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九年级专题训练之化学全部推断题汇编.docx
- 格式:docx
- 大小:977.93 KB
- 文档页数:41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衡一、考点、热点回顾1、固体物质的颜色A 白色固体: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氢氧化钠NaOH、B 黄色固体:硫粉SC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D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E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2、生成沉淀的颜色A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B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C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Cu(OH)23、溶液的颜色A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氯化铜CuCl2等B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C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E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F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4、气体的颜色A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B 黄绿色气体:氯气C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解题技巧:抓住题目的题眼进行突破,常见的题眼就是上述物质的颜色与状态,还有就是某些物质的制备原理二、典型例题1.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样品 A 溶 液 B 滤 液 甲 沉淀乙 沉 淀 C 滤 液① 水 溶解 ③ 过量 BaCl 2溶液过滤② 过量NaOH 溶液 过滤 ④ 过量 Na 2CO 3溶液过滤 丙 沉 淀 D 滤 液⑤ 过量 盐酸加热蒸发 固体丁(1)A 物质的化学式 。
完整)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附答案1.化学反应推断题1) A的化学式为未知。
2)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3CO → 2Fe + 3CO2.C物质固态时的名称为氯化钙,它在实际生活中用作融雪剂。
3) 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 +3NaOH → Fe(OH)3 ↓ + 3NaCl。
4) 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A和G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2HCl + 2NaCl → 2NaCl + Cl2↑ + H2↑。
2.钠盐混合物实验题1) D的化学式为CO2,E的化学式为Na2CO3,B的化学式为BaCl2.2) 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NaCl、Na2CO3和NaHCO3.3.食盐样品除杂题1) 沉淀甲是氢氧化铁(III),滤液C中的溶质是氯化镁,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将滤液C中的氢氧化铁(III)转化为FeCl3.2) 固体丁中NaCl的质量不变,如果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溶液,则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氢氧化铜(II)。
4.文章没有问题5.物质化学式推测题1) B的化学式为未知,D的化学式为CuSO4,F的化学式为Fe。
2) 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6HCl → 2AlCl3 + 3H2↑。
6.无色气体转化关系推断题A为氧气,B为氮气,C为氯气,D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
7.无色溶液鉴别题A为稀HCl溶液,B为NaOH溶液,C为MgSO4溶液,D为未知溶液。
通过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D 为SO4 2-离子的溶液。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溶液A中的溶质为Cu2+离子,溶质为MgSO4的溶液是C溶液,呈酸性。
在B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可以观察到无明显反应。
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以列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为元素Cu,C为Fe2O3,D为H2,E为氧气。
3.根据转换关系,可以得知A为NaOH,G为Na2CO3.4.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一定含有BaCl2.实验①得到的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Na+离子。
常见的酸和碱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氧化物中,通常情况下既不与酸反应,又不与碱反应的是( )A.CO2 B.CO C.CaO D.Fe2O32.下列各项对氢氧化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是一种有色晶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②固体氢氧化钠置于空气中易潮解③氢氧化钠水溶液使石蕊溶液呈红色④对皮肤、衣服等有强烈的腐蚀性⑤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和二氧化碳反应A.①②④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④3.图中广口瓶里分别装入下列各组中的气体,滴管分别滴入各组中的液体时,玻璃管下端所系的气球能够鼓起来的是( )A.氢气、浓硫酸 B.氮气、苛性钠溶液C.HCl、水 D.CO、苛性钠溶液4.碱石灰干燥剂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能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A.氯化氢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二、填空题5.若将潮湿的空气依次通过烧碱溶液、浓硫酸和红热的铜网,将会依次除去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
6.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和生石灰都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它们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A.溶解 B.潮解C.化合D.吸水7.在混有少量氧化铜的铁粉中加入盐酸,反应停止后过滤,取少量滤渣,加入盐酸,仍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滤液中肯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8.实验室有铁、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以上两个方案中,最好的是_________,其理由是(至少写出两种)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推断题专题训练一、推断题(共20题;共69分)1.如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省略)。
A、B、E、F、G均为气体,B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退色,E、F组成元素相同,且F有毒,G是一种最轻的气体;乙、丁均为黑色的固体氧化物,反应④是工业炼铁的原理;反应②是光合作用。
(1)化学式:G________,丙________.(2)反应①、④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④________(3)甲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4)Fe与蓝色溶液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中,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2)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
(3)向滤液B中通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
3.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苏打;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可用作补钙剂;E、F的物质类别相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1)物质A的用途有________(只需填写一条)。
(2)物质D的化学式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E转化为B________,②C转化为F________。
4.推理和判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专题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推断题1.A~H是目前我们已学的几种常见的物质,A、B都是无色液体,并且组成元素相同;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是一种暗紫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未给出)。
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名称:A_____、C_____、G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表示式(均用化学式表示):反应①_____;反应②_____;反应③_____;反应④_____。
(3)若E是某金属,在C气体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则反应⑤表示式为(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若E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反应⑤的反应表示式为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
2.下图是A、B、C、D、E、F几种物质间相互转化的示意图。
其中为D气体,A、B、C,F为固体。
E为液体。
③反应剧烈,火星四射。
(1)写出①②③的化学反应表达式,并注明反应基本类型。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2)实验反应③时,应注意什么?(任写两点)第1点:_____第2点:_____3.图中A-F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F为氧化物,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C、D、E为单质,E与C反应火星四射。
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D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E和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A、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
九年级化学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A、B、C、D、E、F、G七种物质都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物质,各物质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的条件已省略):已知:B、C两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分别发生①和②两个反应;A﹣G七种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其中只有一种物质是盐,一种物质是单质;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 G_____;(2)请写出E+F→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NH4HCO3 H2CO3 C6H12O6+6O2一定条件6CO2+6H2O【解析】【分析】A、B、C、D、E、F、G七种物质都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物质,七种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其中只有一种物质是盐,则该种物质一定为铵盐,假设为碳酸铵,碳酸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在一定条件可生成葡萄糖;碳酸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代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详解】(1)所以A为碳酸氢铵,B为二氧化碳,C为水,D为氨气,G为碳酸;(2)E+F→B+C的反应是葡萄糖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02一定条件6CO2+6H2O。
2..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
如图是小纪同学在复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时构建的知识网络,其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表示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看,D 物质属于__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盐”); (2)若反应⑦常用于检验CO 2,则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反应①有生成蓝色溶液,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4)以上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反应序号)。
九年级上册化学推断题专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推断题专题及答案
一、推断题
1、当遇到某一物质X及其特定的溶液时,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操作来进
行试验?
答:可以用适当的实验设备,将物质X溶解于特定溶液中,观察溶解
度是否变化,并并测量其浓度变化或溶解度变化。
2、当遇到一种新物质需要进行持续检测时,建议采用什么方法?
答:建议采用一种叫做滴定分析技术的方法,可以检测一种新物质的
浓度变化,以及溶解度的变化情况。
3、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时,反应速率如何改变?
答:总的来说,当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时,反应速率会变得更快,但是它仍然受到反应物浓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实验推断题
1、向氯气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发生什么反应?
答:当NaOH溶液和氯气溶液混合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氧化氯气,溶液中产生氢氧化钠,氯气溶液由浓变得更稀。
2、将固体铁丝放入液态甲醛中,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答:当铁丝进入甲醛溶液中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金属铁会被甲醛中氧化成铁醚,即铁(III)氧化物。
3、将漂白粉与水混合,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答:当漂白粉和水混合时,水中溶液会受到Oxidation-Activation(氧化还原反应),漂白粉中含有氯气,水中氯气会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推测题专项练习 一、文字表达型推测题例1、某固体混淆物可能含有氯化镁、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钾和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进行以下实验: (1〕将该混淆物放入足量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 (2)向(1)的溶液 中参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展现象; 在上述(1)的溶液中参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据上可推测原混淆物中必定有 ,必定没有 ,可能 有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必定发生的反应 。
例2、某固体混淆物可能含有氯化钾、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钾和硝酸钡。
现进行以下实验:〔1〕将该混淆物放入足量水中,产生白色积淀,得无色透明溶液;〔2〕再参加足量的稀硝酸,积淀所有溶解,逸出无色气体,所得溶液澄清透明;〔3〕最后参加稀硫酸,又马上出现白色积淀。
据上可推测原混淆物中必定有 ,必定没有 ,可能有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必定发生的反应 。
例3、有一包白色混淆物,可能含有硫酸铜、硫酸钡、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①将混淆物放入足量水中,获得无色透明液体②在上述溶液中参加盐酸,有气泡产生③在完整反应后的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积淀生成。
那么原混淆物中必定有: 混淆物中必定没有 ,可能含有 。
必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1〕 〔2〕练习: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做实验获得以下结论: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必定含有____,必定不含有____。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获得白色积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积淀局部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炭粉、氧化铜、氧化铁、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以下实验:①取样,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气体 ,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污浊。
②把适当稀盐酸滴入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 , 残余固体所有溶解, 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试推测:(1)该固体粉末中必定含有, 必定没有 。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周练化学试卷(二)一、选择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D.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溶液质量减轻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改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一定改变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物质X和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强大推动力,有关的化学反应为:X+2H2O2═N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H3B.N2O4C.NO2D.N2H4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下式表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根据此式,对淀粉的组成判断正确是( )A.淀粉中一定含有C,可能含有H、OB.淀粉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C.淀粉中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D.淀粉中一定含有C、H,一定不含O5.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水加热沸腾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4克碳和8克氧气反应生成12克二氧化碳C.镁条燃烧后生成的质量比镁条质量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蜡烛燃烧质量变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7.己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60g B.80g C.90g D.120g8.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判断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 )A.反应前后所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是否相等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D.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是否相等9.完全电解a克水,得到氢气10mL,同时得到氧气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A.ag,1mL B.ag,5mL C.16a/9 g,5mL D.8a/9 g,5mL10.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后,放出氧气最多的是( )A.HgO B.KMnO4C.KClO3D.H2O11.相同质量的下列单质,分别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磷B.硫C.镁D.铁12.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各10克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使其完全反应后,将剩余固体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则天平的指针向( )A.中央 B.右盘 C.左盘 D.无法判断13.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9.6克,生成二氧化碳8.8克和5.4克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中( )A.一定含有氧元素B.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不含氧元素D.只含有碳、氢元素14.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共4克,在密闭容器中使其充分反应后,生成水1.8克,则原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A.1克氢气 3克氧气B.0.2克氢气 3.8克氧气C.2克氢气 2克氧气D.2.4克氢气 1.6克氧气15.将20克H2、O2、N2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 ) A.N2和H2B.O2 N2 C.2克N2D.H2 O2 N2二、非选择题16.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__________(2)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5)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__________(6)加热分解高锰酸钾__________(7)氧化汞受热分解__________(8)碳酸钠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9)锌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10)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__________.17.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1)写出方法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你认为最适合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序号)与其他方法相比,写出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18.现有物质:水铁丝氧气硫磺高锰酸钾,从中选出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1)物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__________(2)有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3)点燃物质,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______.19.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对于电解10t氧化铝可产生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如下所示:小丽同学的解法小明同学的解法解:设铝的质量为X2Al2O34Al+3O2↑204 10810t X=解得x=5.3答:最多可产生5.3t.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100%=X100%=53%铝的质量为10tX5.3%=5.3t答:最多可生产5.3t铝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2)对34克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四、计算题20.实验室用6.5克锌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得氢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9g/L)21.加热分解多少克氯酸钾所得到的氧气能与0.8克氢气完全反应?22.制取142克五氧化二磷需要磷多少克?需要氧气多少克?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周练化学试卷(二)一、选择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D.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溶液质量减轻【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是化学反应,故可排除BC;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判断A;由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分析判断D.【解答】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4g氢气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题中给定20g氧气,2g氢气只能与16g氧气反应生成18g水.故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B、因为分子和原子之间有间隔,所以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得到的溶液体积小于200mL,他们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故溶液质量增加;由于属于物理变化,故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D、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故溶液质量减轻.故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B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能力.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改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一定改变【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进行分析.【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等于生成物质的质量,故A错误;B、分子种类可能变,氢气和氧气生成水,反应物是三个分子,生成物是两个分子,故B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哪些量变,哪些量不变,然后结合选项进行解答.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物质X和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强大推动力,有关的化学反应为:X+2H2O2═N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H3B.N2O4C.NO2D.N2H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2H2O2═N2↑+4H2O,推断反应中反应物X的分子构成,然后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2H2O2═N2↑+4H2O,可知:反应前反应后H原子 4 8O原子 4 4N原子 0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物质X的分子由2个N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2H4;故选:D.【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下式表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根据此式,对淀粉的组成判断正确是( )A.淀粉中一定含有C,可能含有H、OB.淀粉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C.淀粉中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D.淀粉中一定含有C、H,一定不含O【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通过对比反应前后各物质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组成元素,推断淀粉的元素组成.【解答】解:反应物水由氢、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反应前为碳、氢、氧三种元素;生成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断淀粉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选C.【点评】此题只能定性进行分析,不能明确判断淀粉中是否含有氧元素,要确定氧元素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探究.5.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水加热沸腾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4克碳和8克氧气反应生成12克二氧化碳C.镁条燃烧后生成的质量比镁条质量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蜡烛燃烧质量变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来解释化学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解答】解:A、水加热沸腾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说法错误.B、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因此4克碳和8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后碳有剩余,生成不了12克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C、镁条燃烧是镁条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应该是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反应掉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的和,所以生成固体的质量大于镁条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错误.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进入空气中,所以感觉蜡烛燃烧质量变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灵活运用这一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解答】解:本题涉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但是,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要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故选C.【点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和“两个可能改变”(1)六个一定不变: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2)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3)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7.己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60g B.80g C.90g D.120g【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即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跟生成C和D的质量和相等.【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和3A+2B=2C+D,生成C和D共140g,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也为140g,而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故反应消耗B的质量是140g×=80g.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物质总质量不变的特点,难度较小.8.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判断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 )A.反应前后所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是否相等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D.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是否相等【考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方程式中遵循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则可利用原子个数前后相等来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解答】解: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相等的,则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即已配平,反之,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不相等,则未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与化学计量数之和、物质的状态、元素种类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子守恒是配平的依据,也是常有的方法.9.完全电解a克水,得到氢气10mL,同时得到氧气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A.ag,1mL B.ag,5mL C.16a/9 g,5mL D.8a/9 g,5mL【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电解水实验.【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空气与水;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回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进行解答.【解答】解:因为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生成氧气的体积是5mL;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元素占水质量的,则电解ag水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要跟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10.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后,放出氧气最多的是( )A.HgO B.KMnO4C.KClO3D.H2O【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由于四种物质分解都能产生氧气,且HgO、KClO3、H2O分解时所含氧元素全部生成氧气,所以,比较四种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即可判断放出氧气最多物质.【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gO2Hg+O2↑,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2H2O2H2+O2↑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后,放出氧气最多的即化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物质;在含氧化合物中,水H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因此,放出氧气最多的是H2O;故选D.【点评】根据反应的特点,利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把化学方程式计算简化为化学式的计算,可较为简捷地解决问题.11.相同质量的下列单质,分别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磷B.硫C.镁D.铁【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本题解题方法有多种,可设相同质量的物质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每项中消耗氧气的质量,然后进行比较;另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设消耗相同质量的氧气所需物质多少,然后比较相同质量的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多少.【解答】解:根据所该物质写出这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O2的化学计量数为1进行配平,计算每种物质与O2的质量比:P+O2P2O524.8 32S+O2SO232 322Mg+O22MgO48 32Fe+O2Fe3O484 32由此可知:消耗32份质量的O2所需4种物质的相对质量分别为:24.8、32、48、84,所以相同质量的这4种物质消耗O2最多的是磷;故选A.【点评】本题解法多种,可利用归一法,假定某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或假定每种物质各1g,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比较出正确结果.12.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各10克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使其完全反应后,将剩余固体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则天平的指针向( )A.中央 B.右盘 C.左盘 D.无法判断【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可以把高锰酸钾、氯酸钾的质量都为10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分别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再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设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2KMnO4K2MnO4+MnO2 +O2↑316 3210g xx=1.01g设氯酸钾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y.2KClO32KCl+3O2↑245 9610g yy=3.92g因为1.01g<3.92g,所以相等质量的KMnO4和KClO3,使其完全分解后固体残余物的质量左盘大,所以天平指针位于偏左.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3.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9.6克,生成二氧化碳8.8克和5.4克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中( )A.一定含有氧元素B.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不含氧元素D.只含有碳、氢元素【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元素组成.【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解答】解:8.8克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8克×100%=6.4g;5.4克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4克×100%=4.8g;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和为:6.4g+4.8g=11.2g;由以上计算可知,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选A.【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14.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共4克,在密闭容器中使其充分反应后,生成水1.8克,则原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A.1克氢气 3克氧气B.0.2克氢气 3.8克氧气C.2克氢气 2克氧气D.2.4克氢气 1.6克氧气【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根据生成水的质量可以判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解答】解:当氢气过量时,设氧气的质量为x,2H2+O22H2O,32 36x 1.8gx=1.6g则氢气质量为:4g﹣1.6g=2.4g;当氧气过量时,设氢气质量为y,2H2+O22H2O,4 36y 1.8gy=0.2g,则氧气质量为:4g﹣0.2g=3.8g,故选:BD.【点评】计算时,要考虑氢气或氧气过量,这是因为氢气和氧气不是恰好完全反应,要注意理解.15.将20克H2、O2、N2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 ) A.N2和H2B.O2 N2 C.2克N2D.H2 O2 N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H2、O2和N2三种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时,氢气和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了18g水,则剩余2g气体,由于氢气和氧气能反应,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同时含有氢气和氧气.【解答】解:由题意可知,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时,氢气和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2g气体,由于氢气和氧气能反应,所以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同时含有氢气和氧气.由于在点燃时,氢气和氮气不反应,氧气和氮气不反应,所以剩余的气体中可能是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也有可能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当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则剩余的2g气体就是氮气.所以,A、B、C有可能,D不可能.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8g水,剩余的两克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氢气和氧气,可能是氢气和氮气的混合物,也可能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剩余的气体都是氮气.二、非选择题16.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2H2O+O2↑(2)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5)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a(OH)2+CO2═CaCO3↓+H2O(6)加热分解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7)氧化汞受热分解2HgO2Hg+O2↑(8)碳酸钠和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9)锌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10)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2NaOH+CuSO4═Na2SO4+Cu(OH)2↓.【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5)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时,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6)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7)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8)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9)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10)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故填:2H2O22H2O+O2↑;4P+5O22P2O5; 3Fe+2O2Fe3O4;Fe+CuSO4═FeSO4+Cu;Ca(OH)2+CO2═CaCO3↓+H2O;2KMnO4K2MnO4+MnO2+O2↑;2HgO2Hg+O2↑;Na2CO3+2HCl═2NaCl+H2O+CO2↑;Zn+2HCl═ZnCl2+H2↑;2NaOH+CuSO4═Na2SO4+Cu(OH)2↓.【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17.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1)写出方法③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你认为最适合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③(填序号)与其他方法相比,写出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节约能源、消除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结合提供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反应①需要加热,反应②需要通电,反应③常温下就可以进行,可以节约能源,且反应③其中一种反应物是二氧化碳,故能起到消耗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作用.【解答】解:(1)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填:2Na2O2+2CO2═2Na2CO3+O2;(2)反应①需要加热,反应②需要通电,反应③常温下就可以进行,可以节约能源,且反应③其中一种反应物是二氧化碳,故能起到消耗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作用,故填:节约能源,消除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18.现有物质:水铁丝氧气硫磺高锰酸钾,从中选出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1)物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3Fe+2O2Fe3O4(2)有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2KMnO4K2MnO4+MnO2+O2↑(合理即可)(3)点燃物质,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SO2.【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合理即可).。
初三化学推断题汇总 2015.51.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 ,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1)无色气体D 的化学式为 ,白色沉淀E 的化学式为 ,钡盐B 的化学式为 。
(2)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4.有A 、B 、C 、D 、E 、F 六种物质的稀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K 2CO 3、BaCl 2、Ca(NO 3)2、NaCl 、H 2SO 4、AgNO 3中的某一种溶液。
下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或生成微溶物。
小资料部分盐的溶解性表(20℃)NO 3-Cl - SO 42- CO 32-Ba 2+ 溶 溶 不溶 不溶 Ca 2+ 溶 溶 微溶 不溶 Ag +溶不溶微溶不溶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图中的空格内用“↓”“↑”“—”表示出对应反应的实验现象。
(2)F 是__________。
5.现有A 、B 、C 、D 、E 、F 、G 七种物质,C 、F 是最常见的金属,B 是气体单质,D 为浅绿色溶液,G 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1)试推测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D_________,F_________。
(2)写出C →A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2种是单质,3种是化合物。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你的推断结果:A ,B ,C ,D ,E 。
7.有A 、B 、C 、D 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稀NaCl MgSO NaOH HCl 、、、4溶液中的一种。
某同学只用紫色石蕊试液就将这四种溶液鉴别出来了。
实验现象为:(1)将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滴入装有A 、B 、C 、D 四种溶液的试管中,A 变蓝,B 不变,C 、D 变红;(2)另取A分别加入装有C、D溶液的试管中,C中无明显现象,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MgSO的溶液是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可知,A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溶质为4(填字母代号),该溶液呈___________性。
若向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A、B、C、D四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是单质,B是黑色固体,C是红色固体。
它们之间存在着如下转化关系:(1)A在不同条件下能够转化成B或C;(2)A和稀硫酸反应有D生成;(3)在高温条件下,B、C分别和无色气体E反应,都能生成A和另一种无色气体。
根据上述信息,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C ; D ; E 。
9.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初中自然科学中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现有如下所示的转换关系:请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G物质的化学式。
10.有一种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Cl2、NaCl、Na2CO3、Na2SO4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
对该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样,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
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B。
②在白色沉淀A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③在无色溶液B中加入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得到的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已知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是不溶于水的固体,X、Y、Z 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Z和稀盐酸反应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重要的化学思想。
气体X、Y都含有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元素,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不同。
请举出X 、Y 性质不同的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 、B 、C 、D 、E 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所含的相同元素是 _______A 铜B 碳C 铁D 钙13.现有A ~F 六种常见物质,其中B是食品包装中的常用的干燥剂,A 、B 、C 三种白色固体都含有同种金属元素,E 是固体单质,D 、E 、F 都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A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一无色液体A ,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 和H 两种单质气体。
其它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是________________,G 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有A 、B 、C 、D 、E 、F 、G 七种物质,C 、F 是最常见的金属,B 是气体单质,D 为浅AB C D E F② +E △ ①通电 +黑色固体G△ ④ +黑色固体G ,点燃⑤A B H 黑 色固体D高温③ 红色固体E+气体H FA绿色溶液,C 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1)推测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F ; (2) 写出C →A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16.已知难溶于水的碱受热易分解.如:O H CuOCu(OH)22+∆.A 、B 、C 、D 、E 五种物质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填写下列空白:(1)物质A 的化学式 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17.下图中物质是你在初中化学中见过的物质。
除①外,其他反应的条件均已略去。
⑴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E 为单质或者氧化物,D 都是同种物质,则D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如果E 为单质或者酸,D 都是同种物质,则D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如果E 为单质或者酸,F 都是同种物质,则F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⑶当E 为单质时,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个) ⑷当E 为酸时,反应③可能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复分解反应D .置换反应18.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2种是单质,3种是化合物。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你的推断结果:A ,B ,C ,D ,E 。
19.某固体可能由Na2SO4、NaCl、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实验如下:试回答:(1)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无色气体D的化学式为。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
(3)为检验上述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一定存在,某同学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②取滤液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结论。
在上述某同学的实验方案①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20.现有Cu、CuO、CuSO4、C、CO、CO2六种物质,它们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上述六种物质中的一种)。
(1)请利用初中所学知识推断图中Y、Z、W、N分别对应物质的化学式:Y_________、Z_________、W_________、N_________;(2)写出M→N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3)写出X→W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1.某化学试剂厂A、B、C、D四个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铁、碳酸钠、盐酸中的一种。
在不加试剂的情况下,若控制流量,将它们排放到反应池中,使其恰好完全反应,最后可形成不污染环境的废液排入河流。
已知B车间排放的污水显碱性,C车间排放的污水有颜色,反应池1中有气泡产生,则A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含有____________,D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含有_____________。
反应池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最后排入河流的废液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2.有一包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F eC l3、C a C O3、N a O H、B aO H()2、B aC l2、N a S O24中的几种,取少量A做如下实验,主要现象如图所示。
试用化学式填空:全部溶解白色沉淀D(1)白色沉淀B是____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色固体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白色固体A中只含两种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白色固体A还有哪些可能的组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如图所示是初中阶段常见几种物质间的全部转化关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B 为水,C 、E 均为无色溶液,则A 是____________,写出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