下 , 组成以上物质的原子有什么不同点呢
【讲解】如果共价键中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就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偏离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使得共价键中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键显极性。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
【板书】3.共价键的分类:
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如H—H、Cl—Cl、过氧化钠中的过氧键。
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发生偏移。如H—Cl、H—O—H。
【过渡】从有关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成分子的主要因素。我们把这种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