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分析标准操作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1
标准操作程序【目的】用于ACT DIFF2血细胞分析仪的标准操作程序。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质控主管、科主任。
【开机程序】1开机前的检查[1] 试剂的检查:对每天要用的试剂进行检查,如量不够将试剂准备好备用,开封后的试剂使作限期为:溶血素(STROMATOLYSER-WH)90天,稀释液(CELLPACK)60天。
[2] 仪器的检查:检查管道、电线的连接。
[3] 废液的检查:主机左侧面的防止逆流容器和废液容器中若有废液积存须予以排除。
[4] 打开主机前的罩子检查打印纸。
2.开机[1]打开仪器后面板的电源开关(平时不关闭),再打开PC机及打印机的电源。
[2]仪器自身进行一系列自我检查,显示器上出现相应的信息,等各项指标“PASS”后,选用分析模式。
【标本测试】1.将EDTA-NA2抗凝的末梢血或静脉血充分混匀一分钟或将试管颠倒10次后,插入吸样针,按START吸样。
等吸样针缩进仪器中,移去标本。
仪器屏幕显示测试结果并传输到LIS系统。
2.操作人员以自己的工号和密码进入LIS系统,在主屏的“检验仪器“栏选择ACT DIFF2。
3 确定标本号(与ACT DIFF2仪器屏幕显示的测试标本号一致),在“门诊住院号“栏输入门诊发票号或住院号或用扫描枪扫描试管上条形码即获得病人相关信息。
4.在LIS系统审核、确认栏审核、确认,打印报告或经网络发送报告。
[3]之后进行运行检查,在部湿度,如果仪器此期间,所有内部管路进行充液,控制部分检查电路及液路部分,之后仪器自动运行“SELF-TEST”(自检),过后马上按F10-OK来确认。
[4]SELF-TEST运行时,光度计及缓冲液本底计数进行复位,如果光通量不足将会显示错误信息,这种情况下检查灯泡好坏及计数池是否清洁。
如本底太高,仪器将给错误信号,以上步骤完成后,提示进入主菜单。
仪器允许空白值的范围:WBC 0.3〔×103/uL〕以下;RBC 0.02〔×106/uL〕以下;HGB 0.1〔×g/dL〕以下;PLT 10〔×103/uL〕以下.【质控物监测】在测量样本之前,先测定质控物,在主菜单上选择QUALITY CONTROL(质控)菜单,在选择1-EXECUTION OF CONTROL(执行质控),在这一步骤中可以选择质控的类型,质控血清或已知值的血液标本,然后按SAMPLE进样。
血液流变分析操作规程
1. 引言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血液流变分析的操作流程,保证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器材准备
- 血液流变分析仪器: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并校准准确。
- 血液样本收集器:使用无菌采血器具,避免污染样本。
- 高质量血液标本:采集全血标本,并储存于适宜的条件下,
避免凝固和受污。
3. 样本准备
1. 洗手后穿戴手套。
2. 使用无菌采血针穿刺静脉或指尖,采集符合要求的血液样本。
3. 根据仪器的要求,取适量的全血标本,避免气泡的产生。
4. 妥善处理采集所用器具,并分类回收。
4. 操作步骤
1. 将血液样本倒入血液流变分析仪器中。
2. 根据仪器指示,选择合适的操作模式和参数。
3. 启动仪器,等待检测过程完成,获取结果。
5. 结果解读
1. 根据仪器产生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读。
2. 参考相关临床指南和研究,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3. 记录结果并制作相应的报告。
6. 仪器维护与清洁
1. 操作完成后,及时对仪器进行清洁和消毒。
2. 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3. 如发现异常情况或仪器故障,及时联系维修人员。
7. 安全事项
1. 操作过程中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等。
2. 注意血液样本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 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8. 结论
本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血液流变分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阳光实验室人员应遵守本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医学检验中的血沉异常指标解析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简称ESR),是一项常常用于医学检验中的指标,用于评估人体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或疾病的活动度。
本文将对血沉异常指标进行解析,帮助读者了解其含义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1. 血沉的定义及测定方法血沉是血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到血液中的红细胞沉积率。
它通过检测血液的全血标本中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距离,来反映血浆蛋白质在炎症或疾病状态下的变化。
常用方法是采用Westergren法进行测定,即将血标本与抗凝剂混合,然后竖立置于标定的玻璃管中进行观察。
2. 血沉异常的原因及意义血沉异常通常指血沉速度明显加快或减慢。
其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炎症、感染、风湿性疾病等。
血沉异常指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定位病变部位、判断疾病活动性、评估治疗效果等。
3. 血沉加快的疾病及解析血沉速度加快通常与炎症反应有关。
常见的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等。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会导致炎症反应,从而使血沉加快。
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也会引起血沉的升高。
血沉加快的原因多样,临床医生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及患者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具体的疾病诊断。
4. 血沉减慢的疾病及解析血沉速度减慢较为少见,常见于红细胞聚集能力降低的情况,如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会导致血浆黏稠度增加,减弱了红细胞的沉降能力,从而引起血沉减慢。
此外,血沉减慢也可能与严重肝病、贫血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5. 血沉异常指标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血沉异常指标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疾病活动性的监测。
医生可以通过血沉指标的变化,判断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然而,血沉作为一项非特异性指标,其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和患者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血沉异常指标对于医学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血沉分析仪技术参数血沉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患者血液中血沉率的设备。
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指标,用于评估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
血沉分析仪通过计算红细胞的沉降速度来确定血沉率。
1. 测量范围:血沉分析仪的测量范围通常从0~200mm/h,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准确度:血沉分析仪的准确度是指其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通常以百分比或绝对值表示。
3.精确度:血沉分析仪的精确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确度通常以标准偏差表示。
4.测量时间:血沉分析仪的测量时间是指完成一次测量所需的时间。
较快的测量时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5.重复性:血沉分析仪的重复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样本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重复性通常以标准偏差表示。
6.自动化程度:血沉分析仪的自动化程度是指其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人工干预的程度。
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7.校准方式:血沉分析仪的校准方式通常有手动校准和自动校准两种。
自动校准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8.数据处理方式:血沉分析仪的数据处理方式通常有自动和手动两种。
自动数据处理可以将测量结果快速、准确地记录下来。
9.显示屏:血沉分析仪的显示屏通常采用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测量结果、操作菜单等信息。
10.存储容量:血沉分析仪的存储容量是指其可以存储的测量结果的数量。
较大的存储容量可以方便用户对历史测量结果的查阅。
11.电源要求:血沉分析仪的电源要求通常为交流电220V,50Hz。
一些设备还可以使用电池供电,便于移动使用。
12.尺寸和重量:血沉分析仪的尺寸和重量会影响其携带和使用的便捷性。
较小、较轻的设备更适合移动使用。
13.接口:血沉分析仪通常具备与计算机或打印机连接的接口,方便测量结果的传输和保存。
14.温湿度要求:血沉分析仪在使用时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温湿度要求,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
SOP_09-17 血凝分析仪项目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血栓/止血检验项目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四、操作步骤: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1、检测原理:待测血浆加入过量的含钙组织凝血活酶,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理想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2、试剂盒组成PT凝血活酶:10支本批试剂国际敏感指数ISI值:1.20标本来源与保存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液(1份抗凝液+9份全血)的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管中,3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上层液(血浆,黄色)。
2-8℃保存,不宜超过12小时。
3、方法3.1取PT凝血活酶冻干品一支,加入2.2ml蒸馏水轻摇溶解。
3.2取待测血浆(参比血浆)0.1ml,37℃孵育2分钟,加入37℃预温凝血酶溶液0.2ml(上机加0.1ml),混匀,立即启动秒表,记录凝固时间,即为PT值。
4、数据处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待测血浆PT/参比血浆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R ISI正常值1.以时间表示:11-15秒2.以PTR表示:0.95-1.243.以INR表示:0.94-1.295、注意事项1)采血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或硅化玻璃注射器,贮血升微使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管。
不宜使用普通玻璃管,避免凝血因子活化。
2)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并不应超过5分钟,否则导致凝血及纤溶因子活化。
3)浆制备必须及时,血浆分离应尽量去除血小板。
血浆分离后应尽快测定。
4)血浆预温不宜超过10分钟。
5)凝血活酶预温不可超过30分钟。
6)用浊度法测定终点的自动化凝血仪,溶血和较明显的黄疸及脂血会影响测定结果,此时宜用手工法或电子机械式凝血仪测定。
7)红细胞比容超过55%时,应调整抗凝剂用量。
血液标本采集、血清分离、运送、保存标准化掾作程序1目的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分值血清、运送和保存。
2范围适用于有资质的人采集登革热患者或疑似患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清、编号、分装、保存和运送<13操作步骤3.1采血3.1.1用70%酒精擦拭解脉穿剌部位待30杪钟以上.3.1.2然后用一根硬酊或腆伏桶签消毒皮肤(1-2%碘酊30秒或10%破伏消毒60秒),从穿剌点向外以1.5-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3.1.3用70%酒精脱碘。
3.1.4严格执行♦步消毒后(注意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钟),待穿剌部位酒精挥发干燥用无菌我空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5m1.,3.2分成血清3.2.1轻绫颠倒采血管数次,使血液与促凝剂混匀后静置,特血块完全凝固(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溶血,避免留置过夜)。
3223000rpm离心,5分钟,然后用无菌吸管小心取上清转入3支冻存管,应避免吸取血细胞.3.2.3标记。
用标接纸或持久性标记宅在冻存管的侧壁标记标本编号,顶端标记序列号,标记清烧后将血清放进标本盒,保存于2-8℃冰箱待初筛检测或运送保存。
在编码规则为“地区拼音首字母(JH)年份<2位)月(2位)-序列号(3位)",如景洪市2013年8月份采集的第12份血标本的血清编号为JH13084)12.冻存管顶湍分别标记012-1,()12-2和012-3.3.3运送保存。
331如果24小时能够完成初筛检测.并将标本运送至上级单位,运送前应将标本保存于2-8°C冰箱,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
3.3.2如果不能及时运送,运送前应将标本保存于-20°C冰箱,运送时采用干冰或低温冷藏运输。
3.3.3样本长期保存应记录剩余血清量和盒中位置,保存于-70°C以下冰箱。
3.3.4所有样本运输和保存应遵守国家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4注意事项4.1使用后的注射器和针头应放置下耐扎的容器中,最后集中高压消毒,在任何情况卜均不应试图将针头重新盖相,4.2采血结束后脱掉手套并弃于耐高压的废弃袋中,以备集中高原灭菌,并立即用肥电和水洗手。
血常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摘要血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和检测不同疾病的存在。
本文将介绍血常规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进行血常规检验。
操作流程1. 采集样本血常规检验通常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
操作步骤如下:•确保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坐或卧位均可。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在一侧前臂上寻找适合的静脉。
•用消毒棉球擦拭穿刺部位,消毒工作要彻底。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将针头插入找到的静脉,注意确定血管位置后再进行刺入。
•顺利穿刺后,将管道连接到采集容器中。
•慢慢抽取所需血量,并在抽血时充分混合抗凝剂。
•抽取血液后,将针头从静脉中抽出,用棉球轻压穿刺部位。
2. 处理样本血液样本采集完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以获取血常规检验所需的血液成分,步骤如下:•将采集到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让血液凝固。
•将凝固后的血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一段时间以分离血液中的血清和红细胞成分。
•从离心机中取出血清,并根据需要进行稀释或浓缩。
•对血清样本进行标记并储存,以便后续的检测分析。
3. 进行血常规检验得到适当处理的血液样本后,即可进行血常规检验。
操作步骤如下:•准备好血常规检验仪器和试剂。
•将样本放入仪器中,并按照仪器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等待仪器分析和生成结果。
评分标准血常规检验结果通常会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评分标准: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患者免疫功能和感染情况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白细胞计数评分标准:•4-10 × 10^9/L:正常范围;•<4 × 10^9/L:白细胞减少,可能存在感染、骨髓抑制等;•>10 × 10^9/L:白细胞增多,可能存在感染、炎症、白血病等。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和血液输血需求。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红细胞计数评分标准:•男性:4.5-5.5 × 10^12/L;•女性:4.0-5.0 × 10^12/L。
血沉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2011-08-27 20:41:21 作者:检验在线来源:本站整理推荐:医学检验资格考试网上辅导1 目的有效地指导血沉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份不受影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范围适用于血沉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
3 职责3.1 血沉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帮助采集。
检验人员有义务向临1 目的有效地指导血沉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份不受影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范围适用于血沉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
3 职责3.1 血沉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帮助采集。
检验人员有义务向临床提供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类型、血量、保存条件、注意事项、生物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
3.2 血沉标本的运送应由患者亲自或临床医护人员运送。
3.3 检验后血沉标本由检验科相关人员或环卫人员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 工作程序4.1 患者准备血沉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
为了正确采集血沉标本,医护人员应该根据血沉检验项目的目的,口头和书面指导患者正确地做好采血前的准备。
4.1.1 避免情况:血沉采集前,要求病人休息15分钟后进行采血,采血前尽量不要大量饮水,冬季保持血液循环通畅,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其它遵照医嘱作准备。
4.1.2 明确标记:患者的姓名、性别、科别、床号、标本采集日期和时间等,应明确标记在申请单上。
4.2 申请者的指导4.2.1 申请者必须对患者讲清楚血沉标本检验的目的,采血时间及注意事项。
4.2.2 申请者应向患者讲清楚收集血沉标本前禁止服用的药物以及影响血沉结果的因素。
4.2.2.1 血沉检测药物的影响:胆盐可使血沉减慢。
胆固醇使血沉增快,血尿素增高时血沉增快,输注普通的右旋糖酐可引起大量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因而使血沉加快,而低分子右旋糖酐却引起血沉减慢。
4.2.2.2 物理因素的影响4.2.2.2.1 温度的影响,室温太低,则血沉减慢,反之则快,适宜温度在18℃~27℃之间。
血常规标准操作程序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这血常规标准操作程序哈。
你说这血常规,那可真是医生诊断疾病的好帮手呢!就好像咱出门得带钥匙一样,医生看病也少不了它。
那咱就开始啦!首先呢,得准备好那些个采血的家伙什儿,这就跟战士上战场得拿好自己的武器一个道理。
采血针、抗凝管啥的,都得准备得妥妥当当的。
然后呢,就是找个合适的地儿给患者采血啦。
嘿,你可别小瞧这一步,找不对地方那可不行。
就跟打靶得瞄准靶心似的,咱得找对血管,一针见血!要是扎了好几针都没采到血,那患者不得埋怨咱呀。
采完血,可不能就这么不管啦。
得赶紧把血样处理好,摇一摇抗凝管,让血和抗凝剂好好混合均匀。
这就好比做菜得把调料搅拌均匀了才好吃。
接下来就是上仪器检测啦!仪器就像是个智能小助手,能帮咱分析出血液里的各种信息。
但咱也得盯着点,万一它出啥毛病了呢。
等结果出来了,咱可得瞪大了眼睛仔细看。
那一个个数字、指标,可都藏着大秘密呢。
白细胞高了?是不是有炎症啦?红细胞低了?是不是贫血啦?这就跟侦探破案似的,得从蛛丝马迹里找出问题所在。
哎呀,你说这血常规多重要啊!它能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就像咱肚子饿了就知道要找东西吃一样自然。
要是操作不规范,那得出的结果能准吗?那可不行!咱得对患者负责呀!所以说呀,这血常规标准操作程序可不能马虎。
每一个步骤都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咱最宝贝的东西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结果,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病救人。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咱可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耽误了患者的病情呀!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呢!大家都得重视起来,把这个血常规标准操作程序牢牢记住,认真执行,让患者们都能得到最准确的诊断和最好的治疗!。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自动血沉分析仪一、血沉自动分析仪概述1、20世纪80年代诞生自动血沉分析仪。
2、20世纪90年代初又开发出了18°倾斜管方式的快速自动血沉仪。
3、目前出现了动态血沉分析仪。
二、血沉自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方法(一)工作原理1、红细胞的沉降过程是一个包含力学、流变学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2、影响红细胞沉降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红细胞的变形性、红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红细胞压积,血浆介质和上升流动,沉降管的倾斜度等。
红细胞沉降曲线方程:通过对红细胞沉降实践过程的记录,以及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可得红细胞沉降曲线(H-T曲线)。
(二)仪器的读数原理1、一类是血沉管垂直固定在自动血沉仪的孔板上,光电二极管沿机械导轨滑动,对血沉管进行扫描。
如果红外线不能到达接收器,说明红外线被高密度的红细胞阻挡,一旦红外线能穿过血沉管到达接收器,接收器的信号就引导计算机开始计算到达移动终端时所需的距离。
记录血沉管中的血液在时间零计时的高度,此后每隔一定时间扫描一次,记录每次扫描时红细胞和血浆接触的位置,并以计算机自动计算转换成魏氏法测定值报告结果。
2、另一类是固定光电二极管,血沉管随转盘转动。
垂直置管式与魏氏法相同。
18°倾斜置管方式是将放入血沉管中的血样被仪器充分混匀后,试管相对于Y轴倾斜18 °,促使红细胞沉降加速,静置一段时间,光电传感器自动读出红细胞沉降值,先记录结果后转换成魏氏法测定值。
三、自动血沉分析仪的结构、性能特点及维护1.仪器的基本结构自动血沉分析仪由光源、沉降管、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①光源:采用红外光源②血沉管:为硬质玻璃管或塑料管③检测系统:一般仪器采用光电阵列二极管,其作用是进行光电转换,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④数据处理系统:由放大电路、数据采集和打印机组成。
其作用是将检测系统的检测信号,经计算机的处理,驱动智能化打印机打印出结果。
血常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引言血常规是一项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评估一个人的血液状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参数的测定。
本文将介绍血常规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操作流程1. 样本采集首先,需要准备好采集血液样本的必要工具,包括一次性针头、采血管、消毒棉球、试管等。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样本采集: 1. 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采集的过程卫生。
2.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获得其同意。
3. 选择采血部位,通常是患者的前臂弯曲部分,这里的血管比较丰富且较容易操作。
4. 用消毒棉球清洁所选部位,等待干燥。
5.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采血管,将采血管连接到针头上。
6. 使用一手拇指按压住采血部位,然后用另一手穿刺针头进入血管。
7. 将采血管底部的活塞轻轻推动,将血液填满采血管。
8. 轻轻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压住采血部位,避免出血。
9. 将采血管上的标签填写好,确保血样的标识正确。
10. 将采血管送至实验室进行后续处理。
2. 样本处理与分析在实验室里,采血管中的血液样本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步骤,以获取血常规的各项指标数值。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
一般来说,以下步骤会包括在血常规的处理和分析中: 1. 样本离心:将采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离心,以分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方便后续的分析和计数。
2. 血红蛋白检测:使用血红蛋白分析仪或类似设备,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
3. 红细胞计数:通过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或显微镜检查,对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进行计数。
4. 白细胞计数:与红细胞计数类似,使用适当的设备对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进行计数。
5.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的计数同样是通过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或显微镜检查来完成的。
评分标准血常规的评分标准主要依据血液指标的正常范围来判断。
以下是常用的血常规指标及其评分标准:•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男性(4.5-5.5×1012/L),女性(3.8-4.8×1012/L)–评分标准:低于正常范围 - 1分,高于正常范围 + 1分•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4-10×10^9/L–评分标准:低于正常范围 - 1分,高于正常范围 + 1分•血红蛋白含量:–正常范围:男性(130-175g/L),女性(120-150g/L)–评分标准:低于正常范围 - 1分,高于正常范围 + 1分•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150-400×10^9/L–评分标准:低于正常范围 - 1分,高于正常范围 + 1分通过对以上指标的评分,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血液状况是否正常。
血气分析标准操作规程(SOP)
【目的】
准确测定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为临床判断人体氧气供应及酸碱平衡状况提供可靠依据。
【范围】
在呼吸内科进行的血气分析测定。
【操作步骤】
1、物品准备:血气分析仪、血气测试卡、动脉血样本须用动脉血采样针采集;
2、打开血气分析仪电源,预热,操作者戴手套等待;
3、按仪器提示,取血气测试卡,在血气分析仪右侧的条形码阅读器上刷卡(有条形码侧对向血气分析仪)以读入条形码信息;
4、按仪器提示,撕开血气测试卡包装袋,取出血气测试卡(卡上如有水珠,应用消毒棉签擦去),打开样本仓盖,放入血气测试卡,关上样本仓盖,机器检测测试卡;
5、按仪器提示,除去动脉血采样针针头,针筒插入测试卡接口,仪器自动吸取样本;
6、按提示输入病人信息及操作者代码;
7、仪器测定结果并打印;
8、取下打印结果并送医生分析,打开样本仓盖,取出测试卡(按医疗垃圾处置),按ESC退出测试后可进行下一样本测定。
【参考依据】血气分析仪使用说明书
【附件】血气分析标准操作流程图。
血常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常规操作流程通常为以下步骤:
1. 收集样本:使用无菌操作,用针头抽取2-5毫升的静脉血样本。
2. 标本处理:将血样转移到抗凝剂管中,通常使用EDTA 抗凝剂阻止血液凝结。
3. 样本混合:轻轻翻转或倒置抗凝剂管,确保血液和抗凝剂混合均匀。
4. 操作血常规仪器:使用自动血细胞仪进行测试。
将样本放入仪器中,根据仪器指示进行操作。
5. 检查结果:仪器将给出各项指标的结果,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等。
6. 评估结果:根据参考范围以及病情和病史等方面,对血常规结果进行评估。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指标的正常范围来制定,一般来说,常见的评分标准如下:
1. 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0-5.5×10^12/L。
低于或高
于该范围的值可能表示贫血或红细胞过多。
2. 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范围为120-160 g/L(女性稍低)。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3. 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10^9/L。
低于或高于该范围的值可能表示白细胞减少或增多。
4.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50-400×10^9/L。
低于或高于该范围的值可能表示血小板减少或增多。
5. 红细胞压积(血细胞比容):正常范围为35-45%。
低
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评估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等因素,以
确定是否存在异常及其可能的原因。
如果出现异常结果,
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的诊断。
月亮县
中医院
项 目
文件编号:YCXZYYJYK_SOP_09
页码:第- 1 -页,共1页
检验科 检验科血液分析SOP手册
版本:第3版,第1次修订
生效日期:20180101
编写者:张三三 审核者:李四四 批准者:李四四
时 间:20180101 时 间:20180101 时 间:20180101
SOP_09-9 血沉分析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
四、操作步骤:
1 原理:
1.1 离体抗凝血液置于特制测定管(魏氏法血沉管)内,垂直立于室温中,一定时间时观察上
层血浆高度的毫米数值报告之。
2 试剂
109mmol/L(32g/L)枸椽酸钠溶液:取含二分子结晶水的枸椽酸钠(分子量294.12)3.2g,
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00ml此液在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周
3方法:
3.1样品采集:抽血1.6mL加抗凝剂0.4ml,混匀后备用。
3.2用血沉管(300mm×2.5mm)吸取上述混匀血液至”0”刻度处,拭去管外附着的血液,将管
直立在血沉架上。
3.3计时,室温中静置1h,观察血浆高度,以红细胞下沉的毫米数报告之。
4 参考值
男:<15mm/60min
女:<20mm/60min
5 注意事项:
1)标本采集时避免脂肪血。
2)血液和抗凝剂比率要准确。
3)血管内径要标准(2.5mm),放置要垂直。
4)做血沉的标本要在采集后3h内测定,并充分混匀。
5)室温过低过高和贫血时,对结果都有影响。为此,血沉应尽量放在18~25℃室温下测定。
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可以按温度系数校正。室温过低时血沉减慢,无法校正。
6维护保养
6.1防尘环境,保持仪器干净,常除尘、除垢.
6.2室内温度18~35℃,应配空调器。
6.3保护弹簧夹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