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19 KB
- 文档页数:4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者:暂无来源:《现代家电》 2016年第21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
长三角城市群大中小城市齐全,拥有1座超大城市、1座特大城市、1 3座大城市、9座中等城市和42座小城市,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城镇分布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80多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
城镇间联系密切,区域一体化进程较快,省市多层级、宽领域的对话平台和协商沟通比较通畅。
长三角城市群既是中国家电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也是最大的区域消费市场。
在家电产业方面,安徽的合肥、滁州、芜湖,浙江的嵊州、慈溪、宁波,江苏的无锡、南京、苏州等城市都在家电制造领域有突出的优势,并具有较为专业的行业地位。
芜湖的白电产业、慈溪的净水产业、嵊州的厨电产业、无锡的燃气具产业等,打造出了众多的知名家电品牌和完善的配套产业。
上海作为消费和金融核心,吸引了众多外资家电品牌的落户。
可以说,长三角城市群在中国家电产业的地位是突出而不可替代的。
在家电零售市场,商贾云集的江浙一带,历来是中国零售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与海外商业理念融合之后,最先落地的也大多是在长三角一带。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长三角依然引领了中国零售渠道的变革。
南京的苏宁从传统的空调批发到家电连锁卖场再到电商平台,成为家电行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领军企业。
杭州阿里巴巴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引领了长三角地区电商的发展,涌孵化出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电商企业,并成为中国经济前进的新引擎之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演变及其总体发展思路彭震伟;唐伟成;张立;张璞玉【摘要】Based on the basic research of the comprehensive plan of Shanghai, this paper positions Shanghai as the global city with the ful capacity of global resources al ocation, stro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fluence and lead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y placing Shanghai in the overal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features and the overal evolut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development conditions for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roposes the overal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nd positioning. And then it puts forward special ideas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the aspects of globalization process, regional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spatial pattern of cities, world class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regional governance strategy.%基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研究,从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和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将上海置于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中,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基本特征和总体演化规律,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内外部发展条件的分析,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定位,并从全球化进程、区域一体化、差异化发展战略、城镇空间格局、世界级城市群以及区域管治策略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解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作者:张俊来源:《地理教育》2017年第02期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最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
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共26市,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千米。
一、发展目标中期目标:至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在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
远期目标:至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门户地位更加巩固,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
二、城市群分区长三角城市群被细分为“一核五圈四带”,一核为上海。
五大都市圈为: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
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
苏锡常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建设苏州工业园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加快生态空间修复和城镇空间重塑,提升区域发展品质和形象。
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
四条发展带为:沪宁合杭甬发展带,依托沪汉蓉、沪杭甬通道,发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优势,积极发展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吸聚最高端要素、汇集最优秀人才、实现最高产业发展质量的中枢发展带,辐射带动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地区发展。
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课时江海交汇之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
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3.分析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的体现。
4.学会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分析,了解长江三角洲的江海交汇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如何评价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浙沪一带地处长江三角洲,这里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号称“江南水乡”“鱼米之乡”。
出示一组江南鱼米之乡的独有景观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起来学习那里的相关知识。
首先让我一起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知识点江海交汇之地【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49、P51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教材图7.13,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特点及范围。
答案: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读教材图7.13,结合图例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及河湖分布状况。
答案: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被称为“鱼米之乡”。
3.读教材图7.15,结合长江的航运价值及该地区的海港分布,说出该地区交通的优势。
答案: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教师点拨)1.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区别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长江下游地区是指西起江西湖口,东到上海市的带状区域,包括赣北、皖南、苏南、上海等地区。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学会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分析,了解长江三角洲的江海交汇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如何评价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资料分析、读图分析、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提到南方地区,你的脑海里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红土地”、“紫色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油菜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方地区的代表——“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新课学习拓展延伸:长江三角洲的形成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河口区沉积发育形成的。
大约7000多年前,长江的入海口在现在的江苏扬州附近,随后大量的长江河流输出泥沙进入到河口区,并因为入海,河道加宽,水流扩散,河水不再能够携带泥沙而发生沉积。
沉积的泥沙形成现在长兴岛、横沙岛这样的岛屿心滩,并随着水流受科氏力的作用,河道逐步南偏。
心岛心滩逐步背靠,最后与陆地合并,河道则不断南转,逐步堆积形成现在这样的长江河道不断南偏的陆地格局。
据研究,7000余年以来,长江三角洲经历了6期这样的心滩岛屿北偏靠陆的发育过程。
(一)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从图中找出:长江、黄海、东海。
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2.范围从图中找出: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南京、杭州、上海。
描述长江三角洲包括的范围。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3.地形、气候看看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本区属于什么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4.鱼米之乡思考:长江三角洲为何被称为“鱼米之乡”?(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国我传统的粮食产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又是我国的淡水鱼产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三角”或“中四角”,是以中国内陆最大城市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下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向东向南分别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1]武汉距长沙300公里、距合肥320公里、距南昌260公里,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平坦的地势相比,中三角间山水相阻,地形复杂,面积却为世界之最,是长三角的3倍,珠三角的5倍。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2-3]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城的合作发展,将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与前途更明朗。
目录1基本简介2主要特征3旅游联系4发展趋势城市群“扩容”3小时商圈5大幕开启6发展定位优势第三产业1基本简介长江中游城市群即“中三角”或“中四角”,是以中国内陆最大城市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3-4]以武汉城市圈、环洞庭湖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武汉市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中三角”包括湖北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株洲、湘潭、衡阳、娄底)、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新余、抚州、宜春、吉安)和江淮城市群(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六安、淮南、蚌埠)。
随着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
武汉东西有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广铁路,经济实力和辐射影响力都很强。
长沙是千万级航空俱乐部之一,弥补长江中下游其他城市的劣势,文化、动漫、重工比较发达,交通运输有京广高铁,沪昆高铁,台湾到重庆(亚欧铁路)。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白雪【摘要】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but there is a big gap in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This paper,by employ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economic gravity center,calculates the location,direction and distance of the economic gravity center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1982 to 2013. Then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combining with indexes,such as the relative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kewness coefficient,etc.,discusses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s for th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各城市之间也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差距。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分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
2004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占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外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沿江发达地带交汇部,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数量已接近北美、西欧、日本的世界级城市群,并有可能突破1亿。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最迅速、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构造世界级城市群条件已基本具备。
率先建设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能为探索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进行试验、积累经验,为我国城市群建设提供示范。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近1/4。
改革开放后,长江三角洲多次出现大规模工业化浪潮。
首先是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浦东开发后外向型经济又迅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台湾电子信息制造业大批转向长江三角洲,上海、苏州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处在中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对内、对外经济联系都十分便利。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因此能够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成为中国
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枢纽,从而加速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国的经济国际化进程。
城市群的发展应该遵循一定的城市发展规律,在城市群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的重点区域。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根据城市发展理论和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与走向的分析,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已进入城市带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
即着重发展中
心城市城郊地区,加强城市功能 1
定位,加快整个城市带城市网络高级化。
目前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点发展区域应该有以下五类:
1.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
2.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
3.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苏州、无锡,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港口集散中心宁波、舟山、大小洋山等。
4.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上海的崇明、苏北的扬州、南通,浙北的嘉兴、湖州。
5.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州的萧山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加之有着发达的水系、丰饶的土地优于全国的农业、手工业,使其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可观的城市群。
从明代到清代,长江三角洲出现了九座较大的商业与手工业城市纺织业及其交易中心南京(江宁)、杭州、苏州、松江;粮食集散地扬州、无锡、常州,印刷及文具制作交易中心湖州。
而上海(元代始设县)此时已发展成为沿海南北贸易的重要商业中心。
自近代以来的150 多年的时间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鸦片战争后,对外开放条件下商品经济初步大发展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兴现代工商业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842~1949年)
该阶段外国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中国原料型产品开始向外出口,外商贸易与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中国。
同时进口替代性的早期现代工业也开始发生发展。
此时的上海在19 世纪下半叶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崛起为一座工商业大都市,到20 世纪30 年代成为了整个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
同时无锡、南通、宁波也通过优越的地理区位对外通商、以港兴市成为次一级的重要城市。
而南京、杭州、镇江、苏州、常州等老城因为大运河的衰退而地位下降。
(2)计划经济体制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趋同阶段。
(1949~1978年)
该阶段在种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中国选择了苏联式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2
和封闭型经济发展战略。
各城市千篇一律大办工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使得城市功能趋同,城市化进程极其缓慢。
(3)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城市功能重新分化重组。
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重新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整个城市群的经济中心、第三产业关系、城市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分工。
通过以上对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群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兴衰发展演变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中重点城市的发展是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的基础上,依靠港口、航道、交通枢纽等重要区位,内引外连,以上海为贸易、金融、信息中心向海外发展。
这也是中国经济从封建农业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经济近而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使然。
解放后虽经历了计划经济的趋同化发展阶段,但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调整,依然回到了依托上海、依靠交通、向海外发展的方向上来。
这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
其间上海的中心地位有一个从确立到消失到再确立的过程,整个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网络也经历了从发展到停滞到再发展的过程。
由此可见一个中
心城市的确立对一个城市带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