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试论民生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摘要:目前,随着传媒行业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竞争日趋激烈。
电视新闻节目是地方电视台的支柱节目、立台之本。
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优劣,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民生新闻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72-0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当今社会物质、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叙事”为出发点的民生新闻,因其选题亲民性、视角广泛性、时事互动性、播报通俗性深受广大受众的青睐。
一、民生新闻涵义及传播方式民生新闻是以关注民众生计、民众意愿、民众立场为主要价值取向,并致力于以民众为视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与民众生计、民众日常生活、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进变动事实的传播。
民生类电视新闻节目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类型,同样具备新闻的性质及其特征。
1.电视民生新闻深层涵义将电视民生新闻看作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传播平民化的生态环境下媒介功能与受众定位发生重大转变的产物,是地方电视媒介为应对市场竞争、服务受众而首创的一种新闻运作模式,更深层次上反映出以平民化为先导,以记录百姓生活状态、生存问题、现实需求、情感困惑为主题内容,以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为基本准则的新闻传播模式与传播理念。
“民生新闻”这种带有新闻改革性质的电视新闻类型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专家学者们对其兴起的原因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见解。
一是社会格局演变,政治文明发展民本思想普及;二是群众对知情权和话语权的渴求;三是民众情感宣泄的需求;四是电视改革创新需求的驱动。
2.与其他新闻的区别(1)选题内容不同。
民生新闻区别于传统的、时政性的选题,既有严肃、大政方针、国家大事等与关联民众的题材,更多反映的是小事,琐碎事、平凡事、烦恼事,民生新闻由于反映民众所想、所为的杂碎式生活情景的特点,题材范围扩展了,内容丰富了,报道对象也呈多层次性。
现代交际·2018年5期浅谈民生新闻类节目主持人语言面貌与风格特点梅曼(乌海广播电视台内蒙古自治区乌海016000)摘要:当前,在全国各地的新闻节目类型中,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占比越来越重。
民生新闻在收视率方面也取得较好的成绩。
民生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语言特点,也为受众和媒体搭建了更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关键词:民生新闻主持人语言特点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086-02一、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关注百姓生计、百姓诉求,站在百姓的角度,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与报道日常生活中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的新闻节目类型。
民生新闻要关注民生、贴近百姓,有较浓的平民色彩,有明显的服务特征,报道领域较宽,但区域特征较为明显。
二、民生新闻的特点民生新闻节目和时政新闻节目相比较是有很大区别的。
民生新闻最明显的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强,简洁明了。
时政新闻对于呼吸、语气、语势、重音都有严格的有求和标准。
时政新闻给人一种严肃的气氛,有利于在民众面前树立国家的威信,表明态度和立场。
而民生新闻主要报道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地域性与亲民性比较明显,所以民生新闻主持人与时政新闻主持人的区别较大。
三、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特点(一)民生新闻主持人要具有“亲民形象”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名片,主持人的特点与定位与节目定位息息相关。
民生新闻节目是贴近百姓生活,关心百姓冷暖的新闻节目,亲民感十分重要。
作为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一定要具有亲民的形象。
亲民的形象会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增强交流感,赢得百姓的信任。
所以,在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亲民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二)民生新闻主持人要有丰富的阅历民生新闻是讲述百姓身边的事,有时会涉及家长里短的事件,这就要求主持人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有处理事件的经验。
部分民生新闻会采用现场连线的方式营造现场感,尤其是对于报道突发性事件。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主持人有快速反应能力与丰富的社会阅历。
新闻的民生化解读新闻是传递信息、报道事件的一种媒介形式,也是一种民生工程。
民生化解读新闻,旨在通过新闻的呈现和解读,为人们指明民生发展方向,支持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决策。
民生化解读新闻不仅关注头条新闻、政治新闻等大众关注的话题,还包括社会民生领域、教育文化领域、经济财经领域等。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民生化解读新闻。
一、通过新闻深挖社会问题民生化解读新闻的第一步是通过新闻深挖社会问题。
比如,近年来大量的网络诈骗案件让不少人受害,不仅损失了金钱,还损失了信任。
如何保障网络安全,防止网络诈骗,就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
为解决这个民生问题,新闻媒体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打击网络犯罪,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为人们的网上生活提供保障。
二、为民服务的新闻平台新闻媒体是为民服务的平台,为民生问题提供专业解读。
通过新闻平台发布最新的民生问题,为民众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指导。
此外,新闻媒体还应该关注老百姓的普遍需求,根据民众的需要提供相关信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相关政策。
三、善用新媒体推广民生信息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
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通道广,是时代的产物和趋势。
新闻媒体应该善于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在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上推广民生信息,将民生问题与年轻人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年轻人了解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新闻媒体还应该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为民生问题发出正义声音。
民生化解读新闻不仅要关注民生热点,还要为民众揭露不良现象,揭露金融、环保等领域的违法行为,通过曝光违法行为,推动相关立法,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正。
总之,民生化解读新闻是新闻媒体应该积极承担的责任。
通过新闻的解读和呈现,为人们传递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闻媒体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摆脱媒体门户过去单纯的视野和观点,积极关注全民的福利,为打造更加繁荣、美好、和谐的社会作出贡献。
试论民生节目的优点和弱点芦亮摘要:民生节目是当前电视节目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类型节目,其节目特点鲜明同时也能够较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所以当前各大电视台都推出了民生节目。
民生节目特点鲜明,其中既有优点也有弱点,下面我就对民生节目的优点与弱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生节目;优点;弱点一、民生节目的优点1、贴近百姓生活,满足群众需求。
民生节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百姓解决身边的问题,同时报道的有关百姓生活的新闻内容也更加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
尤其是一些地方台的民生节目更是以报道本地区的百姓热点话题为主,例如很多民生节目都会选择一些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子女教育以及家庭婚恋为报道主题,这些主题内容也正是当下百姓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民生节目在很多地区都是非常说欢迎的[1]。
2、节目形式、语言平易近人。
民生节目以报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为主题,所以其节目的形式也往往十分贴近百姓的生活。
很多民生节目一般都会以一些百姓身边的热点话题或者一些民生事件为主题,主持人往往会就这一话题展开报道,其中少不了对当事人的采访报道,对于一些群体性事件往往还会采访多个对象,这些被采访者也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同时对于一些伤害百姓合法权益的事件,民生节目中也会邀请嘉宾进行评论,对某一问题还会展开一定的讨论,观点会有不同但都会和百姓的实际利益息息相关,所以自始至终民生节目的形式都显得很平易近人,贴近百姓的生活。
在语言的运用上,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群谈论的话题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运用的语言也比较实在甚至是通俗,朴实无华的语言更容易让百姓所接受,同时也更能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更能让百姓的合理诉求得到全面的表达[2]。
3、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参与性。
民生节目的服务主体是人民大众,其目的是想通过报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来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所以既然民生节目服务的主体是人民百姓,所以在节目中也会出现很多人民百姓的身影,甚至很多节目都会以普通百姓为主角,让他们在节目中去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意见看法,所以民生节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参与性。
论中国民生新闻主持人风格定位中国民生新闻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所展现出的风格和特点,直接影响着观众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在中国日益发展的新闻传播环境中,新闻主持人的风格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生新闻主持人的风格定位,分析其特点,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1. 亲和力强:中国民生新闻主持人通常具备很强的亲和力,他们在播报新闻时会用亲切而和蔼的语言,与观众建立起一种亲近的关系。
他们会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新闻内容,让观众感到他们是身边的朋友,而不是冷冰冰的播音员。
2. 关注民生:中国民生新闻主持人关注并呈现给观众的新闻内容通常与民生息息相关。
他们会报道关于教育、就业、医疗、环境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让观众在收看新闻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社会的发展状态。
3. 坦诚真实:中国民生新闻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通常会以坦诚真实的态度,对于新闻事件不会进行过多的渲染和夸大,而是以客观的态度,把新闻事件呈现给观众。
这种坦诚真实的风格让观众感到可信赖,对新闻的认知更加深入。
4. 传递正能量:中国民生新闻主持人通常在播报新闻时会注重传递正能量,他们会在新闻事件中寻找积极向上的元素,努力让观众看到一线希望,增强社会凝聚力。
这种积极向上的风格也是中国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民生新闻主持人的风格定位应当是坚持对事实的客观报道,强调关注民生,注重传递正能量。
在这个基础上,主持人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辨识度,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1. 坚持客观报道:中国民生新闻主持人在报道新闻时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带任何个人色彩和情感色彩,要把握好报道的角度,不做过多渲染和评论,做到真实客观,让观众在收看新闻时可以得到正确的认知。
2. 关注民生热点:中国民生新闻主持人在选择新闻时应当注重关注民生热点,报道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
这样的报道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增加新闻的关注度,增强新闻的社会影响力。
新闻的民生化解读新闻,是传达时政、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和新闻事件的一种媒介形式,对于人们了解世界、认识现实、决策行动都起到重要作用。
而民生新闻,则是指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体现社会公正、人道主义的新闻范畴。
民生新闻在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因为它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程,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
民生新闻的解读,就是将民生新闻的内容、背景、影响等方面进行解析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民众关心的问题、改善社会现状,从而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首先,民生新闻的解读需要了解新闻的产生背景和原因。
新闻的产生往往要围绕一个事件或问题展开,这个事件或问题可能是社会热点话题、民生焦点问题、行业趋势等方面的新闻。
解读民生新闻不仅要了解这些事件或问题的背景信息,还要关注新闻的发生过程、新闻的主要人物、新闻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信息,才能真正深入解读民生新闻。
其次,民生新闻的解读需要考虑到新闻的受众群体和传播渠道。
不同的新闻受众群体和传播渠道要求我们使用不同的解读方式。
比如,针对民众群体,我们可以采用平易近人、亲民的方式解读民生新闻,让群众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和背景;而对于政府官员、社会各界领导层等受众群体,我们则需要更严谨、精确的方式解读民生新闻,以满足他们对新闻的专业需求。
最后,民生新闻的解读需要把握民生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民生新闻关注民生,反映社会,应用价值十分广泛。
其解读要注意凸显民生新闻的价值和意义,使新闻能够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和需要,更好地关照和改善民生。
只有把握了这些民生新闻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民生新闻的解读和传播,确保新闻的准确、及时和有效传播。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的解读对于了解、发现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十分重要。
正确、及时地解读民生新闻,可以增强社会公正、人道主义的态度,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合理、稳定的方向发展。
民生新闻的精神品质王磊摘要:文章是本人在湖南经济电视台(ETV)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实习期间的一点感触。
文章是从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对民生新闻的创新和发展进行的一些思考。
本文围绕民生新闻的价值观念、传播形态和效果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目的在于提高自己对民生新闻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所谓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
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讯息。
一、价值观念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在于,社会新闻更多地从传播(媒体中心)的角度播报,而民生新闻更多地从老百姓(受众中心)的角度播报,更可能多的体现了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和民生的情怀。
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吕焕斌对“民生新闻”所下定义为:“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
”?“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涉及的范畴与社会新闻大致相当,通常认为,社会新闻就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报道类似社会学研究的范围以及人与自然界中奇异现象的新闻,民生新闻主要表现的是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想、所感。
从表达上看,民生新闻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市民新闻或西方新闻界的‘软新闻’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不同百姓接收心理和接收能力的‘软性’表达。
在作品结构和语言上,新闻体裁和文学体裁的特点发生了融合,常常并不严格按照新闻的结构来表达,语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或更加口语化”。
?民本的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同样在形式上民生新闻也极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组织形式上大胆地突破 "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和风格趋于平民化设计,并有一个叫得很响的口号或者说是栏目的宗旨.二、传播形态首先,从传播的传受对象来看,民生新闻确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更加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的观众。
新媒体时期社会民生新闻报道的要点在新媒体时代,社会民生新闻报道需要着重关注以下要点:1. 真实客观性:社会民生新闻报道应准确、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记者应当客观、中立地报道事件,避免主观色彩或夸大事实,以确保观众、读者或听众能够得到真实的信息。
2. 及时性: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迅猛。
社会民生新闻报道应该追求及时性,尽快为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以满足读者对于新闻的需求。
记者应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报道,并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如社交媒体、手机应用程序等,将新闻及时发布给公众。
3. 多样性:新媒体时代社会民生新闻报道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社会问题、教育、就业、医疗、环境等。
记者应该关注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情况,并代表弱势群体发声,使民众能够全面了解社会现状。
4. 增加互动性:社会民生新闻报道应该增加互动性,与公众进行互动和沟通。
记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收集公众的反馈和意见,倾听公众的声音并及时回应。
这样可以加强记者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5. 提供解决方案:社会民生新闻报道不仅应该揭示问题,还应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记者可以采访专家、学者或相关部门,寻求专业建议,为公众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
6. 遵守道德规范:在进行社会民生新闻报道时,记者应该遵守媒体道德规范,尊重个人隐私、尊严和版权,尽力避免捏造事实、传播谣言或伤害他人利益。
记者应该时刻保持职业操守,为公众提供高质量、可靠的新闻报道。
总结起来,社会民生新闻报道在新媒体时代应注重真实客观性、及时性、多样性、互动性、解决方案和道德规范。
只有这样,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民生新闻报道才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民生新闻标题的特点
马丽
【期刊名称】《记者摇篮》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标题是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提炼,是新闻的核心,也是一篇报道最精辟、最重要的内容。
好的新闻标题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写好新闻标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如何把民生新闻标题写出特色,首当其冲要研究目标收视群的喜好,有针对性的设计标题语言,才能产生强大的眼球效应。
民生新闻的收视群体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根据这一人群的特点,标题的尺度可以更宽,内容更通俗,语言更简单。
民生新闻的标题一定要接地气,不以宏观为切入点,而要把视角放在微观处,狠抓细节,写出百姓心声。
归纳其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点:娱乐性、通俗性、焦点性。
【总页数】1页(P32-32)
【作者】马丽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2
【相关文献】
1.电视民生新闻标题中的民生元素 [J], 巫祖全;刘鹏
2.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特点探析——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18年
的新闻标题为例 [J], 徐琳
3.基于语料库的新闻标题语言特点研究——以"人民网"新闻标题为例 [J], 刘莹
4.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特点探析——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18年的新闻标题为例 [J], 徐琳
5.融媒体时代新闻标题的特点、规范与创新
——以《人民日报》2019年获奖新闻标题为例 [J], 白星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生新闻的特点
摘要民生新闻作为以平民视角来关心、关注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生存状态改善、生活方式改变的一种传播记录手段,以其特有的亲和力以及关注百姓生活,为我们最基层的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将宣传的工具更多的交给百姓,用平民化、大众化的语言来和百姓交流和沟通,深受基层观众喜欢,基于此办好民生新闻成为近年来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又一新选择。
关键词民生新闻;特点;社会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0-0002-02
民生新闻作为以平民视角来关心、关注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生存状态改善、生活方式改变的一种传播记录手段,以其特有的亲和力以及关注百姓生活,为我们最基层的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将宣传的工具更多的交给百姓,用平民化、大众化的语言来和百姓交流和沟通,深受基层观众喜欢,基于此办好民生新闻成为近年来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又一新选择。
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民生新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各地方电视台都在下大力气,极积开办民生新闻栏目呢?两点:一是它的视角是社会基层组织中发生在社会基层人身边的事件,能够引起直接引起普通百姓的思想共鸣;二是稳定的收
视群体成为地方台争夺收视率的手段之一。
1 民生新闻是社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一档民生类新闻栏目不能以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为框架,民生节目的素材应该来自普通的基层,拍摄视角对准社会大众,立足社会大众立场,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社会大众排忧解难,将话语权交给社会大众。
同时,民生新闻又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事实求是地讲诉百姓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如何才能调动起老百姓的关注热情呢?如何能在细微的事件中找出闪光点引起观众的共鸣是提高收视率的关键。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是关键,编者的独特的采写视角,全局性的统筹规划,语言的平民化是节目成功的关键所在。
但是在现实的工作当中,作者编排能力的缺失,常常使一些好的题材和感人的事迹,在记录成节目后却变成了材料的堆砌,缺少了动情点,缺乏了感染力,这要求我们的制作者不但要能抓住好的题材,更要有艺术的眼光来合理安排制作民生节目。
纪实性的节目体现了百姓生活的一个面,它是在众多的故事当中节选的经典部分,不是在流水似地记录生活,它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经过加工提炼,成为一档脍炙人口的节目。
生活中的小故事,相同题材的片段,我们的编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就会出现不同的观察事业,中心与揭示的主题就会不同,就看我们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去看,同类题材,挖掘不同的思想,阐述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就会被人民接受、认同,就会成为经典。
民生新闻的
地域特征也是比较明显的,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不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同时也具有普遍的地域特征。
能够引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
使我们的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具有强烈的存在感。
2 民生节目是整体布局与局部特色的统一
民生节目的出现,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风俗、语言、民情等都具有其独特性,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但是节目主旋律不能改变,那就是弘扬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宣传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道德文化,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民生节目采访的视角中,记录百姓的生存状态、生活变化以及在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典型性的事件,是民生节目的主要选材点,切入点就是生活,关注生活,弘扬正气,歌颂社会公德。
在我们的编者从社会生活中搜索出一个新闻事件,从不同的报道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每一个题材都有他的思想,我们才不同的角度观察、不同的视角体会,就会产生不同的人生感悟。
为什么我们在选材的时候总会感觉到题材大,不容易把握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深入到生活道中去,我们的节目要求我们关注百姓生活,关注他们的所做,所思,所感,但是我们却放不下自己的思想,真正走进生活,和我们的老百姓打成一片,让我们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用节目为他们说话,替他们办事,让节目成为他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老百姓成为民生节目的主角,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变成记录者,不要成为节目中的
裁判,每一期节目我们的误区是都要做一个最后的总结,总是觉得不总结一下就不完整,就失去了高度,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把话语权更多地交给我们的观众,是非曲直由他们来判断,让他们成为节目的中心。
你把百姓放在了什么样的高度他就具有什么样的力量,一档优秀的民生节目是要我们的人民认可的,裁判是我们的老百姓,所以,我们要让百姓成为民生节目的主人。
虽然我们的选材是低视角的,但是低视角并不是低俗,它虽然不能成为节目中的阳春白雪,但绝对可以成为一缕春风轻拂我们百姓的心房,使他们感到温暖,产生强烈的共鸣。
我们的民生节目在百姓中的宣传教育意义的不言而喻的,我们既歌颂了美德,又传播了信息,使之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这就给民生新闻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3 民生节目是语言独立性与价值观普遍性的统一
民生节目语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口语化。
适当的运用当地口语,显得亲切,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二是语速不能过快。
民生新闻的对象大多是中老年人,保持适中的语速有利于观众理解。
三是语言不能平铺直叙,要跌宕起伏,带入感情,让观众感觉到你是他们的一份子。
民生节目来源于基层民众中间,地方方言的广泛使用是民生新闻的重要特征,是迅速走进百姓生活的原因之一。
使用方言使民生节目更有亲和力,更容易在思想上引起共鸣,是民生新闻形式上的发展,使民生新闻有了强烈的地方色彩,拉近了栏目和观
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感到亲切,使栏目受关注程度提高,拥有了固定的收视群体。
民生新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在做民生新闻时,必须认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材,弘扬真、善、美,批判假、丑、恶,将民生新闻做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地域风格的优质节目。
虽然地域性限制了民生新闻的报道领域,但是我们要深挖报道深度,努力提升报道层次,倡导优良社会风尚,社会秩序和弘扬社会道德。
纵观民生节目,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它的贴近性、服务性、综合性、包容性等特点真正地迎合了百姓的口味,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在各个地方都大力打造民生节目这种大的背景下,民生新闻需要静下心来,突出地域特色和语言风格,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只有这样民生新闻才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节目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民生新闻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