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分析--论文 3篇影响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是成本,成本的弹性决定着企业盈利的空间。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分析--论文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分析--论文1一、成本控制概述成本控制是企业以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为导向,在各类成本耗费发生之前,对各项影响成本的因素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确保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是一个运用计算、调节和监督的手段,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耗费进行控制的过程。
在该过程中,不仅可以发现企业运转中的薄弱环节,还可以摸索出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合理、科学地进行成本控制,可以提升企业盈利空间,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让企业在日益严峻、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行。
二、公司成本控制现状(一)公司简介公司是一家创建于2021年、专业从事LED应用产品生产的企业,公司以生产加工和经销批发为主要经营模式,主营产品包括LED柔性霓虹灯带、LED软条灯、LED彩虹管、LED灯杯、灯管等,产品远销日本和法国。
近几年公司面临着规模小、竞争力不足、成本高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成本领先'成了金科玉律,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意味着公司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努力降低各类成本。
(二)公司成本控制现状1.各类成本居高不下。
公司的产品成本包括研发成本、采购成本、制造成本和物流成本,成本管理难度较大。
在实际中,由于采购人员缺乏必要的采购技巧,车间人员不注重产品原料预算和充分利用,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率高、运费高等原因,导致该公司采购成本、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据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公司的采购成本、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9.6%、7.1%、8.3%左右。
高成本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成本数据记录不足,缺少成本考核评价。
在公司的财务数据中,对各项成本数据的记录不全面,具体表现在成本归集对象不明确、部分间接成本信息缺失等。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模板(10篇)二、化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存在的原因1.成本控制的观念滞后。
中国化工行业管理者普遍认为,产品成本主要发生在生产成本,并将管理生产流程作为降低成本的最大目标。
其实不然,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固然重要,但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化工企业管理人员错误的成本控制理念是产生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原因。
目前化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仍然以降低成本,减少消耗为成本控制的目的,但在一些情况下,过度的减少成本会造成产品质量和公司效益的下降,这种消极的成本管理是不科学的,公司只通过降低成本是不可能获得竞争优势的。
2.成本控制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转向市场经济后,从相对封闭的环境转向全面开放的经济环境,我国传统的会计体制的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主体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应积极参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活动。
虽然我国会计界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但对于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兴趣并不高,过去几年的学术性论文中,涉及财会领域的成本会计研究较少,以成本会计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更是凤毛麟角。
一些化工企业成本控制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系统中成本会计不能灵活的进行成本控制,加之会计理论的研究热情不足,直接导致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不够,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效益,所以在增加我国成本会计研究的同时也要关注针对化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使化工企业付出的成本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3.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企业发展的前提是拥有足够多的资源,这种资源积累并不能单纯依靠外部的给予,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获得投入产出之间的正相关来实现,这就要求企业要精打细算,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完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
进行成本控制并不是在替客户提高价值以满足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而应该通过对企业组织运行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精细化成本控制单位,明确每部分费用投入具体责任,转变由企业老板一人关注减少成本投入,降低费用消耗的局面,使企业每个员工都关注如何减少成本投入,以达到产出不变,投入最小化。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优秀3篇)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编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优秀3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房地产成本管理问题及措施论文篇一一、我国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国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过程系多维化管理过程,需要综合全团队成本管理理论、纵横向成本管理理论等内容予以支撑,才能实现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全面成本管理。
多数企业尚未意识到成本管理全面性的重要意义,仍然依赖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治理企业项目,使得企业或多或少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1.成本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企业在开发房地产项目时将焦点聚集在了项目投建期间的成本核算,而忽视了各环节不同时点的成本管理全过程,这就使得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难度不断加大,成本控制的效果也不甚明显。
各部门在成本控制问题上缺乏有效沟通,成本管理体制中权责的划分不够明晰,一旦发生成本超标等事件,各部门及人员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缺乏详尽的项目可行性分析部分房地产企业所制定的发展战略与其实际开发的项目缺乏衔接性,盲目追逐超额利润而忽视自身实际的资金能力与可用资源,尚未全面评价项目可行性前就对项目成本做出项目预算或成本估算,使得成本控制过程显得过于随意,成本管理精确性也有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
3.成本管理过程连贯性不足不能点面结合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过程应是一个点面结合纵向横向相结合的连贯性过程,部分企业忽视了项目要素及风险管理,还有些企业则对人力资源及项目周期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只重视点的管理而没有真正意识到成本管理链条的重要性,即成本管理不够全面。
4.反馈效率有待提升形式主义在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部门中表现的较为普遍,多数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成本分析体系,且未对项目后期所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分析和总结。
核算与管理方法因循守旧,项目组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本管理质量不足效率不高,这又直接导致了企业项目工期加长,进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项目成本。
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管理研究院系名称管理学系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___________ 会计学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讲师2010年5月7日摘要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法,它要求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同时关注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通过价值链分析方法与成本管理的结合,企业能够有效地适应其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控制成本,并获得成本优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有效地实施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文章以价值链分析为理论基础,指出了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并对价值链分析与成本管理相结合做出了分析。
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本文以价值链中的一环一一行业价值链分析为主,结合案例分析的方式,对价值链分析在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做出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价值链分析;成本管理;内部成本;外部环境AbstractIt is a new cost management whi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 chain. This kind of cost management requires the enterprise pay attention to the enterprises competition ability in the market as while as using the cost management. The enterprise could adapt to the constant chang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value chain analysisment and cost management. Thus, enterprise could control the cost and obtain cost advantages. In the circumstance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enterprises are facing with the increasing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So how to implement cost management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re becoming urgent problems. This paper takes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iment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pointed out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cost management and analyzed the combination of value chain and cost management.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including the enterprises internal value-chain analysis,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of rivals. This paper used one of the vale chains- the industry chain as the main analysis, combined the case analysis and gave out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vale chain's specific application in cost management.Key Words: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Cost management, Cost of internal, External environment1引言 (1)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2文献综述 (1)1. 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2价值链分析的概念及内容 (3)2.1价值链分析的概念 (3)2.2价值链分析的内容 (3)2. 2.1行业价值链分析 (3)3.2.2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4)2.2. 3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4)3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管理 (5)3.1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 (5)3.2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管理方法 (5)3. 2. 1树立价值链成本观念 (6)4.2.2正确定位成本动因 (6)3.2. 3拓宽成本管理范围 (6)3.2.4建立完善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 (6)3.3价值链分析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途径 (7)4烟草行业价值链分析案例 (8)4.1我国烟草工业公司的行业价值链模式 (8)4.2行业上游价值链分析 (9)4.3行业中游价值链分析 (10)4.4行业下游价值链分析 (10)5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1.1研究背景和意义经济全球化势态的加快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内部管理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引起众多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同时也促使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方面论文企业通过战略成本管理实践,向战略成本管理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预示着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方面论文篇1试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一、从企业成本管理形成与发展上看战略成本管理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有多种不同的观点,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这些观点反映出不同学者在对成本管理形成与发展认识上的不同,所划分的阶段也有所不同。
有代表性的成本管理(成本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划分观点有:(1)按近、现代历史分期的方法划分为原始或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和现代成本会计三个阶段;(2)以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依据划分为企业成本的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三个阶段;(3)按管理方法的产生和运用的程度划分为标准成本管理时代、本量利分析和直接成本计算时代、作业成本计算时代和市场驱动成本时代;(4)按管理过程中的环节划分为以事后分析利用成本信息为主的阶段、以事中控制为主的阶段、以事前控制为主的阶段和战略成本管理阶段四个阶段。
对于成本管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划分,还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关于按近、现代历史分期的划分。
比较几种观点,对原始或早期成本会计阶段时间的确定是一致的,都是1880~1920年,但在第二和第三个成本会计阶段的时间确定上则有所不同。
如对第二阶段的时间确定,一种观点认为是1920-1950年,另一种观点认为是1920~1945年。
确定1950年或1945年的依据是什么?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关于早期的成本管理或成本会计。
一般认为,早期的成本管理只是事后进行成本计算,没有事前和事中的成本管理,或者说没有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实际上早期的成本管理有事前和事中管理的内容。
早期的事前成本管理是管理者依据经验、事先确定目标和不同时期实际成本比较所确定的差异进行的,事中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监工的监控进行的。
129155 管理会计论文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分析一、管理会计与企业成本的概述1.管理会计的概述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做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
在管理会计的实践运用中,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可以对其整个生产流程环节进行监控,对降低企业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管理会计工具,可以分为五大类,如下表所示:表常用管理会计工具2.企业成本的概述企业成本主要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
针对使用成本各方面信息的不同,可以按不同标准加以分类。
如上表所示。
3.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在现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管理会计伴凭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逐渐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管理会计通过一系列方法可以有效的对企业成本进行监控,通过对其方法的运用,可以对存货的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材料成本率等一系列指标进行分析。
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点及产品特性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出对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首先,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
它通过全面预算发挥着作用,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着事前控制。
通过全面预算,可以让企业内部成员,更深刻的了解自身在计划期间内工作职责,能够促进企业合理的开展工作。
管理会计充分应用着现代数据模型的定量计算分析,为企业的经营预算提供行之有效的实际依据,对企业成本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管理会计运用方法具有多样性。
它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例如,1999年,华润集团6S体系的建立,成为了我国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管理公司的经典。
该体系以全面预算为入口点,建立在管理会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集结全面预算与多元化信息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
随后2003年华润引入的平衡积分卡补充6S体系,更有效的促进了华润集团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BJ公司的成本控制分析作者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鼓励发展经济建设的国策,现在很多行业都趋于饱和,市场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
企业要在当今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釆取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甚至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本文以BJ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了解公司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以实践取的数据来分析证明该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来提出成本控制的方案,由此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字:成本成本控制经济效益竞争力The Cost Control Snalysis of BJ Company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sou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policy of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many industries are saturated, an unprecedented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Business requirements in today's fierce market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Bian take a scientific method of cost control,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and expenses during the period, less than the cost of competitors' production management, improve economic benefits, in order to be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in the competition is so fierce, even as the industry leader.In this paper, BJ corporation for the study, through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any's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to take practice to analyze the data to prove the company's cost control problems and th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program of cost control by this to reduce costs and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Keywords: Cost Cost Contro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第1章前言 (1)1.1 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1.2国内外文献综述 (2)1.2.1国外文献综述 (2)1.2.2国内文献综述 (2)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3)第2章成本控制理论概述 (4)2.1成本的概念 (4)2.2成本控制的概念 (4)2.2.1成本控制的原则 (5)2.2.2成本控制的程序 (5)2.2.3成本控制的方法 (5)第3章BJ公司现状 (7)3.1 BJ公司简介 (7)3.2 BJ公司在行业内的经营状况分析 (7)3.2.1盈利能力的比较 (7)3.2.2各项费用的比较 (8)3.3 BJ公司财务分析 (9)3.3.1利润表分析 (9)3.3.2生产成本分析 (10)3.3.3期间费用分析 (11)3.4 BJ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12)3.4.1 生产成本控制 (12)3.4.2 期间费用控制 (13)3.5 BJ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3)3.5.1材料成本控制失效 (13)3.5.2工资费用控制失效 (14)3.5.3制造费用控制失效 (14)3.5.4期间费用控制失效 (14)第4章BJ公司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5)4.1成本控制制度不健全 (15)4.2公司员工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15)4.3成本预算和成本分析没有发挥正真的作用 (16)第5章成本控制问题解决措施 (17)5.1对材料成本的控制措施 (17)5.1.1 采购成本控制措施 (17)5.1.2 材料消耗成本控制措施 (17)5.2对工资费用的控制措施 (18)5.3对制造费用的控制措施 (19)5.4对期间费用的控制措施 (19)结论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第1章前言1.1 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义乌市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也是世界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闻名世界。
管理会计方面的论文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企业最基本的会计系统,长期存在着管理会计对内核算、财务会计对外核算的基本规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管理会计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管理会计方面的论文范文一: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对企业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服务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职能在于以现代科学的管理思想为基础,运用特定的方法,建立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编制和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帮助管理者对企业资源的最优化使用做出决策,全面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厘定与职能概述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其工作范围以企业现在和未来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是新型会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88年给管理会计下的定义为: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
第一,预测经营前景职能。
管理会计按照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经营方针与经营总目标,充分考虑经济条件之约束与经济规律之作用,选择科学的、合理的量化模型,有计划、有目的地预计和推测企业未来的销售、成本、利润以及资金的变动趋势与发展水平,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第一手信息。
第二,参与经营决策职能。
管理会计在整个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发挥的是决策分析或咨询服务的职责。
例如,管理会计的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以及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都是管理会计提供决策分析职能的具体体现。
第三,规划经营目标职能。
管理会计在最终决策方案的基础上,将事先确定的有关经营目标分解到各有关预算中去,从而合理有效地运用或分配企业资源,并为控制与绩效考核创造条件。
例如,管理会计的本——量——利分析及全面预算管理等工具与内容,应该是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的体现。
第四,控制经营过程职能。
事前确定各项经营指标,根据执行过程中实际与计划发生的偏差进行原因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并改进管理,确保经营活动按计划运行。
在企业的日常发展过程中,会计成本是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经营管理环节。
下面是由整理的,谢谢你的阅读。
篇一成本会计导入政府会计研究一、现有政府会计核算方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其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需要。
我国政府部门目前执行的是1998年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
这套预算会计制度对于反映每期财务收支活动、加强我国公共财政资金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这套会计制度不同于政府会计体系,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目前还没有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经济资源,现时义务和业务活动全貌的政府会计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初步建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转变及民主化进程的明显加快,1998年颁布实施的预算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政府公共财务管理和外部有关各方的信息需求,存在许多缺陷:1.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收支情况。
由于政府的会计活动与企业的会计活动在会计主体、对象、内容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政府部门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必然存在很多与现行政府活动不相适应之处,政府部门很多活动没有进行会计核算、成本计量。
2.财政负债核算范围过窄,不利于政府进行有效管理,无法很好的防范政府负债风险。
现行预算会计只核算当期实际收到现金的直接显性负债,未核算当期已经发生而尚未用现金偿付的直接隐性负债,以及可能引起财政支出增加的或有负债。
大量的直接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仍游离于预算会计的核算之外。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预算会计披露的财政负债规模远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财政负债规模,可以预计到的财政负债风险也远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财政负债风险,政府偿付债务能力和承担负债风险的压力均被低估。
3.信息披露不完整,对外报告体系未建立,不利于外部监督,从而导致了我国政府成本居高不下,政府规模迅速膨胀和政府效率普遍低下。
【财务会计论文】成本会计的问题及对策3篇(共6511字)(一)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很多成本会计的控制观念都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其对于成本控制主要以节约为主,对于企业的各种开支都过分所见,所以这种方式对于成本的效益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这种传统观念是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而来的,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企业的生产是供不应求的类型,所以市场对于产品并没有个性化的需求。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由于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产品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关系,所以在控制企业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才能够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
所以,企业如果只对于生产成本进行控制,那么企业由于产品质量低下等的关系,会造成市场份额的减小,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成本会计核算范畴过窄,不能适应企业成本多样化的要求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市场营销以及产品设计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
所以,这种形势下如果只对于产品的制造成本进行关注,就会使得整个企业的决策偏离方向,最终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所以企业应该对于各个方面的成本实行统筹兼顾的原则。
(三)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滞后,不能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必须要通过对于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进行提升,才能够使得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不会下跌。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发,生产方式改革的时候并不会对于成本核算的技术和条件进行改善,所以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往往不能反映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同时,有些企业仍处于固步自封的阶段,并没有对于新技术,新方法加以利用,使得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不仅与自身的发展不能相适应,与同行的成本会计核算也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企业的整体效益会降低。
二、工业企业成本会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一)知识经济对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在我国知识经济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情况下,知识在生产过程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成本控制会计论文范文3篇作业会计成本控制论文成本控制的水平往往取决于成本观念。
现行成本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传统成本制的基础之上,由于传统成本制在处理间接费用等方面存在缺陷,而使成本控制难以有效,作业会计的产生、发展及应用为成本控制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建立作业会计的应用模型应用作业会计于成本控制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作业会计工作模型。
作业会计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中心思想,以“确定费用单位从事的作业并计算其发生的成本,再以产品对这些作业的要求为基础,经过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资源转换为产品的过程,将成本追踪到产品”为基本规则。
作业会计的应用模型建立的程序:(1)由各职能部门按照既定规则在各自所辖范围内分别确认作业,并由成本管理部门(如会计部门)统一汇总、合并,同时确认各职能部门所辖范围外的作业,再考察企业生产经营全貌描述企业作业链;(2)通过对作业的研究选择成本动因,再按照同质性和比例性的原则,运用直接确定,回归分析等方法划分成本库;(3)确定每一成本库中单位成本动因的计算方法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归属方法,进而得出总计单位产品成本的模式;(4)明确作业通过成本动因归属于产品的部分成本(或称不可追溯成本)的具体项目和内容。
经过上述步骤建立起来的作业会计的应用模型,成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一,为成本控制活动服务。
二、作业会计对成本控制几个基本概念的影响1.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传统的成本性态的划分是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这种划分当间接费用含量较低时尚可接受,而在间接费用含量较高时就会掩盖其可变性,从而使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模糊,成本控制相对弱化;在作业会计下成本性态的划分不仅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而且以一系列的其他成本动因,如顾客数、供应商数、服务次数等为依据,这就能揭示间接费用的可变性,更大部分地明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成本控制。
就是说作业成本性态分析既包含了传统成本性态分析,更拓宽了它的范围。
本科毕业论文——成本控制论文一、引言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要素之一。
管理者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然而,实施成本控制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
本文将以某一企业为例,从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实现成本控制。
二、企业内部成本控制1.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控制的第一步。
如果企业没有完整准确的成本核算,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成本偏差。
某企业以生产化妆品为主营业务,其成本构成如下:1)直接材料成本2)直接人工成本3)制造费用4)管理费用5)销售费用某企业的化妆品制造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在成本核算中,需要特别关注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两个方面。
对于其他费用的核算,可以参考相关业务成本核算指标。
2.成本管理除成本核算之外,企业还需要进行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制造、采购和销售等各个方面。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造方面:企业需要定期进行制造成本分析,控制制造工厂的物料成本、工资成本、能源成本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产品配比的分析和改进,以降低成本。
2)采购方面:通过制定采购策略、开展供应商管理等措施,可以实现采购成本控制。
企业可以通过集中采购、谈判优惠价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3)销售方面:制定销售策略,提升销售渠道效率,降低库存数量等,都可以控制销售成本。
在销售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发票等费用的申请和核销。
3.成本绩效评估成本绩效评估是企业成本控制的最后一步。
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了解企业的成本管理、管控效果,并做出及时调整。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绩效评估指标:1)成本构成分析:了解不同成本费用的占比情况,判断成本结构是否合理。
2)成本效益分析:对比不同期间、不同产品成本,了解成本效益变化情况。
3)成本控制指标:通过比较某一时期内的成本预算和实际成本变化幅度,判断成本管理的成效。
三、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1.合理的采购策略采购策略是采购成本控制的第一步。
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应用1成本核算概述企业成本核算就是指企业以一定对象为参考依据,分配并归集生产与经营中的何种耗费,计算单位成本与总成本的工作。
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的成本预测、计划以及考核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也是企业决策、经营决策的关键因素。
2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2.1成本核算有利于实现科学的产品定价成本对于企业产品定价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产品的产出,为了确保产品价格在消费者接受范围内,同时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或者不给企业带来损失,产品定价必须遵循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原则。
因此,企业必须充分参考产品的成本,并对消费者心理、目标利润、企业品牌、产品竞争力以及相同产品的市场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细致的分析与考虑,而作为最关键的因素,对成本因素的把握有利于企业实现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
而企业决策层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这一环节获取成本数据,因此一旦成本核算出现偏差,那么就给企业决策造成影响,产生严重的后果。
2.2成本核算影响企业的利润产生利润扣除成本即企业的经营效益,一般情况下,利润的核算工作是相对简单的,不容易出现偏差与错误,然而与之相比,成本核算的难度则相对较大。
然而成本核算的结果对于利润数据而言有一种杠杆效应,一旦成本数据出现微小的变化,其在利润数据变动上的反应是非常大的,对于企业利益分配而言,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2.3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的提高即意味着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成本核算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不断增强,企业的成本分析就更加科学合理,进而使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得以及时发现,管理者以此采取相应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最终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间接性的提升。
3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3.1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缺失成本核算工作的技术性要求极高,其精密程度较高,必须基于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之上进行。
管理会计论⽂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会计的简称,是⼀个管理学名词。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着重为企业进⾏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经济效益服务的⼀个企业会计分⽀。
为此,管理会计需要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捕捉”和呈报管理信息,并直接参与决策控制过程。
管理会计论⽂1 摘要:⽂章分析了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管理会计的改进对策,⽂章最后分析了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向。
关键词:管理会计;问题;原因;对策;发展⽅向 ⼀、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缺乏⼀套严密⽽⼜⾏之有效的理论。
管理会计向来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论是中国还是西⽅国家,对管理会计研究都是偏重于⽅法研究,⽽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
例如,对管理会计⽬标、假设、原则、⽅法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迄今少有深⼊细致的研究,这使得管理会计⾄今仍未形成⼀个严密的理论体系。
2.⽅法在实务中的运⽤具有较⼤的局限性。
管理会计理论中的⼀部分⽅法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经验的总结。
但也有部分⽅法、概念和模式是借鉴经济学和统计学⽽得来的,如回归分析、边际成本、经济批量、机会成本等。
引⼊这些⽅法是管理会计理论的进步,但实际运⽤这些⽅法却存在⼀定难度。
⾸先,这些⽅法的应⽤条件与现实情况不相符。
其次,这些⽅法应⽤的前提假设在现实经济⽣活中有许多并不成⽴。
最后,有些技术和⽅法仅属于纯理论的探讨。
3.观念陈旧,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例如存货是⼀种资源的闲置,它会降低资⾦使⽤效率,造成企业财富的巨⼤浪费。
据此,企业对产⽣存货堆积的现象应该严加预防,并尽量冲减存货的数量。
然⽽在现有管理会计理论中,针对存货管理是允许存货存在的,并且主张通过计算最优经济批量来实现对存货的控制。
这种理论往往会给管理⼈员造成⼀种错觉,以为只要严格按照最优经济批量来采购,就能降低成本,但实际却造成企业存货⼤量积压和资⾦的⼤量占⽤。
【财务会计论文】新时期企业成本会计创新研究(共2669字)摘要:新时代不同往日, 全球一体化愈演愈烈, 新技术不断取代老工艺。
企业想要有长远发展, 必须迎合新时代经济, 不可盲目发展, 必须有的放矢, 新时代企业有风险, 亦有机遇。
知识是企业发展核心力量, 成本会计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跟上时代, 适应市场, 企业成本会计各个方面都须要创新。
关键词:成本会计;创新;新技术时代不断前进, 技术不断革新,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技术是发展的直接动力, 其中, 信息技术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中心, 带动经济革命前进的主动力则为信息产业的发展。
成本会计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点, 想要跟上新时代经济发展脚步, 不被市场淘汰, 创新企业的成本会计是必经之路。
一、新时期成本会计社会环境1.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企业成本会计创新。
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企业成本会计有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现在全社会都被知识化, 企业成本会计信息系统也因为经济全球化更加健全, 知识经济时代敦促人们重新思考成本会计的定位。
新时期成本会计吸取了传统成本会计精髓, 并且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为了更适用于现代企业经营而有新的变化, 形成了较传统成本会计理论更完善, 更健全, 更成熟, 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状的现代成本会计。
无形化的资产投入与持续发展的新技术革命都是有利于企业成本会计创新的社会条件。
传统的成本会计思想理念将随着时代进步一同改变。
2.网店的流行增加了成本会计管理风险。
网上实体店的出现使风险会计管理有了新课题, 拓展了成本会计的外延甚至主体。
网上实体的扩散将会令成本会计依附的主体空间难以捉摸, “媒体空间”的主体数量会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庞大, 而具有无限扩展性的“媒体空间”将会使成本会计主体面临的风险加剧, 甚至推翻了币值不变的假设。
因此, 怎样实现对成本会计风险更有效的管理控制, 还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难题。
成本管理案例分析论文(共2篇)第1篇:A公司的战略成本管理案例分析战略成本管理案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制定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战略。
1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1.1战略定位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是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行业特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竞争战略,从而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正确的战略定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战略定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
1.2价值链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的价值链,不仅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生产销售环节的价值链,还需要扩大内部价值的范围,增加对外部价值链的关注。
内部价值链主要是由作业构成,因此对其分析应统一将企业内部价值链划分为各项作业,并根据确定的战略目标,将各项作业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重要性高的作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剔除不增值作业,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营利润。
外部价值链主要是包括行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行业价值链分析是对企业外部的纵向价值链进行分析,即企业本身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企业应采用什么战略增强与他们之间的联系,达到双赢。
1.3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指产生成本的根本原因,从源头控制成本。
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执行性成本动因。
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那些影响企业基础经济结构并决定成本动态变化趋势的成本动因,具体包括:企业经营规模、经营范围、整合程度、技术、经验以及厂址等。
执行性成本动因主要指与企业执行过程相关的成本因素,具体包括: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以及价值作业之间的联系。
2A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况2.1A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2.1.1有效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
A公司手机,其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动成本。
对于手机制造商而言,原材料对成本的影响是最大的,不同型号、功能的手机相应原材料也有较大的差别。
通过计算A公司手机原材料中的单位产品成本为999元,以目前的售价本肯定是盈利的,但其原材料占可变动成本的比重为43%,还有人工、研发等其他费用。
成本会计论⽂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核算全部⽣产成本和费⽤的会计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以资产现⾏成本为计量属性对相关会计对象进⾏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法,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
成本会计论⽂1 摘要: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核算⽅法从最初的成本核算、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繁衍到站在企业的战略⾼度,⼒图探索产品⽣产的全过程、全成本的理论⽅法,深度参与企业管理,期间衍⽣出了⼀代⼀代的核算⽅法。
各种的成本核算⽅法在教科书中都有所介绍,但⼤都⾃⽴门户、独成体系。
本⽂从管理会计演进的⾓度,在深度研究各个理论⽅法的基础上,探究理论⽅法之间相互结合的可⾏性。
关键词:成本核算;核算⽅法;相互结合 会计成本核算⽅法有: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标成本法、⽣命周期成本法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会计成本理论更迭新⽣。
这些理论彼此之间看似相互独⽴、⾃成体系,但却彼此相融,相互补充,⼀脉相承。
新的理论并不意味着前期的理论退出历史舞台,新旧理论之间彼此互补,相互取长补短。
同时,这些理论的此消彼涨体现了成本会计从单纯的成本核算、信息提供到与企业管理相融合的过程。
从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到作业成本法融⼊到企业流程价值链管理中,到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标成本法站在企业的战略管理的⾓度核算成本,再到⽣命周期成本法与企业管理的鱼⽔相融,每⼀个阶段的繁衍都是切合实际需求,理论与实际结合。
本⽂从成本核算到管理会计的⾝份转化过程的⾓度,探究会计成本核算理论的相互融。
⼀、成本核算为主,信息提供为辅 20世纪早期,以美国纺织、铁路和钢铁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规模发展客观上要求⼀种能够科学反映制造成本的核算⽅法。
浅谈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成本管理会计核算方法
发端于德国的资源流转成本会计以其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优势逐渐崭露头角,在积极
提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日本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在会计理论和实务界推广资源流转成本会
计应是一条优选路径。
一、资源流成本会计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会计
学界的专家学者和具有环境意识的先进企业、相关组织机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了大量研
究,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环境成本会计、战略成本会计等现代成本管理会计的新方法,致
力于提高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这些方法可以使人们识别出企业巨大的内外部成本,在
加强企业成本核算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不能找到成本发生的根源和具体节点,因而不能
提出有针对性的降低成本的措施,理论界倡导的核算方法并未得到实务界由衷的响应。直到
德国瓦格纳教授根据流量管理理论提出材料流转成本会计,政府、学术界、企业界才得以达
成共识,共同开始了这一具有突破意义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
材料流转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是以流量管理理论为基
础,追踪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材料流转进行核算和控制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其原型始于德
国奥格斯堡(Augsburg)大学贝恩德·瓦格纳教授(BerndWagner)研究的“生态效率——材料
流动会计”项目,其目标是通过流量管理的手段减轻环境压力和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经济效
率和环境效率。之后,斯卓勃(Strobel)和雷德蒙(Redmann)在《流转成本会计——基于实际
的材料流转通过会计的方法降低成本和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材料流成本核
算的相关内容,包括材料流成本核算的目标、基本思想及方法,标志着资源流成本会计原型
的初步确立。
材料流转成本会计一经提出,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联合国环境管理
会计网站工作手册和将其视为一种定位于未来很有前景的方法,肯定了其创新性。日本积极
引进该方法,并结合本国企业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修正。2003年日本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所
发表了《日本型环境会计与材料流成本会计的可行性》报告书。近年来日本每年都会出具一
份材料流转成本会计指南。其对材料流转会计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国内,我国学者如肖序、郭晓梅等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环境成
本概念等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新见解。随着人们对资源认识的深入和材料流转环
节从生产领域向采购、消费、处置、以及再循环领域的延伸,肖序等学者将材料或物质
(Material)的概念加以扩展,提出了资源流成本会计(Resource Flow Cost Accounting,RFCA)
的概念,自此,资源流转成本会计正式揭开了在我国成本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序幕。在我国转
变传统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形势下,这种核算方法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将对发展低
碳经济,促进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和方法
(一)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RFCA基于流量管理理论,从数量和成本两个维度跟踪企
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资源流转的实物数量变化,进行资源全流程物量和价值信息的核算。
它将企业的资源流转视为成本分析的中心,按照资源的输入输出平衡原理(原材料+新投入一
输出端正制品+输出端负制品),将一个企业划分为几个物量中心,根据资源流转在不同物量
中心之间的顺次移动,对材料、能源流向进行分流计算,分别核算各物量中心输出端正制品
(合格产品)和负制品(废弃物)的数量和成本。
RFCA核算的主要特征是将输出端资源分为正制品和负制品两部分。其中,生产的合格
品称为“正制品”,其成本称为正制品成本或资源有效利用成本;产生的废弃物称为负制品,
其成本称为负制品成本或者资源损失成本。这种成本划分及分配方法,可以反映各个生产环
节废弃物与合格产品的比率,由此可找出负制品比例过大的物量中心并分析其成本构成,找
到负制品产生的源头,企业可以此作为重点改善对象,采取优化措施,提高正制品比率,从
而达到节约资源、削减成本、降低污染的目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二)资源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根据资源流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其核算方法应遵循以下四
个要点:
1.在资源流转过程中确定成本计算单元,即物量中心。以物量中心为核算对象对各项
成本进行核算和分配。
2.在整个生产流程中按正制品成本和负制品成本进行分类核算。正制品成本是指可销
售产品的成本或流向下一工序的资源流成本及承担的间接费用;负制品成本是指该环节的废
弃物成本及其承担的间接费用。
3.实施全流程核算。根据物质流分析方法,RFCA实施环环相扣的全流程核算。上一流
程的正制品与本流程新投入资源共同构成该流程的全部成本,该成本又将在正、负制品间分
摊,正制品又将进入下一流程的成本核算,如此,直至最后一个工序。
4.进行全成本分类核算。按照企业资源消耗对环境影响的不同,将资源流成本项目划
分为四大类八小类:材料成本、系统成本、能源成本和废弃物处置成本。。在每个物量中心
分别对各类成本分类核算。
三、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比较分析
(一)资源流成本会计和标准成本会计的比较标准成本会计是将企业确定的标准成本和实
际成本进行比较,对形成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对于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加强事中
成本控制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随着资源约束形势的日益严峻,该方法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在标准成本会计中,材料损失计入废弃物,因此其材料差异并未反映所有的材料损失,
只有超过了既定标准的所耗材料被计人材料损失,而RFCA将所有未形成产品的材料都视为
损失。相应地,其成本被确认为负制品的材料成本。同样,对于加工和燃料成本这些RFCA
中的系统成本,标准成本会计也仅将其与标准成本的差异作为损失。而在RFCA中,将负制
品中耗用的加工和燃料成本全部列入负制品系统成本和能源成本。对于废弃物处理成本,标
准成本会计中许多企业都将其从产品生产成本中分离出来作为企业费用单独计算,而RFCA
则将其计人损失,作为负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RFCA将所有未形成公司产品的材料都视为损失(负产品),将所有计人负产
品成本的相关成本充分揭示了出来,准确描述了企业成本的组成,可以为企业提供充分的信
息用于决策和控制。
而标准成本会计仅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部分计入损失,且不究具体原因一概视
为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一方面对成本的描述失于片面,另一方面也未能具体分析成本形成
的具体原因和节点。根据管理会计描述、衡量、管理的三要素理论,在描述阶段不能做到准
确、全面,则必然会带来衡量的失误和管理的失效。而RFCA通过其科学的正、负制品分类
和全成本核算克服了这一缺陷。另外,RFCA这种准确、全面揭示企业成本及其组成的核算
方法,适应了微利时代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的思想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要求,对实现低碳经
济时代的企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资源流成本会计和环境成本会计、废弃物成本会计的比较从经济层面上看,传统环境
成本会计习惯采用“环境保护成本”和“环境损害成本”等方式来进行核算,并未深入到形
成这些成本的动因深度揭示材料损失费用的构成,这样就使其提供的数据不透明,间接费用
分配不合理。而且这种和环境相关的成本一般仅限于反映末端成本和处置成本,虽然有时也
试图估计企业的综合环境保护成本,但未能找到适当的方法予以界定,故不能提供足够的信
息供企业环境管理决策所用。
从生态角度看,现行环境成本核算模式难以提供有关环境破坏、潜在损失、环境恢复成
本等方面的有用信息,未体现环境成本核算的生态导向。因此,根据现行环境成本核算所提
供的信息会激发企业管理层采取不完整的环境行动。由此可以认为,现行环境成本核算模式
是一种仅在有限范围内对现行成本核算系统的修改或调整。
废弃物成本在环境成本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不仅包括末端成本和处置成本,而且包括包
含材料损失的材料成本以及与材料损失相关的系统成本。但是产品和包装方面的成本还未触
及,而这是迄今为止企业成本最大的组成部分。
环境成本核算所考虑的主要是废弃物处理成本及废弃物形成后所负担的系统成本,涉及
面小,仅占3%;废弃物成本会计核算范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材料废弃物直接成本及废弃物
形成前应负担的系统成本,主要从废弃物构成、处理角度核算,但因其并不包括产品材料直
接成本及分配的系统成本,使之所占比重仍旧较低(15%);RFCA则在废弃物成本会计基础
上,立足于废弃物形成的实质成本动因,以辨别和分析企业整个资源流转系统为目的,归集
和分配企业内的所有成本,由此可计算出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占用率,揭示出资源利
用率、废弃物占用率和环境负荷三者在成本方面的有机联系。RFCA对企业成本清晰、透明
的揭示,可为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轻环境污染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促进企业向以低
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转变,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同时,通过资源效率的提高减少污染排放,可达成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协同效应,为
实现国务院制定的减排目标提供基础保证,保障我国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在国际贸易中的市
场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