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窝乡中心小学简介2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纳雍县勺窝乡2名中小学教师获县级师德先进个
人荣誉称号
7月8日,纳雍县2014年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结果出炉,勺窝乡圆玄希望中学卢鹤、勺窝乡希望小学张雪梅获此殊荣.
荣获纳雍县师德先进个人的2名教师,爱岗敬业,工作勤奋,成效突出,他们把关爱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仅注重优秀学生的发展,而且特别关注后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2名教师每年教育教学成绩均名列全校、全乡前列,他们把辛勤的汗水洒向校园,让少年儿童茁壮成长.。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勺窝乡中心小学2015-09-01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实施方案)2015-09-01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勺窝乡教育管理中心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二、基本情况1、我校现有教师21人,其中女教师11人。
本科学历10人,专科8人,中师3人,学历达标率100%,教师平均年龄36岁。
教师们除了正常教学外还承包留守儿童关爱帮扶任务。
我校现有留守儿童80人左右人。
上期经过教师们的努力,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各种资料收集整理初见成效,详见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办公室陈列的内容。
2、本学期我校一至六年级共有9个教学班,共393人。
三、工作目标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3、关爱留守儿童,实行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
通过深入家访、亲情电话、心理健康辅导,学业辅导多种途径,多重机制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四、工作内容1、开学初,各班收集留守儿童资料,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
2、定期落实“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责任。
3、学校通过学生、教师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活动,增进同龄人的了解,弥补亲情和关爱的不足,让留守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
4、设置“亲情电话”,利用学校设置的“亲情电话”,安排孩子和家长定期交流、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理解父母,刻苦学习。
勺窝镇中心小学校园安全工作汇报材料在纳雍县教育科技局和纳雍县勺窝镇教育管理中心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成为学校常规工作的重要日程,确保了安全、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
根据相关要求,向各级部门作如下报告。
我校是勺窝镇一所村级学校,一直很重视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保障任务来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全面贯彻“责任重于泰山”、“隐患胜于明火”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发展环境,构建了一个管理科学、安全稳定、环境优美、文明向上的安全文明校园。
积极开展各类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学校安全防范意识,构筑安全防范网络,多渠道将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果,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学校多年来无一例治安案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一、建立安全工作管理体系成立了由校长卢凤鑫负总责,主管副校长高文菊具体抓的安全管理体系,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明晰。
重视安全宣传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引导教师熟悉安全法规、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思。
为确保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卢凤鑫校长全面负责,师德工作员杨辉具体实施操作,党支部书记卢启兴及领导小组负责监督。
二、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安全工作列入各处室的目标考核中,制定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制定师德师风工作考核和责任制定,将师德师风工作纳入学校个人年终考核,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2.签订责任书,加强安全责任意识学校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将安全、师德师风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制度,切实增强了安全、师德责任意识;班级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各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
翟家所中心小学基本情况特色及亮点翟家所镇中心小学在党的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上级部门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学校一班人积极走教改之路,团结协作,务实求新,勤奋刻苦,乐于探究,较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
在我督导的一年多时间里,虽然学校从各方面发展得到了提升还恳请各位领导能够明察秋毫,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之成为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并用以具体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一、学校基本情况我校始建于1984年,原址在翟家所北山脚下,校门前是312国道,学生上下学都要横穿国道,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鉴于这个原因,上级领导决定整体易地搬迁。
在各级领导的大办支持和亲切关怀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所新学校于2011开工建设,2013 年6月1日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200多万元,学校占地面积1340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6364平方米。
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红领巾广播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教研室等教学及辅助用房配套齐全;学生宿舍、餐厅、锅炉房等生活设施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我们学校是乡镇中心小学,服务半径40公里。
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337名,寄宿生25名。
学校有一支年轻能干、结构合理、德才兼备、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现有在编教师33人(女17人),其中本科学历27人,专科学历3人,中师学历3人,学历合格率100%;一级教师及以上18人,二级教师15人.我校一直把“育名师,塑英才”作为学校的重要发展目标。
为了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研训一体化,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梦想课程、组织听评课、赛课及教师技能大赛等教研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到目前为止,教师中有7人次被评为“市县园丁”、“市师德先进个人”、“市优秀辅导员"、“市优秀班主任";有2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有48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开展和研究省级重点课题1个.有梦想种子教师7人,其中一名教师经过全国选拔到马来西亚进行考察学习。
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打造平安和谐校园----纳雍县勺窝镇中心小学安全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一年来,学校认真贯彻上级校园安全管理通知精神,明确责任主体,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开展创建“安全文明示范校”活动,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没有重大治安案件发生,无火灾、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意外事件发生,很好地完成了学校安全教育目标任务。
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校园安全工作中的做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创新安全管理,拓展管理途径为唱响“安全文明示范校”这一主题,我校对管理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新的管理机制。
其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构建网络化管理体系我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文明示范校的创建工作,为此学校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
学校先后制定了“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发展规划,具体的工作方案,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各项安全事故防范预案,人、财、物保障措施。
成立了以校长卢凤鑫为组长的安全文明示范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副校长高文菊直接抓、负直接责任,全体师生总动员的工作机制。
学校安全工作,本着教育和防范为主的原则,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坚持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保卫、值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
学校安保处、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少先队各部门各司其职,做到各部门间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勺窝镇公安派出所、安检、卫生、消防各部门对我校安全工作给予很大支持帮助,形成了网络式安全防范体系,消除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其二,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实现低重心管理,近距离服务为切实做好我校安全工作,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我校坚决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把安全工作管理清单130项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严格落实了安全责任制,做到“目标、计划、措施、教育、管理、责任”六个落实,实现低重心管理,近距离服务,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各部门、科室工作人员职责明确,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形成了纳雍县勺窝镇中心小学每一个教职工都是一个成功的安全管理者的思想观念。
倾听孩子的心声——老师,您观注到了我吗
王伟
【期刊名称】《爱满天下》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正>学校是学生的乐园,但他并不是理想的艳阳天;学校是红苹果圣地,但并不是学生渴望的田园。
昔日的传统教育在学校中早已根深蒂固。
可以说是全民享有的教育,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民主性的教育。
虽然每天都有教师们的苦口婆心和循循善诱的教导,但这些都是一味的强行灌输。
学生面对的只是教师和校领导们威严的目光。
甭说别的,就是班
【总页数】1页(P34-34)
【作者】王伟
【作者单位】贵州毕节纳雍县勺窝乡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5.1
【相关文献】
1.老师,您的眼里有我吗?--倾听学生的心灵之声 [J], 龚德明
2.老师,请倾听孩子的心声 [J], 苟学珍
3.老师,您的眼里有我吗?——倾听学生的心灵之声 [J], 龚德明;
4.倾听心声走进童心--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J], 江雪蔓;
5.倾听心声走进童心--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J], 江雪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 页 勺窝乡中心小学
1 勺窝乡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帮扶实录
时间:2015年03月23日
地点:勺窝乡中心小学
教师:龙治
学生姓名:杨开发
就读班级:三年级班
帮扶简要:
杨开发同学之父母外出浙江务工,杨开发同学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叔父生活在一起。
由于缺少父母管教,爷爷年迈、叔父忙于生计,无暇照顾杨开发。
张云曦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差,长期不完成作业,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教师得知情况后,于2015年03月23日与对张云曦同学进行座谈,了解情况,得知:杨开发同学长期不完成作业原因无人管教,无钱买作业本。
教师当即决定、负责提供杨开发本期作业本,使之对学习重拾信心。
帮扶后效果:
通过教师的心理帮扶,杨开发同学一段时间以来,各方面都有进步。
勺窝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名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研究单位:勺窝镇中心小学课题负责人:卢凤鑫龙治研究起止时间:2017年9——2018年9月勺窝镇中心小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课题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从我校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
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
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
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
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
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
我国很早就有关于自主学习的思想,强调所学应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的。
这一点在很多教育家的思想中都有体现。
如孟子主张学习必须是通过自己刻苦钻研,自求自得,才会心有所悟,深入心中,通达到愉快的境地,将来应用于实践,便会如泉水左右逢源,取用不竭。
所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新课改下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7-05T02:31:16.7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5期作者:何娅丽[导读] 随新课的深入推行,小学数学教育也有了新的挑战何娅丽贵州省纳雍县勺窝镇杓可小学摘要:随新课的深入推行,小学数学教育也有了新的挑战。
微课的应用,打破了课堂教学上的空间局限性,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微课的应用为学生搭建了互动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添加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文将结合微课的具体内容,阐述几点微课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微课、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培养着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臆想能力,将微课融入数学课堂中,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专注力,为教师教学增设了新的途径,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不过,虽然微课的应用广泛,但若不科学使用,也会影响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因此,教师更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寻求高效的教学方式。
一、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遵循的知识规则,提供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和多种素材的结构化数字教学资源。
“微课”的关键部分主要为教学视频,同时还包括了与该课程主题有关的课程设计、教学素材课件、教育反思、练习测验以及学生回馈、教师评定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并且以相应的组织联系和展示模式,共同“打造”了一个半结构性、主题化的资源应用“知识库”。
“微课”的主要特征是:备课时间短、讲课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简且集中。
它包含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形态。
是以课堂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们在课堂过程中根据特定知识点或教育环节,所进行教与学活动的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
二、新课改下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一)应用微课进行自主预习为保证数学教学的质量,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在当前,许多学生自主力不足,将预习环节直接省去,甚至把预习当做压力,敷衍几下就潦草结束了,预习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此种现象,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学生荒废时间,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帮助学生疏通重点,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将课本中抽象的数学知识明了化,通过视频、动态等形式,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以此帮助学生学习掌握。
,勺窝镇中心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业务工作计划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日新月异。
为了与时俱进,切实抓好勺窝镇中心小学教学业务工作,使勺窝镇中心小学工作成绩再上新台阶,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毕节市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学年度)、《纳雍县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学年度)、《毕节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评价细则》、《纳雍县教育教学常规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2016年8月2日下发)、《勺窝镇教育管理中心2017——2018学年度教学业务工作计划》、《3-6周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等。
二、基本情况1、基本情况我校现有教师21人,1人去教育局整理档案,1人产假,在岗教师19人,其中女教师10人,本科学历11人,专科8人,中师3人,学历达标率100%;教师平均年龄为37岁,教师年轻化已经成为我校教师队伍发展的主流。
学校缺乏专职音、体、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学校环境优雅,文化气氛浓厚。
全校教师爱岗敬业、乐学、自信、自爱、自立、自强,善于钻研,总结经验;学生热爱集体、勤学深思,勇于创造自我。
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已达勺窝镇“十一连冠”,现在有地区级骨干教师3名,县级以上优秀教师1名。
2、上学年成绩情况学校一至六年级上期考试班级8个,16位教师中教学成绩排在全镇第一名的有2名,第二名的有7名,第三名的有3人。
教学质量总评荣获全镇十一连冠;综合考核荣获全镇第一;涌现出最美教师1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人;从老师们取得的成绩可看出,我校教师是一支业务精湛、责任心强、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三、工作目标1、语文、数学学科考试及格率达上级规定以上,争取本学年教学质量十二连冠。
2、教师县级以上竞赛获奖率稳步提高。
3、“1+1”青蓝工程,帮扶对象教学成绩在上学年的基础上有提高。
勺窝乡中心小学简介我校建于1938年,前身位于垮桥边,为私办学堂,名育成小学,校长张志合老先生。
1950年迁至本校老校园,名为田坝小学,曾是原中岭区中心完小,与当时的雍熙一小、居仁小学、龙场小学等齐名共存,五十到六十年代,周国全、杨正发、郭太旭、李从模、李定国等一批老校长为田坝小学的教育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75年,原中岭区田坝公社从现在中心村搬至水沟村,将原前进小学(现田坝小学)改名为田坝小学,同时,将原田坝小学(现中心小学)更名为中心小学。
七十年代以来,先后在尚显益、龙崇义、卢起德、杨永松等新一批校长的不断努力下,中心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为今天中心小学的美好前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十年代以前,中心小学仅三座木楼,办学设施简陋,师资不足,1987年,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新建了老校区这栋“7”字形的2层教学楼,共12间教室,撤出原3座木楼作为学生活动场地,校园占地约2.18亩,学校环境有所改善,但学校球场仍未硬化,围墙尚未修建。
后来,因修建矿山公路,占去我校校园面积0.18亩,现占地面积2亩左右。
1997年由于连续降雨引起山体滑坡,教学楼左侧两间教室出现巨大裂缝,经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后,学校将这两间教室撤出。
2004年,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按照党委政府的指示,学校出资在现中心小学所在地征拨校园用地2.28亩,政府出资修建4个教室缓解了教室不够用的问题。
2005年11月,深圳宝安区街道办事处向我校捐赠建校款40万元,2005年12月,县、乡两级人民政
府为我校的新建进行配套拨款,2006年3月,政府出面再次征地,在新建的4间教室的基础上补建了8间教室,形成了一栋两层共12间的教学楼。
同时还修建了一个共12个蹲位的厕所,一栋两层共10间的综合楼,硬化了水泥球场,修建了校园围墙,绿化了校园环境。
2006年9月,新校园正式投入使用。
在党委政府的安排下,老教学楼暂作中心村村委办公。
接着,在上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人民政府的共同关怀下,2012年8月,我校建成了一栋约35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和月42平方米的校园保安亭,2013年11月又建成了一栋约350平方米的教师周转房,而今,勺窝乡中心小学以初成规模,新老校园占地共计10652.12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41.08平方米;学校共开设9个教学班;教职工共22人;共有学生484名。
航行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回味着过去艰难的历程,沐浴着当今幸福的春光,展望着更精彩的未来。
今天,我们虽然拥有了以前所无法比拟的一切,但是,在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一切远远满足不了教育事业的需要,我们仍然需要更加奋发图强,努力为实现农村教育事业信息化、科学化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