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全一册 第十章——知识点(北师大)
- 格式:docx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6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外表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外表,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到达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外表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北师大2020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变化§10.1 机械能一、能量(一)定义: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二)单位:焦耳,符号:J。
(三)要点诠释:1、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
2、物体能对外做功,即说明此物体具有能。
但是有能不一定正在做功,只是说明有做功的本领。
3、功就是能转化多少的量度。
功代表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一另种形式,因而功和能的单位也是相同的。
(四)拓展:1、功:过程量,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能量:状态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的大小。
二、动能(一)定义: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二)影响因素:物体运动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
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运动的速度越小,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小。
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质量越小,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小。
(三)拓展: 动能公式:2k mv 21E 其中m 为质量,v 为速度。
(四)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那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2、实验步骤:(1)让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自由下落,推动木块移动,比较两次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实验现象:高度高的小球推动木块的距离远。
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推动木块移动,比较两次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实验现象:质量大的小球推动木块的距离远。
结论: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三、势能(一)重力势能1、定义:受到重力的物体被举高后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2、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在位置的高度(1)质量相同的物体,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位置越低,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小。
(2)位置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质量越小,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小。
3、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那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北师大九上物理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一节机械能1.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做功的能力),就称这个物体具有能。
mv2)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E k=1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物体的质量(2)运动速度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E p=mgh)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1)物体的质量(2)被举的高度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k x2)(E p=12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5.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
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能的单位:焦耳,焦。
符号:J)7.必考实验:步骤1:让钢球m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水平面B点时推动木块运动,直至在C点静止。
(其余步骤同理)实验目的:探究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结论:(两次)小球的动能与其速度有关。
(三次)质量相同的小球,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同理)8.机械能守恒: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没有摩擦或物体在光滑的表面上运动,就按机械能守恒处理)9.经典题型:蹦床问题从高空落下的运动员刚好与水平床面接触的点为A点,能到达的最低点为B点,试分析运动员的速度变化。
A点时,运动员只受重力G,过了A点,运动员开始受到蹦床的向上弹力T,但G>T,运动员继续加速下降,所以速度继续变大;因为T逐渐增加,所以加速度开始减小。
O点时,G = T,加速度为零,加速停止;过了O点,G<T,运动员开始减速下降,所以速度开始变小;随着T 越来越大,反向(向上)加速度开始增加。
B点时,运动员速度为零,但T最大,此时向上加速度也最大。
第二节内能1.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3)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第十章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1、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多。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多。
3、重力势能:受到重力的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4、弹性势能:具有弹性的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同一弹性物体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的单位是:焦耳。
6、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
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二、内能1、扩散:两种不同物质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2、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3、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4、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5、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7、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8、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外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
反之,物体的内能将减小。
三、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了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小了多少。
2、比热容(C)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质量及温度变化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这是由物质本身性质及状态决定的。
10至13物理知识总结第10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J)。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物质状态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比热,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北师大2020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变化§10.1 机械能一、能量(一)定义: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二)单位:焦耳,符号:J。
(三)要点诠释:1、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
2、物体能对外做功,即说明此物体具有能。
但是有能不一定正在做功,只是说明有做功的本领。
3、功就是能转化多少的量度。
功代表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一另种形式,因而功和能的单位也是相同的。
(四)拓展:1、功:过程量,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能量:状态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的大小。
二、动能(一)定义: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二)影响因素:物体运动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
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运动的速度越小,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小。
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质量越小,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小。
(三)拓展: 动能公式:2k mv 21E 其中m 为质量,v 为速度。
(四)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那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2、实验步骤:(1)让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自由下落,推动木块移动,比较两次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实验现象:高度高的小球推动木块的距离远。
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推动木块移动,比较两次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实验现象:质量大的小球推动木块的距离远。
结论: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三、势能(一)重力势能1、定义:受到重力的物体被举高后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2、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在位置的高度(1)质量相同的物体,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位置越低,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小。
(2)位置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质量越小,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小。
3、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那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2)实验步骤:甲:实验现象:位置高的铁块,使桌腿陷入的深。
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乙:实验现象:质量大的铁块,使桌腿陷入的深。
结论:位置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拓展:重力势能公式:mgh =p E 其中m 为质量,h 为高度,Kg N 10g =(二)弹性势能1、定义:具有弹性的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因素:弹性形变。
同一弹性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3、拓展:弹性势能还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弹性势能公式:221x k E p ∆=其中为x ∆为形变量,k 为劲度系数。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的定义: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二)动能与势能间的相互转化:A→B: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
B→C: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
(三)机械能守恒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的。
§10.2 内能一、分子动理论(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二)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1、扩散: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宏观现象)(1)扩散现象表明:A、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隙。
(2)对扩散现象的理解A、扩散时分子的运动是双向的,在扩散中两种分子会同时进入对方。
B、扩散现象不仅存在于状态相同的物质之间,还存在于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
C、扩散现象整体看起来是有方向的,但如果单看某一个分子的运动,则是杂乱无章的无规律的。
D、不同的物质一定要互相接触时才发生扩散。
2、热运动:组成物质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
(微观现象)(三)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1、分子之间的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处于正常状态的固态物质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基本平衡,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2、物体受到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间引力更为显著。
3、当物体受到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斥力作用更为显著。
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1、固体:固体中,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既有一定的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
2、液体:液体中,分子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
3、气体:气体中分子离得较远,且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物体的内能(一)内能:1、基本概念:(1)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作分子动能。
(2)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的力而具有的能叫作分子势能。
2、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不存在没有内能的物体,0℃的冰也具有内能。
(2)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3、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1、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外界对物体做功,或者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
反之,物体的内能将减少。
2、不同形式的能量(如内能和机械能、化学能和内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要点诠释1、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做功是内能与不同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存在温度差。
§10.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比热容(一)定义: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好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乘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c 表示。
(二)单位:在国际单位中,比热容的单位是:)(K kg /J •,读作:“焦每千克开”。
也常写作:C)J/(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三)表达式:)(0t t m Q c -= (四)要点诠释: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可以粗略鉴别物质。
2、比热容的大小只取决于物质本身及状态,与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无关。
3、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一般不同。
例如: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4、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其温度越不容易改变。
(五)水的比热容:1、C)J/(kg 102.4c 3︒•⨯=水,物理意义:质量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C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J 102.43⨯。
2、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1)水的吸放热本领强,用水做散热剂。
(2)水的温度能改变对机械或生物体起保护作用。
二、热量的计算(一)吸热公式:)(吸0t t cm Q -=(二)放热公式:)(放-t t cm Q 0=(三)一般公式:t cm Q ∆=三、热平衡方程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若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热平衡”。
公式:放吸Q Q =§10.4 热机一、热机(一)定义:将由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机。
(二)工作原理燃料在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三)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二、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内燃机,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三、汽油机(一)汽油机的构造: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1、吸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气缸最上端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从进气门被吸入气缸。
当活塞运动到最下端时,进气门关闭。
2、压缩冲程。
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气缸的最下端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气缸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做功冲程。
在压缩冲程结束后,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燃料混合物。
燃料混合物剧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驱使曲轴转动。
(点燃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排气冲程。
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从气缸最下端向上运动,把废弃排出气缸,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
(三)优缺点:汽油机:机体轻巧,噪声小;油价贵,效率低。
四、柴油机(一)柴油机的构造: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排气门、喷油嘴(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1、吸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气缸最上端向下运动,空气从进气门被吸入气缸。
当活塞运动到最下端时,进气门关闭。
2、压缩冲程。
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气缸的最下端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气缸内温度升高,其温度超过柴油的燃点。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做功冲程。
在压缩冲程结束后,由喷油嘴向气缸内喷射雾状的柴油,这些柴油在气缸内高温的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驱使曲轴转动。
(压燃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排气冲程。
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从气缸最下端向上运动,把废弃排出气缸,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
(三)优缺点:柴油机:机体笨重,噪声大;油价便宜,效率高。
五、小结一次循环,四个冲程,两次往返,转两圈,两次能量转化。
§10.5 火箭一、工作原理火箭使用的是喷气发动机。
喷气发动机的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种气体从发动机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同时产生很大的反冲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二、喷气发动机分类1、空气喷气发动机:它本身只携带燃料,需要利用外界空气来助燃,因此飞行高度受限制,不宜在空气稀薄的高空飞行。
2、火箭喷气发动机:它本身带有燃料和氧化剂,不需要依靠外界空气来助燃,因此飞行高度不受限制。
三、火箭用液体燃料的原因现代火箭用液体燃料是因为液体燃料具有较大的热值。
§10.6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一、热值(一)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量(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的比叫作这种燃料的热值。
(二)单位:J/㎏(三)公式:mq Q =或vq Q = 其中m 为质量,v 为体积,q 为热值。
(四)要点诠释: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少均没有关系。
二、热机的效率(一)燃料的有效利用:1、定义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总能量的比值叫做燃料的利用率。
2、公式%100Q Q ⨯=释放利用η (二)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途径1、让燃料尽可能的充分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