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
- 格式:pptx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73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4 单元第14 课《圆明园的毁灭》重点知识归纳引言: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中,第 4 单元第14 课《圆明园的毁灭》带我们走进一段沉重的历史。
这篇课文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毁灭后的悲痛,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一、课文概况1.写作背景:清朝末年,国家衰落,列强入侵。
圆明园在1860 年被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
2.主题: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恨。
3.文学体裁:说明文与记叙文相结合。
4.作者信息:王英琦,女,安徽寿县人。
当代著名散文家。
5.主要内容:课文描述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同时,记叙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经过。
6.中心思想:谴责了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①毁(huǐ):左右结构,左边是“殳”,右边是“殳” 的变体。
意思是破坏,损害。
组词:毁灭、毁坏。
②估(gū):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古”。
意思是揣测,大致地推算。
组词:估计、估价。
③拱(gǒng):左右结构,左边是“扌”,右边是“共”。
意思是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
组词:拱手、拱桥。
④辉(huī):左右结构,左边是“光”,右边是“军”。
意思是光彩,光辉。
组词:辉煌、光辉。
⑤煌(huáng):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皇”。
意思是光明,明亮。
组词:辉煌、煌煌。
2.多音字:①量:liáng(测量)、liàng(数量)。
②笼:lóng(笼子)、lǒng(笼罩)。
3.近义词:①估量—估计②环绕—围绕③金碧辉煌—富丽堂皇4.反义词:①破坏—保护②热闹—冷清③毁灭—保存三、修辞手法1.比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圆明园的美丽和毁灭的悲痛。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讨论教学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作业:提前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圆明园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同时,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你认为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如果你是当时的人,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讨论,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明白历史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运用文中的语言描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2.难点:把握史实,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2.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课件3.教学环境:教室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出话题,通过抛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20分钟)1.教师讲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介绍圆明园的建筑及其特点。
2.学生跟随教材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要表达的内容。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描述的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话语组织成段落。
3. 练习(15分钟)1.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完成课文中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进一步探讨圆明园被毁的原因和影响,并展开讨论。
4.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明园毁灭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通过引入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过程,旨在唤起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然而,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加强对历史概念和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仅限于对文字的理解,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提高他们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思考水平。
【导语】《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化的⽆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耻⾏径的⽆⽐痛恨,激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众星拱⽉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园风光的⼭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在幻想的境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物。
上⾃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6⽇,英法联军侵⼊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的东西,统统掠⾛;拿不动的,就⽤⼤车或牲⼝搬运;实在运不⾛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18⽇和19⽇,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
⼤⽕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灰烬。
_____________ 本⽂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时有改动。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 ⼀、⽣字组词: 毁:毁灭 毁坏 销毁 坠毁 烧毁 诋毁 估:估计 估测 低估 估算 估量 评估 拱:拱卫 拱桥 拱门 拱⼿ 众星拱⽉ 辉:光辉 辉映 星⽉交辉 ⾦碧辉煌 煌:辉煌 殿:宫殿 殿堂 ⼤殿 桂殿兰宫 陵:丘陵 陵墓 陵园 陵寝 中⼭陵 览:阅览 游览 浏览 展览 博览群书 境:环境 境界 国境 边境 ⾝临其境 宏:宏伟 宏⼤ 宏观 ⼤展宏图 宽宏⼤量 唐:唐朝 唐装 荒唐 唐突 颓唐不安 闯:闯进 闯练 闯祸 闯荡 闯关东 闯江湖 统:统⼀ 统领 统率 统治 传统 ⾎统 销:销毁 报销 销售 花销 销声匿迹 奉:奉命 奉献 信奉 奉⾏ 奉公守法 ⼆、多⾳字: 量:liáng称量 liàng量体裁⾐ 还:hái还有 huán归还 三、形近字: 拱(拱⼿) 供(提供) 境(环境) 镜(镜⼦) 销(报销) 消(消失) 四、词语解释: 不可估量:本⽂中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法计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写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圆明园在英法联军入侵时遭受毁灭性破坏的文章。
通过文章,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本文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深入了解到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毁灭的悲痛。
同时,学生对英法联军入侵我国的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认识英法联军入侵我国的历史事件,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素养,珍视历史,警醒未来。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认识英法联军入侵我国的历史事件,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情感教育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
2.教材:准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及相关历史资料。
3.课堂活动准备: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回顾圆明园的辉煌景象,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向往之情。
进而引出课题,揭示英法联军入侵我国、毁灭圆明园的历史事件。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英法联军入侵我国、毁灭圆明园的原因和后果。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重要知识点+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组词毁:huǐ(毁灭、毁坏、销毁)估:gū(估计、估量、估价)拱:gǒng(拱门、拱桥、众星拱月)辉:huī(辉煌、光辉、余辉)煌:huáng(敦煌、金碧辉煌)殿:diàn(宫殿、殿堂、大殿)陵:líng(丘陵、陵园、中山陵)览:lǎn(游览、阅览、浏览)境:jìng(环境、处境、家境)宏:hóng(宏伟、宏图、宽宏大量)唐:táng(唐朝、唐代、荒唐)统:tǒng(统一、统称、总统)销:xiāo(销量、分销、销售)闯:chuǎng(闯进、闯关、闯祸)奉:fèng(奉命、供奉、奉公守法)二、我会认组词珑:lóng(玲珑、透珑、小巧玲珑)剔:tī(剔透、剔除、剔指甲)澜:lán(波澜、力挽狂澜)烬:jìn(灰烬、烛烬、玉石同烬)三、多音字还:hái(还有)huán(归还)量:liáng(测量)liàng(重量)笼:lǒng(笼罩)lóng(鸟笼)四、近义词估量——估计环绕——围绕仿照——模仿景观——景色建造——建设幻想——遐想宏伟——雄伟任意——随意珍贵——宝贵销毁——毁灭侵略——侵犯瑰宝——珍宝精华——精髓举世闻名——驰名中外玲珑剔透——小巧玲珑五、反义词损失——收获热闹——冷清举世闻名——默默无闻销毁——保存精华——糟粕金碧辉煌——黯然无光六、理解词语不可估量:本文中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估量:估计。
举世闻名:世上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形容名声很大。
众星拱月: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的历史和它的毁灭。
文章通过描绘圆明园的美丽和辉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对失去的珍贵文物的痛心。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有一定的认知,但关于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过程,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珍惜文物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过程,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和仇恨,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圆明园的美丽和毁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4.情感教育: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和仇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珍惜文物的意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14 圆明园的毁灭哭泣的圆明园(节选)张晓慧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
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
一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
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
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
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
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
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
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选自《校园蒲公英经典阅读系列守护心灵》武汉大学出版社)1.依据文章,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词语。
浩渺的()()的罗马石柱()的壁画流畅的()()的天空()的石块2.再列举两个“阴凄凄”“冷嗖嗖”形式的词语,并选择一个造句。
造句:3.圆明园的遗址位于,它的肌体曾经被蹂躏,它的也经历了摧毁,冲天的大火在这里燃烧,我感受到了。
4.分析文章画线的句子,说一说,作者的“震撼”都来自哪里。
5.你认为文章的题目叫“哭泣的圆明园”和“圆明园”哪个更好?【参考答案】1.湖水断碎永不磨灭曲线灰苍苍一地2.金灿灿黑乎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那个金灿灿的太阳。
3.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八国联军骨骼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4.玉石纹理依旧华美:欧式的曲线依旧精致:罗马石柱依旧贵族。
5.“哭泣的圆明园”更好一些。
因为将圆明园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它的伤心与难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述中国历史上一段悲壮历史的文章。
它通过描绘圆明园的美丽和毁灭,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本课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上册,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阶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通过练习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术语和文化知识的理解,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写作指导:通过指导学生写作,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2.参考资料:关于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资料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圆明园吗?你们对圆明园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边读边解释一些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题目为:“你们认为圆明园的毁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们对此有什么感受?”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