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考

摘要:在欧洲日益走向统一、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断发展、非洲也正在走向联合的今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愈发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东亚的政治与经济大国,中国适时推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不仅是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样一个潮流的一个选择,同时也必将对东亚区域经济的合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前不久闭幕的党的第十七届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有关今后经济发展任务部分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个提法无论是在党的文件,还是政府的文件里面,都是第一次。从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提法到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意味着党和政府已经正式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必将对未来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一、中国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在对于如何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问题上,中国一直将政策的重心放在GTAA/WTO身上,希望通过早日实现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及加入WTO,以此来加快国内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提高国内经济的竞争力,不断将本国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化体系中去,而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并不热心。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欧洲日益走向统一、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断发展、非洲也正在走向联合的背景之下,中国开始逐步认识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

1.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区域经济合作突飞猛进,并呈现一种后来追上之势。特别是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过渡阶段和补充形式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跃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形式。据WTO官方统计,截止2007年7月,成员方已经通知WTO的区域贸易安排有380件。90%以上的WTO成员加入了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区域贸易协定,而没有加入任何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国家和地区则属于例外的情况。目前,正在处于谈判阶段或者研究阶段的自由贸易协定还在迅速地增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自由贸易区仍然会取得较快的发展。但是,与迅速发展的欧洲与北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比,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比较晚。积极融入到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去,已成为大势所趋。

2.区域经济合作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世界区域一体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各个区域经济体内的产业分工体系将更趋完整,由此导致区域内的贸易总量及其比例将进一步攀升,虽然与区域外的贸易总量也会不断上升,但这种增速相对区域内的将要慢很多。在上述背景之下,世界各国都已意识到: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但可以回避多哈发展议程中断带来的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中断,同时区域经济合作还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甚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鉴于上述的认识,世界各国都在极力扩大本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覆盖面。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参加任何区域一体化的国家在开展国际贸易时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因此,惟有通过积极参与以自由贸易区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国才能有效地规避集团内成员的歧视性待遇,扩大世界市场上中国商品的占有力。

3.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为中国的和平发展

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英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指出,在国际

竞争中邻国越多,特别是接壤的国家越多就越不利。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国家多达29个,目前中国同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仍有很多争议;一些周边国家经济上还没有完全自力,甚至有一些周边国家至今仍然还处在战乱的动荡之中。因此,构筑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尤其是周边和平环境是中国和平发展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双方经贸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并对地区稳定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4.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实现国内外生产要

素资源优化的重要途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主体内容是追求区域之间利益一致基础上生产要素的移动和优化配臵,所以区域经济合作过程必然伴随着生产要素流动的加快和区位比较优势下专业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各成员更有效地发挥比较优势,将内部的资源配臵将向优势产业集中,从而促进结构升级和整体效率的提高。

二、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自从中国政府于2001年签署了中国第一个区域贸易协定———《曼谷协定》以来,中国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取得就很大的进展。截至2007年10月,我国已经商谈的自由贸易区已达15个,涉及29个国家和地区。但由于时间短、起步晚,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成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相比,还存在着许多差距,表现出了诸多与众不同但却符合中国国情的个性化特点。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比较低

从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划分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由于中国一体化建设起步晚且时间短,因而层次比较低。

2.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从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来看,中国基本上采取了“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渐进原则。先从自主平等参加的、非制度化的松散区域经济合作开始,逐步过渡到具有条法协议约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国家的选择上,优先选择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再逐渐扩大到新兴市场,最后再瞄准发达国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签署的区域贸易协议不涉及在短期内难以协调和处理的敏感性行业或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劳工标准、争端解决机制等。尽管这样做使协议的质量相对较低,但这种“避重就轻”的策略可以减少谈判的难度,促使协议早日达成。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果非常有限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兼顾经济效益和调整国与国(地区)之间关系的政治需要两个方面来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使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中国外交战略服务,从而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地区安全和多极世界的建立,但其负面的影响是实际的经济效果非常有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内地与港澳更紧密贸关系安排是目前中国目前实质性经济效果最大两个区域贸易协定。但由于香港的制造业几乎都转移到了内地,再加上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其绝大部分商品的关税已经为零,因此,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对大陆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非常有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虽然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果,但由于东盟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与中国的产业结构相似性比较大,中国从中获取的经济利益在近期内也将十分有限,最多只能说是一种次优的选择

三、促进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措施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