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下《电路出故障了》ppt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800.00 KB
- 文档页数:15
1、教学目标:(1)会探究电路故障的原因;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猜想,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注意渗透安全用电知识的教育。
(3)理解电路及电路检测器,知道什么叫电路,会做电路检测器。
2、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探究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
(2)难点: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3、教学课时:1课时4、教学准备:学生用:(1)每组小灯泡2个、灯座2只、电池1个、电池盒1只、导线3根。
(2)电路检测器:小灯泡1个、灯座1只、电池1个、电池盒1只、导线3根。
教师用:小灯泡2个、灯座2只、电池1个、电池盒1只、导线3 根。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引出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咱们讲的电路吗?一个完整的电路有哪些元件组成?这个由小灯泡、电池、导线组成的电流的路线叫电路。
(板书电路)由谈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引出家用电器,咱们先来看看咱们周围的电器。
(二)设计实验:1、这些材料你能组合吗?在组合前,老师有个问题:“你们在组装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2、比一比,哪组快?1,看到了什么现象?风扇不转动、小灯泡不亮。
2、让我们通过实验,在实验中重新观察,看看看到了什么?小灯泡没有亮是怎么回事?引出课题,板书:电路出故障了。
2、你们知道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吗?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的记录,教师整理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四)做一个电路检测器;1、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找到了,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说一说,你的方法是什么?2、我们还能够做一个简单的电路检测器来实行检查。
3、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4、我们用它怎么来检测呢?教师能够指导使用方法,讲清检测标准,然后让学生检测演示。
5、现在你能准确找到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吗?在刚才的电路上试一试、找一找?6、说一说,你们检测出来电路是什么故障吗?(五)课外延伸1、如果家里的日光灯不亮了,能不能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为什么?2、你能用其他方法检测吗?(学生回答后,分别出示电笔、万用表,而且简要说明电路检测器仅仅万用表的一个“小弟弟”。
设计意图:这个课的教学突出在电路故障元器件的检测,但它又要根基于对电路连接原理和方法的牢固理解。
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要解决学生对电循环流动和电路概念的掌握,至于电路检测器的制作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教材简析:《电路出故障了》是教科版科学四下课程第一单元的第四节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
(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实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科学概念:(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路)。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过程与方法:(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教学准备:每组2—3个小灯泡、电线若干根、电池、电池盒、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
教学流程发现问题————猜测原因————实验证明————解决问题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入(课件展示)1.在展示台上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的串联电路。
提问:谁能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电流在这个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2.小结: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3.老师为各组也准备了一个这样的电路,请你们把断开的电线连上。
(小组连接一个有故障的串联电路。
)4.提问:小灯泡亮了吗?小灯泡没亮说明什么?(板书:电路出故障了。
)二、分析故障的原因1.分析猜想:电路中哪些地方出故障了。
2.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猜想。
3.讨论交流:全班有多少种分析猜想。
(学生汇报)三、检测有故障的电路1.讨论:能够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1)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线路是否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