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消费观 (4)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30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合理消费》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框结合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引导学生培养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等。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加上学生大多家境越来越富裕,家长往往会满足学生的消费要求,为学生购买物品上百元的有之,以致部分学生甚至单纯地将消费与花钱划上等号,过早地把自己放在享受消费、娱乐消费的人群中,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艰苦朴素的精神,而他们自己往往没有觉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前面学到的我国基本国情,在社会大背景下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学会理财。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的变化;知道消费和理财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的表现;了解如何合理消费。
帮助学生走出消费的误区,提高学生合理消费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理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2、过程与方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理解书本理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消费的攀比虚荣心理,确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确立绿色消费观。
五、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flash短片《我赚钱了》设问:①等你赚钱了,会不会这样花钱?②这样花钱存在哪些不妥的地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这样的消费太浪费,不合理,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合理消费(引出本课课题)(新课探究)(一)、尝试学习,对照自学提纲,预习书本P96-99页,有针对性地看书。
(1)在我国现阶段,人们的消费呈现出哪些特点?(2)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方式有哪些?(3)学会理财,学会消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绿色消费包括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有哪三层含义?(二)、学生看完书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新课内容1、图片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特别是电视机的多种品牌和款型,提出问题:以上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到什么?(经济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5课合理消费(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能够辨明合理与不合理的购物要求,学会正确作出购物选择。
2.道德修养:学会合理消费,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不同的消费方式和分享相关故事,懂得合理消费的好处和过度消费的坏处,明白合理消费的重要意义。
(重点)2.通过制定午餐计划和辨析不同消费观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合理开支的方法。
(难点)课前准备学生调查家庭月收入开支情况,完成调查表。
一、理财初体验1引入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家庭月收入开支调查,在家长的帮助下填写了“月收支调查表”。
相信你已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了。
2.分享通过调查,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我们家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父母的工资,我发现家里需要支出的项目有很多,每月结余不多。
预设2:我发现,我们家有些项目的支出过高,不太合理,如休闲娱乐衣着,需要对这两方面进行调整。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小管家招聘1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怎样的行为才是合理消费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参加“智慧小管家”的招聘会,学一学合理消费的方法妙招。
(板书:学会合理消费)4.第一关一一火眼金睛辨利害(D出示教材第40页上的六幅图,学生判断:为什么说左边是有计划地消费,右边是过度的消费?(2)交流补充:你还知道哪些发生在自己身边或通过媒体报道看到的有计划消费和过度消费的行为?⑶提问:将两种消费方式进行对比,你赞成哪一种,不赞成哪一种,为什么?⑷分享。
预设1:我赞成有计划地消费,这样的消费能根据家庭的实际,量入为出,有计划地购买东西,每月有结余,家庭有储蓄,生活会越来越好。
预设2:我不赞成过度消费,因为这样只顾自己一时享受,经常超出预算,会成为“月光族”。
如果家里有急事,需要用钱还得跟别人借,十分被动。
预设3:过度消费的人如果不学会节制,生活质量就没有保障,不仅是“月光族”,没准还会成为“啃老族”,大家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5《那些我想买的东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5《学会合理消费》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一种:过度的消费——入不敷出“还没有到月底呢,工资又没有了,我到底买了些什么啊?”(PPT呈现)提示:买东西不知道节制,超过预算。
“嗯,这个太好吃了。
”(PPT呈现)提示:暴饮暴食,不知节制。
“这人真烦,老是来找我借钱。
”(PPT呈现)提示:不仅没有储蓄,还可能到处借钱。
第二种:有计划的消费——量入为出“需要多少买多少,用完了再来。
”(PPT呈现)提示:按实际需要采购日常用品。
“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费。
”提示:饮食适量,按需就餐。
“我想咨询一下相关的理财业务。
”提示:有储蓄,可以进行投资理财。
分组讨论:➢请你想象一下,这两类不同的消费方式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提示:过度的消费方式的结果会破坏个人品格和社会风气……;有计划的消费方式的结果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总结,表格填写。
总结一下吧!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总结,填入表格中,每组随机抽取同学进行分享总结。
各种场景思考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完成表格懂得买东西需要预算的道理,过有计划的生活认识到消费需要有计划,要量入为出。
初步讨论后懂得过度的消费会导致个人品格的破坏,有计划的消费有助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进一步认识到合理消费的好处和过度消费的坏处,通过对比懂得生活中该如。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①是什么?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②关系如何?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从承担者;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2.货币1)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本质:一般等价物4)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①价值尺度(某商品值50元)A什么叫价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B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现实只需观念的货币C什么叫价格?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②流通手段A什么叫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B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必须是现实货币,不能是观念货币C什么叫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D比较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商品流通有货币为媒介,商品流通比物物交换更容易E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5)其它职能:贮藏手段(保值),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支付手段-延时支付,流通手段-现时支付)3.纸币1)产生:由铸币产生2)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3)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4)发行/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5)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价格总数/流通次数二、信用卡、支票和外汇1.经济往来时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信用卡1)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2)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等诸多便利3.支票1)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2)种类:转账支票,现金支票4.外汇和外率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5.汇率变化与币值变化关系外币贬值,外币汇率下降本币升值,本币汇率提高6.人民币币值利弊利:有利于出口,出国旅游和留学,对外投资,意味着国际地位提高弊: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加大就业压力,造成外汇储备相对减小7.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全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详细)高中的学生们,你还在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吗?小编在这里有一份超详细的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要送给你们哦,请签收。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