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法在急诊分诊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85 KB
- 文档页数:3
内容摘要:【关键词】分诊;初诊;救治[摘要]本文介绍了应用3级分诊、3个区域、3个阶段“(333)”模式就治的方法。
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应用“333”模式共接诊43 812例,分诊正确率达到98%,该模式方法实用、流程合理、组织严密,有利于危重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获得了宝贵的生命,对临床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诊;初诊;救治[摘要]本文介绍了应用3级分诊、3个区域、3个阶段“(333)”模式就治的方法。
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应用“333”模式共接诊43 812例,分诊正确率达到98%,该模式方法实用、流程合理、组织严密,有利于危重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获得了宝贵的生命,对临床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级分诊包括来急诊就诊的患者必须通过分诊区,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危及生命急重症、普通重症、非重症。
三个级别:根据病情的分级不同所选择的区域也不同。
危及生命急重症的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入红区(急诊抢救区),启动呼救系统通知医生,护士马上进入红区配合抢救。
普通重症的患者由导诊员护送黄区,护士通过呼叫系统通知医生,使患者2 min~5 min内得到救治。
一般患者由导诊员护送绿区,护士通过呼叫系统通知医生,使患者5 min~10 min内得到救治。
三个区域:在我科实行7 a的红黄绿区域的救治及护理该模式在急诊初诊区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我院急诊科共接诊43 812例,其中红区救治2 447例,黄区7 782例,绿区33 583例,红区复苏成功2 398例。
2 急救人员的组织与管理我院急诊科实施护士1号~5号分区工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其中1号护士为护士组长负责红区,抢救护理危重症患者,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实施的护理措施,准确无误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抢救,及时协调患者出入。
2号护士负责缝合室,积极配合医生清创、包扎、缝合,准确无误的配合各大型抢救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急诊科分区分级管理模式的临床实践探讨急诊科分区分级管理模式的临床实践探讨摘要:目的对急诊科的分区分级模式及流程重新进行设计,以提高急诊科多层次的效劳能力。
方法根据卫生部2021年公布的?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那么?于2021年2月起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级分区管理,按照病情分级标准预检分诊,并根据患者病情分区域救治。
结果解决了急诊室患者侯诊时间过长、轻重患者混合排队就诊等问题,降低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时间延误的可能性,患者在不同区域得到有效的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结论实施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后,急诊科在布局和功能上均得到了改良,同时以有限的急救医疗资源取得优质的医疗效劳结果,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可提高医疗护理平安。
关键词:急诊;四级三区;管理模式伴随急诊医学的开展,按病情的危急程度分诊,是国际分诊所倡导的科学预检分诊方法【1】。
这种工作流程可提高分诊准确率,防止遗漏重症患者,为抢救赢得珍贵的时间【2】。
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洲及中国香港等地区,急诊科都有完善的分诊制度与分诊标准【3】。
我国内地尚缺乏统一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大多数医院的急诊分诊标准都是根据患者的疾病病种的分科进行分诊【4】。
根据卫生部2021年公布的?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那么?【5】,为了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切实提高急诊科的效劳能力,使之符合卫生部对急诊科的要求,我院对急诊科的流程重新进行了设计,于2021年2月起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级分区管理,按照病情分级标准进行预检分诊,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区域救治,通过一年的临床运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急诊科总体设置我院急诊科分为急诊诊疗区、急诊抢救室、急诊观察室、急诊输液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其中抢救室6张抢救床位,1张复苏床位,洗胃室床位1张;急诊观察室床位37张;输液躺椅30张;急诊监护室6张床位;诊疗区包括内科二个诊室、外科一个诊室,另外在诊疗区设立密切观察区,可容纳4张急诊转运床,便于对急症患者进行初步救治和观察。
“三区四级”分诊法用于急诊患者预检分诊的效果观察刘红娥(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的实施在提高预检分诊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依据卫生部《急诊患者分级分区指导建议》,联合国际预检分诊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院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的管理标准,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所有的急诊患者进行分级分区管理,进行预检分诊,回顾性比较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急诊分诊质量,比较分诊准确率、危重病人就诊处置时间及满意度的差异,P<0.05,有意义。
结果 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急诊患者分诊正确率及满意度显著提高、危重病人就诊至处置时间明显缩短,P<0.05。
结论通过对急诊患者实施三区四级管理,能显著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危重病人救治时间显著缩短,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三区四级”分诊法;急诊患者;预检分诊;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54.147本文引用格式:刘红娥.“三区四级”分诊法用于急诊患者预检分诊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224,226.0 引言急诊预检分诊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合理地利用急诊资源,对急诊就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科、分区,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1]。
急诊预检分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正确筛选出不同病情的患者,分流到相应的区域诊治,而不仅仅是分诊分科。
预检分诊作为急诊工作第一环节,关系到急诊患者救治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预检系统[2],对于急诊病人,没有按病情区分等级,造成了不合理的等待,而某些高危病人易被疏忽[3]。
我院为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病人每月达5000例以上,病种多样,急诊预检工作量大,医护人员相对不足,导致病人候诊时间延长,这也就是“急诊科拥挤现象”[4]。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25期V ol.4, No.25, 2019159儿科评估三角及四类四区在儿科急诊分诊中的联合应用周艳娜,吴金霞*,龚 云,孙 静(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评估三角及四类四区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中的联合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1日~2018年3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1550例,按照儿科评估三角法预检分诊,根据四类四区原则分流至相应就诊区,候诊期间分诊护士定时巡视候诊区域,对病情变化者再次分诊,调整区域。
结果 1550例患儿分诊时间平均为10(±5)s ,候诊秩序良好,各区患儿均能在规定时间内就诊,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99.48%(1542/1550)。
结论 儿科评估三角快速简便,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四类四区维持了良好的就诊秩序,各类患儿均能在合适的时间内就诊,两者联合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儿科急诊;预检分诊;儿科评估三角 ;四类四区【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5.159.02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大量的就诊患儿中早期发现和识别真正的急诊患儿,并截留潜在危重患者,作出正确处理,减少漏诊和误诊,避免医疗风险,维持良好的候诊秩序,是预检分诊的重点和难点。
2014年开始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对急诊患者的预检分诊采用儿科评估三角方法,并调整急诊室布局,制定四类四区标准,合理分区,收效甚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8年3月1日~2018年3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样本的准确性,研究期间每天随机抽取50例患儿,共抽取1550例。
三区四级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的运用[摘要]目的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三区四级”护理模式,分析其应用价值。
方法我院于2022年10月开始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三区四级”护理模式,对比分析应用前(2022年4月~2022年9月)和应用后(2022年10月~2022年3月)的护理效果。
结果应用“三区四级”管理模式后,对比应用前能够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三区四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护理效果,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缩短候诊时间,可见该模式在临床中适合推广使用。
[关键词]“三区四级”模式;急诊;护理管理医院急诊科是应用于开展急救工作的非常场所,需要负责非常繁重的治疗抢救任务,集中了较多的重症患者[1]。
然而,需要负责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急诊护理人员工作的时间非常长、随机性也很大,技术比较复杂,协作性也很强,必须采用合适的护理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充分利用医院的资源,提升抢救成功率[2]。
本研究针对我院急诊科应用“三区四级”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22年4月~2022年3月所抢救病例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1.3评价指标候诊时间。
从患者挂号时间开始,一直到医嘱开立为止,计算这一段时间。
通过计算机调出应用“三区四级”模式前后各300例,通过急诊挂号查询时间。
满意度。
参考Likert评分法进行满意度分级评分计算,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的标准按照5、4、3、2、1分计算,同样在应用“三区四级”模式前后各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统计分数。
意外事故发生率。
统计两个时间段由于非护理人员导致发生的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护理纠纷等等。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定量数据以(珋±)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定性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
急诊分诊流程及三区四级原则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当患者来到急诊室时,第一时间的分诊工作就变得至关重要。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2]张蜀芸,张燕萍,李艾沼.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2017,26(33):166-169.[3]殷婷婷,许树根,许丽贞,等.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随访再住院患者入院检查流程改造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4):3313-3316.[4]刘玲芬,丁萍英,陈志红,等.利用1+3模式改进住院患者就医体验[J ].医院管理论坛,2016,33(5):25-27.[5]潘爱琴.优化产科门诊服务流程对孕妇就诊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67-68.[6]朱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宫外孕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1):62-64.[7]杨媛媛.优化患者入院办理流程,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 ].哈尔滨医药,2013,33(4):322-324.(本文编辑:刘仁立秦小芬)工作单位:610081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急诊科谭昌亚:女,本科,护师收稿日期:2018-04-26急诊预检分诊在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谭昌亚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在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6年4月 2017年10月进入本院急诊就诊的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 =75,实施传统经验预检分诊)和观察组(n =75,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比较2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满意度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分诊时间为(1.80ʃ0.36)t /min ,明显短于参照组的(2.19ʃ1.41)t /min ,分诊准确率(96.00%)高于参照组(85.33%),意外事件发生率(0%)低于参照组(8.00%)(P <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 <0.05)。
结论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可使分诊工作效果及质量有效提高,缩短患者等候时间,获得更高满意度。
急诊科三区四级分诊原则一、什么是急诊科三区四级分诊原则呢咱就说哈,在急诊科呢,三区四级分诊可是很重要的事儿。
这个三区啊,就是把急诊科分成了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它特定的功能呢。
比如说有抢救区,那这个地方就是专门用来抢救那些生命垂危的患者的,就像那些突然心脏骤停啊,或者是出了很严重车祸生命岌岌可危的人,就会被立马送到这个区域。
然后还有急诊区,这里呢,就是相对来说病情比较紧急,但还没到分秒必争抢救那种程度的患者待的地方,像突然肚子疼得很厉害,或者是不小心摔倒骨折了的人可能就在这儿。
再有就是观察区啦,一些病情不是特别紧急,但是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恶化或者好转的患者就在这个区域待着。
那四级分诊又是咋回事呢?这四级啊,就像是给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了个类。
一级就是那种特别紧急的,就像我刚刚说的生命随时可能消失的那种,这时候医护人员就得像超级英雄一样,以最快的速度去救治。
二级呢,也是比较紧急的,患者可能有很严重的症状,像呼吸困难之类的,也得赶紧处理。
三级的话,病情就相对没那么紧急啦,但是也需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诊治。
四级就是病情最轻的那种,可能就是有点小擦伤或者是有点轻微不适的患者。
二、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分诊原则呢这可太重要啦!你想啊,如果没有这样的分诊原则,急诊科不得乱成一锅粥啊。
大家都一股脑儿地挤在那儿,那些真正急需救治的患者可能就会被耽误。
有了这个原则呢,医护人员就能更有秩序地安排救治顺序,让每一个患者都能在合适的时间得到合适的治疗。
就好比大家排队买东西一样,要是没有个先来后到,那不得打起来呀。
而且这样还能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呢,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合理安排资源,把最好的资源优先给那些最需要的患者。
三、在实际操作中是怎么执行这个分诊原则的呢当患者来到急诊科的时候,首先呢,分诊护士就会出来迎接啦。
这个分诊护士可厉害着呢,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侦探一样。
她会先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像脸色啊,呼吸啊,有没有外伤之类的。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期间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在临床中,提升急诊患者就诊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为了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开展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主要项目为急诊预检分诊的应用效果,对所纳入患者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的分诊方式以提升研究的准确性,观察不同分诊方式后的最终效果,并进行统计和对比。
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就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急诊分诊过程中,采取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就诊效率的提升,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应用价值引言:急诊是临床中的重点科室之一,其中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在治疗期间需马上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命安全性,降低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而分诊工作就是促进患者急诊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在分诊过程中所采取的分诊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起到了关键影响。
而急诊预检分诊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分诊方式,主要是根据患者个人症状的描述以及体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然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为患者安排相应的科室进行治疗,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加及时的治疗,提升患者分诊效率。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主要目的是缩短就诊时间,提升患者就诊速度。
本文就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分别是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将这一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通过表1显示对比结果。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分诊期间采取常规的分诊干预,在分诊期间,根据科室内相关护理标准和规范开展分诊服务,观察组则是采取急诊预检分诊服务,详细护理步骤如下:①首先需给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分诊护士对分诊原则、分诊作用以及分诊目标和分诊流程等的掌握能力,在培训后对其进行考核,考核过关即可上岗[1]。
“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法在急诊分诊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目的:研究“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法在急诊分诊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同时探讨适合我院急诊科室的预检分诊方法。
方法:2016年急诊挂号且在急诊区域就诊的患者106533例,2017年急诊挂号且在急诊区域就诊的患者116866例,为避免季节性疾病影响统计结果,分别随机抽样2016年度10月1日至12月31日及2017年度10月1日至12月31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各500例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2016年分组为A组,采用“疾病分科”分诊法,即分诊人员根据急诊就诊患者症状和主诉分到相对应的专科诊室,除濒危患者立即抢救外,其他患者均按挂号顺序依次就诊。
2017年分组为B组,采用“三区四级”分诊法,即分诊人员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来判定就诊区域及处置的优先次序,急诊科从空间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1级濒危、2级危重、3级急症、4级非急症“四级”。
通过查询医院信息平台、《抢救室护理记录单》、《医疗纠纷记录本》、《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急诊患者分诊登记表》及《列入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医疗资源规范性附录》等研究工具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登记号、疾病种类、挂号时间、接诊时间、分诊正确人数、医疗纠纷发生例数及纠纷发生的原因等信息,将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信息录入到EXCEL表格中进行数据整理。
将分诊人员分诊准确率、患者平均候诊时间、患者病情变化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
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三组及三组以上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结果:将2016年A组“疾病分科”分诊法与2017年B组“三区四级”分诊法进行分诊准确率对比,结果显示,分诊准确率B组95.4%高于A组
0.2%(X~2=10.117,P<0.05)。
对比A组与B组患者平均候诊时间,患者平均候诊时间B组10.57±6.89min 短于A组11.54±7.6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3,P<0.05)。
其中Ⅰ级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为1.33±0.62min;Ⅱ级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为2.67±1.46min;Ⅲ级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为8.27±4.33min;Ⅳ级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为
13.11±7.26min,将B组四个级别患者与A组患者平均等候时间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Ⅰ级患者、Ⅱ级患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无差异
(P>0.05),其余各组患者两两比较,B组平均候诊时间随四个级别患者级别的
增高而增长,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平均候诊时间短于A组分诊法,Ⅳ级患者平均候诊时间长于A组分诊法,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A组与B组患者病情变化发生率,结果为B组0.4%少于A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6,P<0.05)。
比较A组和B组医疗纠纷发生率,由于前文研究对象中500例患者样本量较小,因此本项评价指标选用2016年整年、2017整年急诊大厅挂号并就诊的患者进行医疗纠纷发生率对比,结果显示,医疗纠纷
发生率B组0.094‰明显低于A组0.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766,P<0.05)。
结论:“三区四级”预检分诊法在急诊分诊中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其能够提高分诊人员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减少患者病情变化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对分流急诊室滞留患者、改善急诊室拥挤现象及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适用于我院急诊科分诊,提倡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