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共和国之恋》教材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40 KB
- 文档页数:6
声乐训练课《共和国之恋》教案课题: 歌曲《共和国之恋》授课班级:幼师二(2)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继续训练歌唱的发声方法,声音须有气息的支持。
(2)学习歌曲《共和国之恋》(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学习儿歌表演《数鸭子》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4)培养学生教授歌曲的能力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难点:(1)声音连贯、饱满(2)八度音准的把握(3)呼吸的稳定支持,声音保持在高位置教法学法教法:体验法、情感教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法学法:参与法、欣赏法、听唱法、模仿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共和国之恋》演唱视频并让学生带问题欣赏二、展示目标:三、教授新知:1、发声练习(1)打嘟(气息训练)(闻花香)急吸慢呼(2)哼鸣(位置训练)2∕4 3 2 | 1 ―‖(3)用母音“wu,yi“哼唱旋律2∕4 5 3 4 2 | 1 ―‖上下统一,气息稳定,牙关打开,以气托声。
(4)跳音练习 1234 5432 | 1 ―‖mi ma mi2、倾听范唱:播放音频,教师范唱,思考问题:(1)这首歌的旋律和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歌曲分几个乐段?高潮在那个乐段?3、简介作品:《共和国之恋》又名《生死相依苦恋着你》,是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歌。
这首歌用诗的语言和亲切简洁的旋律,表现了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忠贞不渝的爱国热情和在科学道路上奋勇登攀的精神。
4、分析作品:歌词细腻而真挚,曲调舒展优美,词曲结合巧妙,在自由和轻快中蕴含着力量,抒发了人民和祖国生死相依的深切之情。
歌曲为带再现式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为四乐句复乐段,旋律抒情,节奏平稳,第二乐段开始大跳上扬,充满激情,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
后半部分再现第一乐段,与之呼应,进一步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共和国之恋》歌曲创作背景及歌谱1. 创作时间与契机:《共和国之恋》创作于1988年,是电视系列专题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
当时著名作家刘毅然受邀为这部讴歌科技知识分子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并创作主题歌歌词。
2. 灵感来源:词作者刘毅然被科学家们的事迹深深感动,触发了创作情感。
比如,张广厚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经历,让他写下“纵然我扑倒在地,一颗心依然举着你”;邓稼先回国后献身国防,十几年杳无音信,妻子流泪期盼,于是有了“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
钱学森艰难的回国历程也给了刘毅然很大的触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想回国却被美国扣留5年之久,忍辱负重后终于回到祖国。
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成为了刘毅然创作的重要素材。
刘毅然仅用几分钟时间就将《共和国之恋》的歌词一挥而就,他把这首赞美祖国的歌当作一首情歌来写,虽通篇未提“祖国”,却更真切地描摹出了科学家们对祖国博大深厚的爱。
曲作者刘为光负责这部电视专题片的全部音乐创作,对老科学家们的敬佩和他们事迹的感动与他多年的音乐创作积淀相碰撞,很快谱出了曲谱。
《共和国之恋》歌曲赏析:1. 旋律特点:优雅从容:起始的四个乐句旋律简单、优雅而从容,曲调丝丝相扣,回环往复,具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仿佛是海外赤子在轻声诉说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容易让听众快速沉浸其中,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深厚情感。
激情礼赞:第二乐段在一个八度大跳之后转为激情的礼赞,“纵然是凄风苦雨,我也不会离你而去”,这种旋律上的变化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情感张力,也展现出赤子对祖国坚定的热爱和忠诚,无论遇到何种艰难困苦,都不会放弃对祖国的热爱。
平稳真挚:在激情过后,旋律回归初始,变得愈显平稳,其中的深情却更为真挚。
这种处理方式让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在听众心中犹如雨后惊鸿,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歌词内涵:含蓄深情:歌词没有直接高呼“祖国我爱你”之类的口号,而是通过含蓄的表达方式,如“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用“爱”“情”“歌”“梦”等元素,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使这种情感更加真实、动人。
共和国之恋教案
共和国之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共和国之恋这首歌曲,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2.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感受音乐的力量。
3.引导学生思考爱国情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
共和国之恋的故事和背景介绍,歌曲的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共和国之恋歌曲的开头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的力量和美感。
2.介绍共和国之恋的背景和故事:
共和国之恋是中国歌手邓丽君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的词曲作者是姚谦和汪峰。
这首歌曲是为庆祝中国成立60周年而创作的。
歌曲讲述了一个女孩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3.播放共和国之恋的完整歌曲,学生跟着歌词一起听。
4.学生反思和讨论:歌曲中表达了哪些对祖国的祝福和美好愿望?为什么我们要热爱祖国?
5.引导学生欣赏歌曲的美妙旋律和歌词表达的情感。
6.学生产生联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发挥,写下自己对祖国的祝福和心愿。
可以是文字、诗歌、画画等形式。
7.学生展示: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赏他们的创造和对祖国的热爱。
8.总结:强调爱国情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共和国之恋这首歌曲,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学生通过自由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祝福和心愿,增强了他们对祖国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感。
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共和国之恋》谱就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音乐论文《共和国之恋》谱就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共和国之恋》谱就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共和国之恋》是专题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
它是一部剖析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命运走向的电视片,它记录了老科学家们那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无比忠诚。
这是对爱国知识分子的最好写照,听着歌就会想起钱学森是如何放弃了优越舒适的生活,冒着生命危险冲破了美方的重重阻力回到年轻的还满目苍夷、生活条件艰苦的祖国;邓稼先回国后在导弹基地一呆十几年杳无音信,以致他的妻子只能问他是否还活着;想起晚年饱受精神创伤的著名油画家卫天霖,一笔一笔画着《红玫瑰》,抒发心中的痛苦及对祖国安宁生活的渴盼。
《共和国之恋》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部讴歌我国科技知识分子的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
词作者刘毅然是江西人,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其文学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集《摇滚青年》获全国小说百花奖,由其作词的主题歌《共和国之恋》,获全国歌曲创作一等奖,并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合唱团作为保留歌曲。
曲作者刘为光,广东省潮州人,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国家一级作曲家,曾为二百多部影视作品作曲, 创作大量歌曲和多部音乐作品。
《共和国之恋》为再现的二段式结构。
前四乐句为一个复乐段,旋律抒情,节奏平稳,以级进为主,中间略有起伏和大跳。
第二段音调开始上扬,充满激情。
后半部分再现第一段,形成前后呼应。
整首歌曲感情细腻真挚,语言朴实无华、不张扬,从心底里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演唱此歌要突出一个“情”字,声情并茂。
一开始“在爱里,在情里”,要唱得非常有感情,突出“爱”和“情”,为后乐句做好情绪上铺垫。
声音要松弛自然,气息要保持流动,大跳时保持松开喉咙,声进入头腔,气息抵住,把高潮推上去。
尾声的旋律渐平稳下来,感情要更加内在、含蓄。
最初创作主题歌音乐的时候,刘为光在认识上有些走入误区。
他觉得这些老科学家多数是留洋归来的,因而在感觉上应该向西洋音乐靠拢一点,在表现上使用更“洋”一点的曲调和演唱方式,加上刘毅然初次的歌词就像一首抒情诗,因此他选择了用美声唱法加以诠释。
教师资格证音乐面试真题《共和国之恋》一、考情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音乐《共和国之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一)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播放内蒙民歌《牧歌》和湖北民歌《龙船调》,感受其气息和咬字、吐字的方法,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内容——气息与咬字、吐字。
2.初步感知(1)欣赏歌曲,分析歌曲的情感。
(歌词细腻而真挚,曲调舒展优美,在自由和轻快中蕴含着力量,抒发了人民和祖国生死相依的深切之情。
)(2)引导自学①分析此曲的结构。
(二段式结构。
第一乐段:优美,感情深切真挚;第二乐段抒发了人民同祖国生死与共的深切之情,使音乐形象得到升华。
整首曲子表达了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
)②a.教师范唱第一段;b.学生自学这首歌。
(教师引导)(3)讨论探究,学习歌唱方法。
(4)歌曲演唱学习①生演唱此曲,师钢琴伴奏。
②师提要求并纠正、指导演唱中出现的问题。
要求:A.气息通畅自然;B.喉咙打开,腹肌跳动,第一遍先用练声“来”把旋律哼出来,第二遍唱歌词;C.咬字吐字清晰干净,努力唱好每一个字;D.每一小节中的强拍要有圆舞曲的特点,使音乐流动起来;E.充满感情,真挚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把激情表现出来;F.结束时气势洪大、磅礴,用饱满的情绪演唱全曲。
3.巩固提高,成果检验(1)个别学生演唱《共和国之恋》或其他歌曲。
(2)请学生谈谈在唱这首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呼吸、吐字、感情表达等)4.课堂小结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字正腔圆是最基础的要求。
我们要在不断的歌唱实践中,学会和掌握呼吸的方法,并运用到歌唱中。
歌唱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我们在歌唱中要有感情演唱,把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现出来。
(二)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你认为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什么?【教学实施问题】【参考答案】我认为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对学生和教材的充分掌握。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及时并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动机能够有力促进教学的进行和课堂气氛的调节。
音乐课《共和国之恋》的教学设计金塔县第四中学:王炜教材分析:《共和国之恋》是九年义务教育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首抒情歌曲。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旋律优美深情,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喜爱的优秀歌曲。
歌曲选自电视剧《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歌。
由刘毅然作词,刘为作曲。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群有志学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共和国之恋》和利用自制打击乐器与伴奏,让学生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并能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2.感受歌曲切分节奏和八度跳跃节奏的特点,尝试深情的歌唱,了解歌曲演唱形式和打击乐器参与伴奏的方法,能自信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自信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八度跳跃音学习及优美地声音歌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自制打击乐器、笛子。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播放《祖国之恋.》MTV音乐课件,让学生感受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唱风格。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营造氛围,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
]二、激趣导入引入新课:刚才我们欣赏了《祖国之恋》这首歌它的旋律怎样?(优美、舒缓)演唱风格怎样?(深情地,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它属于什么形式的歌曲?(抒情歌曲)学生:思考回答。
师:我们国家一些有志学子虽然身在海外但他们时时刻刻怀念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对我们的祖国充满着无比的眷恋之情。
今天,让我们再来共同学唱一首抒情歌曲《共和国之恋》。
1.听一听: 播放媒体课件欣赏《共和国之恋》,感受其旋律特点,和演唱风格。
2.说一说: 按照歌曲的节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3.唱一唱: 有感情的歌唱《共和国之恋》解决歌曲中较难的节奏和旋律。
(屏幕出示乐谱)①跟教师的琴声小声视唱旋律。
(教师随机纠正唱不准的地方。
)②解决难点节奏。
(切分节奏、八度跳跃音的音准。
)③听琴大声唱旋律。
(教师指导正确的歌唱方法。
)④有感情的歌唱。
歌曲《共和国之恋》的即兴伴奏和演唱技巧分析作者:方晓梅来源:《大观》2021年第10期摘要:即兴伴奏是一门知识综合性较强、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艺术,也是一首音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伴奏者需要与演唱者默契配合完成即兴伴奏。
《共和国之恋》是一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演唱者在演唱该歌曲的过程中要吐字清楚、字正腔圆,伴奏者在伴奏前要不断练习,积累丰富的伴奏经验,提升自身伴奏水平和素质。
通过分析歌曲即兴伴奏常见的问题,探究歌曲《共和国之恋》的即兴伴奏技巧和演唱技巧,以使歌曲演出具有感染力,使演出呈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即兴伴奏;歌曲演唱;《共和国之恋》即兴伴奏是指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临时根据主旋律配以丰富的和声和音型,边创作,边用乐器伴奏,属于即兴弹奏的范畴。
即兴伴奏可追溯至古典时期,是古典音乐时期最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在音乐的历史长河中,许多音乐家都曾留下关于即兴弹奏的传奇故事,例如贝多芬、莫扎特等,即兴伴奏与即兴弹奏又有一定区别,即兴伴奏是与他人合作完成音乐作品,在这个表演的过程中,演奏者会受到一定合作条件和伴奏要求的限制。
即兴伴奏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已经细分为声乐艺术指导和器乐艺术指导等专门学科。
在对歌曲进行即兴伴奏的过程中,伴奏者要与演唱者配合,要有处理临场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把控伴奏音量与伴奏层次的变化,引领演唱者进入旋律,以呈现良好的演唱效果。
因此,伴奏者在给歌曲伴奏前要对其进行分析并为其伴奏进行设计。
一、《共和国之恋》作品简介《共和国之恋》是一首爱国歌曲,由刘为光作曲、刘毅然作词,歌曲讲述了我国广大知识分子在当时对各自命运的抗争,这首歌曲也是电视系列专题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
该歌曲为F调的抒情歌曲,全曲速度稍慢,作詞者借此曲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刘毅然在观看电视系列专题片《共和国之恋》时,被科学家鞠躬尽瘁、为了国家舍弃各种诱惑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的精神所感动,产生了创作灵感,重新完成了歌词创作。
以《共和国之恋》为例浅谈在美声演唱中咬字的重要性摘要:随着20世纪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在20世纪40年代-60年代中国声乐界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土洋之争”,然而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民歌唱法和外国的美声唱法越来越融合。
在美声的技术上对中国歌曲的咬字归韵大家看的会越来越重要。
本文以《共和国之恋》为例以及个人演唱经验的体会和心得来谈一谈在美声唱法中咬字的重要性。
关键词:《共和国之恋》;美声唱法;咬字一、《共和国之恋》歌曲背景《共和国之恋》又名《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是中央电视台1988年制作的一部讴歌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共和国之恋》的同名主题曲,是用科学家们对祖国的真实事迹与炽热情感提炼的歌,是一首赞颂科学家、赞颂祖国的歌。
由刘毅然作词,刘为光谱曲,刘畅首唱。
歌曲旋律优美、感情真挚,歌曲蕴含了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意。
二、《共和国之恋》演唱处理(一)气息《共和国之恋》是一首以叙事为主的F大调的抒情歌曲,表达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演唱者在听见伴奏后要提前做好准备,在乐句的前一小节就吸好气,保持着一个从容的状态来演唱歌曲。
只有唱着舒服了,听的人才会觉得舒服。
不要没有思考就张嘴唱歌,这样的声音是没有灵魂的。
歌曲的第一句“在爱里,在情里。
痛苦幸福我苦恋着你”乐句较长,需要第一句就搭在气上,但不要让气一下子都用完,这样也会影响乐句的完整性。
在这首作品的高潮部分是连续的两个八度音程的跳进乐句,从中声区的小字一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F这就要求演唱者需要稳定好自己的气息,越到大跨度的音程演唱气息越要保持住不要随着音高而把气提起来。
如果把气提起来这样会导致演唱者越唱越提,从而会影响后面乐句的演唱。
气息在我们的声乐演唱中是及其重要的,对于舞台经验欠缺的歌者在台上容易紧张,气息会浮,这样就会出现音准和节奏的各种问题。
所以我们在上台时首先要想的就是自己的气息。
这样我们在台上才会演唱的更加自如,同时也会降低我们的容错率。
共和国之恋教学内容:歌曲《共和国之恋》教学目的:•1、通过小跳音程连音唱法发声训练,帮助学生练习打开喉咙。
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学习歌曲《共和国之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学生满怀激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共和国之恋》,体验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2、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把握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歌曲的几处大跳的气息支持、喉咙打开、声音连贯、乐句完整。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钢琴一、教学内容1、哼鸣训练2/4 56 56│54 32 │1 - ‖Lu lo u lo lu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通过u母音的训练使歌唱者具备放松稳定的喉头和口腔的开度,以获得声音的高位置3、连音训练2/4 12 34 │54 32 │1 - ‖Ma me mi mo mu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
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共和国之恋》演唱提示:此歌是电影系列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
歌曲以独唱的形式颂扬了一批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热爱自己祖国的心情。
描写了华侨在新中国成立后,满怀激情扑进祖国的怀抱,生死相依恋着自己的祖国,要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
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式结构。
第一段为四乐句复乐段,从容平缓的节奏,级进为主的旋律,表达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恋和深情。
第二段开始部分音调上扬,大跳,充满激情的歌颂了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赤诚,后半部分在现第一段结束的音调,,与之呼应,进一步表达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在准确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的基础上,歌曲整体采用连音唱法,在气息的支持下,满怀深情地用连贯、宽广、厚实、圆润的音色唱出,每一句的句头、句尾,要交代清楚切不可有气无力、断断续续支解乐句。
2017湖北教师招聘音乐试讲指导:《共和国之恋》教学设计《共和国之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挖掘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励自己作为新一代中国知识青年必须继承前辈不渝的爱国热情和在科学道路上奋勇攀登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训练,个别示范和才艺展示,学生自学和集体讨论,归纳,提高歌唱技巧。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气息与咬字、吐字的有效结合方法,正确的使用气息,咬字吐字,能更好地进行科学的演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歌唱实践,学生能够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气息与咬字、吐字的有效结合方法,正确的使用气息,咬字吐字准确。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内蒙民歌《牧歌》和湖北民歌《龙船调》,感受其气息和咬字、吐字的方法,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内容——气息与咬字、吐字。
《牧歌》:音调开阔悠长、节奏自由,歌唱声音也比较高亢,悠长。
《龙船调》:节奏和旋律都比较高亢圆满,咬字和吐字张口有力、干净而利落,气息灵活、婉转。
(二)初步感知1.欣赏歌曲,分析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共和国之恋》这首歌曲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歌词细腻而真挚,曲调舒展优美,词曲结合巧妙,在自由和轻快中蕴含着力量,抒发了人民和祖国生死相依的深切之情。
表现了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忠贞不渝的爱国热情和在科学道路上奋勇攀登的精神。
)2.引导自学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此曲的结构(二段式结构。
第一乐段旋律流畅、施展优美、感情深切真挚;第二乐段在高音区回旋,抒发了人民同祖国休戚与共的深切之情,使音乐形象得到升华。
整首曲子表达了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
(2)a、教师范唱第一段,b、学生自学这首歌。
(教师引导)(三)讨论探究,教唱歌唱方法1.发声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材料就歌唱中的气息、咬字和吐字的知识进行目的性的讨论与总结,解决相关知识问题。
(2)教师教授学生练习有关咬字和吐字的正确方法:正确的歌唱姿势、注意气息的流动性,注意a、e、i、o、u的口型,腔体统一,身体不要僵硬。
高中音乐《共和国之恋》教材分析
一、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花城版高中选修课歌唱的第二单
元的一首抒情歌曲《共和国之恋》。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旋
律优美深情,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喜爱的优秀歌曲。歌曲选
自电视剧《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歌,由刘毅然作词,刘为光
作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群有志学
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本节课从歌唱技巧入手,根据气息和
咬字吐字解决歌唱的发声技巧。
二、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
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故本课从学习如何发
声入手,激发兴趣,层层深入。通过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使我们教与学在音乐活动中相识、融
洽、和谐。
高中生已经过了变声期,而且具备了音乐的鉴赏能力,
但是这时期的学生对歌唱技巧的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气
息和咬字吐字的歌唱技巧还不能掌握,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
歌唱技巧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将设计以下教
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挖掘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励自己作为新一代中国知
识青年必须继承前辈不渝的爱国热情和在科学道路上奋勇
攀登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集体训练,个别示范和才艺展示,学生自学和集体
讨论,归纳,提高歌唱技巧。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气息与咬字、吐字的有效结合方
法,正确的使用气息,咬字吐字,能更好地进行科学的演唱。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设置了一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歌唱实践,学生能够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审
美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气息与咬字、吐字的有
效结合方法,正确的使用气息,咬字吐字准确。
五、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现状,我主要
采取设置欣赏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
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
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对音乐作品情感的掌握,活跃课堂
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采取练习法巩固学生的演唱
技巧,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
是很重要的。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内容,我在学生学习指导
时,围绕学习目标,主要通过听、练、唱等方法,让学生去
感知歌曲的吟唱形式及歌唱技巧的表现。让学生尝试,讨论
分析,编创,演唱等方法融合在一起。以兴趣促练习,以学
练求巩固,在展示树榜样的教学中轻松愉快的达到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更好地学唱《共和国之恋》,我采用钢琴、多媒体
以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
讨论探究--扩展延伸--课堂小结五个环节组成。教学过程具
体设计如下:
新课导入
在导入环节,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我采取对比聆听的方
式,引导学生感受内蒙民歌《牧歌》和湖北民歌《龙船调》
运用不同的气息和咬字、吐字的方法,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内
容--气息与咬字、吐字。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渲染气氛,营
造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接下
来气息和咬字吐字的发声练习做好了铺垫。
初步感知
情感是歌曲的灵魂,所以学唱歌曲《共和国之恋》之前
我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引导
学生自学,为歌曲划分段落,从旋律、歌词等音乐要素感受
两段歌词表达的不同音乐情感。最后学生在了解了歌曲的意
境之后由老师范唱,高中生自学歌曲,有助于发展学生演唱
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
讨论探究,教唱歌唱方法
歌唱教学主要是学习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
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
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所以在歌唱之前
我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第一步根据课前搜集的材料引导
学生明白歌唱中的气息、咬字和吐字的知识进行目的性的讨
论与总结,解决相关知识问题。第二步教授学生练习的正确
方法和引导学生练习发声练习曲,第三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根据歌曲的咬字吐字选择合适的练习曲,第五步学生在练声
之后,自己用正确的歌唱技巧演唱歌曲。学生通过练声曲的
练习,使学生具备放松稳定的喉头和口腔的开度,训练声音
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体会腹部的力量感。
歌唱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应尽可能地融于歌唱实践活动
中。接下来在歌曲演唱的阶段,首先我弹琴,学生演唱歌曲,
检验歌曲的学习情况,之后老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注意纠
正:
①气息通畅自然。
②喉咙打开,腹肌跳动,第一遍先用练声“来”把旋律
哼出来,第二遍唱歌词。
③咬字吐字清晰干净,努力唱好每一个字。
④每一小节中的强拍要有圆舞曲的特点,使音乐流动起
来。
⑤充满感情、真挚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乐曲的高潮
部分把激情表现出来。
⑥结束时气势宏大、磅礴,用饱满的情绪演唱全曲。
学生通过发声练习,采取正确的歌唱技巧运用到歌曲的
演唱中,同学之间相互聆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将正
确的演唱技巧运用到歌曲中,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更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歌曲。
巩固提高,成果检验
在巩固提高环节,为了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弹琴,
个别学生演唱《共和国之恋》或其他乐曲,演唱结束后让学
生主动发言,谈谈在唱这首歌的过程中,学生的心得体会,
学生在演唱和评价中找出自身的优缺点,激发学生歌唱、表
演的热情,热爱祖国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快乐成长。
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我会去总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呼
吸和咬字吐字的重要性。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字正腔圆是最
基础的要求。我们要在不断的歌唱实践中,学会和掌握呼吸
的方法,并运用到歌唱中。歌唱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我们在
歌唱中要有感情演唱,把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