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5.25 KB
- 文档页数:1
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1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在教育投入方面,我国一直秉承着"科教兴国"的战略,对教育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如果让数据来说话,则发现中国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到2012年时,教育投入达到了GDP的4%,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低的,甚至比非洲的一些国家还要低,如埃及的教育投入比例是5%,南非是6%,而一些发达国家如古巴的教育投入已经达到了GDP的10%.可见我国对教育的投入还比较欠缺。
在师资力量的方面,我国也比较薄弱。
与美国相比,在美国的高等教员中,教授占31%,副教授占23.5%,单教授、副教授所占比例之和就已经达到了54%,而我国的教授、副教授所达到比例还及不上50%.更何况,美国对教授、副教授的评定的时间、要求相对高一些,其含金量要比中国的教授、副教授要高一些。
以国际上着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来说,美国自诺贝尔奖颁发以来一共有346名,而我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就屈指可数了,这么大的差距与师资力量难免缺乏关系。
2对教育产品的需求不平衡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需求,顾名思义就是指消费者对教育服务产品的需求。
由于每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不同,文化信仰也各有所异,院校的规模程度也各不相同,对一国的高等教育服务产品的需求是有差异的。
如果该国政策支持教育的发展,该国国民对教育水平的要求比较高,那么该国的教育水平肯定会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发展效率,其竞争力也会在短时间内有大的提升。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对教育发展不制定有利的政策,国民对教育水平需求也不高,则该国教育的发展将会受到阻力进而制约其发展,更不用谈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了。
3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缺乏相互配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发展,教育产业的发展也与经济、文化、语言等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的发展,会给教育发展提供优质的物质基础。
同样,文化产业和语言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
以英语为例,由于英语的使用受到国际的认可,很多国家都把英语作为自己的第二语言,正是由于这种优势,出国留学的学生会乐意选择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而不会选择去其他一些国家。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篇一: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要随着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我国教育服务贸易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教育服务贸易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教育逆差问题的措施,稳定现有市场,积极拓宽发达国家的市场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育服务贸易;留学生;对策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国留学生迅速增长,从八十年代初的不足3万人到1988年已上升到70,795人,九十年代初期突破10万人,1993年达到126,875人。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出国留学的学生更是大量增加,尤其在近两年人数达到了最高峰。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留学生人数突破17万,计万人。
总数为139万,2009年仍有上升趋势。
随着金融危机加剧就业压力,海外留学借势持续升温,未来2年中国的留学人数将增继续增加。
同时,我国接受来华留学的学生也在迅速增多,2007年来华留学人数突破19万人次,来华留学生数量、生源国家和地区数量、我国接受留学生单位的数量、我国政府奖学金数量四项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一年。
2008年度来华留学人数首次突破20万。
韩国、美国、日本位列前三家。
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比2007年增长了%。
2008年中央财政对来华留学工作加大了投入幅度,中国政府奖学金发放规模及受益范围明显扩大。
2008年我国政府奖学金总人数达到了13,516名,同比增长%。
自费留学人员达到了209,983人,同比增长%。
并且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增幅明显,来华留学教育层次进一步提高。
据统计,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为80,005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同比增长%,这个速度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增长速度。
国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比较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与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中,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差异与联系。
首先,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不同。
货物贸易指的是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而服务贸易则包括人员流动、知识输出、金融服务等非实体产品的交流。
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贡献了大量的贸易量和贸易顺差。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升。
尤其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发达国家,其服务贸易出口占比逐渐增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其次,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在贸易方式上存在差异。
货物贸易主要以实体商品为载体进行交易,需要经过物流、仓储和运输等环节。
而服务贸易则主要以信息流为载体进行,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进行交流。
相对于货物贸易,在服务贸易中不存在物流和仓储成本,交易过程更加灵活便捷,更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
此外,服务贸易的交易方式还涉及知识产权、专利和技术转让等方面,需要更多的法律和合作机制的支持。
再次,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在发展潜力上存在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贸易的形式正在发生变化。
货物贸易已经逐渐面临着市场饱和和产能过剩的问题,且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的生产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其人力成本逐渐降低。
相比之下,服务贸易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服务业本身具有较低的准入门槛,且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附加值,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最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补性。
虽然在贸易形式和发展潜力上存在差异,但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并非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领域。
相反,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服务贸易提供了更多的补充和支持,为货物贸易赋予了更大的价值。
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作者:郝艺飞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1期[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现状,指出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我国高等教育开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提出了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趋利避害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作者简介]郝艺飞(1971- ),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河南新乡 453002)[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7-0163-02一、当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现状(一)世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现状与其他服务业一样,许多国家对本国教育服务也做出了相应的开放承诺,但由于教育关系到国家主权、社会道德和民族文化等敏感问题,大多数国家对其承诺都显得较为谨慎。
到目前为止,共有21个国家对初等教育作出承诺,23个国家对中等教育作出承诺,21个国家对高等教育作出承诺,20个国家对成人教育作出承诺(见表1)。
即使是作出承诺者,也鲜有不加限制性说明的。
特别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主要教育服务出口国,更乐意于继续作为出口国,而不愿成为进口国。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特别是发展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态度,其中墨西哥、刚果、莱索托等国的高等教育开放程度很高,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对外国教育和文化的排斥性较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本国高等教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希望更多地利用国外的资源。
总的来看,虽然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已有了很大提高,但类似于合资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的教育服务贸易仍不多见,更多的跨国教育合作还是在人员交流、教学合作等领域,而一般不涉及资本在教育部门的跨国流动。
此外,随着因特网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和迅速传播,网络远程教育也成为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学已经利用因特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网上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在国际间日益活跃。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进步。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政策建议。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是指跨越国界的高等教育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因国家政策、经济实力和教育资源等因素而异。
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对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优秀实践进行深入剖析,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一方面,中国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
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向海外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务。
然而,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机构存在监管漏洞。
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待提高,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高校。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经济和人才等方面。
政策支持不足,缺乏完善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法律法规。
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仍需提升。
人才是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高素质师资队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政策层面,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放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和海外办学。
经济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将有更多海外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
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作者:鲁昕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18期【摘要】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带来了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认清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并采取相应对策提高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意义深远。
【关键词】服务贸易 GATS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一、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含义1993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缔结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首次将教育纳入服务贸易的范畴。
而高等教育服务是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服务贸易相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也有四种提供方式,如下表所示。
目前,境外消费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发展也最为迅速。
此外,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方面的数据也大多来源于对留学生教育的统计。
因此,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研究对象一般以境外消费方式为主。
二、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现状随着我国加入WTO,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很快。
经济的高速增长,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
但总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仍然存在较大逆差。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是指一国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对于我国而言,学生到国外留学接受高等教育服务,是境外消费进口;反之,外国留学生来华则是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出口。
从表2可以看出,2005年开始来华留学人数已经超过出国留学。
如果我国向留学生收取的费用和国际水平相当,那么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应该是顺差,但事实并非如此。
三、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收费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是造成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的直接原因。
而低收费水平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简而言之,就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题报告浙沪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分析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是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其境内向来自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以获取报酬。
它的特点是服务消费者到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接受服务。
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最主要的形式,也是最具产业化性质的教育形式,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入世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日益凸现出现实迫切性,它是最主要的教育服务贸易方式,且已经成为国际上一宗大的商务。
目前国际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呈现出不平衡性、地缘政治性,收费普遍较高,受政治经济的影响明显等特点。
与此同时,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各项指标都比较低,与教育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
这对于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十分不利。
浙江虽然是经济发达省份,但境外消费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却相对较弱。
而上海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教育方面都比浙江更为出色。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浙江和上海在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以积极寻找浙江在这方面的差距,并进一步分析其中的缺陷以及不足,从而探寻浙江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有效路径。
这对于促进浙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缩短与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吸引更多外来人才以及资金;实现浙江“教育强省”的目标和形成浙江省的教育国际化标志;提高浙江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以及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成果英国文化协会和澳大利亚IDP教育机构曾预测,全球范围内出国留学的人数2003年为310万,到2020年将增长到580万,上升幅度超过87%。
这是一个令世界各国垂涎的巨大贸易市场。
高质量的教育对劳动力因素等有利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相关条件产生积极影响。
拥有高技能的劳动力是一个持续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
大多数国家将教育投资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决策并且这一方针增加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机会。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启示作者:张琸玡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9年第4期张琸玡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贸易逐渐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尤其是以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为代表的跨境教育交易,已经发展为一个较为成熟并且前途广大的新兴发展领域。
许多世界的目光聚焦于这个新兴的领域并将资本投入其中。
教育交流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国家间良好关系的基础性工作,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一系列政府法规的签署,合作机制的引入,合作承运人的有序运作,给教育交流和合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从相关背景入手,首先阐述了教育服务贸易的定义、形式以及发展战略,最后基于现状及问题提出一带一路推进下发展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一带一路;跨境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经济与文化的相应交流是最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有利于共同促进中国的教育、旅游、学术及艺术等文化的交流,让其进入新局面。
近年来,海外教育服务消费主要集中在留学教育方面。
海外消费和出口增长速度很快,国外消费和贸易的赤字增加。
远程教育在海外教育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位置,是估量跨境支付质量的指标。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国内有关跨境交付的立法还相对滞后。
在本世纪系统重大工程中,中国教育肩负起推动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的重任,积极培养人才,适应和领导“一带一路”建设。
然而,在并不熟悉的国际环境和各方面复杂因素的交织之下,中国难以在“一带一路”上与各国家进行十分轻松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这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学和民间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共同推动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入。
一、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一)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1.海外消费。
从进口角度,中国的留学发展迅速、留学生的产出与输入都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
然而,我国海外消费出口仍然有较大贸易逆差。
从贸易发展的现阶段来看,无论是形式还是实际上的总量而言,都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2年4月227中美服务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李敏 张晓华摘 要:当今世界各国服务业迅猛增长,国际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对各国经济起到日益增强的促进作用。
本文从中美服务贸易发展的规模和结构入手,分析了中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国内外基础,得出促进中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对策,旨在在逐步增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基础上促进中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比较优势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4(b)-227-021 中美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1.1 中美服务贸易发展的规模分析拥有高度发达服务业的美国,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660亿美元,美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224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7.6%,是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7.92倍,以后差距逐年缩小,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增长到2868亿美元,但同年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增长到801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2.8%,仍是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2.79倍,超出中国5142亿美元。
以2009年为例,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70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4%,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286亿美元,仅占世界出口总量的4%,中国的出口规模远远小于美国,仅接近美国出口规模的27%;美国服务贸易进口达到3310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1%,而中国为1528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比仅为5%,中国的进口规模也远小于美国,约为美国进口规模的48%。
在贸易差额方面,2000年以来美国服务贸易持续保持顺差,尽管2000年至2005年顺差额持续下滑,但2005年之后其顺差额基本呈现递增趋势,即使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还是达到1390亿美元。
而中国自2000年至今服务贸易长期逆差且规模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58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逆差额增长到2009年的296亿美元。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比较研究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起因20世纪下半叶,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人们不因疆域的阻隔而不去交往;相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庞大的“地球村”,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经济依存度日趋变高,政治关联度日渐紧密。
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促使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打破了地域界限,推动了教育领域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进而催生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象。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充分利用本国教育资源的优势,尤其是成熟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量招收留学生到本国学习,是因为国际学生的留学消费不仅能为接受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带动接受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创造大量与之相关的就业机会,最终形成教育的国际产业。
同样,人口的变化,急剧增长的中学毕业生数量,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的渴求加剧了人们对中学后教育和培训的需求难以满足的现状。
为了能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世界各国学子纷纷走出国门,主动选择去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学习深造,这样也就形成了国际间的学生流动,产生了国际间教育服务贸易。
教育服务贸易与传统的货物贸易相比显然更加具有不可见性,但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其一,从全球范围来看,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不仅可以为接受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有效增加国家GDP收入;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仅教育服务贸易中的跨境消费为例,留学生在接受国境内不仅仅消费教育服务,其缴纳的学费和住宿费还有助于改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更有助于进一步拉动当地住房、交通、日常生活需求等消费市场,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其二,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还可以实现其国家文化的推广作用,教育所特有的渗透作用有助于该国的文化甚至价值观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并有可能进而获得世界话语权与主导权。
二、西方发达国家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现状教育服务贸易近年来成为学者、政府部门等高度关注的话题,并逐渐成为各国都普遍重视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