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方言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江西省情粉笔公考·官方微信一、基本情况江西,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赣”(gàn),别称赣鄱大地,是江南“鱼米之乡”,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
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省花:杜鹃;省树:樟树。
(一)行政区划江西省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辖11个地级市、100个县(市、区),省会为南昌市。
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新晋为第18个国家级新区。
(二)民族与方言全省共38个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9%以上。
少数民族有回族、畲族、壮族、满族、苗族、瑶族、蒙古族、侗族、朝鲜族、土家族、土族、俄罗斯族和基诺族等。
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瑶族部分聚居;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
江西省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徽语。
(三)人口2015年末,江西省常住人口为4565.63万人。
江西除居住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同胞以外,还有不少居住国外的侨胞、外籍华人,分布在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历史沿革江西开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
商朝时期,江西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一致。
秦设三十六郡,江西属九江郡,置庐陵县、新淦县、南壄县。
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
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县,下辖18县,所辖地域与今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江西属扬州刺史部。
公元291年,设江州,治所南昌,后迁至浔阳郡(九江市),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
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
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
明朝时期,江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
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中国上饶地处江西省东北部。
位于北纬27°34 至29°34 、东经116°13 至118°29 之间。
东邻浙江衢州,南连福建南平,西濒鄱阳湖而接九江,北连景德镇和安徽徽州,居于闽、浙、皖、赣四省结合部而成为江西的“ 东大门” 。
全市东西长约210 公里,南北宽约194 公里。
土地总面积约2.28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65%。
境内东南北部三面环山,西部临水,中部丘陵广布。
基本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为主。
地形大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西向依次为边缘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
北部黄山尾闾蟠结在皖赣之间东部怀玉山脉绵延于赣浙边境,东南部武夷山脉迤逦入赣闽怀抱, 西北部则与九江、南昌共托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昌江、信江、乐安江流贯全区。
全境丘陵,占总面积的75 %,水面占11%,,岗地、平原占14 %。
上饶地理形势是两条山脉夹一条大河拥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武夷山脉东北—西南走向,怀玉山脉和鄣公山脉东南—西北走向,两条山脉之间的信江,汇集了140多条支流,由东向西直奔鄱阳湖,背有靠前有沼,风水独占鳌头。
当信江从源头奔流而出入鄱阳湖时,就注定了这条贯穿赣东北大地的河流要成为上饶人民的母亲河。
千百年来,这条汇聚了怀玉山脉、武夷山脉等无数源流的母亲河,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迹。
黄岗山,华东第一高峰;三清山,江南第一仙峰;鹅湖山,儒释道三胜境;灵山,中国道教第三十三福地。
大鄣山、铜钹山、大茅山、磨盘山、洪山、岑山等诸山,或巍峨险峻,或阿娜秀丽,不一而足。
鹅湖书院、婺源民居、婺源宗祠、婺源古桥、上饶集中营旧址、葛源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铅山连史纸、弋阳腔、婺源三雕、婺源傩舞、婺源歙砚、婺源徽剧等国家级文化遗产,河口镇、石塘镇、葛源镇、江湾镇、汪口村、延村、理坑村、李坑村、晓起村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澄波桥,始建于晋升平年间的三清山古建筑群(含石雕、石刻),铸造于宋建炎元年的鸡应寺铜钟,清代玉山考棚、上饶县龚氏宗祠中的《浣纱记》浮雕、流传千年的赣东北“串堂”、鄱阳传统渔俗、万年贡米生产习俗等一大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上饶山水孕育出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赣剧是江西省的一种地方戏种,赣剧的戈阳腔更是古代的四大声腔之一,赣剧在古代的戏曲发展上更是对许多的地方戏剧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力作用。
本期戏曲大全一起了解赣剧的特点是什么。
赣剧的特点是什么,赣剧的特点区分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汉族戏曲剧种。
所用方言为赣语。
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着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
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
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
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
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赣剧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宋、元以后,南戏开始流传于我国东南诸省。
赣东北地区的饶州、广信两府,曾归江浙行省管辖,明代洪武初年划入江西省。
由于交通方便和贸易往来,南戏随之传入广信府的弋阳县。
当时,在弋阳县落脚的南戏,是专演《目连救母》戏文的。
这种戏文,因为受到当地宗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江西特点的南戏,被人称为“弋阳腔”,与江浙地区的其他南戏声腔,并驾齐驱。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祝允明《猥谈》在对南戏声腔的评述中,就提到了江西的弋阳腔,作为赣剧的主要声腔,弋阳腔是最为古老的。
赣剧流行的地区,在明代主要是唱弋阳腔。
清初以后,保留在这里的弋阳腔,因为战争的破坏而受到严重的摧残,原来上演的连台本戏大都失传,流行地区只剩下玉山、弋阳、贵溪、万年和鄱阳等地。
这时在民间流传的弋阳腔,被大多数人称之为“高腔”,其中活跃在弋阳、万年的高腔班,还留下十八本高腔戏,以维持它的正常演出活动。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使很多弋阳腔戏班,根本不能独立存在了。
义乌的地理位置:北纬29°18'24.63"东经120°04'30.21"位于浙江省中部。
东与东阳市相邻,南和永康市、武义县相连,西与金华县、兰溪市接壤,北同浦江县、诸暨市交界。
市政府驻地稠城镇县前街21号,北距省城杭州108千米。
面积1105.76万人。
辖16个镇、5个乡,共792个村委会、55个居委会,计17个自然镇、1397个自然村。
地形:地处金衢盆地东缘,以丘陵为主,东、南、北三面环山,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降,构成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长廊式盆地。
南部与永康市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陈江边的瓦窑头,海拔41.9米,为全市最低点。
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
东北部的大山海拔906.6米,南部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西部的鹅毛尖海拔840.7米,这三座山成三足鼎立之势耸立在市域边界。
中部为义乌江、大陈江、洪巡溪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
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惠约(南朝,梁)、黄溍(元代)、王袆(明代)、吴百朋(明代)、倪仁吉(明末清初)、朱之锡(清代)、朱一新(清代)、陈望道(现代)、冯雪峰(现代)、吴晗(现代)。
12名优特产编辑义乌红糖义乌物产丰饶,红糖、火腿、南枣被称为义乌“三大宝”;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产,历史久、产量大、质量好。
东塘狗肉大陈楂林一带很早就流传下来的一种风味美食。
由现杀活狗烧烤而成。
老嫩得当,香气扑鼻。
上溪牛杂义乌上溪、吴店一带历来就有屠宰牛的场所,当地人将牛舌、牛血、牛蹄、牛杂等用上溪特有烧法烹制出“牛系列”。
佛堂白切羊肉传统的佛堂白切羊肉,取本地山羊,宰杀去毛、去头、去爪、去内脏后,先用线绳扎紧四肢,用羊血均匀涂刷山羊表皮,晾干后整头羊下锅、烧、闷、浸泡熟后,取出晾干。
[24]神仙鸡神仙鸡俗名无水鸡,即蒸鸡时用黄酒而不用水,按两斤鸡两三斤黄酒。
将鸡放入陶钵内,再加黄酒和姜,若不喜甜食,就加盐。
余干县余干县是江西省上饶市所辖的一个县。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与万年接壤,西连南昌、进贤,南与余江、东乡毗邻,北邻鄱阳、都昌县。
全县通行赣语。
余干县位于东经116°13′45〞-116°54′24〞,北纬28°21′36〞-29°3′24〞。
县城余干镇位于余干县的中心,陆路距南昌56公里,景德镇市100公里,鹰潭68公里,位于三市之中;向东至上饶市167公里。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
地形基本由低丘和湖滨平原组成。
纵贯全境的信江分东西支流注入鄱阳湖。
余干,古称干越,秦始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信江下游,处在南昌、景德镇、鹰潭三角区中心。
余干县国土面积23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1.6万亩,水面96.5万亩,山林79.1万亩,草洲21.8万亩,余干县地貌以低丘和滨湖平原为主,基本构成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辖27个乡镇场,372个村委会,总人口1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6万人。
县城驻玉亭镇。
特产主要有余干辣椒、红毛鸭、卢家肉鸽、瑞洪乌鱼、瑞洪神口香猪等。
[1]目录1历史2区位3自然3.1 气候3.2 地形地貌3.3 水文3.4 地质4资源4.1 土地资源4.2 水资源4.3 能源4.4 矿产资源1历史余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建县,讫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以余干县政区图[1]境处余水之干得名为余干县。
西汉初名余汗县,属豫章郡,治所即今玉亭镇。
公元9年(王莽始建国初年)改名治干县。
三国吴称余汗县,改属鄱阳郡。
南朝宋永初年间改名余干县。
南齐又复名余汗县。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又改称余干县,属饶州。
公元1296年(元元贞二年)升为余干州,属饶州路。
明洪武初改为余干县,属饶州府。
民国时期,先后属浔阳道,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第六行政区。
1949年5月7日余干解放后,先后属鄱阳专区、乐平专区、浮梁专区。
本地方言
贵溪本地有其独特方言俗称“贵溪话”以下是部分贵溪方言解译 交
际用语举例
1、吃饭吗?-----七哩饭北
2、你在干什么------嗯猜做么(mo)了
3、回家-------等哇(we)里克
4、多少岁了-----几系了
5、去学校上学-----磕(kei)合堂突书
6、学校放假-----合堂放嘎
7、一块很大很大的石头-----------一个捞太捞太戈习头
8、你怎么了?生病了?----------嗯(eng)能以啰,您不(be)怨?
9、还没到啊,还有多少路?------韩模到啊,韩要走紧远啊 ?
10、儿子好,女儿也好------哉好,姩(nie)哩野(ya)好
11、什么都不知道------嬷哩嘟不晓的 (die)
12、漂亮MM-----嘻嘻里噶个姩哩
13、帅GG-----嘻嘻里噶个哉哩
14、小孩子,好好读书,不要老玩------伢伢子,好千突书,标庆嘻.
15、小孩子好好吃饭,不吃饭不会长高------伢伢子好千七饭,百七
饭背高
16、一点礼貌都不懂,读什么书,读废纸啊-----喋喋哩底冒嘟百懂,
突麽书,突迭壳哩
17、没有伴一起玩-----米有潘嘻的
18、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太表:东
国控产党始咚太表东国先进生产力个发等要求、东国先进文发个前进方夯、
东国最广太人民个跟柄利益
20、一首打工仔返乡歌:阿奢有供凿个,一个尼奥,一千多块,袖标
设呀光个呀,批海奢老都皮,(我是有工作的,一个月、一千多块,手表
是夜光的,皮鞋是老猪皮)
21、打扰别人------闹您嘎
22、赶集-----漾会
23、很热闹-----好漾
24、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厄三四摁陆七八九摄
25、响子-------妇女
26 、走高哩------ 走遍了
27、操田----耕田
28、港弦上----河边
29、钢精: 蜻蜓
30、好过:舒服
31、做麽哩:干啥
32、哈斐套:下水道
33、路弦上:路边
34、打辣瘪:讨人厌地说个不停
35、熊样:小气
36、膝头:膝盖。
37、踏海:拖鞋
38、劈脓:鼻涕
39、熊样:不好看。
40、怕忒:腼腆,不好意思,憨态可掬的样子。
41、羊头狗颈:喜形于色,臭显摆。
42、相骂:拌嘴、吵嘴。
43、边哩:旁边儿。
44、罗里巴嗦:喋喋不休,废话多。
45、打蛮劲:执着,有精神头儿。
46、喔拖:引申为语言上的污蔑行为。
47、邻啥:邻居。
48、二虐子:不男不女。
49、羞羞痒:身体某个部位发痒。
50、难哇奢:可能是。
51、乱哇:形容胡乱说。
52、划魂儿:猜疑,犯寻思。
53、同三遍四:重复、絮叨的话。
54、扯:闲谈。
55、旯雯:蛮横。
56、乎下哈:冷不防,突然。
57、爱人嘎:挡碍,障碍。
58、扯哇了脚:脚下滑动。
59、械突:腹泻。
60、嘎吊:能力差。
61、难哇:有可能
62、难哇:估计
63、大该:大街
64、逆头:太阳
65、太衣熬哩: 棉大衣
66、杆:肥皂
67、太勒了:常常形容天气比叫热~~~(太热了)
68、前头:开始。
69、跌嗯两哈:打你一顿
70、猫同:毛毛虫
71、渔工:蜈蚣
72、癫子:精神病
73、做躲躲:捉迷藏
74、去你****:克(kei第四声)你弯他够(go第一声)娘!(骂人
的贬语)
75、虐光:月亮
76、打跌:摔跤
77、撒逆头:晒太阳
78、摸里:什么
79、咩嘎:下岔.
80、打嘟暗:打瞌睡
81、发突:发神经
82、歇丢:睡午觉
83、庆庆欠欠:捣乱
84、灯捏个:专业的
85、七多里舍:吃饱了撑的
86、胃几各了:原来如此
87、休涉的里:不得了了!
人物称呼举例
1、爷爷:祖祖
奶奶:玛玛
2、爸爸:呀老子\牙牙
妈妈:ong麽
3、伯父:百百
伯母:母母
叔叔:椒椒
婶婶:姐姐
舅舅:丘丘
舅母:亲亲
4、姑姑:嘎嘎(鸵驼)
5、哥哥:苟阁
姐姐:几几
弟弟:萨替
妹妹:妹则