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布为 麻醉医生的培养与成长
- 格式:pdf
- 大小:290.28 KB
- 文档页数:16
同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年1月第42卷第1期Int J Anesth Resus, January 2021,Vol. 42,No. 1•专家论坛•后疫情时代我国麻醉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曾因明徐州医科大学221004编者按2020年突发的一场疫情引发了全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麻醉学界也不例外,本 刊发表曾因明教授的文章正是这种思考的一部分。
在文章的审理修改过程中先后得到黄宇光、邓小明、米卫东、李天佐、姚尚龙、于布为教授的热情肯定与支持,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与建议,因此,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大家的共识。
本刊将在2021年的学科建设专栏中陆续发表我国麻醉学人的真知灼见,共商学科发展大计,共同努力将我国麻醉学科的建设在后疫情时代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麻醉学;学科建设D0I :10.3760/o m a.j.rn321761 -20201215-00182自2017年以来,国家密集发布加强我国医院 麻醉科建设与发展的文件,如:国家卫健委国卫办 医函〔2017〕1191号文件,要求麻醉科设置门诊和 护理单元;国家七部委共同发布的国卫医发〔2018〕21号文件,对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提出明确的 指导性意见;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文件,发布麻 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2020年国务院发布国 办发〔2020〕34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 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有4处提到麻醉学 科,这在国家文件历史上是少见的。
这充分说明了 国家对麻醉学科建设的重视与支持。
学界普遍认 为我国医院麻醉科的建设继1989年原卫生部发布 12号文件后,又迎来了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
但机 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因此,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 战就成了我国麻醉学人的历史担当。
下面就继续 前行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提出思考与意见,供大家 讨论。
1我国麻醉学科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这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方 向,没有方向就不能出思路,没有思路就不可能有 发展。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江苏大学医学院代码: 105100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一)学科概况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行研究,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消除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
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学科分类日趋精细,逐渐形成了许多分科和专业。
临床医学正走向“4P”医学模式: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
转化医学的发展也努力在传统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进而促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为实现精准医疗提供新的动力。
(二)研究方向(1)内科学(105101)1.肺部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2.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3.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4.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5.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7.内分泌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8.皮肤病与性病学研究(2)儿科学(105102)1. 儿童疾病与免疫2. 新生儿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 小儿哮喘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4. 儿童病毒感染研究(3)神经病学(105204)1.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5105)1. 精神药理学2. 医学心理学与心理治疗(5)皮肤病与性病学(105106)1.皮肤病与性病学研究(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5107)1. 现代影像诊断学2. 分子影像学3. 神经认知和神经功能学4.介入诊断与治疗学(7)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8)1. 干细胞与血液病的检验基础与临床2. 免疫性疾病的检验基础与临床3. 感染性疾病的检验基础与临床4. 肿瘤分子诊断5. 其他重大疾病的检验基础与临床(8)外科学(105109)1.肝胆胰疾病的基础与临床2.食管癌基础与临床3.骨组织工程4.泌尿系统肿瘤基础与临床5.脑胶质瘤基础与临床6. 创伤基础与临床(9)妇产科学(105110)1. 妇科肿瘤(10)耳鼻咽喉科学(105112)1. 耳鼻咽喉疾病的基础与临床(11)肿瘤学(105113)1.肿瘤综合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2.肿瘤治疗机理研究(12)麻醉学(105116)1.疼痛的临床治疗和机理研究2.微麻醉期重要脏器保护和机理研究(13)急诊医学(105117)1. 灾难医学2. 急危重症研究(14)全科医学(105127)1. 社区医学与社区卫生研究2. 全科医学基础与管理二、培养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专业人才。
氯胺酮、咪达唑仑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麻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咪达唑仑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麻药应用于小儿斜疝手术麻醉的效果。
方法:80例小儿斜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氯胺酮6 mg/kg,咪达唑仑0.1 mg/kg肌注,至患者意识消失,置于手术台上,选用普德药业生产的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配成2.3 mg/ml浓度,由手术医生行切口部分层阻滞。
对照组单独用氯胺酮6 mg/kg,咪达唑仑0.1 mg/kg肌注。
结果:观察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术后苏醒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氯胺酮、咪达唑仑、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麻药应用于小儿斜疝手术麻醉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氯胺酮; 咪达唑仑; 甲磺酸罗哌卡因; 小儿斜疝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19小儿由于其生理结构特点,许多麻醉药被列为禁忌[1]。
本院2010-2011年将氯胺酮、咪达唑仑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麻药应用于小儿斜疝手术麻醉,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2011年小儿斜疝手术患者80例,年龄6个月~2岁,其中女5例,男75例,无严重肝肾并发症,无严重心律失常,无明显脱水,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1.2 麻醉方法患者术前常规禁食,肌注阿托品0.01~0.03mg/kg。
观察组给予氯胺酮6 mg/kg,咪达唑仑0.1 mg/kg肌注,至患者意识消失,置于手术台上,选用普德药业生产的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配成2.3 mg/ml浓度,由手术医生行切口部分层阻滞。
对照组给予氯胺酮6 mg/kg,咪达唑仑0.1 mg/kg肌注,至患者意识消失,置于手术台上,术中患者出现体动则追加静脉注射氯胺酮3~10 mg。
如术中患者出现呼吸暂停、低氧血症等则用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1.3 观察指标记录入室后t0,术中切皮前t1,术中手术t2、清醒t3时、心率hr、spo2等生命体征,比较两组患者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不良反应。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2012-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执 笔:徐建国专家组:吴新民 于布为田玉科 薛张纲 熊利泽 叶铁虎 岳 云 姚尚龙 李士通 王祥瑞 王国林 黄文起 赵国栋 王俊科 马 虹 李 刚 顾尔伟目录术后疼痛的定义和危害 ——————————/4术后疼痛的监测和评估 ——————————/4术后镇痛治疗 ——————————————/5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术后镇痛的定义和危害定义:手术后疼痛是指手术后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为伤害性疼痛,一般持续7天以内,是临床上常见和需紧急处理的疼痛。
危害:1)手术后疼痛可增加氧气消耗,导致短期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代谢,心理、精神的不良影响。
2)疼痛控制不当还可以导致慢性疼痛,疼痛导致的外周和中枢敏感化以及中枢可塑性形成,使慢性疼痛可具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
术后疼痛的检测和评估1.治疗疼痛前后均应进行常态和动态的疼痛评估,评估内容包括1)疼痛部位2)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3)是否有突发性疼痛4)是否伴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5)治疗反应和副作用6)病人的满意度2.疼痛强度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或数字等级量表(NRS)4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评定。
1)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指示无痛,另一端代表最剧烈的疼痛,患者依据感受的疼痛强度,标定相应位置。
2)NRS:用0-10等分刻度标记出不同程度的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的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5-6为中毒痛,7-9为重度痛。
3.应提倡成立包括麻醉医生、外科医生、麻醉科护士和外科护士的跨学科急性疼痛管理组(APS)以提高术后镇痛的质量和满意度,达到最大的减低副作用的目的。
4 . 在术后镇痛过程中,应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镇静状态,脉搏氧气饱和度以及可能发生的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运动或感觉障碍等副作用,处理方法和结果。
椎管内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关键词麻醉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骶管手术室护理椎管内阻滞麻醉是将药物(局麻药、阿片类)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可延迟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从而降低高危病人术后并发症。
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过程中担负着大量的护理配合工作,以保证麻醉的安全性,防止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
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了解和熟悉椎管内阻滞麻醉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各种护理配合技巧。
资料与方法2009年1月~2010年7月收治椎管内阻滞麻醉患者115例,年龄8个月~68岁,其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88例,硬膜外腔阻滞麻醉17例,骶管阻滞麻醉10例。
护理麻醉前护理:①术前心理护理:麻醉前1天手术室巡回护士应探视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检查结果、手术方法,向其介绍麻醉的重要性,配合麻醉的好处,麻醉方法、体位,麻醉后的感觉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安慰鼓励,同时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认真解答患者的提问以解除或减轻其恐惧与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积极配合麻醉医生[1],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前穿好病号服,不要戴贵重物品等。
②麻醉前物品及环境准备:麻醉前协助麻醉医生备好麻醉机、氧气及负压吸引器装置、静脉输液用品等,并检查仪器功能是否正常,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按医嘱准备麻醉药及急救用药,完善的麻醉前准备工作对确保麻醉安全至关重要。
通常应在室温20~22℃,相对湿度45%~50%的手术室内为患者进行麻醉和手术。
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难忍的感觉。
室温过低时患者易患感冒,因此必须注意保持温、湿度适宜的手术室环境。
③认真执行核对制度:接患者入室,要严格查对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时间、部位、麻醉方式及麻醉前用药、各种皮试反应结果、有无贵重物品等。
④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建立和保持静脉通畅,不仅是麻醉手术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麻醉及术中给药、补液、输血以及术中出现危险时实施抢救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