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4

  • 格式:docx
  • 大小:28.37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端午文化。

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视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作者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吗?(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多媒体展示: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

端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它也成为古今文人墨客争相描摹的对象。例如明代诗人钱琦和张耒的诗(多媒体展示),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描写端午节的诗词歌赋呢?不仅古人有大量描写端午节的文章歌赋,现代作家汪曾祺也动情的描写了家乡的端午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汪曾祺的家乡高邮,去领略不一样的端午节。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2.生字词

三.展示学习目标

1.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感知作者浓浓的故乡情

3.品析语言,体会平实中见真情的写作特点

4.了解我国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5.积累生字词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家乡在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

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画王字做鸭蛋络子

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自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了这么多端午家乡的风俗,和家乡的鸭蛋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离题了呢?(2)作者对于家乡的鸭蛋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3)对于“端午的鸭蛋”作者又描绘了生活中哪些小事?

明确:(1)作者写了这么多家乡的风俗,其中鸭蛋是十二红中其中一“红”,很自然的就引出了家乡的鸭蛋,而最让作者难忘的是家乡端午节的鸭蛋。所以,作者写家乡的风俗是为写家乡端午节的鸭蛋作的铺垫。

(2)作者从名声和特色两方面来写家乡鸭蛋的。

(3)对于“端午的鸭蛋”作者写了三件事:挂“鸭蛋络子”、敲破“空头”吃、鸭蛋壳装萤火虫。又由鸭蛋壳装萤火虫的事引出囊萤映雪的故事。

五.深入研读

品鸭蛋

1.研读课文第二、第三段

(1)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名声久远——问起籍贯会肃然起敬

上海店里会特别标明

双黄鸭蛋会成批输出

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通红——引袁枚文作证

以北京鸭蛋相比

文中表现作者对家乡鸭蛋感情的句子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2)作者在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是为什么?

明确:由于异乡人只赞鸭蛋,会给人一种高邮只有鸭蛋,别无他物之感,所以不满。这表作者热爱家乡的真实情感。

(3)选段引袁枚《腌蛋》中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如果不直接引袁枚的文,而改为转述,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引古代名人袁枚的原话来赞高邮的鸭蛋,更真实可信如果转述,则不能增强令人信服的程度。并且也说明了高邮鸭蛋历史悠久,充满对家乡的自豪之感。

小结:充满了对家乡的赞美的自豪之情

2. 研读课文第四、第五段

课文中除了让我们感到对故乡鸭蛋的赞美,还让我们感受充满童真、童趣的端午节。课文第四、第五段中都写了哪些趣事?把你觉得有趣的句子读出来。

参考:

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2)“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3)“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4)“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5)“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结:作者从挑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等生活中细小的场景定起,正是表达了对童年的生活印象深刻、念念不忘的情感。所以多年后作者仍然能够信笔写出这样的文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