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
- 格式:pptx
- 大小:14.04 MB
- 文档页数:16
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
侗族人口总数为
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
侗族在老挝也有
一个分支,叫“康族”。
侗族有自已的语言,多通汉语。
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有自已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
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
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
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侗族的风俗习惯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
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
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
风俗。
架桥节: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
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
(来源:360常识网)。
三江侗族风情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三江”得名于境内的三条大江,即榕江、浔江、苗江。
总面积为2454平方公里,东连龙胜县、融安县,西接融水县、贵州省从江县,北靠湖南省通道县、贵州省黎平县,南邻融安县、融水县。
县城古宜镇距离柳州市203公里,距桂林市167公里。
分布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
2002年9月29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县,也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
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观独具一格,民居吊脚楼、风雨桥、鼓楼等名胜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
”以鼓楼、风雨桥、侗族民居等木制建筑艺术闻名世界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中国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筑群,全县境内共有侗族风雨桥一百零八座,鼓楼一百五十九座,还有大量的侗族民居建筑群。
三江侗族自治县号称“百节之乡”。
正月十五斗牛节、三月初三花炮节、八月十五赶坡会、九月初九新禾节以及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冬节等富有侗族风情的节令接踵而来,“百家宴”上惊天动地的酒令,从年初行到年尾;三江侗族自治县“侗不离酸”,侗族民间的酸鱼、酸鸭、酸猪肉以及各种酸蔬菜、打油茶等独特的饮食文化,令人魂牵梦绕。
此外,侗族大歌、侗琵琶、芦笙舞、多椰文化和萨文化等民间文化,源远流长。
这个倒垂的装饰柱,碰的俺头破血流。
拍下来以示纪念。
侗族简介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芷江,靖州、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
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文化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
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
;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歌词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
以《珠郎娘姆》、《莽岁》、《三郎五妹》、《蝉之歌》等流传最广。
音乐曲调既多又美。
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
节庆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
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
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
服饰饮食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
惯束腰带,包头帕。
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
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
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
饭以米饭为主体。
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族节日风俗侗族是当今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
侗族人口为两百九十万左右。
那么你知道侗族的节日风俗吗?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侗族节日风俗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侗族节日风俗播种节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不相同。
有的寨子在这天放花炮;有的踩芦笙,坐歌堂;有的走亲邀客。
而最风趣的是“舞春牛”。
接着农耕队还要表演谷种农事活动。
整个表演场地被当成一块田,扮演农民的几个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锄头,还有的背竹篓。
他们把田坎、耕田、插秧、收割,动作逼真、优美,用歌舞表现了侗家田间耕作的欢乐气氛。
尝新节“六月六,早禾熟”。
侗族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
湖南通道尝新节这天,狗是上宾,新米饭煮出来,让狗尝过以后人才尝。
因为传说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绝了谷种,是一条白色的神犬飘洋过海,在西王母的晒谷坪里打了一个滚,满身粘谷粒,在回来时身上的谷粒被水洗掉了,只有狗翘在水面上的尾巴尖带着几颗谷粒。
人类靠这几粒谷种才发展到今天。
为了不忘狗的功劳,因此新谷登场要请狗先尝。
尝新节是侗族地区共同的节日,各地尝新节内容大同小异。
侗年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
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
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
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
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
称侗年为小年。
春节为大年。
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
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
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
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
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花炮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侗族简介:一、年节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娘们抢着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
新年里,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
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
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则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二、花炮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
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
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
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
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
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
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赶社侗家有赶社的习惯。
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
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
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
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
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
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
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
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
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
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四、斗牛节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
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带你了解民族特色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
三江侗族自治县著名景点有:石门冲自然生态景区、程阳八寨景区、丹洲景区等。
1. 侗族油茶
用来制作油茶的原料,主要是:茶叶(在广西北部,产自三江县洋溪乡高路村的高露茶是打油茶的上好用茶)、大米花、酥黄豆、炒花生、葱花、糯米饭等。
三江侗族自治县常常举办农民画、侗族大歌、侗族刺绣、"百家宴"等文化活动。
2. 折叠民族风情
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中国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筑群,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共有侗族风雨桥一百零八座,鼓楼一百五十九座,还有大量的侗族民居建筑群。
民族节日主要有:正月十五斗牛节、三月初三花炮节、八月十五赶坡会、九月初九新禾节以及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冬节等。
3. 侗族婚礼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婚礼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
"回门"即送新娘回娘家,送新娘回娘家时新郎不得随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挑着彩礼,组成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送亲的队伍越长,表示新郎家的家业越兴旺。
晚上,送亲队伍中的未婚青年和新娘寨子上的未婚青年通常会聚在一起聊天,寻找意中人,谓之为"坐夜"。
4. “赶贼节”
每逢中国传统佳节大年初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唐朝村的侗族民众,便聚在一起举行独特的传统避邪节“赶贼节”活动。
另外,还有赛芦笙、踩歌堂、程阳八寨集体婚礼、拦路歌等习俗。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民族传统文化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民族传统文化引言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一个充满着浓厚民族文化氛围的地方。
柳州三江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柳州三江,我是你们的导游,非常高兴能陪伴大家一同领略这里的独特风光和深厚文化。
三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这里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首先,咱们来说说三江的民族风情。
三江是侗族的聚居地,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
侗族的建筑独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鼓楼和风雨桥。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高大雄伟,造型精美。
通常,鼓楼是侗族人民商议大事、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而风雨桥呢,则横跨在江河之上,不仅造型美观,还具有遮风挡雨的实用功能。
桥的两旁设有栏杆和长凳,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憩、聊天,欣赏周围的美景。
走进侗族村寨,您还能欣赏到精彩的侗族歌舞表演。
侗族大歌那悠扬的旋律,仿佛能穿透心灵,让您感受到侗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他们的舞蹈动作简洁而有力,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而且,侗族还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比如侗族的花炮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举行热闹的花炮比赛,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大家欢声笑语,共同庆祝。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三江的自然风光。
三江地处山区,山水相依,景色迷人。
程阳八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里的稻田层层叠叠,与古朴的侗族村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在春天,您能看到绿油油的稻田,充满了生机;到了秋天,金黄色的稻穗随风摇曳,又是一番丰收的景象。
还有那清澈见底的河流,水中鱼儿嬉戏,让人心情愉悦。
三江的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山上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沿着山间的小道漫步,您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在这里,您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身心都能得到极大的放松。
说完了自然风光,咱们不能不提到三江的美食。
三江的美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三江的糯米。
侗族人民用糯米制作出各种美味的食物,比如糯米鸡、糯米糍等。
还有三江的酸鱼酸肉,这可是当地的特色菜肴。
侗族舞蹈分类多耶耶是侗歌的一种,所谓多耶就是在合唱耶时的集体舞蹈。
这种边唱边跳的歌舞形式,主要流行於侗族南部方言地区,如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及广西的三江和湖南的通道等地。
每年正月,全寨男女都要身著盛装,集合於鼓楼坪上或萨岁坛前,手牵手或只手搭肩,围成圆圈,跳起整齐而有节奏的步伐,边舞边唱,边甩手作拍。
多耶无乐器伴奏,以歌声曲调来统一舞步,变换队形。
芦笙舞芦笙舞,侗语称之为多伦,伦即芦笙,多有吹、唱、动、跳等多种含义。
娱乐性芦笙舞以伦依、伦周、伦堂、伦哈为主要内容。
伦依是芦笙头的独吹独跳。
伦周是在芦笙头跳完一段或两段时,突然加进二三人合跳,从而成了既有独舞,又有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的小型套舞。
侗语中的周是双的意思,所谓伦周就是泛指由独舞变成双人以上的舞蹈。
伦堂是围成大圆圈跳的舞蹈,参与的人许多,少那么数十人,多那么一二百人,往往是倾寨而动。
假如有外寨人参与,那就是一寨一堂,也有的大寨分成两堂的。
有的地区男女合跳,有的地区实行男女分跳,男在内圈跳,女在外圈掌灯照明。
伦堂舞曲较为繁复,有十二支之多,每三支曲为一组,共四组。
款会舞蹈款会是侗族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表现民族向心力和凝集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为达此目的.,各种仪式如祭场、宣读款词、盟誓、军事检阅等是必不可少的,不如此即不足以表达它的神圣性。
在款会的全过程中,分别穿插各种舞蹈,既可调整气氛,又能使如此庄重活动增加几分美的感受。
此类舞蹈自成体系,多为竞技性很高、力度很强、气氛激烈的武舞,其演出者均为男子。
常见的舞蹈有出征舞、凯旋舞、盾舞、长短刀舞等,还有对抗性较强的响又响鞭、矛枪铁尺,几近於武术表演。
参舞者都经过严格选择和训练,他们年轻力壮,身怀绝技,一个个英姿讽爽、威严昭凛,身上或披战袍,或赤膊裸身抹油著彩,在场地上不停腾挪跳跃,挥动兵器,在一阵阵杀!杀!的喊叫声和人群中呈现身手。
此类舞蹈反映了侗族人不畏强暴的性格。
坡会舞蹈坡会舞蹈是指侗族青年男女在坡会上跳的抒情舞蹈。
柳州三江侗天宫心得首先,侗天宫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集中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
整座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结构复杂精巧,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宫殿的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神龛,镶有金色的装饰,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宫内配有雕琢精细的木质栏杆、树脂玻璃窗,以及侗族传统织锦挂帘,更增添了宫殿的壮丽和宏伟。
其次,侗天宫宏伟的规模和神圣的氛围令人称奇。
整个建筑群由殿堂、楼阁、塔楼、祭坛等组成,占地面积广阔,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宫殿。
在宫内,有许多供奉着各类神灵的神龛,每个神龛都饰有色彩斑斓的彩灯和鲜花,充满了热闹喜庆的氛围。
在祭坛上,供品摆放整齐,神圣庄严。
站在宫殿内部,感受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让我倍感敬畏。
再次,侗天宫举办的各种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每年的农历三月上旬,侗族人民都会举办盛大的“黎阳黄杨”祭祀仪式。
届时,成千上万的侗族群众身着传统盛装,手持各类祭祀物品,排成队伍,列队进入侗天宫进行祭祀活动。
整个场面乐观热烈,人们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唱歌、舞蹈,庆祝丰收与幸福。
欣赏到这种淳朴的民俗风情,我仿佛回到了侗族人民的祖先时代。
最后,我想说的是,侗天宫展现出了侗族人民传统宗教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繁复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侗族人民对于神灵崇敬的态度。
多彩的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则表达了人们对于丰收和幸福的期盼。
通过参观侗天宫,我对于侗族宗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和尊重这个民族的独特风格。
总之,柳州三江侗天宫是一处值得参观的旅游胜地。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壮伟的规模、丰富多彩的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让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侗族的独特魅力,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自然和神灵的崇敬之情。
我相信,只有亲自前往参观,才能更好地领略到这座宫殿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推动三江旅游科学发展[摘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科学发展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客观需要。
三江少数民族地区如何以自己的特色优势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在分析三江生态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三江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民族地区;特色;侗族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三江民族地区,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创造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旅游产业发展路子,最重要的就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以民族文化底蕴吸引众多游客,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上新台阶。
一、三江县旅游业发展现状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原生态民俗旅游资源获得了境外游客的青睐,在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境外游客以探险式的旅行方式踏上三江。
特别是近几年来,三江县瞄准国际旅游发展的趋势,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充分发挥县境内的丰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紧紧依托底蕴深厚的鼓楼文化、博大精深的风雨桥文化、多姿多彩的大歌文化、朴实厚重的服饰文化、团结和谐的侗款文化,以打响侗族文化品牌为切入点,着力打造旅游景区景点,搞好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的各项工作。
2008年下半年通过了“广西优秀旅游县”的评估验收,程阳桥景区通过了国家4A级景区验收,程阳八寨荣获“广西十大魅力乡村”和“中国景观村落”荣誉称号。
2010年的第七届“中国侗族多耶节”取得空前成功。
“中国侗族在三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目前基本形成集民族风情、山水风光、文物古迹、生态环境、节庆和奇石文化于一体的“东、西、南、北、中”旅游格局。
近年来,游客不断增长,旅游业投入不断增加。
2010年,三江旅游总人数112.3万人次,是2005年5.1倍,其中海外游客达5.6万人次,是2005年2.6倍,旅游社会总收入达4.09亿元,是2005年的11.85倍,其中国际旅游创汇收入743万美元,是2005年的5.3倍。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16年九年级教学质量抽测(五月)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1.B(“瞭”应念liào;“襟”(jīn)2.A(应为“摇摇欲坠”)3.C(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
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可改为“春色满园”)4.D(A选项语序不当,应将“正式落成”和“投入使用”对调。
B选项“将近”和“左右”矛盾,删去一个。
C选项句式杂糅,可去掉“而造成的”。
)5. D(第③句话是一句总结句,故应放在最后,所以排除AC,然后根据人自身的体会,先排看到的、感觉到的、再做评价。
)6. A(他们遇到的是恶人印第安人乔)二、现代文阅读(一)(共6分,每小题2分)7.C (手机才是自拍杆的最佳“拍”档。
)8.D(文中未涉及美国)9.B (“以时间顺序为主”应为“以逻辑顺序为主”)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题,每小题2分,13题6分)10.C(但:只是,不过。
)11. D(A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向。
B项①助词“的”;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项①代词,这种;②表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
D项,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12.C(“仕途的得意”有误。
)13.(1)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空明”、“盖”各1分,大意1分)(2)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欲颓、沉鳞,各1分,大意1分)(附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14.争、啄(各0.5分)。
三江侗族风俗作文
哎呀呀,三江侗族的风俗可真有趣呀!
他们过年的时候,会打同年,嘿呀,就像我们汉族的团拜一样,好热闹呢!还有斗牛活动,也特别好玩,就像电影里的刘三姐对歌一样,一
唱一和的,哈哈。
他们的春节也很隆重呢,和我们汉族一样,也会贴春联、打扫卫生。
但是他们还有一些特别的习俗,比如姑婆年,是纪念姑婆的节日,要吃
酸肉和甜酒,嘿嘿,听起来就很好吃。
他们的婚礼也很特别,要进行定亲礼、过门礼、迎亲礼等多个仪式,新娘还要穿上传统的侗族服饰,哇,肯定很漂亮!他们的饮食也很有特色,酸汤鱼、腊肉、腊肠、糍粑等,哎呀,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侗族的服饰也很漂亮,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嘿嘿,我也想穿一穿呢。
他们的民居也很有特色,木结构的房子,屋顶是弯曲的,就像飞檐一样,真好看!
我真想去三江侗族看看,体验一下他们的风俗,那一定很有趣!嘿呀!。
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根据侗族习俗,女人不得早起床,要等男人出去游玩回来,倒茶烧香敬祖先,外面有男小孩喊拜年后,女人才可起床,但不能走家串寨,必须等男人或房族喊吃油茶后,女人才能进入别家。
这天早晨,男的到村头路口听雀叫,回来后打一丫树枝插在神龛上,如果大家听到的是鹊雀先叫,这一年就是好年成;听到的是乌鸦叫,这一年就不吉利。
这一天不准骂人,不准扫地,大人不准打小孩,全家和睦相处。
二月二,这天是修桥补路节,各家将煮好的粑粑和酸味冻鱼,挑到桥上去敬桥。
这天可随着砍别人的树子来架桥,别人也不会骂,若要骂,就是意味着越骂越发财。
三月三,这一天,报京侗族要集中到报京大寨集会三天三夜,开展唱歌、踩芦笙等活动。
三月三是农忙即将来来的时候,青年男女互相用歌勉励:"三月三,工也要做,花也要攀,一来做工来养老,二来攀花少年玩。
"又唱:邰家的是官宝,周家的是兰香,结果不得成双对,手拍胸前泪汪汪,因为二人留古记,辈传辈来班传班,脱鞋拍在古树上,二人舍命跳下塘,二人青年情意好,拦住古水不成双,不得什么来为记,留下一口洗菜塘。
从此歌看到这对青年男子的恋爱悲剧。
周的女儿周兰香,家庭富裕,在家中是个千金小姐,由父母许配到一家有钱有势的人家。
兰香不愿意,而爱上一个家境贫寒的'邰官宝,遭到兰香父母极力反对,而许配的男方家有钱有势,认为是官宝分散他俩家的缘份,就把官宝赶走外乡。
官宝被赶走后,兰香很伤心,终日思念官宝早日归来,整整三年过去,官宝在异乡终日操劳,想挣些钱回乡与兰香成亲。
这年桐树开花了,三月三这天,官宝从外乡回来,可是在官宝外出期间,兰香已被父母强迫出嫁,他俩见面时,痛哭流涕,于是演出了这样的悲剧:他俩来到寨脚塘边,脱下鞋子拍在古树上,双双投水自尽。
现在那古树上还留下一对男女鞋印。
后来青年们很同情他们的遭遇,反对包办婚姻,为了纪念他们,每年三月三,都要集中到报京大寨热闹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