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间距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咖啡种植间距咖啡的种植间距会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合适的种植间距能确保咖啡树获得足够的阳光、空气和营养,从而健康生长。
一般来说,咖啡的株距约为1.5米至2米左右比较合适。
如果株距过小,则植株之间的竞争会比较激烈,影响咖啡的生长和果实发育,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如果株距过大,则会导致地力的浪费,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同时,咖啡的行距也是影响咖啡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咖啡的行距约为2米至3米左右比较合适。
如果行距过小,则会导致管理和采摘困难,同时也容易引发病虫害,影响咖啡品质和产量。
如果行距过大,则会导致咖啡树之间的营养竞争加剧,产量也会降低。
此外,种植咖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地整地: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块,土壤肥力不需要太充足,一般闲置地、平原、山坡等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宜,透气性也应足够好。
选好土地后,田间按每亩2000公斤肥料的重量均匀分散在田间,然后深耕。
2.适时播种:咖啡豆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中下旬播种,温度基本可达到15-20度,满足咖啡豆发芽要求。
播种前需要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一天,然后用水冲洗,用湿棉包裹,一般放置三到四天后大部分种子发芽,可播种。
3.合理密植:半个月后,咖啡豆幼苗基本上可以长到三到四厘米,这是我们可以首先在田间生长非常弱的部分幼苗或特别密集的幼苗拔出一些,直到幼苗长到10到15厘米可以固定幼苗,一般根据每株间距30厘米的间隔。
4.田间管理:种植后大约五到七天,需要检查田间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补充田间幼苗。
咖啡豆幼苗长出新枝叶后,需要适当的中耕除草,以保持土壤的渗透性。
咖啡豆的水管理其实比较简单,因为咖啡豆的抗旱性还是很好的,一般只要有一定的湿度就能正常生长。
因此,我们只需要根据咖啡豆的生活情况进行浇水。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等到花期才能浇水。
同时,当水果接近成熟时,我们应该停止浇水。
因为咖啡豆的生长不需要太多的营养,除了基肥,一般只需要追肥一次。
当幼苗长到30-40cm左右时,适量施用磷肥和氨肥,可防止咖啡豆倒伏。
辣椒种植间距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被广泛种植和食用。
种植辣椒需要注意很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间距。
正确的间距可以使辣椒生长良好、产量高、品质优秀。
本文将从辣椒生长的特点、不同品种的间距要求、间距对产量的影响等方面探讨辣椒种植间距的问题。
一、辣椒生长的特点辣椒属于热带作物,生长期长,耐热耐旱,但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
辣椒的根系发达、侧枝多、根系深入土壤,喜欢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流通。
在生长初期,辣椒需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生长后期则需要适量的肥料和水分来维持生长。
辣椒的花朵和果实产生在枝条的节点处,果实成熟后会自然脱落或被人工采摘。
二、不同品种的间距要求不同品种的辣椒对种植间距的要求不同。
一般来说,辣椒的种植间距与品种的株高、枝条生长情况、果实大小等因素有关。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辣椒品种的间距要求:1. 辣椒椒王:种植间距一般为30厘米×40厘米,株行距为50厘米。
2. 辣椒大棚王:种植间距一般为30厘米×40厘米,株行距为50厘米。
3. 辣椒金玉满堂:种植间距一般为30厘米×40厘米,株行距为50厘米。
4. 辣椒红玉:种植间距一般为30厘米×40厘米,株行距为50厘米。
5. 辣椒小米椒:种植间距一般为20厘米×30厘米,株行距为40厘米。
6. 辣椒尖椒:种植间距一般为20厘米×30厘米,株行距为40厘米。
7. 辣椒青椒:种植间距一般为20厘米×30厘米,株行距为40厘米。
三、间距对产量的影响种植辣椒时,正确的间距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种植间距太小,会导致辣椒根系过于密集,竞争养分和水分,影响生长和发育,导致果实变小、产量降低。
种植间距太大,会使辣椒枝条生长过于繁茂,养分和水分分散,导致果实变小、产量降低。
因此,选择合适的间距是关键。
四、间距的调整在实际种植中,间距的调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一般来说,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施肥和整地,使土壤松软、肥沃。
蓝莓种植间距
蓝莓种植间距是指在种植蓝莓时,每株蓝莓之间需要留出的距离。
这个距离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蓝莓的生长和产量。
一般来说,蓝莓种植间距应该根据品种、土壤、气候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建议在行距上保持2-2.5米左右,而株距则为1.5-2米左右。
如果是采用平地种植方式,则可以将行距适当缩小至1.8-2米,而株距则保持在1.2-1.5米左右。
如果是采用丘陵地或山地种植方式,则行距适当增加到2.5-3米左右,而株距也适当增加到1.8-2米左右。
此外,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还要注意避开低洼湿润的地带以及排水不良的土壤。
同时,在进行定植时还要注意将苗木放置在坑内,并将其周围填上肥沃的土壤,以便促进其生长发育。
总之,在进行蓝莓种植时,合理的间距设置可以有效提高蓝莓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同时也能够避免因过于密集造成的空气流通不畅和病虫害的滋生。
黄豆种植时间和方法及株行距黄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黄豆的时间、方法及株行距是农民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黄豆的种植时间、种植方法以及株行距的相关知识。
一、黄豆的种植时间黄豆是一种夏季作物,适宜在春季进行播种。
一般来说,最佳的黄豆种植时间是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中旬。
这个时候气温适宜,有利于黄豆的生长发育。
同时,黄豆的生长期约为100-120天,因此在播种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确定具体的播种时间。
二、黄豆的种植方法1. 土壤准备:黄豆喜欢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在种植前要进行土壤的整地和杂草的清除,确保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
2. 播种方式:黄豆可以采用直播和育苗两种方式进行播种。
直播是将种子直接撒在田地里,育苗则是将种子先在育苗盘中发芽,然后再移植到田地中。
3. 播种密度:根据黄豆的生长习性和产量要求,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0-100公斤。
株行距根据品种的不同可以调整,一般为30-40厘米,株间距为10-15厘米。
4. 施肥管理:黄豆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在播种前要进行基础施肥,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追肥,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三、黄豆的株行距株行距是指种植黄豆时,每株之间的距离。
株行距的设置直接影响到黄豆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株行距过大会导致产量低下,而株行距过小则容易引起病虫害和光照不足。
根据黄豆的生长习性和品种特点,合理的株行距可以提高黄豆的产量和质量。
一般情况下,株行距为30-40厘米,株间距为10-15厘米。
黄豆的种植时间、方法和株行距是决定黄豆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合理选择播种时间、采用适宜的种植方法以及调整合理的株行距,对于黄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些知识对农民朋友们种植黄豆有所帮助。
蔬菜种植技术合理的播种密度和株行间距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播种密度和株行间距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播种密度和株行间距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证植株充分生长发育,避免因密植或疏植而导致产量损失。
本文将就蔬菜种植技术中播种密度和株行间距的合理性进行探讨。
一、播种密度播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播种蔬菜种子的数量,通常以每平方米播种种子数来表示。
合理的播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蔬菜植株之间的竞争适度,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但是,如果密植过多,会导致植株之间相互竞争光线、水分和养分,影响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反之,如果密植不足,则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产量低下。
不同种类的蔬菜对于播种密度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叶菜类蔬菜如菠菜、生菜等播种密度较大,茎菜类蔬菜如芹菜、莴苣等播种密度适中,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萝卜等播种密度较小。
在实际种植中,应根据蔬菜的生长习性和品种选择合适的播种密度,以充分发挥蔬菜生长潜力,提高产量。
二、株行间距株行间距是指相邻植株之间的距离,通常以行距和株距来表示。
合理的株行间距可以保证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生长发育,减少植株之间的竞争,避免病虫害的传播,提高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过密的株行间距会导致植株之间相互竞争,生长不良,易发生病虫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反之,株行间距过宽则会浪费土地资源,降低单位面积产量。
株行间距的选择应根据蔬菜的生长周期、株型和品种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
一般来说,对于生长周期短、植株矮小的蔬菜可以选择较小的株行间距,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而对于生长周期长、植株较高的蔬菜则应选择较大的株行间距,以确保植株充分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蔬菜种植技术中播种密度和株行间距的合理性对于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种植者应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特性和种植环境选择合适的播种密度和株行间距,以提高产量,保证品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玉米种植中的适宜密植度与行株距调整玉米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的适宜密植度与行株距的调整对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玉米种植中适宜的密植度和行株距调整的相关问题。
一、适宜的密植度对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密植度是指每亩土地上种植的玉米株数。
适宜的密植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玉米的密植度在不同生育期会有所不同。
1.早期生长阶段的适宜密植度在玉米的早期生长阶段,适宜的密植度可以帮助玉米苗更好地抵御虫害和病害的侵袭,促进苗期生长。
一般建议在早期生长阶段,密植度控制在每亩15000-20000株左右。
2.中期生长阶段的适宜密植度玉米的中期生长阶段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适宜的密植度可以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光能的利用率,进而增加籽粒数量和大小。
一般来说,中期生长阶段的适宜密植度在每亩35000-45000株左右。
3.后期生长阶段的适宜密植度在玉米的后期生长阶段,适宜的密植度可以保持玉米的生长势头,促进籽粒充实度的提高,从而增加玉米的产量。
后期生长阶段的适宜密植度一般在每亩20000-25000株左右。
二、行株距的调整对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有关键的影响行株距是指玉米行间距离和株间距离的调整。
适宜的行株距可以有效利用土壤养分和光能资源,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在调整行株距时,需考虑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因素。
1.行间距的调整行间距指的是相邻两行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行间距的调整要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来确定。
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情况下,适宜的行间距一般在75-90厘米之间;而在土壤贫瘠、水分缺乏的情况下,则适宜的行间距应适当缩小,一般控制在60-75厘米之间。
2.株间距的调整株间距是指同一行内相邻两株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
适宜的株间距有助于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玉米的整体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株间距的调整要根据玉米品种、生育期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来决定。
玉米株行距表
中密度的品种的株距可保持在30厘米之间,恒行距可以在60厘米之间,对于稀植大棒型品种,株距控制在35厘米之间,行距在60厘米左右,密植小棒竖叶形品种可以将株距缩小到20厘米之间即可是,每亩地可以栽种5000株左右。
玉米的株行距表
玉米在播种的时候需要合理的安排株行间距方可旺盛的生长,那么玉米株行距表是什么呢,对于中密度的品种,长势是比较中庸的,株距之间可以保持在30厘米之间,行距之间可以保持在60厘米之间,每亩地的密度可以栽种4000株左右。
对于稀植大棒型品种,叶片肥大并且生长也比普通品种的要旺盛,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需要将株距之间控制在35厘米之间,行距之
间需要保持在60厘米之间即可,这样每亩地可以栽种3500株左右。
密植小棒竖叶形品种的叶片也是比较的小巧,并且是上举的姿态,此时可以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可以将株距之间缩小到20厘米之间,每亩地可以栽种5000株左右。
玉米的品种不同,所以种植时的行间距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每个品种的特性进行选择,若是违背植株的特性种植,玉米的产量是会逐渐的减少,从而造成减产的情况。
棉花种植的间距包括行距和株距,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土壤、气候、品种和栽培管理等因素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棉花种植的行距通常在55厘米至1米之间,而株距则在40厘米左右。
在某些情况下,如沙土、肥力差的田地,可能会选择适当密植;而在黏土地、肥力好的田地,则可能会选择适当稀植。
此外,也有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方法,宽行一般为85-95cm,窄行一般为40-46cm,株距为23-26cm。
这种种植方式适用于中等肥力棉田以及间套作棉田,可以增加亩种植效果,并方便田间管理。
请注意,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的种植间距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植物应用] 植物种植的株行距
园林花卉的配置,是以乔木和灌木为主,配置成具有各种功能的花木群落,分规则式配植和自然式配植两种,具体形式如下。
(一)花木的配置
1、规则式配置选枝叶茂密、树形美观、规格一致的树种,配置成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的配置方式,具体形式有:
对植将乔木或灌木以相互呼应之势种植在构图中轴线的两侧,以主体景物中轴线为基线取行景观的均衡关系,这种种植方式称为对植,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
对称对植一般是指中轴线两侧种植的树木在数量、品种、规格上都要求对称一致。
常用在房屋和建筑物前,以及公园、广场的入场口。
街道上的行道树,是这种栽植方式的延续和发展。
选用的树种,要求形态整齐、大小一致。
常用的乔木有桧柏、龙柏、油松、银杏、槐、悬铃木、樟、雪松、女贞、龙爪槐、桂花、大王椰子、假槟榔等。
常用的灌木有黄杨、木槿、火棘、千层柏、九里香等。
非对称对植只强调一种均衡的协调关系,当采用同一树种时,其规格、树形反而要求一致;与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规格大的要近些,规格小的要远些,且两树穴连线不得与中轴线垂直。
行植植物按一定的株距成行种植,甚至是多行排列,多用在行道树、林带、河边与绿篱的树木栽植。
一行的行植,树种一般要求单一。
但如果行的长度太长时,也可以分段,用不同树种。
当然,也有一行中交叉使用不同树种的。
不过总的来说忌讳树种过多,以免显得杂乱,破坏行植所要突出的植株的气势和整齐之美。
两行以上的行植,行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可以成纵列,也可以成梅花状、品字形。
当行植的线形由直线变为一个圆形时,可称之为环植。
环植可以是沿一个圆环栽植,也可以是多重环上的栽植。
行植株距与行距的大小,应视树的种类和所需要遮阳的郁闭程度而定。
一般大乔木株行距为5-8米,中、小乔木为3-5米;大灌木为2-3米,小灌木为1-2米。
较常选用的树种,乔木有油松、桧柏、湿地松、银杏、水杉、悬铃木、毛白杨、臭椿、白蜡、栾树、合欢、日本樱花、垂柳、加杨、七叶树、马褂木、槐树等;灌木有黄剌玫、蔷薇、木槿、丁香、贴梗海棠、棣棠、红瑞木、小叶黄杨、大叶黄杨等。
行植成绿篱者,可单行也可双行种植,株距一般为30-50厘米。
行距为30-50厘米。
一般多选用常绿的桧柏、侧柏、女贞、小叶黄杨等树种;也可选用落叶灌木,如木槿、蔷薇、小叶女贞、黄剌玫等分蘖性强,耐修剪的树种。
2、自然式花木配置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的其他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或有生产、经济价值,或有其他一定功能的树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置成以下各种形式:
孤植在一个开旷的空间,如一片草地、一个水面附近,远离其他景物,种植一株姿态优美的乔木或灌木,称为孤植。
孤植树应具备的条件是具有一定姿态的树形,如挺拔雄伟、端庄、展枝优雅、线条宜人等;或具有美丽的花朵与果实。
喻示群体中形象突出的个体,即优异的树木能成为孤植之用。
适合作孤植的树木如雪松、华山松、白皮松、金钱松、日本金松、油松、云杉、南洋杉、美国红杉、广玉兰、白玉兰、樟树、七叶树、垂枝樱花、垂枝桦、榕树、木棉等。
成丛的花灌木也有孤植树的效果,如3-5株在一起,枝叶繁密,花朵丰茂,远望如同一座花山,亦可称之为孤植物树。
如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有一丛波斯丁香的杂种,在草地上单独种在一隅,5月初花朵满布,是一丛很想理想的孤植树。
适合孤植的花灌木还有笑靥花、菱叶绣
球、金丝桃等。
丛植(树丛)3株以上同种或几种树木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法。
多布置在庭园绿地中的路边、草坪上,或建筑物前庭某个中心。
一种植物成丛种植,要求姿态各异,相互趋承;几种植物组合丛植,则有许多种搭配,如常绿树与落叶树等,有十分宽广的选择范围和灵活多样的艺术效果。
丛植采用树木,不像孤植树要求的那样出众,但是互相搭配起来比孤植更有吸引力。
双植同一树种两株并列平行种植或者前后种植,适于布置在草坪、路旁。
双植就在姿态、大小方面有一的差异。
或一高低,或一直一斜,或一仰一俯。
以显得生动自然。
栽植距离最大不超过两棵植株成年期树冠半径之和。
群植(树群) 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
群体在功能上,能防止强风的吹袭,如北方防西北风、南方沿海防海风等,供游人夏季纳凉歇荫,遮蔽园内不美观的部分。
在园林艺术方面,群植后在片的树林可以形成阴暗的对比,同时它所形成的垂直景观为之丰富起来,与地平线产生方向上的对比,林冠起伏使天际轮廓线也发生较多的变化。
树群常用作树丛的衬景,或在草坪和整个绿地的边缘种植。
树种的选择和株行距可不拘格局,但立面的色调、层次要求丰富多彩,树冠线要求清晰而富于变化。
之一:树木不必成行成列,要有疏有密,适当的地点留出小块隙地,增片植单一树种或两个以上树种大量成片种植,前者为纯林,后者为混交林。
多用于自然风景区或大、中型公园及绿地为了模仿自然,又较自然界更有艺术性,片植可掌握如下布局:明暗对比以吸引林内的游人。
之二:小片林地的四周,可按不同的生态条件种植一些灌木,以缓和垂直与水平线条的对比。
之三:林间小路要崎岖自然,路边种植耐阴植物,如玉簪、观赏蕨类、杜鹃、秋海棠、铃兰、细辛等,形成林下耐阴植被景观。
之四:选一种有花或有果可赏的树木,造成一片小型纯林,比丛植更有气魄。
国内园林中很少见到白玉兰、合欢、栾树、流苏树的人工纯林,在有条件的地方不妨一试,种植在开旷地上十分壮丽而别出心裁。
之五:林缘不取直线,整个林地下不为几何形体。
之六:中国传统喜好的竹林、梅林、松林,都是面积不大的纯林,还可以专为秋季变色中树木造一片“秋色林”,枫香、乌桕、银杏、金钱松、槭树类、黄栌等树种的纯林或混林都可造成秋色宜人。
3.自然式配置受人钟爱自然式配置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种类不多,都是传统喜爱的植物:二是古朴淡雅,追求画意而色彩偏重于宁静。
这样的植物景观,在古代的诗、画、园中是屡见不鲜的。
如:
居有竹东晋王微之爱竹成癖,住在别人一座空宅,种了许多竹子,对着竹唱咏诗,还指着竹说:“一天也少不了你啊!”爱到如此深的程度。
松有画意松的寿命长,老来更是苍古劲古雅,根如蟠龙,枝干如虬,亭亭如盖,颇有画意。
北方的油松,南方的黄山松,都给人如画的印象。
尤其生长在悬崖陡上的青松,孤傲不惧,历来受到人们的敬爱。
夜雨芭蕉是园林中体现听觉美的传统手法。
芭蕉硕大的片片绿叶,习惯种在屋角檐前以接受雨水的滴落,秦出忽紧忽慢的弹拨乐,给人以闹中有静的逸趣,古诗中已有不少传颂。
芦汀柳岸“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国传统喜好将耐湿的柳树种在水边,正如《园冶》中所提到的“沿堤插柳”、“堤湾宜柳”、“深柳疏芦”等。
编篱种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使得菊与篱常常组合在一起,甚至菊花与陶潜也常联系在一起被人歌颂,如有“陶令篱边菊,秋来色更佳”的诗句。
其他还有兰花,常被比为君子之香;梧桐常预示秋天的到来,木材又可以制琴瑟;荷花的洁丽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娇”,牡丹比为国色天香…。
古诗的赞咏,古画的描绘,都深深地影响着园林花木的配置。
4.自然式配置的手法这是古典园林中最常见、流行最广和方式。
其一,保留自然滋长的野生植物,形成颇有野趣而古朴的“古树参天”和“草木掩映”之容。
其二,成片林植,具有郁郁苍苍的林相。
常用之于竹、松或其他高大乔木选山坡、山谷单种成片,形成“崇山茂林”之幽。
其三,果树又可赏花的如桃、李、梅、杏、梨之类栽于堂前或成片绕屋,有蹊径可通最有逸趣。
所谓“桃李成蹊”之貌。
其四,园界四周种藤本植物,如紫藤、木香、蔷薇、薜荔之类,形成“围墙隐约于萝间”的效果。
其五,水池边植柳,浅水处种苇、蒲、鸢尾之类,湿地种木芙蓉等,更有:“柳暗花明”之趣。
其六,庭院需庇荫,常点缀落叶大乔木,数量不需多,形成“槐荫当庭”、“梧荫匝地”。
廓边、窗前还可种点芭蕉或矮竹,室内益觉清翠幽雅。
其七,花台高于地面,设在堂前对面的影壁之下,或沿山脚种些管理省工、年年有花果可赏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芍药、玉簪、兰花、绣墩草、百合、萱草、晚香玉及南天竹、牡丹、月季等灌木,与园主人的生活接近两年,造成“对景赏花”之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将会有西方造园风格的渗透,国外花木的引进,使中国园林花木配置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可达到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充分发挥花木美的功能。
总之,园林美以发挥花木美为主的做法,是当前全世界的趋势,东方是崇尚自然美的发源地,我国的古典园林就是自然山水园林林,在保存类居住为指导,模拟再现自然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风景,是园林植物配置所要着意创造的景观。
(转自“园林学习网”/thread-357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