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一_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42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4、练习一(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4、练习一(1)》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一节练习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整数的认识,包括0、1、2、3、4、5、6、7、8、9、10等数字的读写能力,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整数认识,对于数字的读写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困难,如对数字的辨识能力不强,运算速度慢等。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各异,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0-10的数字,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读写能力,以及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2.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字的辨识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数字游戏,引导学生复习数字0-10的读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教师出示各种情境下的加减法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讲解解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一组复杂的加减法题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1、长城和运河一、看词语写拼音。
( )驶 ( )通民( ) 蜒( )衣( ) ( )写 ( )迹二、比一比,再组词。
折()蜒()篇()族()绸()诉()蜓()骗()旅()调()三、按原文填空。
1、长城东起(),西至(),它像一条(),在崇山峻岭中()。
2、运河北起(),南至(),它像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四、背一背,想一想。
1、请背诵课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这两个比喻句十分精当,既突出长城()的特点,运河()的特点,又使诗文生动形象。
2、本文是一篇饱含强烈的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两部分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这是运用了()的写法。
2、美丽的南沙群岛一、看拼音写词语。
yǔ jǐn àn hé guī岛( ) 不( ) 黑( ) ( )作海( )二、选词填空。
辽阔宽阔广阔1、南沙群岛位于我国()的南海。
2、牛羊在()的草原上嬉戏玩耍。
3、汽车在()的马路上奔驰。
三、填空。
远望(),翡翠和蓝玉合壁,蔚为()。
“翡翠”是指(),“蓝玉”是指()。
“合壁”有两种解释:①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而配合得宜。
②指两种东西摆在一起对比参照。
本文中“合壁”的意思是()(填序号)。
四、写作特点。
全文采用了()——()——()的结构进行介绍,引用()开头,分别从()和()来介绍南沙群岛。
3、庐山的云雾一、组词。
幻()资()反()笼()幼()姿()返()置()二、看拼音写词语。
biàn huàn wú chánɡzēnɡ tiān sì hūqiān zī bǎi tài()()()()()yún zhē wù zhào yí xiè qiān lǐ liú lián wànɡ fǎn()()()三、造句。
流连忘返——四、填空。
1、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和第二单元课时练习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1.比一比,算一算。
15×1=() 4×90=() 5×80=() 22×2=()15×10=() 40×90=() 50×80=() 22×20=()2.填一填。
参考答案1.15 360 400 44150 **** **** 4402.1200 600 2503.40×90=3600(千克)答:这箱桃大约一共3600千克。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不进位)1.直接写得数。
10×20=() 70×20=() 40×30=() 30×30=()60×10=() 60×20=() 10×25=() 64×10=()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3×31= 44×12= 42×21=3.三年级同学参加广播操比赛,站成12排,每排14人。
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广播操比赛?参考答案1.200 1400 1200 900600 1200 250 6402. 13×31= 403 44×12= 528 42×21=8821 3 3 1 4 4 12 4 2 2 1 ×3 1验算×1 3 ×1 2验算×4 4 ×2 1验算×4 21 3 9 3 8 8 4 8 42 4 23 9 3 14 4 4 8 8 4 8 44 0 3 4 0 35 2 8 5 2 8 8 8 2 8 8 2 3.12×14=168(人)答:三年级一共有168人参加广播操比赛。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1.直接写得数。
5×6+2=() 8×6+3=() 7×7+1=() 3×8+4=()9×4+6=() 3×9+3=() 2×7+5=() 4×8+9=()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第1页 共5页 《练习一》第2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练习一》第二课时,数学书第8页第7—12题。 【教学目标】 1.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以及不进位的笔算。会解决有关乘法简单的实际问题。 2.联系已有的知识,掌握运用有关乘法估算、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自我总结、自觉检验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练习,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提问: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如何估算的吗? 预设: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看每一个数接近哪一个整十数,然后计算几十乘几十。 如:27×32,当我们进行估算时,看27接近30,32接近30,所以估算时直接算30×30=900。 2.激发兴趣: 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什么积不可能是五位数?
(积最大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 积可能是两位数吗? 10×10 =100 (积最小是三位数) 第2页 共5页
3.导入: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乘法的估算来计算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出示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一辆载重3000千克的卡车,装了47桶豆油,每桶豆油连桶重58千克。这辆卡车超载了吗? (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核对时说说怎样解决。 因为50×60=3000,所以47×58<3000,所以卡车没有超载,算式为47×58=2726(千克) 追问:估算的时候,怎么估算?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一第8题 出示题目:周庄村组织272名村民去旅游。估算一下,租5辆这样的客车够吗?至少要租多少辆这样的客车? 学生齐读题目,出示第一个问题。 明确要看5辆这样的车够不够,可以先进行估算,大家自己先估算一下。 出示第二个问题。 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 把题中每辆车的座位数看作50,因为50×5=250,表明5辆车最多坐250人,租5辆这样的客车是不够的。另一方面,由于租6辆车大约可以坐50×6=300(人),因此初步估计至少要租6辆车。经笔算检验,估计是正确的。 3.完成练习一第9题 出示题目:学校买81块地砖铺一个实验室,付出4000元,找回一些。估计一下,学校买的是哪种地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