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人教版奇妙的电话机
- 格式:pptx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24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奇妙的电话机-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话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能够用基本形状和线条描绘电话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用绘画表达自己情感的愿望。
教学内容1. 电话机的构造与功能:介绍电话机的组成部分,如听筒、话筒、拨号盘等,并解释其功能。
2. 电话机的设计与演变:展示不同年代的电话机设计,让学生了解电话机如何从简单的工具演变到现代的多功能设备。
3. 绘画电话机:指导学生运用基本形状和线条,结合色彩,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电话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出具有创意的电话机。
2.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把握电话机的细节,如形状、比例和色彩搭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话机模型、不同年代电话机的图片、教学PPT。
2. 学具:画纸、彩笔、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年代的电话机,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电话机的构造和功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电话机的设计特点。
3. 示范与练习:教师示范如何用基本形状和线条绘制电话机,学生跟随练习。
4. 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绘制自己的电话机。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
板书设计- 奇妙的电话机- 提纲:电话机的构造与功能、电话机的设计与演变、绘画电话机- 关键词:构造、功能、设计、演变、绘画作业设计1. 必做题:绘制一幅电话机的画作,要求使用至少三种颜色。
2. 选做题:收集不同年代电话机的图片,并简述其设计特点。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电话机的构造与功能。
- 分析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 考虑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人教版第5课《奇妙的电话机》教学设计郴州市第三完全小学黄静一、教材分析《奇妙的电话机》是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五课内容,就教材范例内容来看,本课要求学生能了解电话机的基本结构,提高形象思维自己设计电话机,并能利用绘画、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电话机。
二、学生分析小学二年级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
对美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比较活跃。
逻辑思维慢慢形成,学会对电话机进行来加以设计并制作。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电话机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2.了解如何使用各种材料的方法。
3.能用绘画和橡皮泥来制作电话机。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物电话机的观察、了解电话机的组成、尝试在电话机上进行改变,启发学生通过对电话机外形和功能上的思维拓展,来设计制作外形奇特、功能强大的电话机。
2.通过对教具的使用及课件作品的欣赏,观察思考制作在外形和功能奇妙的电话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互启发,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学会鉴赏美,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灵感来自生活,同时也回馈于生活。
四、教学重点:认识、了解电话是如何将外观和功能相结合的。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外形独特、功能新颖的电话机。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课件、电话机、橡皮泥、橡皮泥工具、牙签。
2.学生准备学具:橡皮泥、橡皮泥工具、牙签、彩色笔、图画书。
六、教学过程: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的表现最好,获得的小红旗最多。
准备好了吗?(一).谜语导入:师:我们先来开动一下小脑筋,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题)生回答。
(板书:电话机)(二).发展阶段:师:你们见过电话机吗?谁愿意上来画一画电话机呢?(给小组加小红旗)画完,生观察后,师问:同学们,画的像吗?学生质疑,老师拿电话机:老师这就有一部电话机,我们来比较比较吧。
二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奇妙的电话机-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话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孩子们的科技意识;2.学习电话机的构造原理,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通过绘画创作,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锻炼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4.增强孩子们的集体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电话机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2.创意绘画创作,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难点1.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主题思想;2.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1.电话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电话机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3.创意绘画创作。
教学步骤第一节: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电话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形状和外观猜测它的功能;2.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电话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电话机的起源和演变过程;3.教师介绍电话机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知道电话机是由话筒和听筒组成,通过电信网络传输声音和信息。
第二节:绘画创作4.教师向学生讲解绘画创作主题,本次主题为“奇妙的电话机”;5.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绘画表达电话机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6.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作品。
第三节:展示与评价7.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通过班级集体评价,选出最佳作品和优秀作品;8.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绘画创作技巧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问答法、讲解法、合作学习法等,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学习体验。
通过学生的创意绘画创作和团队合作,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需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差异化。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更多地进行集体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一、引导环节①,聆听歌曲《打电话》,听歌结束后,问学生:“刚才歌曲里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呀?”生:“打电话。
”师:“是的,两个见不到面的小朋友即使相隔很远,通过电话也能联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好好认识这个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的物品——奇妙的电话机!”②,板书《奇妙的电话机》二,探索新知:①,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最早的电话机图片)师:“你们一定能猜到这是什么,我们一起大声的喊出它的名字好吗?”生:“电话!”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很强,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是从哪些方面看出这是电话的呢?”生:“听筒,号码等等……”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没错,这就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话机,是由贝尔在1876年发明的,有了它,即便是相隔千里的两个人,也能通过电话联系。
电话发展到了现在,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②,出示图片,欣赏不同年代的电话机在造型上的演变。
③,电话的架构和功能“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话也在不断的改变,可是无论怎样改变,电话身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都在,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是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机身、按键、听筒。
”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为了出门也能够使用电话,发明了可以携带外出的移动电话,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手机,而且功能更多啦!⑤,上网、玩游戏、拍照等等……⑥,下面,我们一起到奇妙电话商店里去逛一逛,那里有更多的电话机,样子都很特别!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看来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许多物品来设计电话机的外形,看看有哪些小朋友设计出了奇妙的电话机吧。
(出示学生彩泥作品)如果是你,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电话机呢?教师示范作品(搓、揉、压、捏、团、切)三、作业要求1,可以选择喜欢的外形当做电话的机身。
2,设计的电话功能独特,携带方便。
3,设计固定电话或者移动电话都可以。
四、作业展示请几个已经做好的同学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按照PPT上的要求,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做的电话是什么名字,有什么功能。
第五课奇妙的电话机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3.强调丰富的想象,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能否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2.能否突破电话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彩泥、纸盒、剪刀、胶水、牙签、彩纸、彩笔等材料。
各个时期的电话模型。
教师范作,各种电话的彩色招贴画。
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教师带来各个时期的电话模型,引起学生兴趣。
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电话的发展历史遗迹电话的一些知识,欣赏一些电话的造型。
引导学生讨论:你在超市、商店、别人家里,还见过什么样子的电话?我们将来的电话会是什么样子?活动二:欣赏达利《虾形电话》《唇型沙发》及同龄人运用彩泥制作的电话作品。
以“玉米形电话机”为例,师生共同探讨可以运用哪些彩泥的制作技法来表现。
讨论完后,教师迅速的现场示范一个。
活动三: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五官、字母等常见的东西,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运用彩泥之作出与众不同的电话机,体验造型的快乐。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活动四:“电话超市特卖会”,作业展示,引导学生以介绍产品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构思与制作。
教师发给每一组几张“代币券”,组里派代表购买大家感到最满意的电话,最后评出“最受欢迎的商品”。
活动五:收拾与整理。
布置下一节课带纸盒子及其它制作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活动一:教师出示自己用纸盒制作的双屏翻盖手机装作与学生通电话步入教室,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将这个手机传给各组看看,请孩子们说说老师是怎样将盒子改造成手机的。
活动二:教师将自己带来的各种电话、手机的彩色广告发到各组,请同学每研究一下,并将大家带来的材料堆到一起,看看最适合做哪一种电话。
教师以学生们都很熟悉的“天线宝宝”形电话为例进行示范。
请学生从自己组的材料中找出一个最适合做这个电话的盒子交给老师。
教学过程:一、引导环节①,聆听歌曲?打?,听歌结束后,问学生:“刚刚歌曲里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呀?〞生:“打。
〞师:“是的,两个见不到面的小朋友即使相隔很远,通过也能联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好好认识这个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的物品——奇妙的机!〞②,板书?奇妙的机?二,探索新知:①,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最早的机图片〕师:“你们一定能猜到这是什么,我们一起大声的喊出它的名字好吗?〞生:“!〞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很强,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是从哪些方面看出这是的呢?〞生:“听筒,号码等等……〞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没错,这就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机,是由贝尔在1876年创造的,有了它,即便是相隔千里的两个人,也能通过联系。
开展到了现在,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②,出示图片,欣赏不同年代的机在造型上的演变。
③,的架构和功能“刚刚我们已经看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的改变,可是无论怎样改变,身上最重要的组成局部一直都在,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是哪些重要的组成局部?〞生:“机身、按键、听筒。
〞④,随着时代的开展,人们为了出门也能够使用,创造了可以携带外出的移动,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而且功能更多啦!⑤,上网、玩游戏、拍照等等……⑥,下面,我们一起到奇妙商店里去逛一逛,那里有更多的机,样子都很特别!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看来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许多物品来设计机的外形,看看有哪些小朋友设计出了奇妙的机吧。
〔出示学生彩泥作品〕如果是你,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机呢?教师示范作品〔搓、揉、压、捏、团、切〕三、作业要求1,可以选择喜欢的外形当做的机身。
2,设计的功能独特,携带方便。
3,设计固定或者移动都可以。
四、作业展示请几个已经做好的同学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按照PPT上的要求,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做的是什么名字,有什么功能。
五、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机的历史,明白了机的主要构造,原来日常生活中有那么多的造型我们可以应用,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多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更有趣的世界!六、课后拓展回家后用废旧的牙膏盒或者纸盒做一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