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夜教学设计

《月夜》教案简案教学设想:注重依循诗歌内容,依托学生生活,发挥想像,真切体会诗歌意境,产生审美感受,得到思想陶冶并在体会诗歌意境的同时,学习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意境2、学习本诗的炼字精准3、了解本诗的曲笔写法4、了解此诗在当时的典型意义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意境三、教学方法:活动法、引导学生想像、析读法、四、教学过程:导入:①学生背有关明月的诗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苍天??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得出明月能激起人的思念之情②背景介绍:身历安史之乱的杜甫也在一个月亮皎洁的晚上,面对似乎能说话,惹人相思的明月,因景生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诗《月夜》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五载,当时杜甫被“安史之乱”叛军俘虏,押到长安,而妻子和女儿因避乱暂住鹿州自己被俘长安,生死未卜,妻儿与自己长时间分离,挑起家庭的重担,在明月之夜,杜甫看着那一轮圆月,缕缕思绪油然而生,于是写下这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教

师范读注音释义:鹿鬟虚幌1、“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指的是妻子“闺中只独看”这一句,哪个字最能突出杜甫妻子的形象?强调“独”,在孤独中,她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丈夫北去的方向,她忧心地想:??或:是一个“独”字,这幅大画面中,最突出的就是妻子那孤独的望月形象,我们能具体想像一下他妻子那孤独的望月形象吗?大家闭上眼睛,和我一起想像:杜甫站在月下,望着明月,想像的翅膀飞到了鹿州,飞到遥远的妻子那里,那是一个山野里的小村子,小村子的周围长满了许多阴森森的树,在树的包围中有一个破旧的草房,草房前是杜甫妻子那孤独的身影,月光透过树枝的空隙照下来,照在杜甫妻子的身上,只见这个孤独女人正仰首凝望明月,身后,在皎洁的月光照亮下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显得那么清瘦周围一片寂静,只听见夜虫的鸣叫,还有远处传来的不安的几声狗吠在孤独中,她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丈夫北去的方向,她忧心地想,她忧心地想,她忧心地想些什么呢???在孤独中,她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丈夫北去的方向,她似乎又在回忆着什么,她回忆着什么呢?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①介绍曾在长安的时光并猜想杜甫妻子此时的心情:安史之乱前,杜甫曾困守长安十年,其间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共同度过的这其间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看过明月,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当长安沦陷后,一家人逃到鹿州羌村,与妻子同看明月时也一定会回忆起在

长安时同看明月的情景而如今,只有妻子一人在凄凉孤寂的羌村独看明月,独自回忆与丈夫一起在长安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那一段岁月中,虽然丈夫仕途不畅,生活困顿,但夫妻可以共同看一本书,共同探讨一个话题,同赏一轮明月,共同商量解决生活困难的办法那时生活虽然困顿,但夫妻俩会相互体贴,互相关爱,所以可以说,那时的生活虽然有些酸楚,但也不无幸福;虽然有些艰难,但也生活得安宁,她不由得会产生一种向往之情而如今,却只有她一个人独在羌村,看月,孤孤单单;生活的困境,需要她独自一人承担当房子坏了,需要母亲自己去修补;当家里人的衣服破了,需要母亲一针一线地去缝补;当锅里没米没菜了,需要母亲自己去地里一棵一株地种植??母亲必须承担家里所有的负担,更令母亲忧心的是,孩子们的父亲,自己的丈夫,现在何处呢,身体还好吗?在安史之乱中,在那战火纷飞,哀鸿遍野的日子里,丈夫是死是活呢?这正是她此时独自望月的忧愁啊,当她想到这些,她一定会——潸然泪下②可是,明明有小儿女,为什么说她是“独看”呢?虽然有小儿女,但他们能理解母亲的心吗?想想这帮天真幼稚的小儿女们,他们面对母亲的忧思,而对母亲的哭泣,也许会说些什么样的话?做些什么样的事?他们哪里知道,他们与父亲离散后,母亲的辛苦?回扣“怜”字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①从“香雾”“云鬟”“玉臂”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

女子?你能根据诗句,大体描绘一下吗?教师用语言完整描绘:②假如明月你有情,请你??动作假如明月你有情,请你??语言回扣“独”“怜”4、“何时倚诗人想像着妻子独在鹿州望月时的凄冷形象,不由伤心落泪,于是发出长叹:“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国破山河在??”“月夜只独看忆怜思香雾云鬟玉臂杜甫《月夜》教案一;导入新课从古到今,人类就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朋友,那就是月亮它给暗夜的人以光明,给身世凄凉的人以温暖;给独处者以勇气;给失意者以关怀正因为这样,它引发了人们无尽的想象,滋长成丰富而又迷人的中国月文化在以往的悠悠岁月里,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月圆这一自然景观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尽遐思,他们把明月当作传情达意的物象,逐月抒怀,千种思绪,万般情怀自然涌上心头,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月诗《月夜》二;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所以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35岁前过的是读书与漫游的生活天宝五年赴长安,想通过科举为官,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由于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当权,政治腐败,以致进取无门,困顿十年十年的长安困守,使杜甫看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下层人民的苦难,从此以后他开始逐渐成为了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确定了他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乾元二年杜甫由于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便弃

官举家移居成都,在亲友的资助下,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了一个安身的处所,这个草堂世称“浣花草堂”,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杜甫草堂”在成都定居时,曾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人称他“杜工部”永泰元年(765),杜甫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漂泊于荆湘一带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尊为“诗圣”代表作组诗“三吏”“三别”三;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于是离家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是年八月的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舞律诗作品凝结了诗人对他妻子杨氏夫人的深情挚爱,表露了他对遥处鄜州的闺中人的亲切关怀,是杜诗、也是唐诗中描写夫妇之情的杰作四;诗歌赏析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问:鄜州望月之人是谁?答;诗人远在鄜州的妻子诗篇首联的“闺中”,系指闺中人,古代妇女多居于闺房之中,所以,这里用作妻的借代用法诗人起笔没有直接抒发他对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