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5清热药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50 MB
- 文档页数:270
中药2清热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五节至第七节,详细内容包括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
二、教学目标1. 熟悉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2. 掌握各类清热药的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3. 培养学生运用中药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教学重点: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及用法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清热药,如板蓝根、金银花等,引发学生对清热药的思考。
2. 理论讲解:(1)清热泻火药:介绍石膏、知母等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
(2)清热燥湿药:介绍黄连、黄芩等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
(3)清热解毒药:介绍金银花、连翘等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
3. 例题讲解:针对每种类型的清热药,给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感冒发热为例,讨论如何运用清热药进行治疗。
六、板书设计1.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2. 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3.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清热泻火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2)简述清热燥湿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3)简述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2. 答案:(1)清热泻火药性能特点:性寒凉,味苦,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特点:清热泻火,适用于热病发热、口渴、尿黄等症。
临床应用:热病发热、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
《中药学》之清热药气分: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⑴清热泻火药血分:高热、神昏、谵语、动血、出血⑵清热凉血药热毒:疮疡肿毒、瘟毒丹毒等急性热病⑶清热解毒药湿热:痢疾、黄疸等⑷清热燥湿药里虚热:骨蒸潮热、午后发热、盗汗⑸清虚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为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知母: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阴降火石膏配知母:用于气分高热证,肺胃火热伤津证。
栀子:上泻心火除烦渴,下利肝胆湿热退黄疸,既入气分,清气分之热,又入血分,凉血解毒而止血。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石膏来源:硫酸盐类矿物石膏。
(CaSO42H2O)功能与主治1.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四大症)白虎汤归肺经,用于肺热咳喘橘红丸归胃经,用于胃火牙痛清胃黄连丸2.煅用:敛疮生肌。
用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
用法:1.内服,生用,打碎先煎。
注意:内服只用于实热证!2.外用,煅制,研末撒敷。
知母功能与主治:1.清热泻火。
用于气分高热证(石膏配知母)。
入肺,治疗肺热咳嗽2.滋阴润燥。
用于阴虚火旺诸证。
肺燥咳胃嘈杂不安,消渴,阴虚便秘肝、肾潮热盗汗用法: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炙用。
石膏、知母功效比较相同点不同点清热泻火(相须为用)。
石膏辛甘大寒,泻火力强,偏泻均用于气分实热、肺胃火热。
肺胃实火,煅用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寒润,滋阴润燥力强善滋阴退虚热。
清热燥湿药黄芩:善清肺与大肠之火,除上中焦湿热。
黄连: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
黄柏:善退虚热,除下焦湿热。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清早撒尿)黄芩、黄连、黄柏的功用比较:相同点:黄芩、黄连、黄柏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用于治疗1.湿热证 2.脏腑火热证 3.热毒证不同点:黄芩:1.偏走上焦(酒),主清上中焦湿热。
2.长于清肺、大肠之火(生),用于治疗肺热咳嗽。
3.兼止血(炭),用于治疗血热吐衄。
4.兼清热安胎(炒),用于治疗胎热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