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病人的饮食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要点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溃疡,严重时可能引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来说,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重点介绍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要点,以期对护理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饮食护理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护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 适量进食:患者应维持适量的进食量,避免饥饿或过饱状态,每餐应分成多次进食。
2. 粗细搭配:患者应摄入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稀饭、面条、蛋类、鱼类等。
同时,患者应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或过冷过热的食物。
3. 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摄入咖啡、浓茶、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胃酸分泌。
4. 平和饮食:患者应遵循平和饮食的原则,饮食要清淡、富含营养,定时作息。
二、药物护理药物治疗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在药物护理方面需要注意的要点:1. 定期服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定期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同时,患者应注意将药物与饮食分开,避免食物影响药效。
2. 规范药物使用:患者应注意正确使用药物,服药时照顾口腔卫生,尽量避免刺激胃黏膜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3. 注意药物副作用: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应密切关注个人身体状况,如出现头痛、恶心、过敏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调整药物方案。
三、心理护理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心理护理要点:1. 了解患者需求: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
2. 鼓励合作治疗: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提醒患者按时服药,遵循医生的医嘱,配合检查和康复锻炼等。
3. 提供信息支持:护理人员应提供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治疗信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和治疗的进程,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60消化道出血时如何进行饮食护理何尚淑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发病率非常高的危重疾病,起病急,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引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胃底静脉曲张、胃炎、食管炎等,饮食不合理也是诱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
患者在发病后如果食用具有一定刺激性的食物,创面在外界因素刺激下症状会逐渐加重,为此需要对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一、认识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由多种基础疾病引发的症候群。
人体消化道范围包括肛门至食管区域的管道,包括直肠、结肠、盲肠、回肠、十二指肠、食管等,上消化道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区域的十二指肠、胃、食管等,下消化道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区域。
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肿瘤、血管组织病变、机械性损伤、炎症等,全身性疾病及消化道邻近器官病变也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消化道出血依据出血位置及血流量等方面的不同存在差异,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通常情况下,在出血量不足400mL时,患者无明显症状,而在大量出血和急性出血的状态下,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慌、冷汗、口干、四肢发冷、晕厥、休克等症状。
消化道出血重要的生命体征为血压及脉搏变化,大量急性的消化道出血会导致患者血容量急剧减少,人体在代偿作用下,心率显著加快,如果不能够及时对血容量进行补充和止血,将会导致患者脉搏逐步减弱,甚至产生休克等症状。
早期休克状态下,患者的血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后期血压会逐渐下降。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原发疾病存在一定差异,患者可表现为发热、肠梗阻、腹痛、腹部包块、黄疸、腹壁静脉曲张等症状。
临床对消化道出血实施诊断,可采取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方法,也可利用内镜技术进行检查,通过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胃镜、结肠镜等确定出血位置和具体病因。
若患者出血部位无法确定或为慢性出血或病情较为稳定、无急性大出血的情况下可利用X线进行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胃出血病人的饮食护理胃出血病人的饮食护理胃出血是溃疡病常见的并发症。
关于饮食护理以往有些误解。
胃出血时要不要禁食 ?一般来说 ,无呕血就不禁食 ,进食物后 ,食糜可以覆盖溃疡的表面 ,避免胃酸对病变的损伤 ,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 ;食物可稀释胃酸 ,也可减轻病灶局部的刺激 ;胃内有部分食物 ,可减轻胃的饥饿性收缩 ,避免已经形成的血痂脱落。
另一方面 ,胃内高酸会使血凝块溶解。
因此 ,只要无呕血 ,都可以进食。
但是 ,呕血的病人一定要禁食 ,以防进食呕吐或呕血造成窒息。
通常在停止呕血 12 小时后 ,不管是否还有黑便均可考虑恢复进食。
如又有呕血 ,则再次禁食。
吃什么的问题要掌握下述原则 :开始以进食流质、米汤、藕粉较好。
牛奶因营养丰富而倍受青睐 ,但事实上 ,正因为牛奶中富含蛋白质 ,饮用后会刺激胃酸与胃消化酶的分泌 ,牛奶中又有大量的钙质 ,吸收后高钙会刺激一种叫胃泌素物质的释放 ,继而增加胃酸 ,这些对止血均不利 ,因此 ,饮用牛奶要适量。
不要饮用太酸太甜的食物 ,这些均使产酸增多。
要少量多餐 ,饮食温热 ,过热的食物有可能使胃黏膜的血管扩1 / 4张 ,不利于止血。
浓茶、浓咖啡均应避免。
如食物清淡无味时 ,添加少许食盐无害。
出血停止后 ,可逐步增加食物的品种与数量。
一般饮良起居宜忌:消化性溃疡病饮食上宜食易消化又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发作期宜少食多餐,以软食为主,如软饭、面食、稀粥、藕粉、豆浆、橘子等。
平时饮食应有规律,忌食生冷、干硬和煎炒油炸的食物,如:生萝卜、柿子、油炸花生米、炸焦鱼、烧鸡等,亦不宜饮酒、浓茶和咖啡,这些可使胃酸增多,影响溃疡愈合。
消化性溃疡的饮食原则及健康宣教饮食原则:1.少量多餐,定时定量。
每天5-7餐,每餐量不宜多,减少对胃肠道的负担。
2.避免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的食物。
去除一切对胃肠道黏膜有化学性刺激的食物,如香料、胡椒、辣椒、咖啡、可可等。
禁忌易产酸的食物,如地瓜、土豆、过甜点心及糖醋食品等;禁忌易产气的食物,如生葱、生蒜、生萝卜、蒜苗、洋葱等;禁忌生冷食物,如大量的冷饮、凉拌菜等;禁忌坚硬的食物如腊肉、火腿、香肠、蚌肉、干果类等。
去除粗糙的食物,不宜食用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粗粮、芹菜、韭菜、雪菜、竹笋等。
3.不需严格限制脂肪。
因为脂肪可以抑制胃酸分泌,适量脂肪对胃肠粘膜没有刺激。
4.摄取适量蛋白质。
蛋白质对胃酸起缓冲作用,可中和胃酸,但蛋白质在胃内的消化产物又可促进胃酸分泌,应供应适量的蛋白质以维持机体需要。
5.多食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不是胃酸分泌的强刺激物,每天可供给300g-350g。
选择易消化食物如面条、混沌等。
蔗糖不宜太多,以避免使胃酸分泌增加,引起胀气。
6.供给丰富的维生素。
选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适当食用富含B族维生素的粗粮。
健康指导:1、用药指导:联合用药对症治疗的原则。
2、饮食指导:溃疡病合并穿孔、出血时禁食。
少量出血时应戒烟酒,进流质或半流饮食,餐后应安静休息。
避免辛辣、咸、浓茶、咖啡等饮料,牛乳和豆浆能稀释胃酸,其中含钙和蛋白质能刺激胃酸分解,故不宜多饮,不吃过热、过冷、太酸和油炸食物。
进食时要慢嚼细咽。
溃疡病人要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采用少量多餐,逐渐增加的饮食原则。
3、休息与锻炼:生活要有规律,工作宜劳逸结合。
病变活动期或有并发症时需要绝对休息。
平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其他指导胃溃疡应1~2月复查一次,胃镜至溃疡愈合为止。
如果胃溃疡长期不愈合应警惕癌变的可能。
5、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此病的诱发因素、治疗后的效果,并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悲观情绪及情绪异常激动。
适量多参加社交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分析检测饮食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刘庆苓(曲阜市人民医院,山东曲阜 273100)摘 要:目的:观察饮食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总计纳入82例研究对象,筛选于曲阜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组时间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
以计算机随机等额法进行分组,A、B组各41例。
A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推行饮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止血情况、患者焦虑情绪、治疗总体有效性。
结果:进行规范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相比于A组,B组出血次数相对较少,止血时间相对较短,再次出血率相对较低,焦虑情绪评分较低,治疗总体有效率较高(P<0.05)。
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将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临床中十分必要,能够巩固治疗效果,提升止血效率及有效性,降低再次出血风险,同时能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饮食护理干预;上消化道出血;焦虑情况;临床疗效Effect of Diet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IU Qingling(Qufu City People’s Hospital, Qufu 273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iet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thod: A total of 81 case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ho were treated in Qufu City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enrollment time was from January 2022 to December 2022.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by computer random matching method, and there were both 41 cases in groups A and B. group A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group B was given diet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group A. The hemostasis, anxiety of patients, and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end. Result: After standardized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group A, group B had fewer bleeding times, shorter hemostasis time, lower rebleeding rate, lower anxiety score and higher overall treatment efficiency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apply dietary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clinic, which will consolid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hemostasis, reduce the risk of rebleeding, and improve the anxiety of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t is relatively high.Keywords: diet nursing interventio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xiety situation; clinical efficacy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在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中,中青年发病患者因饮食不当导致出血概率相对较高,疾病发生后,如果饮食不合理,极易刺激出血面,容易造成出血加重或是二次出血,导致病情进展[1-2]。
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发表时间:2016-07-26T10:51:32.3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作者:余婷[导读] 加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饮食指导对病人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江省武义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浙江武 321200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饮食;预防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于此范围,急性大出血病目前的死亡率约占10%,应引起重视。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
饮食不当、劳累、腹压增高、情绪激动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而饮食不当则是第一诱因。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止血,维持患者营养需要,促进康复。
因此加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饮食指导对病人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本组上消化道出血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8~70岁,肝硬化合并出血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合并出血5例,其他2例。
2 护理2.1 一般护理出血期间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休息的重要性,保持休息场所的舒适安静,使病人精神愉快放松,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因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劳累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胃酸分泌增加,故休息应是缓解病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病情稳定后加大活动量。
2.2 预见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出血先兆,如反复呕血黑便,呕吐物由咖啡色变成鲜红色、喉咙异物感、胃部饱胀不适等症状,应考虑有出血可能。
密切观察腹痛时间、性质与饮食的关系。
.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有条件者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观察神志、末梢循环、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有头晕、心悸、出冷汗等休克表现,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
消化道出血时如何进行饮食护理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发病率非常高的危重疾病,起病急,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引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消化性溃疡、食道静脉曲张、肠道疾病等,饮食不当也是诱发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患者在发病期间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其创面会在刺激下进一步加重症状。
因此,饮食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饮食护理有助于减轻症状、促进愈合,并提供身体所需营养,以维持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全身健康。
1.认识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由多种基础疾病引发的症候群,主要是指食管、胃、小肠、大肠或直肠等部位内的出血情况,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典型症状包括黑色便便、呕吐带有血液、腹痛、腹胀、贫血症状(如疲劳、乏力、心悸)以及体重减轻,如果出血量较大,患者还会表现出出冷汗、面色苍白和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现。
若是未能及时对血容量进行补充和止血,将会导致患者脉搏逐步减弱,甚至产生休克等症状。
目前,关于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其根本机制涉及黏膜损伤和血管损害,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肝硬化和肿瘤是引发该病的常见原因;药物使用、酗酒、外伤以及某些遗传因素也会增加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病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和患有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更易患上该病。
临床对消化道出血实施诊断,可采取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其中内镜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胃镜、结肠镜以及食管镜等观察出血源头,采取活检、止血和治疗措施。
若患者出血部位无法确定或为慢性出血或病情较为稳定、无急性大出血的情况下可利用X线进行诊断。
对于贲门静脉曲张等出血源较难定位的情况,则需要进行血管造影,以描绘血管结构和出血点。
1.消化道出血时如何进行饮食护理2.1饮食护理基本原则消化道出血患者如果出现大量出血、休克、呕吐、恶心等紧急症状,为减轻胃肠道负担,应立即禁食,若患者出现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便血、呕血、溃疡合并出血等情况,需要通过静脉途径为其补充营养物质,并在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消化性溃疡的饮食护理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发生的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正确的饮食护理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消化性溃疡的饮食护理要点,助您控制病情,维持身体健康。
一、消化性溃疡的饮食原则1. 小而频的进餐:建议每日进餐次数增加至5-6餐,控制每餐食量,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增加胃液的稀释度,有助于消除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2. 禁忌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会刺激胃黏膜,增加溃疡的刺激和症状的加剧。
患者应尽量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
3. 避免酸性食物:柑橘类水果、醋、咖啡、碳酸饮料等酸性食物会增加胃酸分泌,加重溃疡症状。
患者应限制或避免这些食物的摄入。
4. 低脂饮食:油腻食物不仅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还会延长胃的排空时间,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推荐选择清淡、低脂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和水果等。
5. 适当补充蛋白质:消化性溃疡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而胃酸分泌需要较多的蛋白质。
因此,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鸡蛋、豆类等。
6. 饮食清淡:避免油炸、煎炒等高油脂食物,并减少食用糖分过多的甜品。
清淡的饮食有助于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保护胃黏膜。
二、消化性溃疡的饮食推荐1. 温煮流质食物:推荐选择温煮、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汤、瘦肉汤等。
这些食物有助于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同时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
2. 选用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有助于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系统康复。
建议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3. 补充维生素:合理补充维生素有助于加强免疫系统,促进溃疡愈合。
特别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保护胃黏膜。
建议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 适量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
但应避免在饭前、饭中和饭后大量饮水,以免稀释胃酸,影响消化。
5. 注意饮食时间:不要过快进食,有助于减少胃肠道的压力。
上消化道出血时如何进行饮食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典型症状为急性大量出血,属于常见急症,虽我国诊治技术不断提升,但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者合理规划饮食,可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及病死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对饮食护理方案认知不足,自我管理水平有限,本文基于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对患者饮食护理方案进行科普。
1.什么是上消化道出血?结合人体解剖结构分析,经食管至肛门管道被称为消化道,包括十二指肠、胃、回肠、空肠、盲肠、食管、结肠等部位,而上消化道主要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胰管与胆管。
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者典型症状为黑便、呕血,特征为出血量大,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新鲜血便,引发腹痛、腹胀、反酸、心慌等全身症状。
2.上消化道出血与哪些因素有关?(1)可由门脉高压引发,常见各类型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发展,胃底静脉曲张与食管损伤,均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
此外,肿瘤压迫门静脉或出现炎症、血栓等均可引发门静脉高压,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2)可由炎症、溃疡等因素引发,炎症常见于胃炎、食管炎患者,若患者酗酒或服用某些损伤胃粘膜药物,可引发出血,且胃部切除术后发生反流也可引发严重,如残胃炎或吻合口炎等;溃疡高发于胃部、十二指肠或食管,尤其患者行胃切除术治疗后,吻合口及残胃极易发生溃疡[1]。
(3)可由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引发,良性肿瘤多与神经纤维瘤、胃息肉或胃血管瘤有关;恶性肿瘤多与胃癌、十二直肠癌、贲门癌及食管癌等病症有关。
(4)可由物理、化学损伤引发,物理因素常见器械检查、X线深入食管深部检查等,可引发剧烈呕吐,损伤食管与贲门黏膜,导致出血;化学因素常见强酸、强碱制剂损伤。
(5)可由全身性疾病引发,如白血病、凝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如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等血管病变;如脑出血、脑外伤、感染或休克等应激性病变;如流行性出血热、尿毒症等其他类型疾病。
(6)除上述诱因外,还可能由动脉瘤破入胃、食管、十二指肠引发,或结核杆菌侵入胃部或十二指肠有关。
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病人的饮食护理
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是内科常见的多发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配合合理的饮食治疗既能促进止血,又能维持营养需要,而饮食不当可加重溃疡出血。
我院2003-2008年共收治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病人87例,男性56例,女性31例。
年龄26-72岁,平均48.6岁。
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6例,胃溃疡28例,复合性溃疡13例。
现将饮食护理的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
一、饮食护理的方法
1、禁食:适用于严重出血伴恶心呕吐者,一般需1~3天,禁食期间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液体及电解质,根据病情需要输新鲜血液。
禁食既可避免溃疡出血面受食物刺激而加重出血,又能使胃蠕动减
缓、胃酸分泌减少到最低限度,以减轻对溃疡面的刺激。
2、冷流质饮食:适用于出血量少且无呕吐者及出血停止后的患者,一般2~5天。
主要食谱为过筛肉汤、牛奶等,应少量多餐,咸
甜相隔,每餐100~200毫升,每日6餐。
3、半流质饮食:适用于出血停止后病情较稳定的患者,一般6~10天,主要食谱为肉末面条或蛋末面条,加一定量的蔬菜汁,每餐
300~400毫升,每日5餐,酌情补充少量液体及电解质。
4、饮食:适用于出血停止后恢复期的患者,约10·15天,主要食谱为稀饭、馒头、蒸烂瘦肉等,每日4餐,两餐之间加菜水、西
红柿水来补充维生素及无机盐等。
5、普食:适用于消化性溃疡的康复病人,进食烂饭、荤素菜搭配,一日3餐,不宜过饱。
二、体会
合理安排饮食是促进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病人康复的关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视病情进食:以上饮食的成分、数量、进餐次数。
87例消化性溃疡病人在治疗期间合理安排饮食使病情好转,从而患者积极配
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2、掌握饮食的温度和量:少量出血且无呕吐的病人宜进食温凉的饮食。
因温度过高可使胃黏膜血管扩张而加重出血。
同时要控制饮食量,需要增加用量时,一定要严密观察进餐后患者腹部症状及有无呕血、便血。
如发现异常时,应及时调节进食量。
3、进行科学指导: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病人的饮食科普指导很重要,多数病人病情缓解后有饥饿感,渴望进食,尤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及青壮年患者表现明显。
为防止私自加餐造成不良后果,进餐前护理人员必须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和交待清楚,说明不合理进餐会诱发再出血的严重后果。
4、出院时饮食指导:应根据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原因,认真做好出院后的饮食指导,嘱病人注意饮食卫生,定时进食,少量多餐,不食生拌菜及粗纤维多酸蔬菜,不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及硬食等,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为主,且要细嚼慢咽,有利于机体早日康复,防止复发。
作者单位:841000新疆巴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