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雾的分析与预报讲述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1.06 MB
- 文档页数:121
上饶市雾的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探讨摘要选取上饶市1990-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上饶市雾的气候特征、主要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影响雾的主要天气要素,确定预报指标,建立MOS预报方程,为雾预报及其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提供理论依据,以达到雾天气监测、预报的更加准确性。
关键词雾;气候特征;成因;预报方程1雾的气候特征1)雾的年际分布特征。
上饶市199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出现312个雾日,年均雾日数为15.6次,最多年份24次(2007年),最少年份9次(2005年)。
前10年(1990-1999年)出现147次雾日,后10年(2000-2009年)出现了165次,由此可以看出,上饶市雾出现日数呈上升趋势(图1)。
原因是,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工业的大力发展,大气污染加大致使上饶市雾日数趋于增多。
2)雾的月际分布特征。
由上饶市月平均雾日数分布(图2)可以看出,上饶市一年四季都有雾生成,雾的月变化特征为:月分布以8月为最低点,出现0次,12月最多,平均为2.95次,5、6、7、10月份出现次数较少;冬季(12-2月)雾出现的日数最多,约占全年雾日数的45%,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次之,分别占29%和19%,夏季(6-8月)雾日数最少,仅占7%。
3)一天中各时刻出现雾的特征分析。
由于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辐射冷却,因此一天中各时段都可能出现雾,且雾的形成时间相对集中。
据上饶市20a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上饶市雾的形成时间主要集中在07~10时,一般在07时左右生成雾,10时后逐渐消散,约占雾日数的86%,其中08~09时雾形成的频率最大,约占55%;午后至次日凌晨(12时—次日05时)18个时次形成雾的机率占8%,其中12~22时出现雾的频率仅为2.9%。
2雾的主要类型及成因从20a气候资料分析得出,上饶市雾按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辐射雾,另一种是平流雾,辐射雾约占雾天气的80%,平流雾约为20%。
福州机场大雾天气特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福州长乐国际机场1998-2021年大雾天气数据,可知机场累年平均大雾日数15.6天,1-5月和11-12月为大雾高发的月份,出现较多时次在23时-次日09时之间。
大雾多发生在风速0-3m/s、气温12-19℃、湿度90%以上的气象条件下,温度降低和湿度加大促进大雾生成,温度升高利于大雾消散。
机场大雾的主要天气形势为入海变性高压西部、准静止锋或冷锋前部、西南倒槽东部等。
关键字:福州机场大雾气象要素天气形势1.概要雾是由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的气溶胶系统组成,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一种较特殊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据中国民航统计,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一般占总延误次数的70%,而天气原因中又以大雾最为多见[1]。
机场出现大雾主要影响航班的正常起飞和着陆。
由于大雾影响能见度,飞行员在起飞和着陆时看不清跑道方向,就无法起飞和着陆,如要实施,就不可避免出现飞行事故,严重危及飞机和乘客的安全。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25º56'06"、东经119º39'46",位于福州市东南、长乐漳港镇东面的沿海沙地上,北有闽江口,东、南濒临台湾海峡,西面为起伏的丘陵,处于三面滨海、西枕陆地的小海岬上。
机场处于亚热带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夏两季气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据统计,福州机场夏秋季节能见度状况良好,冬春季节大雾频发,约占全年九成,累年平均大雾日数约16天。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福州机场大雾天气的年、月、日变化特点,着重分析影响大雾生成、消散的部分气象要素和大雾天气形势,以期能为提高大雾天气预报准确性、保障航空飞行安全提供参考和帮助。
2.资料来源和方法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于1997年6月23日投入使用,为便于数据统计,选用日期为1998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
本文分析资料来源为福州机场1998-2021年中国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簿(例行)、观测月年总簿、例行天气报告报文数据和历史天气图资料。
荣成市4~8月雾的分析与预报摘要通过分析荣成市雾产生的主要天气形势,以及雾与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关系,总结4~8月雾预报的着眼点。
关键词雾;天气形势;风向;风速;湿度;分析;预报;山东荣成雾是山东沿海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对海上航运、捕捞的危害非常大。
在持续海雾影响下,会使沿海小麦发生锈病,影响玉米扬花抽穗,使作物减产。
荣成市地处黄海之滨,三面环海、一面与内陆相接的特殊地理条件,使其一年四季均有雾出现,因此做好雾的分析预报对人民生活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现将影响荣成雾的主要天气形势及有关要素统计分析如下。
1天气形势影响荣成市雾的天气形势主要有2种:一是日本海变性高压的西部;二是华南倒槽或是江淮气旋的东部。
黄河气旋因位置偏北,本区风向偏西南而不易出雾。
1.1日本海高压西部(东高西低)这种地面形势多见于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中旬),本站能否出雾,主要取决于高压厚度和在海上停留时间。
一般说来,当高压厚度达到850hpa高度以上、停留时间在2d以上时,本区在36h内均有海雾出现。
如果河套低压位置偏北或是蒙古低压东移发展,在海上构成南高北低形势,本区风向偏西南,湿度又小,则不易出雾(见图1)。
1.2江淮气旋、倒槽东部海雾本区出现的雾多产生在这种气压场内,风向偏东南,有利于暖湿空气的输送,利于海雾的生成(见图2)。
2本站风向、风速与雾的关系本站的风向、风速是预报本区未来能否产生雾的重要依据,在有利的气压场控制之下,本站为东风到南南东风象限中,风速小于或等于8m/s时,均应考虑傍晚到夜间有雾出现;如果本站风向为北到东北风,则本区无雾;西南风则本区多为平流低云或有轻雾。
3雾与湿度的关系湿度的大小与雾的产生有直接关系,据资料统计,本站20时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80%,14时温度露点差小于2℃,凡具备以上条件之一,则本站易于出雾。
4各月雾预报着眼点4.14月份雾预报着眼点本月预报因子有2条:①当20时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80%,14时温度露点差小于2℃时,应考虑本站有雾出现。
第七章四川盆地大雾天气与预报 (268)7.1 雾的定义及分类 (268)7.2四川盆地大雾的分布特征 (269)7.3 四川盆地大雾的主要形成机制 (270)7.4 四川盆地大雾的预报经验指标 (272)7.5 四川盆地大雾的典型个例分析 (273)第七章四川盆地大雾天气与预报雾对人类生活、生产建设都有诸多不利影响。
随着现代化建设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雾的危害性更为显著。
大雾对交通运输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航空和高速公路运输,经常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另外,被人类活动污染了的城市或工矿区的雾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苯等重金属微粒以及灰尘和病源微生物,这些物质可伤害树木和农作物,被吸入人体后可危害人们的健康。
大雾还是输电网络的破坏者,雾不仅因为潮湿,更因其中含有的多种化学腐蚀剂,易使输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短路或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
四川盆地由于特殊的地形原因及湿润的气候特征,成为了全国多雾区之一,尤其是在冬季,成雾之后,有时经久不散,常给民航、高速公路、水运等交通运输以及电力供应和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7.1 雾的定义及分类雾是指浮游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通常将水平能见度在10千米到1千米的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称为大雾,其中,水平能见度在500到50米(含50米)的雾称浓雾,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称为强浓雾。
雾的厚度一般在几十到几百米,厚的也可到1千米以上,厚度不到两米的雾,叫做浅雾。
雾按形成条件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蒸发雾、谷雾。
根据雾中温度高低,又可分为暖雾与冷雾。
按物态分,有水雾、冰雾和水冰混合雾三类。
雾的天气学分类法将雾分成气团雾和锋面雾两类。
此外,人们还常把发生在海上的雾称为“海雾”。
(1)辐射雾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一般出现在晴朗、微风而近地面气层又比较潮湿的夜晚或清晨,在秋冬季比较容易出现。
(2)平流雾平流雾是暖而湿的空气流经冷的表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
第十五章大雾天气特征及预报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凝结(凝华)的产物,其直径一般不超过50μm,平均在10μm左右。
这些水滴对可见光有强烈的散射作用,严重降低空气的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因而造成视程障碍,威胁交通安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
15.1 定义及分类当近地层水汽比较充足时,遇冷却产生凝结,液态水滴或冰晶弥漫在空气中而产生的天气现象称为雾。
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时为雾,大于1.0km小于10.0km为轻雾。
雾的形成是在近地层较大的湿度下,空气发生冷却作用,使空气温度降到露点以下,水汽达到饱和而出现凝结(或凝华),由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雾与云在物理本质上相同,其生成在地面上为雾,升入空中为云。
由于雾的形成与水汽条件和降温有关,所以有利于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即增加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冷却降温幅度超过温度露点差。
增加水汽含量的过程,一是水汽的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二是下垫面和雨滴的蒸发。
降低空气温度的物理方式除由空气垂直运动而引起的绝热膨胀冷却外,还有辐射冷却、平流冷却、接触冷却和湍流冷却。
这些不同的冷却方式和增湿过程,通过不同的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在大气运动、变化中体现出来,形成天气现象。
强度不同的雾,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雾滴密度不同,密度越大,雾越浓,水平能见度越差。
反之密度小,能见度的恶化程度就低。
当近地层水汽含量较高,夜间地面辐射降温,当温度下降到露点或以下时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当暖湿空气移入到冷的下垫面,而产生的雾称为平流雾。
辐射雾的垂直厚度比较小,约几十米到一二百米左右,且日变化明显。
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由于雾滴分布不均匀,因而雾中能见度的起伏较大。
平流雾的厚度一般可达到或接近逆温层顶,且浓度较高,续时间也较长,与辐射雾相比,日变化的规律性不强,地面风速稍大。
由平流和辐射共同作用形成的雾为平流辐射雾。
气象科普大雾天注意事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大雾天气下,能见度明显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大雾不仅影响交通运输,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大雾天气的气象特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在大雾天气下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引起人们对大雾天气的重视,并提供相关的安全措施和建议,以确保大家在大雾天气下的安全出行。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涵盖整篇文章的框架和逻辑顺序,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
在本篇文章中,可以包括如下内容: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大雾天气的气象特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在大雾天气下需要注意的事项展开,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雾天气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内容和目的,引起读者的兴趣。
-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大雾天气的气象特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在大雾天气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 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提出安全措施并呼吁大家在大雾天气下更加注意安全。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希望能够全面地介绍大雾天气的相关知识,并提醒读者在遇到大雾天气时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大雾天气的气象特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在大雾天气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对大雾天气的科普,提高公众对大雾天气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减少大雾天气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健康风险。
同时,也希望引起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重视,呼吁大家在面对恶劣天气时保持冷静、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2.正文2.1 大雾天气象特点大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通常在天气潮湿、空气稳定的条件下出现。
大雾天气的主要特点包括:1. 能见度低:大雾天气中,由于水汽充足并且空气稳定,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成水滴,导致大雾弥漫,能见度明显下降,甚至不足百米,严重影响交通和行人的安全。
大雾天气相关知识点总结大雾天气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现象,通常发生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给行车、航行等交通出行带来很大的困扰。
了解大雾天气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应对大雾天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大雾天气的形成原因、影响、预警与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大雾天气的形成原因大雾天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在饱和条件下凝结成为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而形成的。
具体来说,大雾天气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潮湿的气候条件:潮湿的气候条件是大雾天气形成的基础。
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高时,易形成雾气。
2.温度差异:通常在天气转冷的时候,地面和地表以上的空气温度差异比较大时,会促使水汽凝结成雾。
3.低湿度:潮湿的天气条件下,湿度较低时,也容易形成雾。
4.风力较小:风力较小时,水汽容易停滞在空气中而形成雾。
以上几点综合作用,容易促进大雾天气的形成。
二、大雾天气的影响大雾天气对社会生活、交通出行等方面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受阻:大雾天气给道路和航道交通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易引发事故。
2.能见度降低:大雾天气使得能见度大大降低,降低了行车、航行等的安全性。
3.对农作物的影响:大雾天气会对农作物生长和收成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4.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大雾天气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刺激,不利于健康。
综上所述,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大雾天气的预警与防范措施针对大雾天气,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警和防范措施来减少其对我们生活和出行的影响。
1.预警系统: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我们可以及时得知是否有大雾天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2.减少外出:在大雾天气,尤其是能见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注意交通安全:如果一定要外出,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保持车距,慢速行驶。
4.保持室内通风:在大雾天气中,要保持室内的通风,有利于减少对人体的损害。
5.保护农作物:农民朋友要做好农作物的防护工作,保护庄稼不受大雾天气的侵害。
第七章四川盆地大雾天气与预报 (268)7.1 雾的定义及分类 (268)7.2四川盆地大雾的分布特征 (269)7.3 四川盆地大雾的主要形成机制 (270)7.4 四川盆地大雾的预报经验指标 (272)7.5 四川盆地大雾的典型个例分析 (273)第七章四川盆地大雾天气与预报雾对人类生活、生产建设都有诸多不利影响。
随着现代化建设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雾的危害性更为显著。
大雾对交通运输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航空和高速公路运输,经常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另外,被人类活动污染了的城市或工矿区的雾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苯等重金属微粒以及灰尘和病源微生物,这些物质可伤害树木和农作物,被吸入人体后可危害人们的健康。
大雾还是输电网络的破坏者,雾不仅因为潮湿,更因其中含有的多种化学腐蚀剂,易使输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短路或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
四川盆地由于特殊的地形原因及湿润的气候特征,成为了全国多雾区之一,尤其是在冬季,成雾之后,有时经久不散,常给民航、高速公路、水运等交通运输以及电力供应和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7.1 雾的定义及分类雾是指浮游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通常将水平能见度在10千米到1千米的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称为大雾,其中,水平能见度在500到50米(含50米)的雾称浓雾,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称为强浓雾。
雾的厚度一般在几十到几百米,厚的也可到1千米以上,厚度不到两米的雾,叫做浅雾。
雾按形成条件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蒸发雾、谷雾。
根据雾中温度高低,又可分为暖雾与冷雾。
按物态分,有水雾、冰雾和水冰混合雾三类。
雾的天气学分类法将雾分成气团雾和锋面雾两类。
此外,人们还常把发生在海上的雾称为“海雾”。
(1)辐射雾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一般出现在晴朗、微风而近地面气层又比较潮湿的夜晚或清晨,在秋冬季比较容易出现。
(2)平流雾平流雾是暖而湿的空气流经冷的表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
遂宁机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总结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12年12月15日至12月16日遂宁机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预报方法。
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是在典型的天气形势下发生的,满足大雾发生和持续的典型物理条件。
总结出有利于遂宁机场大雾发生和维持的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条件,更好地为大雾预报服务。
关键词大雾;天气形势;层结分析;气象要素0引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的水滴或冰晶,使地面能见度小于1km的现象。
它是近地面空气由于降温或水汽含量增加而达到饱和、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形成。
大雾低能见度,影响飞机的正常起落,甚至造成重大飞行事故。
遂宁机场位于四川省中部,处于丘陵地带,东南面靠近涪江,受季风环流影响,具有亚热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冬季较暖,多辐射雾。
[1]2012年12月15日~16日,遂宁机场出现了一次大雾天气过程,15日能见度最低达100m。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分析这场大雾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场等,为以后类似大雾天气提供预报经验总结和预报依据,更好地服务于飞行训练。
1 天气形势分析1.1 14日20时天气形势大雾发生前14日20时(图略)500hpa,四川盆地大部受槽后西偏北弱脊控制,盆地南部有一小槽波动,青藏高原中东部为较强西南气流,有小槽发展东移。
700hpa盆地内为槽后偏北风,北部辐散,南部辐合。
850hap对应高空形势,盆地内为辐散形势。
地面等压线看出,冷空气前沿主要位于新疆中部和蒙古西北部地区,盆地内无明显冷空气影响,气压梯度较弱。
14日20点48小时EC海平面气压场预报(图1),未来有弱冷空气向东南方向移动,无明显冷空气影响四川盆地,维持较弱的气压梯度。
图1 14日20时EC48小时海平面气压场预报1.2 15日08时天气形势大雾发生时,15日08时500hpa(图2),昨日20点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的低槽已移至甘肃南部到四川盆地南部一带,盆地西部已为槽后西北气流影响,盆地东部南部为槽前西南气流影响。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0,Vol 10,No 9:34-35,39青藏高原两次局地性大雾天气分析次仁拉姆1,德 庆,旦增冉珍,旦增伦珠西藏自治区气象台,西藏拉萨 850000摘要 利用NCEP FNL1º×1º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18年12月21—22日发生在山南贡嘎机场和2019年4月10日发生在那曲地区的两次局地性大雾天气形成原因。
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发生前500 hPa均受槽前西南气流影响,之后系统东移受脊区控制,利于天空转晴;前期的降水使得低层的湿度条件良好,并有500 hPa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向两地输送水汽;大雾期间地面均为静风且地面温度露点差小于3℃。
关键词 青藏高原;局地大雾;水汽条件;地面要素中图分类号:P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9–034–02DOI:10.19383/ki.nyzhyj.2020.09.017能见度是反应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大雾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天气现象。
根据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雾是指大量微小的水滴悬浮于空中,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 的天气现象[1]。
最常见的大雾有辐射雾和平流雾,我国大陆发生的雾主要为辐射雾,由于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的,多出现于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
大雾是一种比较常见气象灾害,对交通、航运和环境等都有严重的影响。
林建等[2]从35年的趋势来看,主要是在青藏高原大部、云南、四川、重庆、西北地区东部、黄淮及华北大部、东北南部雾日呈减少趋势,但近年来随着西藏高速公路和机场的迅速发展,大雾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因此,了解大雾的气候特点、找出预报着眼点对于防止因大雾引起的灾害有重大的意义。
1 天气实况2018年12月21日夜间至23日(以下简称为过程I)早上,山南贡嘎机场出现了大雾天气。
109中国航班气象与环境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CHINA FLIGHTS新疆博乐地区一次大雾天气分析徐文文|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博乐机场摘要:2019年3月8~13日新疆博乐地区发生一次明显的大雾天气过程。
文中通过实测资料的应用以及利NCEP/NCAR 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再分析,探讨此次大雾天气的形成因素。
通过分析发现,地面高压、高空暖脊和此次大雾天气的形成和消散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逆温层存在为此次大雾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和稳定度相关的物理量对大雾天气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关键词:大雾;逆温层;稳定度大雾天气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其发生时能见度低,对航空运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在大雾天气已经成为造成航班延误的主要因素,同时还严重威胁到飞行安全,不利于游客的正点出行,对航班正常运行及效益影响极大,给航空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给民航各项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和工作压力,阻碍民航事业的稳步发展。
而且大雾天气发生时,还会加重尘埃在大气中的扩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因此,人们对于大雾天气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大雾天气一般发生于稳定的天气背景之下,地域性特征非常突出。
文中结合2019年3月8~13日新疆博乐地区发生一次明显的大雾天气过程,利用实测资料与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大雾天气的出现进行分析与研究,此次大雾天气的发展导致航班大面积延误,大量的游客滞留机场。
综合研究分析此次大雾天气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1 大雾天气的地面实况特征依照新疆博乐市3月8日出现的大雾天气实际观测资料发现,此次大雾天气最早出现在博乐市的北部地区逐渐向南扩展,能见度在200m-30m。
发生大雾天气时,地面主要呈现弱风条件,此次大雾出现层净长波辐射以及地表向上的净长波辐射的总体效应,地表温度处于-4~1℃的范围,利于水汽凝结与凝华。
大雾发生时,博乐市南部区域为-4℃的最高气温,北部区域相对较低,在-6℃以下,地表夜间缺少太阳带来的短波辐射,气温较低,与地层较为接近的水汽不断凝结产生大雾。
大雾天气的稿件1.引言1.1 概述大雾天气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汽快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导致空气中的可见性急剧下降的气象现象。
这种天气常常出现在湿度较高、温度较低的夜晚或清晨,尤其在冬季或春季常见。
大雾天气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交通出行以及各行各业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大雾天气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汽在一定条件下快速凝结形成小水滴或冰晶。
这些水滴或冰晶会悬浮在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水分浓度增加,从而导致空气湿度增大。
当湿度超过一定程度时,水滴或冰晶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雾。
大雾天气的形成与气温、湿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大雾天气对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危险。
首先,大雾天气会显著降低空气的可见性,给日常出行带来巨大的困难。
行人、车辆在大雾中行驶时视线模糊,很难辨认前方的路况和障碍物,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其次,大雾天气对交通运输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航空、铁路和公路交通受限,航班延误、列车停运、道路封闭等问题频频发生,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另外,大雾天气还对能源、通信、农业等行业产生了不良影响,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大雾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各地都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例如,在交通方面,加强交通管制、增设警示标志、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关注天气预报、减少出行频率、增加防护设备的使用等方式来降低大雾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气象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也是应对大雾天气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大雾天气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气象现象,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对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
然而,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大雾天气对生活和经济的不利影响,提高社会的抵御能力和适应能力。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大雾天气的研究和应对工作,以确保人们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系统的方式介绍大雾天气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供应对大雾天气的有效措施。
太原机场大雾分析及特点徐继刚管翔(山西空中交通管理分局气象台太原030031)摘要:大雾是影响飞行安全最主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本文利用太原机场10年大雾资料,分析总结了大雾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形成条件,为提高大雾天气条件下低能见度的预报的准确率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大雾预报分析特点前言:在造成航班延误的众多气象因素中,低能见度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恶劣的能见度或跑道视程直接威胁着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是影响飞机进近爬升和降落的主要因素,因恶劣能见度造成的飞行事故占所有气象原因造成事故的一半左右。
大雾是航空、航海及陆地交通的重大视程障碍,即便是导航设备最先进的所谓“全天候”型飞机,也不能在茫茫迷雾中冒然起降。
据统计,国内航班不能正常飞行的79%因雾;国外航班不能正常起降者60%因雾。
比如,1996年12月下旬黄淮、江淮、江南、华北等地突发一场大范围的连日大雾,许多机场被迫关闭,大批旅客滞留空港;由上海始发的国内外航班取消延误437次,10万旅客受阻,虹桥国际机场和各航空公司只好为5万(人次)旅客提供住宿。
大雾也属于灾害性天气,许多公路交通、飞行航运等事故就是由于大雾造成的。
同时,雾和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结合在一起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由雾抬升形成的云,开始时高度都比较低,对起飞和着陆影响也较大。
因此,低能见度预报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飞行安全和航班的正常起降。
如何在复杂天气情况下,及时准确地发布低能见度天气演变的预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了太原机场大雾天气条件下能见度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提高低能见度预报的准确性。
(本文时间为世界时)一.雾的定义及几种常见大雾的分析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以后,水汽即可凝结或凝华成雾。
雾可以分为多种,平流辐射雾、蒸发雾、上坡雾,常见的有辐射雾和平流雾。
1.辐射雾:由于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气层水汽凝结或凝华成雾。
它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而近气层又比较潮湿的夜晚或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