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音乐发展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15
浅谈中晚唐雅乐的发展与嬗变过程作者:王子璇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16期【摘要】公元821年,随着穆宗李恒的继位,中唐如约而至。
这一时期的雅乐衰弱令人们不断追思旧日的繁华,雅乐变得愈加沉闷空洞。
晚唐时期的雅乐显然已步入末路,这一时期诸雄并起,唐朝饱受内忧外患的折磨。
公元907年,唐灭,后梁立,五代十国已然到来,而唐代雅乐这一传承绵延近三百年的古老乐种也没落了下来【关键词】雅乐;中晚唐;发展【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中晚唐雅乐的发展此时,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雅乐难以为继,再难回到高宗时期的鼎盛宏大,肃宗、代宗、德宗等几代帝王为此采取许多措施,做出种种努力,纵使如此也难以阻挡雅乐式微衰败的趋势。
(一)“贱隶为之”的中唐雅乐这一时期的雅乐早已不受重视,因此越发空洞沉闷,不为统治者所喜,以燕乐为首的俗乐开始大肆兴盛,甚至严重威胁到了雅乐本就艰难的生存环境。
诗人白居易便做过一首名为《立部伎》的长诗以表现当时雅乐那尴尬的处境。
诗中有云:“立部贱,坐部贵。
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
雅音替坏一至此,长令尔辈调宫徵。
”这首诗生动描写了坐立部伎与雅乐之间那悬殊的差别,并嘲讽了雅乐的更替。
为此,诗人更是在诗后批注道:“太常选坐部伎无性识者,退入立部伎。
又选立部伎无性识者,退入雅乐部,则雅声可知矣。
”从中可知,中唐时期的雅乐不光不受人们重视,同坐、立部伎相比,艺术知识与素养更是非常低下。
当时演奏雅乐的人员不再是“国子”,而由隶属于太常寺的乐工来担任演奏人员。
太常寺乐工世代相承,严格上来说是世代隶属于皇家的奴仆,即《周礼》中的“贱隶”;而《周礼》上亦有严格记载,雅乐应由“国子”来演奏,以昭示正统与庄严性。
汉魏时虽不用“国子”,也要选拔良家子弟中容貌体态端正者来担任演奏人员,至唐代时也严格按照这条标准筛选雅乐演奏者。
可至中唐,雅乐式微,坐、立部伎称雄,竟使用坐、立部伎淘汰下来的低级乐工来演奏雅乐,可见其衰落。
唐朝音乐艺术和道教音乐道俗的演进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代,也是音乐艺术和道教音乐道俗演进的重要时期。
唐朝时期的音乐艺术是中国音乐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传承至今。
道教音乐道俗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唐朝音乐艺术的繁荣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代,也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发展时期。
唐太宗时期,音乐制度更加完善,建立了九乐、十二钟、五丝、七管等乐种。
陈僖儒主持修改了九成宫律呈现了独特的音韵美感,严格规范了音乐制度。
唐代音乐的发展不仅仅在广泛传播,同时在创新上也有所突破。
唐太宗时期的“大歌舞”画面在现代看来,即使是一个举行盛大婚礼的场面恐怕也难以媲美,他沉浸在音乐和舞蹈的审美情趣中,使唐代音乐的繁荣发展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唐朝音乐艺术和民间乐器唐代音乐的繁荣也影响了民间音乐,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娱乐中也逐渐出现了大量的民间乐器,如笛子、竽、筝、琴、鼓等琴弦和吹管乐器。
这些乐器不仅在娱乐中得到广泛使用,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传承,也逐渐被发展成为了中国民乐的代表。
唐代音乐艺术和民间乐器的发展与演进,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道教音乐道俗的演进道教音乐道俗是唐朝时期出现的一个独特文化现象。
唐代中后期,道教教派在国内逐渐兴起,道教音乐道俗也逐渐出现。
道教音乐在演唱形式上,采用了“清音”和“嘶音”两种不同的唱法。
清音是清脆悦耳的自然音,嘶音则是颤音、滑音和韵律式唱法的统称。
道教音乐道俗在表达意境方面,强调以音乐作为方法,用音乐来在人类和自然之间“传道授业解惑”,达到净化人心、升华人性、达到自我超越的境界。
结语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代,唐代音乐艺术和道教音乐道俗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完善。
唐代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道教音乐则构成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为我们传达了深刻的道教思想。
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究。
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谈到中国的古代音乐,似乎每个人都会想到《诗经》,这也正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开端。
古代音乐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追溯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发展,以了解古代音乐是如何在文化、艺术和社会方面产生影响的。
1.盛唐时期的音乐盛唐时期被认为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此时期,人们开始注重乐器和声音的协调配合,从而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音乐组合。
在盛唐时期,音乐学家谢肇淛发现了音乐的比例理论和音律体系,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律制”,这使得音乐更加完善和科学化。
在盛唐时期,诗歌和音乐的融合也更为深入。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曾经被配以音乐演唱。
而李白的《将进酒》则是常被作为宴会歌曲演唱的。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高雅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歌曲和音乐表现形式。
2.宋朝时期的音乐宋朝时期,音乐的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加入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此时期,南曲的影响逐渐开始显现。
南曲是一种以闽南、客家地区方言为基础的音乐表演形式,其风格轻巧、欢快,曲调优美。
此外,戏曲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京剧被称为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戏曲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唱、念、做、打和舞蹈为基础的多艺术形式。
3.明清时期的音乐明清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在文化和政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发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时期,清代乐理学家曹大钦完善了中华传统音乐体系的理论,形成了《律呂考》等作品,将音乐理论化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同时,广陵琴派的建立也使得电琴艺术得以繁荣发展,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之一。
总之,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长距离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音乐形式到音乐理论,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古代音乐在文化、艺术和社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也丰富了现代音乐文化的遗产。
唐朝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唐朝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黄金时期。
在唐朝,音乐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壮丽的音乐艺术。
一、唐朝音乐的特点1. 多样的乐器:唐朝的音乐以丰富多样的乐器为特点。
有弦乐器如琵琶、筝、琴等,管乐器如笛、箫、管等,和打击乐器如鼓、钹等。
这些乐器的不同声音和演奏方法为音乐艺术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2. 多元的音乐风格:唐朝音乐兼容并蓄,吸取了中原、西域、四方的音乐精华,形成了多元的音乐风格。
有豪放奔放的“大曲”,婉转细腻的“小曲”,舒缓悠扬的“长调”,以及威严庄重的宫廷音乐等。
这些音乐风格各具特色,使唐朝音乐更为丰富多样。
3. 与舞蹈结合:在唐朝,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音乐艺术形式。
皇宫、士族府第和民间舞蹈中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舞者们通过舞动展示着音乐的魅力。
二、唐朝音乐的发展与推广1. 唐朝乐府:唐朝乐府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
乐府是指由政府机构负责编纂的集中体现民间诗歌和音乐的文集,内容丰富多样。
在唐朝,乐府负责整理、传承和创作音乐,使得音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2. 宫廷音乐:唐朝宫廷音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帝和后妃在宫廷中经常举行音乐演奏活动,每年还会举行大规模的音乐盛会。
宫廷音乐艺术的繁荣不仅体现了唐朝社会的繁华和富裕,也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民间音乐:唐朝民间音乐丰富多样,与宫廷音乐有着密切关系。
民间音乐大量采用了宫廷音乐的元素,但也在旋律、节奏和演奏形式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民间音乐在唐朝社会中广泛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三、唐朝音乐艺术的影响1. 对后世音乐的影响:唐朝音乐的发展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的音乐形式和技巧被后世音乐借鉴和发展,为后代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唐朝音乐的艺术风格也成为后来乐曲的重要参考,延续了唐朝音乐的辉煌。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转型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音乐文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转型。
本文拟从音乐的流派、音乐曲目和音乐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浅议唐宋音乐文化的转型。
唐宋时期的音乐流派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
唐代以雅乐为主,雅乐是国家官方仪式和礼仪场合的音乐,具有庄重、典雅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风气的变化,民间音乐逐渐流行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流派。
这种音乐流派不受官方的限制和约束,更贴近人民的生活,因此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这种音乐流派后来被称为俗乐,成为唐代音乐的主要形式。
唐宋时期的音乐曲目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唐代,雅乐的曲目以大乐和小乐为主,大乐是在皇宫和宫廷中演奏的乐曲,小乐是在寺庙和学堂中演奏的乐曲。
这些乐曲大多是古老的传统曲目,以各种礼仪和宗教仪式为背景。
在宋代,随着社会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音乐曲目逐渐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雅乐曲目外,新的民间音乐曲目也开始出现,如《渔舟唱晚》、《阳关三叠》等,这些曲目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唐宋时期的音乐表现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唐代,音乐主要是通过宫廷和寺庙的演出来传播,演奏者多为官方乐师和僧侣。
在宋代,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开始流行起来。
人们开始通过各种场合的演出来传播音乐,如酒宴、庙会、集市等。
这种变化使得音乐走进了人民的生活,成为了一种娱乐和享受。
由于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随意和自由,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造力进行演奏,从而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变化。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型,从雅乐向俗乐转变,从传统曲目向丰富多样的曲目发展,从宫廷和寺庙的演出向民间演出转变,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也推动了音乐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为后世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
浅谈盛唐雅乐的发展与嬗变过程作者:王子璇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12期【摘要】盛唐时的雅乐虽有着极大的发展,但因为统治者的不重视及战乱而不如燕乐发展鼎盛。
但凭借国力强盛,宫廷雅乐体系也主动迈出了融合俗乐、胡乐的步伐。
【关键词】雅乐;盛唐;发展【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盛唐雅乐的发展公元650年,高宗李治继位,盛唐由此开启。
之后历经九代帝王,在长达一百七十年的繁华中,大唐物产丰盈、边陲稳定,一派盛世景象。
(一)高宗武后时期的新雅乐贞观二十三年,李治继位,开永徽之治,秉贞观遗风,唐朝疆土在这时期达到最盛,高宗在位三十四年间对于雅乐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指示,命令乐工与乐官创作道调,以加入雅乐体系中,并亲自制定《上元舞》。
除此之外,还将太宗时的三十六乐悬改为七十二乐悬,后因宫室狭小,无法尽奏,才重新改为二十乐悬。
高宗极喜爱琴曲《白雪》,奈何传承不全,太常遂根据旧曲以定宫商,作新曲《白雪》,并采用御诗为新曲乐辞,在正曲后加入送声,君唱臣和。
高宗逝后,武曌登基,改国号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
她把雅乐歌辞加以改变,形成新的雅乐,并把高宗时为避名讳而更名的文武二舞重新改回《治康》《凯安》之名。
武曌废除贞观礼乐,使唐初三大舞几近名存实亡。
她更重视阴祀、颠倒十二律吕,为《十二和》重新更名。
不光如此,还亲自创作歌曲,如《曳鼎歌》《神宫大乐》。
(二)玄宗重制雅乐自武曌改国号“周”后,为抹除掉雅乐中深刻的李唐印记,以昭自己的正统地位,她做出種种举措以破坏贞观礼乐。
神龙政变与唐隆政变后,玄宗李隆基登基,开始重新修订雅乐,以求恢复贞观年间的雅乐制度。
玄宗同太常乐工等官员一同整理雅乐,大大提高了胡乐地位,将其融入唐初三大舞中。
《上元舞》《七德舞》使用大鼓,辅以龟兹乐;《九功舞》则用西凉乐。
更有言:“唐世庙堂雅乐,亦杂胡声也。
”玄宗注重礼乐,制成《大唐开元礼》,详细记载了大唐的礼乐制度,并严格规定各地祭祀制度仪式以及官僚阶层的乐悬乐佾规模。
关于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的论文摘要:宫廷乐舞的起源于西周礼乐制度的形成。
经过西周、西汉两朝的大力发展,宫廷乐舞在唐朝的时候进入它的第三个高峰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唐朝宫廷乐舞在种类、式样、分类、技巧等各方面都远远超越了以往历代王朝,宫廷乐舞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一、宫廷乐舞关键词:关于,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论文,宫廷乐舞的起源于西周礼乐制度的形成。
经过西周、西汉两朝的大力发展,宫廷乐舞在唐朝的时候进入它的第三个高峰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唐朝宫廷乐舞在种类、式样、分类、技巧等各方面都远远超越了以往历代王朝,宫廷乐舞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一、宫廷乐舞的出现古代宫廷的出现,使中国宫廷乐舞也随之形成、确立和发展。
夏、商时期,宫廷乐舞多在祭祀等场合表演,是当时人们侍奉、祭拜、娱乐鬼神,以达到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后的西周王朝制定了一套等级十分森严的礼乐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对等级进行规定,并规定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礼乐制度的形成也成为中国宫廷乐舞正式确立的标志。
西周王朝的宫廷乐舞主要在祭祀、巫礼、驱疫、教育、宴享等场合表演。
在西周“以德配天”的观念下,作为舞蹈主体的雅乐舞,其特点表现为肃穆庄重、神圣崇高。
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随着西周王朝的没落而势衰,宫廷乐舞的娱乐功能又得到了发展。
民间俗乐舞开始进入宫廷雅乐舞与之相融合,并得到了两汉皇帝的推崇。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俗乐舞的机构——乐府,乐舞在种类和形式上有了较大发展,西域舞蹈也开始进入宫廷与俗乐舞相交融。
两汉的俗乐舞较之雅乐舞在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分为较轻盈飘逸的文舞和较刚健勇猛的武舞两种,并在中国宫廷舞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商乐舞和胡舞逐渐成为宫廷舞的主流。
清商乐舞即俗乐舞的总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宫廷中广为发展。
其特点是清丽飘逸、典雅脱俗,带有非常强烈的抒情言志性,能够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
胡舞则是指西汉时期便已进入长安的西北少数民族舞蹈。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中国音乐从古典到民间的转型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音乐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传统。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形式多样化。
唐宋时期的音乐形式包括宫廷音乐、寺庙音乐、民间音乐等多种类型。
在宫廷音乐方面,唐代的宫廷音乐以宴会、祭祀等场合为主,曲调优雅舒缓,曲艺形式丰富多样。
宋代的宫廷音乐则更加注重音乐表现的情感,注重音乐的内涵与情绪的表达。
在寺庙音乐方面,唐宋时期的寺庙音乐主要用于佛教仪式和祭祀活动,音乐形式庄严肃穆。
在民间音乐方面,唐宋时期的民间音乐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曲调朴实自然,歌词真挚流畅,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真实感受。
二、音乐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唐宋时期的音乐表达方式包括器乐、声乐、琴曲、歌曲等多种形式。
在器乐方面,唐宋时期的器乐以“乐府”为代表,乐器种类繁多,演奏技巧高超,音乐风格典雅细腻。
在声乐方面,唐宋时期的声乐主要是诗词的吟唱,艺术家通过歌唱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在琴曲方面,唐宋时期的琴曲以古琴为主要乐器,曲调婉转动听,富有古典文化的艺术气息。
在歌曲方面,唐宋时期的歌曲以民间歌谣为主,歌词内容广泛,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三、音乐创作风格独特。
唐宋时期的音乐创作注重音乐的艺术性和表达能力,在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上具有独特性。
唐代的音乐创作注重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曲调明快舒缓,具有浓郁的节日气氛。
宋代的音乐创作则更加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内涵表现,曲调婉转柔和,歌词含蓄细腻,给人一种深思熟虑的感觉。
唐宋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独特,不仅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展现了艺术家个人的风格和才华。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摘要:说唱音乐品种丰富,独具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一个民间音乐门类。
说唱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出现。
本文主要通过时间顺序,简要的说明了说唱音乐在每个历史时期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以及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说唱音乐;历史沿革一、唐代的说唱音乐——变文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讲唱。
变文讲唱在许多记载中称“俗讲”,主要在中晚唐时期盛行在长安大寺院里,是僧侣们讲经时穿插讲唱的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
变文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文体为后世的讲唱文学所继承。
唐代早期的变文和南北朝“唱导”一样,是以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的讲经形式民间说唱形式相结合来演绎佛经神变故事的。
它首先出现于佛寺禅门,是把佛教经典艺术化、形象化的产物。
僧人为了使深奥的佛理经义通俗化,逐渐加进了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内容,还出现了专门讲唱故事的俗讲僧。
到了中晚唐时期,长安城内许多寺庙经常进行俗讲,盛况空前。
除俗讲僧外,当时还出现了以转唱变文为职业的民间艺人,他们又进而创作出许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变文,大大增加了变文的民间性、故事性和现实性。
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
唐初传奇张鷟的《游仙窟》通篇以散文叙事、以韵语对话,便与变文散韵夹杂、唱白并用的形式基本一致;而且描写细致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也接近变文的风格。
中唐是传奇繁荣的时期,也是俗讲、转变、说话盛行的时期。
此外,从唐代传奇到宋、元以后的话本、拟话本等白话小说,它们那种长篇铺陈叙事的表现手法,也是跟变文相通的。
变文对后代的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影响,有些变文,如《维摩诘经讲经文》、《八相押座文》,颇类似于戏曲的脚本 , 它们那种讲唱间杂的形式 , 与戏曲的唱白体式已很接近。
浅谈唐代音乐发展历程 所在院系:音乐系 专 业:音乐学 年 级:2007级教育二班 学生姓名:姚 * 学 号:********** 黑河学院学士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前言……………………………………………………………………………………………Ⅲ正文……………………………………………………………………………………1 一、唐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1 (一)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成果…………………………………………………………2 (二)对别国音乐的采纳与吸收………………………………………………………3 1、××××××××××××××……………………………………………………………4 二、唐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兴盛的原因…………………………………………………5 (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6 (二)开放的文化政策和艺术交流………………………………………………………7 (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8 三、唐代音乐的成就及其历史贡献……………………………………………………………9 ……………………………………………………………………………………………10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 黑河学院学士毕业论文(设计)
I 中文摘要 翻开中国音乐的历史的画卷,唐代音乐的高度繁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唐代音乐思想、音乐体裁、音乐种类也是丰富多彩。本论文力图用唯物史观去探索我国唐代音乐发展的规律,对于唐代重要音乐文化现象,音乐人物和音乐作品,也力求在资料准确的基础上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解释与评价。随着陆路、海上交通的发达,与西方各国的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也为艺术上的交流打下了基础,兄弟民族和各国的音乐舞蹈艺术的大量传入,形成了中国歌舞的鼎盛时期。 舞蹈艺术也在此时得到高度发展,舞蹈艺术是唐代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霓裳羽衣舞》更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舞蹈特征及其水平,曾是唐代舞蹈艺术的顶峰,也为后世舞蹈文化取得精华,促进了我国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 大唐音乐近三百年的历史经历是初唐、中唐、晚唐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本文从唐代的音乐风格、体裁以及乐器、乐舞、音乐机构等诸多方面的历史资料来思考唐代音乐文化及其艺术成就,走进唐代音乐文化、认识唐代音乐文化发展规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代音乐文化做了初步的探寻。
关键词:对外交流、音乐风格、人物、乐器、乐舞。 黑河学院学士毕业论文(设计)
II Abstract Turn the music history in China, the height of the tang dynasty scroll music boom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us, i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rt, Chinese and foreign rel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have achieved great accomplishment, the diversity of the features. The tang dynasty music thought, music genre, music type is rich and colorful. This paper tries to us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explore our country music development law of the tang dynasty, for music culture phenomenon, tang important music characters and music work, and strive to material accurate basis objectively and impartially explain and evaluation. As land, sea traffic developed,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trade is also very frequently, but also for artistic communication, ethnic brother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music dance art of song and dance, formed China into the heyday. Dance art also at this time to be highly development, dance art is unique artistic form of tang dynasty, including the neon clothes dance "more representative of this period are dancing characteristics and level, was the peak of tang dynasty, dance art for the generations' dance culture in China has essence,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dancing art. Tang dynasty music almost three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is early, tang dynasty,
presents the obvious from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tang dynasty, this paper music style, genre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dancing, music institutions of many aspects, such as historical material to think music culture and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of tang dynasty, walked into music culture, know tang music culture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tang dynasty,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music culture in the tang dynasty made a preliminary search.
Keywords: Foreign exchange, music style, character, Musical Instruments, dancing. 黑河学院学士毕业论文(设计)
III 前 言 唐代在中国古代发展中享誉盛名,得益于统治者的开明领导以及兼收并蓄的指导思想,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盛,思想文化城多元化趋势发展,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成为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为唐代音乐的高度繁荣发展打下了基础。唐代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及转折点,它那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文化历史变革,千百年来为中外历史学者所瞩目。 本篇论文对于唐代音乐的特有风格和时代特征、文化现象、音乐人物及其音乐作品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评述。在本论文中我尽量以最客观的态度,从音乐社会学和传统的音乐史学来认识唐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我所选取的论文及其内容主要是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的效益。让我们走进这个辉煌的艺术时代——唐代。 黑河学院学士毕业论文(设计)
- 1 - 一、唐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在中国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唐代音乐的繁盛、辉煌、是中国音乐史上最灿烂的丰碑,在此基础上,唐代音乐文化繁盛的原因有很多。 (一)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成果
当我们来衡量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化是否有较大的发展潜展的态度力时,它的标准就是对继承与发展的态度。在传统儒家的影响下,似乎一直都是偏重于继承而忽略了其自身的发展,循规蹈矩。从孔子开始,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都一直在研究长盛不衰,使我们拥有了很多很多的史籍,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在提出创新的问题上就非常的少见了。然而,每当新的事务发明创造出现时,大多数却是遭到抵制的。这种历史的不幸就在于传统的思想深入人心,力量也过于强大。 正因为如此,唐代作为一个特别的例外的时期,才特别的值得我们引起重视。能够在继承与发展上保持良好的平衡,对音乐观念上的创新,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创新方面我们可以从唐代宫廷燕乐的乐器、乐曲、乐律理论方面来进行分析。在唐朝时期燕乐所用的乐器与从前的各个朝代相比都有巨大的改进。乐器的种类也大量增加。 在继承方面,唐代音乐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时期的优秀文化成果,例如,(1)唐代的大曲,它是在唐代民歌,曲子的基础上继承了汉魏以来清乐大曲的传统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大型歌舞曲。(2)清商乐原是汉、魏、六朝时期的民间歌舞,后来为唐代宫廷所用。(3)隋王朝自建立到灭亡虽然只有37年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封建王朝之一,然而,他的音乐文化成就却极其辉煌。隋朝统治者创立的“教坊”机构,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成果,创建了“七部乐”、“九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主张多民族音乐并存,并大力培植民间音乐。使我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朝着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方向迈出了可喜一步,其历史意义是不容低估的。唐袭隋制,在继续融合的基础上建立了十部乐和坐、立部忮的宏大体制,将我国音乐文化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二)对别国音乐的采纳与吸收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空前。唐代对外实行开放政策,政府鼓励双边贸易,更加支持文化上的交流。东起长安,经过河西走廊,在西行过波斯,直至拂林,整个“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节、客商络绎不绝。在东亚以及南亚往来不断往来。 贞观十七年拂林遣唐使来唐,传授杂技音乐和歌舞伴奏,拂林的医术也早已传入我国。同一时期天竺国也不断派来使节,太宗也派使节出使天竺。隋唐三百年间,中日两国频繁的互派使节,这些使节人员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时也有不少中国音乐家东渡日本,传播中国的音乐文化,例如中唐时期的著名音乐家皇甫东朝和他的女儿于天平二年在日本演奏“唐乐”,后来由于风浪所阻难以回国,父女就在日本定居了,皇甫东朝还被日本朝廷任命为雅乐员外助。 中国唐代雅乐大量流传到日本,成为日本雅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唐乐在日本雅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